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高力士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縱觀高力士的一生,其伴隨了李唐四代帝王,分別是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和唐代宗,那個時期的許多大事件,都有其身影。平韋后使睿宗登基、玄宗立為太子,平太平公主而使玄宗太子位得以鞏固,斗李林甫而使肅宗登太子位,斗李林甫和楊國忠而鞏固肅宗的太子位,保護肅宗,代宗得以出生……對了,棒殺楊貴妃也是他動的手。
作為一個太監(jiān),能有此經(jīng)歷,也足夠吹一輩子了。
而一直以來人們對高力士的評價也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一代賢宦名流千古,也有人說他是無恥太監(jiān)遺臭萬年。
那么,高力士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其實,歷史上真正的高力士是一個富有政治智慧但卻又心胸狹隘的人!
高力士年幼時被處閹刑,送入宮中,本該會是個平淡無奇的小太監(jiān),但他卻憑他非凡的政治智慧,一步步走向權利的中心。
當武則天在位時期,李隆基還只是個宗室親王的時候,高力士就憑他過人的政治嗅覺,預感到了眼前的這個年輕人,日后必然會是大唐江山的執(zhí)掌者,所以對其格外奉承,不敢懈怠,從而也獲得了李隆基的恩寵相待和信任。
景龍中,玄宗在籓,力士傾心奉之,接以恩顧。(《舊唐書》)
特別是唐隆年間,他過人的政治智慧告訴他李隆基這階段在不斷“招兵買馬”,一定是要有大動作了,于是他投誠于李隆基,為其傳遞消息,積極參與了唐隆政變,平定了韋后之亂。
至此,他成為了李隆基這位未來皇帝的心腹,一步步地靠近了權利的中心。據(jù)說,朝廷每當有奏本,都要經(jīng)過高力士的手再到唐玄宗那里。
而凡有小事,則由力士裁奪,這在一般人看來,那就是有點擅權的意思在里面了,基本上是奸臣之操作。比如趙高、魏忠賢等等。而唐玄宗不僅覺得這沒什么,反倒認為多虧了高力士,他才能更好的休息。
每四方進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進御,小事便決之。玄宗常曰:“力士當上,我寢則穩(wěn)?!?《舊唐書》)
高力士能有這么大的權力和恩寵都在于當初他站對了隊伍,押對了人。而這些正是他那敏銳的政治嗅覺和智慧的體現(xiàn)。
當然了,高力士更多的還是因為“忠心”二字,唐玄宗與他的感情可謂是生死相交啊!
且不說之前參與了李隆基的唐隆政變和先天政變,成為李隆基登上皇位,最得力和最忠心的助手。
就是再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唐玄宗大勢已去,一行逃往蜀地,在很多官員紛紛投降安祿山的危局下,高力士不離不棄,一路追隨唐玄宗。返回長安后,唐玄宗被幽居西內(nèi),面對李輔國的迫害,高力士正色怒斥李輔國,保護了唐玄宗,也因此得罪了李輔國。
上元元年,76歲的高力士被李輔國矯詔,流放貴州。兩年后,唐代宗即位,大赦天下,高力士回歸京城,剛剛走到朗州,得知唐玄宗駕崩的消息,他“北望號慟,嘔血而卒”!
說他是一代賢宦,還真不為過,歷史上還真沒多少這樣忠心且有能力的太監(jiān)!
當然了,高力士雖然有著過人的政治智慧,但卻沒有容人的雅量,心胸狹隘。
“高力士脫靴”為人所知,一代文豪李白醉寫國書,伸出腳讓高力士給他脫靴,礙于玄宗在場,高力士不好發(fā)作,只得為李白脫靴,從而為人所談笑。因為這個緣故,所以高力士便恨極了李白,處處找機會針對他。
當李白為楊貴妃寫下“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的《清平樂》后,高力士的機會就來了。他在楊貴妃面前進饞言。說李白寫《清平樂》是嘲諷貶低楊貴妃的。
貴妃不解,高力士便進而說道:“飛燕以瘦得寵于漢帝,后又因作風不正,而被廢為庶人,李白把娘娘比作飛燕,不就是嘲諷貶低的意思嗎?”
楊貴妃聽后,便惱怒起了李白。而后每當唐玄宗欲重用李白,貴妃都進言阻止。唐玄宗也因著貴妃不喜李白的緣故,而漸漸地疏遠李白。
力士曰:以飛燕指妃子,賤之甚矣。太真妃頗深然之。上嘗三欲命李白官,卒為宮中所捍而止。(《松窗雜錄》)
而這正稱了高力士的心,報了當年脫靴之仇。高力士為了報復李白,而專找李白詩詞中的錯處,向楊貴妃進言,可見,高力士的心胸狹隘,不能容人。
高力士能以一個太監(jiān)的身份而位居高官,深得寵信,足可見他非凡的政治智慧。而他因李白讓他脫靴一事而耿耿于懷,睚眥必報又顯得他心胸狹隘,不能容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05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揭秘,歷史上的果郡王胤禮是個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