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兒子為什么都喜歡造反,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倘若說起中國古代著名皇帝的話,唐太宗李世民必定算得上是其中之一,此人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也是唐朝歷史上最為出名的皇帝之一,在他的帶領(lǐng)下,唐朝走向了盛世。但是便是這樣優(yōu)秀的一個人,他的兒子們卻不怎么樣,很多都走上了謀反的道路,他的大兒子李承乾謀反,三兒子李恪謀反,五兒子李祐謀反被殺,小兒子李明也謀反。那么問題來了,為何李世民的兒子都喜歡謀反?
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兒子為李承乾,長孫皇后所生,此人八歲便被立為了太子,本來就是理所當(dāng)然的下一代皇帝。但是李承乾卻是個心急之人,因為他有腿疾,稍微不良于行,對父親陽奉陰違、對師長勸勉不耐,甚至曾派遣殺手刺殺自己的老師。
李承乾深知自身缺陷,他害怕有一天李世民將他廢了, 再加上其弟弟李泰,深受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喜愛,于是李承乾便決定先下手為強殺了李泰。后來,事情敗露了,李承乾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與李元昌、侯君集、李安儼、趙節(jié)、杜荷等人歃血為盟,直接發(fā)動了政變,決定武力叛變謀殺李世民。
最終的結(jié)果顯而易見,李承乾等人叛變失敗,參與政變的侯君集、趙節(jié)、杜荷等人被處死,李承乾在李世民的保全下,最終被貶為庶民充軍。貞觀十八年十二月(645年1月)郁郁而終,唐太宗為此罷朝,葬以國公禮。
李世民的三兒子為李恪,文武雙全,唐太宗稱其“類己”,十分喜歡他。不過,由于他是李世民與隋煬帝之女楊妃的兒子,因此根本沒有當(dāng)皇帝的機會。當(dāng)然,李恪可能也知道這個情況,因此對皇位沒有多大的貪戀之情。
然而,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公元653年,房遺愛、高陽公主夫婦謀反事發(fā),房遺愛為求免死,誣告李恪也謀反。由于李恪的能力為長孫無忌所不容,最終被對方以謀反的名義給殺害了。李恪臨死時大呼:“如果社稷有靈,長孫無忌將遭族滅!”可見其內(nèi)心的不甘于憤懣。
李世民的五兒子為李祐,此人是個野心勃勃之人,在自己的封地上訓(xùn)練軍隊想要謀反,并最終因為不是李世民的對手而落敗。就這樣,一個不成型的謀反計劃被扼殺在了搖籃之中。當(dāng)然,李世民對這個兒子也不是很喜歡,于是便將他賜死了。
李世民小兒子是李明,此人其實并沒有太熱衷于皇位。倘若唐朝江山一直在李家人的手中的話,他大概這一輩子都不會有謀反之心。但是可惜的是,天不遂人愿,李治為唐朝帶來了一個霸道的武則天。李明當(dāng)然無法忍受皇帝的位置落入了一個外姓女人的手中,于是發(fā)動了謀反,并最終為武則天所殺。
由此不難看出,雖然李世民的很多兒子都和謀反沾了邊,但是他的兒子們之中,仍舊有一部分人并不是因為貪戀權(quán)勢而走上了謀反的道路的,比如李明,此人為的是大唐江山。當(dāng)然,也有一些人是可憐的,比如李恪,他不過是因為能力突出,并且沒有強硬的后臺,便最終成為了李治登上皇位的踏腳石。
他們很多其實都是被逼謀反的,如果生在普通人家,或許都能過上不錯的日子,只可惜,他們生在帝王家,很多事情身不由己啊。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
最先,我們首先來說一說李承乾謀反的諸多的緣故,首先是第一個緣故,那便是李世民針對李承乾的期待值真的是太高,在玄武門之變以后,李世民變成了唐朝的皇太子,接著李世民迫使李淵讓位,自身變成了皇上,而作為從前的皇孫,李世民大兒子的李承乾,可能就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淖兂闪颂瞥幕侍印?/p>
李世民對他十分嚴格,李承乾的老師,一樣對她頻繁指責(zé),這顯然加重了李承乾性格上的反叛和比較敏感,成為其挑選造反的主要原因。打個比方,公年640年(唐開元十四年),李承乾蓋了一個房子,結(jié)論他的老師便上疏批評他過度奢侈。又比如李承乾和太監(jiān)玩耍,于志寧又上疏批評他,甚至將他比成秦二世。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時候在歷史上,秦二世被稱之為造成秦朝滅亡的君王。
