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邦的故事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秦漢時期,俠風(fēng)熾盛,行俠仗義者史不絕書。
漢初大俠朱家堪稱其中翹楚。他是魯?shù)厝耍覀兌贾?,魯國號稱禮儀之邦,衣冠之地,民眾崇孔孟先師,頌道德仁義之教。朱家卻性格豪爽,以俠義自命。他鄙薄儒術(shù)又秉性慈悲,天生養(yǎng)就同情他人的性情,愛惜他人的生命甚于愛惜自己,見他人將死猶如己身將亡,看他人困厄如同自處危境,從而志在救苦濟難。
朱家畫像
朱家一生,無時無刻不在救助那些危急無助、束手待斃之人,即使是皇帝的仇人,朝廷的欽犯,朱家也無所顧忌。
救人脫難事,對于朱家來說是指不勝屈,史稱他“藏活豪士以百數(shù)”,一般的百姓更是不計其數(shù)。他自己雖然家無余財,衣不完采,食無重味,但專救人之急。而朱家救人的壯舉,要數(shù)他對季布將軍的藏匿行動。
朱家救助了劉邦的仇人
季布是項羽手下的名將,多次將劉邦打得抱頭鼠竄,東躲西藏,劉邦備受困辱。劉邦在項羽死后,得知仇人季布脫逃,于是懸賞千金捉拿季布,并且廣而告之——如有藏匿者株連三族。
季布先躲藏在濮陽周家,但周氏之妻卻知道了季布是朝廷的要犯,周氏擔(dān)心禍連于家,再加上其實他的家里也不安全。于是,周氏就想辦法要將季布轉(zhuǎn)移,但一時想不出有何去處。
項羽劇照
幾天憂慮之后,周氏想到了魯?shù)卮髠b朱家,在征求季布意見后,他將季布的頭發(fā)剃掉,并且給他換上了褐衣。周氏將季布裝進了運貨的大車中,假扮成做生意的樣子,趕往魯?shù)?,叩開了朱家大門。
朱家雖然不認識周氏,但還是以禮相迎。周氏謊稱自己是濮陽的客商,從事奴婢買賣,想要將季布及奴仆十余人一并賣給朱家,價格特別優(yōu)惠。
朱家心知周氏來意,卻并不挑明,他買下季布等人,讓他們在田莊勞動,并告誡自己的兒子說:“田中諸事由這位奴仆負責(zé),吃飯時一定要與我們同席”,之后便乘車前往洛陽。
夏侯嬰劇照
到洛陽之后,朱家前去拜見汝陰侯夏侯嬰,并且在其處盤桓了數(shù)日。一次飲酒時,朱家意外提到:“季布有什么大罪,皇帝如此急迫地要抓他?”夏侯嬰一笑:“還不是季布曾經(jīng)幾次使皇帝丟了面子,皇帝因此憤怒,所以想盡快抓到他。”
朱家沉默了一陣說:“您看季布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夏侯嬰猝不及防,脫口而出:“賢者!”
朱家為夏侯嬰的正直而高興,進而陳述了自己的見解:“人臣各為其主,季布當(dāng)年效忠項羽是他的天職啊!難道可以盡誅項羽之臣嗎?初得天下,便以一己之私怨,搜捕一位賢者,其心胸何其不寬廣呢!像季布這樣的賢者,漢室求之如此急迫,豈非逼其北逃匈奴,或南走南越嗎?把有用的志士推給敵國,正是造成伍子胥刨楚平王之墓,鞭平王之尸的根源!公何不向皇帝進一言呢?”
項羽劇照
這一番任俠仗義之言,如金聲玉振深深打動了夏侯嬰。夏侯嬰心知朱家大俠,季布一定藏在他那兒,但也佯裝不知。在一次覲見劉邦時,夏侯嬰為此事從容言明利害,終于說服了劉邦。
高祖饒恕了自己的仇人季布,不久即召見季布進行封賞,并且任命其為漢室將軍,為漢朝初年江山的穩(wěn)定作了貢獻。
劉邦殺了一位自己的恩人
劉邦不僅賞了一位仇人,還殺了一位恩人。在“彭城之戰(zhàn)”時,項羽的大將丁固率領(lǐng)士兵追擊大敗而逃的劉邦,眼看就要追上,卻因為劉邦一句“兩賢豈相厄哉”,饒了他一命。
項羽死后,丁固跑來向劉邦請賞,劉邦卻帶著丁固示眾,說:“讓項羽失去天下的不忠之人,就是你”,隨后便處死了這位曾經(jīng)救過自己一命的“恩人”。
劉邦劇照
劉邦為何反其道而行之,賞賜仇人卻殺死恩人呢?