因而,將李承乾比成秦二世秦三世,真是指責(zé)太重了。但是,在于志寧等重臣來看,李世民能夠?qū)ξ赫魈撔募{諫,你李承乾也應(yīng)當(dāng)學(xué)習(xí)培訓(xùn)你的父親。可是,事實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李世民的層次。因此,這種指責(zé),特別是過度的指責(zé),促進李承乾的性格更為反叛,也即你越要我如何,我便偏不太好。
除開皇太子老師們的指責(zé),李世民針對李承乾也是十分嚴厲的。例如李承乾臨幸一名“美芳容,善歌舞表演”的太常樂人,合稱為他稱心如意。唐太宗李世民這名皇上聞之勃然大怒,將稱心如意擊殺。由于這件事,李承乾和李世民中間形成了芥蒂,也即后面一種認為這是疼惜他的表現(xiàn),而前面一種顯而易見不這么認為。另一方面,唐太宗李世民對于其他兒子的寵溺,促進李承乾的消極心態(tài),也即認為這是要廢立太子的前奏。
可是,事實上,在李承乾謀反以前,唐太宗李世民根本就沒有廢立太子的打算。在其中,就,唐太宗第四子李泰,由于博學(xué)多才,聰明絕美,是當(dāng)年的書法名家、書畫鑒賞家,當(dāng)然也受到了李世民的寵溺。針對李世民而言,盡管寵溺李承乾,可是,對于其他聰明的孩子,自然也不會忽略的。
最終,但是,正是因為李世民的種種嬌慣,讓李泰逐漸對帝位擁有念頭,也即李泰形成了一種假象,覺得李世民估計要廢立太子了。值得關(guān)注的是,這類假象不但李泰形成了,皇太子李承乾也產(chǎn)生了,這讓本就比較敏感、反叛的李承乾非常緊張。古時候在歷史上,皇太子一旦被廢,不但會遭受冷臉,乃至也會受到新一任皇太子的迫使。鑒于此,李承乾自然要不遺余力防止這一情況的誕生,因此,貞觀十七年(643年),皇太子李承乾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串通,準(zhǔn)備先下手舉兵奪權(quán)。
自然,李承乾畢竟不是當(dāng)年的來自秦王李世民,沒那么強勁的手下和至強的聲望,其造反個人行為,當(dāng)然馬上就東窗事發(fā)了。除此之外,在筆者看來,李承乾往往謀反,很可能也是得到了玄武門之變得危害,因為一個成功的案例就在那以前出現(xiàn)了,這促進他挑選放手一搏。值得關(guān)注的是,在造反不成功,李承乾原本應(yīng)該被處決,但是,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寵溺,李承乾被放逐黔州,心存僥幸保住了生命。
大家還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在下方評論區(qū)留言,我們下期再見。
李承乾之所以貴為太子了還要造反,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李世民看見李承乾不求上進,就開始寵愛另一個皇子李泰而開始冷落李承乾。李承乾因為自己的腿部有疾患,本來就很自卑了。后來李世民又這么明顯地寵愛李泰,李承乾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才逼宮造反了。
李承乾其實是個十分有才能的皇子,他八歲就被封為太子,十二歲就開始聽訟,可見他的才能是李世民也認可了的。但是李承乾后來卻和自己的師傅產(chǎn)生了很大的矛盾,因為李世民給李承乾找的師傅都是敢于進諫的,他們一看到李承乾有什么不對的就立馬向李世民上書匯報。久而久之,不僅李世民覺得李承乾不求上進了,就連李承乾自己都覺得自己是個廢太子了。
其實李承乾會真正和李世民產(chǎn)生隔閡,還是因為李承乾的精神支柱稱心被李世民所殺。本來李承乾壓力十分大,后來又被那些師傅彈劾,他內(nèi)心十分郁悶。但是他后來遇到了太常樂童稱心,開始與他交心并且和他有了不一樣的感情。后來李世民知道了這件事之后就把稱心給殺了,而李承乾也因此自暴自棄,數(shù)月不上早朝。
后來李世民見李承乾那么不思進取,甘愿墮落,就開始寵愛自己的另一個兒子魏王李泰。而李承乾也幡然醒悟,意識到自己的太子之位可能不保。因此,李承乾就開始密謀攻打李泰所在的西宮。只是后來在他開始發(fā)動兵變之前事情就已經(jīng)敗露了,李承乾也因此被貶為平民。
由此看來,李承乾之所以會逼宮造反,除了因為李世民寵愛李泰,威脅到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還因為李世民和李承乾之間的隔閡早就很深了,倆人都在互相猜忌。李承乾這么做,其實也只是自保的一種方式罷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10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