在《資治通鑒》中,司馬光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劉邦所作所為,是想要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正義。
嚴懲不忠不義之徒,無論此人是否有恩于自己;重用有才有節(jié)之人,無論此人是否得罪過自己。這就是劉邦的過人之處。劉邦的高瞻遠矚和“帝王之術(shù)”,讓其子孫長時間地享有了天子之位,也保了大漢四百零七年江山太平。
劉邦是個很有本事的人,由一介平民到一代天子,劉邦是第一個人。劉邦精通詭詐之術(shù),就在這翻云覆雨的政治韜略中,有的人因禍得福,有的人則不明就里被處以極刑,看劉邦對兩個人的態(tài)度,你就能知道劉邦其實很無賴。
卻說劉邦剛剛平定天下的時候,一日上朝,卻發(fā)現(xiàn)大臣們在一起議論紛紛,劉邦不知何故,便問張良。張良說他們在商量造反,劉邦大窘,便問該如何化解。張良建議,不如加封陛下平時最厭惡的人,劉邦當(dāng)時就說出雍齒的名字,并加封他為什邡侯,眾人一見,立刻不鬧了,當(dāng)時就說連雍齒這樣的人,都做列侯,難道還能少了我們的嗎?
不久,有人帶過來項羽的大將,此人名叫丁固,人稱丁公,是項羽手下名將季布的舅父。丁公作戰(zhàn)勇敢,彭城之戰(zhàn)中,劉邦大敗而逃,丁公率兵追擊劉邦,將要把劉邦擒住,劉邦急了,回頭對丁公說:“兩條好漢難道要互相迫害嗎?”丁公便帶兵返回,劉邦因此脫圍而去。西漢建立后,丁公以救命恩人的感覺跑去拜見劉邦,沒想到劉邦當(dāng)即把丁公抓起來在軍營中示眾,說:“丁公做項王的臣下不能盡忠,使項王失去天下的,就是丁公!”當(dāng)即砍了丁公的腦袋,說:讓后代做臣下的人不要仿效丁公!
那么劉邦為什么厚賞雍齒、殺丁公:
其一,為了政權(quán)的需要。劉邦是個聰明人,厚賞雍齒,就能平息天下功臣的怨言。晚一天封賞,就給自己的政權(quán)帶來麻煩。劉邦要的是天下,自然想的是安撫民心。雍齒雖然是自己討厭的人,仍然屬于自己的哥們,畢竟是人民內(nèi)部矛盾,畢竟為革命立下大功,丁公則不然,當(dāng)年是自己的對手,居然吃里扒外,放虎歸山,典型的敵我不分。
其二,劉邦如今是皇帝,高高在上??啥」坍?dāng)年既能把劉邦逼入險境,又能放他走,劉邦保不準一眼看到丁公時,馬上就會想到自己當(dāng)時向丁公求饒的丑態(tài),丁公自以為對劉邦有恩惠,其實這才是劉邦感到羞恥的地方。
其三,殺死丁固也是為了警告那些騎墻派,不要心存僥幸,立場不堅定,肯定是要倒大霉的。
其實劉邦不光想殺韓信,連蕭何他都想殺過。漢初三杰中就張良因為韜光養(yǎng)晦和明哲保身,沒有被劉邦懷疑過。
這主要是因為不同階段,劉邦的敵人不一樣,在劉邦跟項羽爭天下的時候,劉邦的敵人是項羽。對于劉邦而言,他要團結(jié)一切力量對付項羽,漢初三杰就是他團結(jié)的力量。張良、韓信和蕭何沒有辜負劉邦的信任和期待,為大漢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
項羽死后,劉邦劉邦成為了大漢開國君王,坐擁萬里江山。這個時候他的主要目的就是穩(wěn)固自己的江山。任何有實力或者意愿顛覆大漢江山的人,都是劉邦的敵人。
我個人認為,韓信、蕭何、張良都沒有意愿去顛覆大漢江山,但是韓信和蕭何有實力顛覆大漢江山,所以才會受到劉邦的猜忌和懷疑。
一、韓信和蕭何沒有顛覆大漢江山的意愿,但有顛覆大漢江山的實力
眾所周知,韓信為大漢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是一個天才將領(lǐng),被后世稱為?兵仙?,他在漢軍中有著極高的聲望,就連樊噲都對他非常尊敬。《史記》記載:
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
樊噲對于韓信的態(tài)度是跪拜,而且是稱臣。如果韓信要反漢,是很容易成功的。
事實上,在韓信還是齊王的時候,他的謀士蒯通就多次勸說韓信自立,與項羽劉邦三分天下。但韓信顧念劉邦的知遇之恩,再三拒絕了蒯通的建議(漢王遇我甚厚,吾豈可以鄉(xiāng)利倍義乎?。?。
但劉邦顯然極其擔(dān)心韓信,并不相信他會老老實實的忠臣于大漢,于是他派呂后和蕭何處死了韓信。韓信在死之前說道:
?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韓信臨死之前說出了后悔沒有聽蒯通的言辭。這說明韓信之前的確沒有反漢的意愿。但劉邦帝王之心,從來不會考慮意愿問題,而是直接消滅一切有可能威脅到江山的人和勢力。
與韓信類似的是蕭何。劉邦在外征戰(zhàn)時,一般都是蕭何留守關(guān)中。此時,在外的劉邦經(jīng)常會派人打聽,留在關(guān)中的蕭何,具體在做什么事情。
有一次劉邦也征戰(zhàn)在外,底下人告訴劉邦,蕭何把關(guān)中打理得井井有條,百姓都比較擁戴蕭何。劉邦聽后非常擔(dān)心。
這個時候,蕭何的一個謀士出來告訴蕭何,說他這樣做非常危險,容易讓天子產(chǎn)生懷疑。他讓蕭何做一些損害自己名聲的事情,消除皇帝的懷疑。
于是,蕭何家族強買百姓良田,搞得關(guān)中百姓怨聲載道。百姓們寫了一個訴狀,告到了官府。所屬衙門將百姓告狀蕭何的訴狀呈交給了劉邦,劉邦看到后非常開心(上乃大悅)。
在劉邦的眼中,蕭何也是有實力顛覆大漢江山的。因為蕭何得民心擁戴,有很強大的群眾基礎(chǔ)。如果蕭何有異心,會直接威脅到大漢的江山。
史書記載,劉邦一共懷疑過蕭何三次,每一次蕭何身邊都有高人出來指點他,因此躲過了危機。但仍然有一次,蕭何被劉邦關(guān)下到監(jiān)獄,差點被殺。
因為劉邦是不折不扣的“負心漢”,人家樊噲為了劉邦甘愿付出自己的身體(戰(zhàn)場負傷)與生命(鴻門宴),可這渣男一言不合就要處死對方,實在是喪盡天良!
樊噲,西漢著名開國大獎,自追隨劉邦以來驍勇善戰(zhàn),立下無數(shù)戰(zhàn)功,一度被認為是劉邦帳下最勇猛的將領(lǐng)。
樊噲一生對劉邦忠心耿耿,并且曾在鴻門宴上救過劉邦一命。按理來說,劉邦應(yīng)該百般厚待這個忠心耿耿的救命恩人,可沒想到他臨終前居然要命人摘下樊噲的頭顱,如此冷血無情不免讓人心寒。
劉邦與樊噲劇照
樊噲與劉邦的相知相識
樊噲出生卑賤,早年以屠宰為生,還未起義前他便與劉邦便相知相識,曾因為避官與劉邦一起躲藏到芒山和賜山一帶。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并起,樊噲認為這是自己建功立業(yè)的大好時機,便與曹參、蕭何兩人共同擁護劉邦起義。
劉邦當(dāng)上沛公后,樊噲成了他的隨從副官,跟隨他南征北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
在碭東作戰(zhàn)時,樊噲勇猛難當(dāng),連斬十五個敵人,嚇得他們倉皇逃跑,后被封為國大夫;
與章邯部隊正面交鋒時,樊噲先登城頭,連斬二十三個敵人,因此晉升列大夫;
圍攻東郡守尉之戰(zhàn)中,樊噲斬首十四人、俘虜十一人,獲賜五大夫;
對抗秦河間守軍時,樊噲屢次沖鋒陷陣,得封賢成君。
覆滅秦國前,楚懷王曾許下諾言:誰先進入關(guān)中就封他為關(guān)中王。結(jié)果劉邦比項羽先行一步入關(guān),他打算按照約定在關(guān)中稱王,而樊噲告誡他不要貪圖咸陽城的奢靡享受,同時極力勸他率軍回到霸上。
樊噲劇照
鴻門宴救命之恩
巨鹿之戰(zhàn)項羽破釜沉舟大獲全勝后,威望暴漲,成為當(dāng)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大諸侯,看到劉邦先自己一步進入關(guān)中并且打算稱王,項羽心里非常不爽,所以入關(guān)后他率軍駐扎于戲水西岸,打算鏟除劉邦這個敵人。
當(dāng)時項羽有四十萬大軍,而劉邦只有十萬人馬,實力懸殊,面對項羽咄咄逼人的姿態(tài),劉邦自知無法力敵,便帶著張良、樊噲與一百多個隨從來到鴻門向項羽謝罪。
鴻門宴上,項羽的亞父范增打算鏟除劉邦,他讓項莊以舞劍為由趁機刺殺對方,好在項伯也拔劍起舞,他將自己的身體擋在劉邦前面,不給項莊行刺的機會。
張良見狀,來到帳外將此事告訴了樊噲,樊噲擔(dān)心劉邦安危,便拿著盾牌撞倒負責(zé)把手的士兵,強行闖入營帳,然后怒目圓睜瞪著項羽。
鴻門宴樊噲
看到有人砸場子,項羽握著劍坐直身體詢問道:“來者何人?”
張良回答道:“他是沛公的參乘樊噲?!?/p>
項羽非常欣賞樊噲忠心救主的行為,于是他讓人賞賜樊噲一杯酒與一條豬腿。樊噲接過酒一飲而盡,然后拔劍切下豬腿肉一口又一口,很快就吃完整條豬腿。
見狀項羽問道:“樊將軍還能再喝酒嗎?”這時樊噲當(dāng)面斥責(zé)項羽說:“我死都不怕,還怕喝酒嗎?我家主公先進入咸陽城,卻不敢動用里面一絲一毫的東西,率軍回到霸上等待大王的歸來,可大王不但沒有賞賜這樣的功臣,反而聽信小人讒言要致他于死地,我認為大王這樣做是在走秦朝的老路!”
聽了樊噲的話,項羽沉默不語,這時劉邦以上廁所為借口,帶上樊噲,從小路偷偷溜回霸上。
鴻門宴上樊噲對于劉邦算是有救命之恩,如果當(dāng)時他沒有冒死沖進來并從言語上讓項羽動搖殺心,恐怕劉邦兇多吉少。所以后來劉邦被封為漢王,樊噲也是受封臨武侯,跟隨劉邦進入漢中。
鴻門宴樊噲與項羽
平定叛亂之功
西漢建立之初,政權(quán)并不穩(wěn)固,那些異性諸侯王相繼叛亂,這時候樊噲成為平定叛亂的主要將領(lǐng)。
燕王臧荼叛亂時,樊噲率軍平定了燕地,并且將臧荼俘虜;
淮陰侯韓信造反時,樊噲追隨劉邦來到陳地活捉了韓信;
韓王信反叛時,樊噲又跟著劉邦出兵討伐,不但摘下韓王信的項上人頭,還與周勃共同平定了代地。
燕王盧綰叛變時,同樣是樊噲出馬,率軍成功平叛。
樊噲不僅為西漢建立添磚加瓦,還為守護王朝的穩(wěn)固立下汗馬功勞,實乃西漢難得的肱骨之臣!
樊噲劇照
翻臉無情的劉邦
可即便樊噲忠心耿耿,沒有半點不臣之心,劉邦仍然沒有對他放下戒備,甚至還在臨死前讓陳平砍下他的頭顱。
公元前195年,劉邦率軍成功擊潰反叛的英布,得勝歸來時他卻因舊傷復(fù)發(fā)病倒了。劉邦剛回到長安就收到燕王盧綰謀反的消息,于是他又派遣樊噲以相國的身份前去平叛。
樊噲前腳剛走,后腳就有人詆毀樊噲,他對劉邦說道:“樊噲與呂氏一族的人狼狽為奸,等到陛下百年之后,他一定會率兵殺死戚夫人與趙王劉如意等人?!?/p>
聽完這些話,劉邦非常生氣,他讓陳平帶著絳侯周勃,前往軍營將樊噲斬殺。對此《漢書樊噲傳》如是記載:
其后盧綰反,高帝使噲以相國擊燕。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于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噲欲以兵盡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即軍中斬噲。
劉邦劇照
不過老謀深算的陳平并沒有遵照劉邦的吩咐處死樊噲,因為他明白樊噲與呂氏一族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如果自己殺了樊噲必然會得罪呂氏一族,況且劉邦已經(jīng)病入膏肓,隨時有可能去世,犯不著為了一個半截身子入土的皇帝而得罪一個大家族。
于是陳平擅作主張,將“殺死樊噲”的命令改為“押解樊噲回長安等候發(fā)落”。也正是這個決定救了陳平一命,樊噲還在被押解途中劉邦就已經(jīng)去世,大權(quán)落到呂雉手中,她一聲令下無罪釋放樊噲,并且讓他官復(fù)原職。
就這樣,樊噲成功逃過一劫,并且在往后的日子盡享榮華富貴,直到公元前189年去世,享年五十四歲。
樊噲劇照
看到這里大家不免疑惑:樊噲不僅忠心耿耿還對劉邦有過救命之恩,可為何劉邦翻臉無情想要在臨死前殺死他呢?
筆者認為,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劉邦疑心重善于猜忌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縱觀整個中國古代史,因君主猜忌而死的開國大臣數(shù)不勝數(shù),曾經(jīng)為他們帶來無盡榮耀的才能卻因君主的猜忌變成一張張催命符。
劉邦疑心重善于猜忌,這一點毋庸置疑,他比項羽厲害的地方只是懂得適時隱藏這種猜忌,而建國以后他原形畢露。
劉邦建立西漢以后,不是在平定叛亂,就是在平定叛亂的路上,他將幾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鏟除異姓諸侯王,趙王張敖、燕王臧荼、梁王彭越、淮陰侯韓信、淮南王英布、韓王信等諸侯先后因為叛亂被殺或被廢,唯有長沙王吳芮幸免于難。
這些人真的想要造反嗎?別的人不說,單單兵仙韓信就死得不明不白!劉邦能夠打下天下韓信居功至偉,當(dāng)初濰水之戰(zhàn)韓信以少勝多大敗楚國大將龍且,至此名動天下,他手握二十萬兵馬,本可以與劉邦、項羽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但為了報答知遇之恩他還是選擇對劉邦俯首稱臣,這份忠心實屬難得。
可劉邦是如何回應(yīng)這份忠心的?默許呂雉與張良聯(lián)合起來誘殺韓信,對于韓信被夷滅三族這件事不聞不問!
說白了劉邦心底是無比自私的,他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西漢仍然牢牢掌握在劉氏子孫手中,所以才能想方設(shè)法鏟除各大異姓諸侯王。
到了晚年劉邦的疑心更重了,尤其是曾被視為生死兄弟的盧綰造反后,劉邦已經(jīng)幾乎不相信任何人了,因此他在聽聞樊噲要造反時如同驚弓之鳥,立馬派遣陳平將樊噲鏟除。
劉邦劇照
二、劉邦非常忌憚呂氏一族
一直以來劉邦都非常忌憚忌憚呂氏一族,因為后者有獨立的政治資源,而非全部依賴劉邦,相反劉邦能夠成功離不開呂氏一族的幫助,并且在西漢建立后,呂氏一族的勢力也越來越大。
呂氏一族有兩個兄弟,一個名為呂澤,一個名為呂釋之,他們都是了不起的大人物,尤其是呂澤,多次拯救劉邦于危難之中,對此《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有云:
(呂澤)以呂后兄初起以客從,入漢為侯。還定三秦,將兵先入碭。漢王之解彭城,往從之,復(fù)發(fā)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
從這段記載我們能得出以下兩個信息:
1、呂澤曾在秦朝末年組建起自己的軍隊,后來以保持高度獨立性為前提,率軍加入劉邦的陣營,這也就是所謂的“客從”;
2、彭城之戰(zhàn)中,劉邦五六十萬聯(lián)軍不敵項羽三萬精銳,陷入眾叛親離的困境,是呂澤再次站出來支持劉邦,出兵輔佐他東山再起。
西漢建立后,呂澤的部下陽都侯丁復(fù)封七千八百戶,而劉邦帳下首席大臣蕭何也僅僅只是受封八千戶,呂氏一族勢力網(wǎng)之大可見一斑!
呂澤劇照
劉邦雖貴為皇帝,但從始至終西漢都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因為呂氏一族的勢力實在太大了,大到后來他一想要觸碰呂氏一族利益,就會有無數(shù)大臣出面阻撓。
為了防止呂氏一族勢力過于膨脹,劉邦做了以下三件事情:
1、與大臣們殺白馬歃血為盟,約定“非劉氏為王,天下共擊之,非功而侯,天下共誅之。”
2、病入膏肓之際,再度要求廢除呂雉之子劉盈太子之位,這一次他拒絕了任何人的進諫,哪怕是曾經(jīng)無比敬重的軍師張良。
3、命陳平與周勃誅殺樊噲。
樊噲與呂氏一族有啥關(guān)系?他曾迎娶了呂雉的妹妹呂嬃,并且還屬于豐沛派系,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樊噲是呂雉的人。所以劉邦臨終前要殺樊噲是為了敲山震虎、殺雞儆猴,間接打壓一下呂氏一族的勢力。
呂雉劇照
三、劉邦十分寵愛戚夫人與劉如意
戚夫人原本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歌姬,遇到劉邦后才麻雀變鳳凰,地位一路飆升。
劉邦對于戚夫人的寵愛幾乎突破天際。無論走到哪兒他都會帶上戚夫人,意興闌珊之時他會讓戚夫人歌舞助興,甚至于生活起居都是由戚夫人負責(zé),這一點就連皇后呂雉也比不上。
后來戚夫人生下兒子劉如意,劉邦非常高興,一度想要將他立為太子。當(dāng)時的太子是呂雉之子劉盈,他性情溫和,待人友善,深得諸位大臣的喜愛,可劉邦卻認為劉盈性情太過懦弱,無法勝任皇位,一度想要將太子換成劉如意。
說白了這只不過是劉邦想要換掉太子的借口罷了,他喜歡劉如意是因為戚夫人的緣故,如果劉盈與劉如意的母親對調(diào),他必然不會被貼上“懦弱”的標簽。
劉邦擔(dān)心自己百年以后戚夫人母子無人照顧,特意將周昌任命為趙國相國,負責(zé)保護趙王劉如意的安全,可見劉邦對于她娘倆有多寵愛。
正是這份極致的寵愛讓劉邦無法忍受任何對戚夫人母子潛在的威脅,所以當(dāng)時有人向他告發(fā)樊噲可能會聯(lián)合呂雉殺死戚夫人母子,劉邦勃然大怒,立刻命陳平、周勃前往軍營殺死樊噲。
然而劉邦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寵愛竟然會給戚夫人母子帶來多大的磨難,呂雉掌權(quán)后開始展開瘋狂的報復(fù),劉如意被活活毒死,而戚夫人更是被做成人彘飽受折磨,母子倆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悲慘!
戚夫人劇照
執(zhí)筆君言
總而言之,誠然樊噲對于劉邦有過救命之恩,但是由于劉邦疑心重善于猜忌、非常忌憚呂氏一族、十分寵愛戚夫人母子,他決定在臨死前將可能會勾結(jié)呂氏一族、對劉氏江山與戚夫人母子造成威脅的樊噲鏟除,哪怕后者從來沒有對他表現(xiàn)出異心,劉邦之冷血無情可見一斑!
諸位讀者,你們怎么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11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