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曹操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了詳細(xì)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要說曹操第一個怕的是誰,不是呂布,而是關(guān)羽關(guān)云長,關(guān)羽不僅僅是武功蓋世,手拿青龍偃月刀萬人無敵,他更重要的還是他自身的氣節(jié),關(guān)羽的義氣可以說是義薄云天,曹操對關(guān)羽是相當(dāng)?shù)木磁?,并且曹操也特別的愛惜關(guān)羽,可惜的是曹操雖然待關(guān)羽不薄,但關(guān)羽卻先碰到了劉備,曹操為不能得到關(guān)羽曾惋惜不已,后來關(guān)羽過五關(guān)斬六將,曹操是又痛又無奈。
曹操怕的第二個人就是他自己的手下司馬懿啦,曹操快死的時候曾經(jīng)秘密跟曹丕說過,要盡快把司馬懿給除掉,可以看出曹操對司馬懿的畏懼之心,因為曹操在和司馬懿這個人一起共事的時候就曾發(fā)現(xiàn)司馬懿不會屈居人之下,曹操也一直對司馬懿充滿了防范之心,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曹操是意識到了司馬懿的野心,但已經(jīng)無力去改變什么了。
曹操怕的第三個人也是劉備的手下,就是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也許是因為馬超和曹操相克,每次都令曹操陷入被動的局面,雖然后來的曹操每次都能夠化險為夷,但是馬超在曹操的心中是極其擔(dān)憂和害怕的一個人,因為馬超就像一個克星般隨時都會要了曹操的姓名,試想一下,有一個常常差點要了自己姓名的人,又有誰會不害怕呢?后來的曹操每次對待馬超都是嚴(yán)陣以待,不敢漏出絲毫的破綻,也可以看出當(dāng)時的馬超是多么的勇猛無敵。
曹操怕的最后一個人說來也可笑,因為他還僅僅是一個孩子,為什么曹操會害怕他呢?我們都知道曹操有個兒子叫做曹沖,他是一個天才少年,著名的曹沖稱象就是他的典故,很可惜的是曹沖沒有能夠長大成年就死了,曹操很是傷心和難過,當(dāng)時和曹沖并稱為奇才的還有一個人,他就是周不疑,周不疑的智商和潛力完全不在曹沖之下,曹操覺得周不疑以后肯定大有作為,但是曹操又害怕這樣的天才少年不能為他所用,最后害怕的沒辦法,只能把周不疑殺了以絕后患。這件事可以看得出梟雄的疑心是多么的重,可惜一代奇才。
我們曾經(jīng)提到,劉備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非??部?,多次差點丟了性命,多虧了他運氣好,又善于偽裝算計,才被刺客放過,得到了糜竺的資助,逃脫了曹操的軟禁,等等,最終成就了霸業(yè)。而與他同為梟雄的曹操,也曾多次犯險,差點丟了性命。若非以下七人拼死相救,或許華夏歷史上,便會少了一個梟雄,少了一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也少了一個詩人,漢末歷史也會改寫。那么,這七個人,分別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
一、曹真之父
對于曹真的父親,到底姓甚名誰,一直沒有定論?!度龂尽贩Q曹真是曹操的族子,其父名邵,也就是說他的父親名叫曹邵;《魏略》中則記載,他的父親名為秦伯南。另外,雖然《三國志》中記載,曹真的父親,是為曹操募兵的時候被殺的,但是《魏書》和《魏略》中,都記載道他是為救曹操而死,只不過兩處史料的說法并不統(tǒng)一——《魏略》稱,曹操被袁術(shù)追殺,到秦伯南家避禍,秦伯南替曹操被殺;《魏書》則稱,豫州刺史黃琬想殺曹操,曹真的父親替曹操受死。從之后曹真受的待遇來看,其父應(yīng)該的確是曹操的救命恩人。
二、夏侯淵
夏侯淵,字妙才,是曹魏名將。真實歷史上,曹操并非出身于夏侯家族,不過他與夏侯兄弟的交情非常深。《三國志》記載:“太祖居家,曾有縣官事,淵代引重罪,太祖營救之,得免?!币簿褪钦f,曹操在老家期間,曾經(jīng)犯了重罪,是夏侯淵代他受過。而從后來,曹操將其營救看來,這項罪應(yīng)該非常重,就算不死也要脫層皮。因此,夏侯淵也算曹操的救命恩人之一。
三、曹洪
曹洪,字子廉,是曹魏名將之一,也是著名的貪污犯,曾差點被曹丕處死,不過因為他是曹操的救命恩人,卞夫人不但保下了他的性命,也替他保住了家財。他救曹操性命,是怎么回事呢?此事還要從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說起,當(dāng)時曹操人微言輕,又想誅滅奸臣,于是孤軍冒進(jìn)。那個時候的他,兵馬少,自己也沒有成長起來,于是敗在了董卓部將徐榮手上,這個時候,“太祖失馬,賊追甚急,洪下,以馬授太祖,太祖辭讓,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彼倪@一舉動,這一句話,為自己換了一塊無形的免死金牌。
四、樓異
說到這個名字,可能大多數(shù)人都會感到陌生。他只是曹操早期部將,賬下一個司馬,在《三國志》中僅被一筆帶過,但他也是曹操的救命恩人之一。濮陽之戰(zhàn)的時候,“布出兵戰(zhàn),先以騎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陣亂,馳突火出,墜馬,燒左手掌。司馬樓異扶太祖上馬,遂引去?!币簿褪钦f,曹操在逃亡的時候,從馬上跌落,并受了重傷,這在戰(zhàn)亂中,幾乎相當(dāng)于陷入了絕境。而樓異將其重新扶上馬,則為他創(chuàng)造了一縷生機(jī)。
五、典韋
說起典韋,幾乎沒有人會陌生,他是曹操的保鏢,力大無窮,且驍勇善戰(zhàn),僅是侍立在曹操身側(cè),就能讓張繡忌憚,不負(fù)“古之惡來”的稱號。他曾兩次救曹操于危難——第一次是濮陽之戰(zhàn)的時候,曹軍被呂布大軍三面包圍,需要招募勇士突圍,他第一個應(yīng)聲而出,擲出手戟,擊退了呂布;第二次是宛城之戰(zhàn)的時候,他死守在營寨門口,為曹操爭取逃亡的時間,最終戰(zhàn)死。曹操感于他的忠義,命人盜回了他的尸首,之后每次路過他安葬之地,都要停下來祭拜。
六、曹昂
除了曹洪之外,還有一個人,曾經(jīng)將自己的馬匹獻(xiàn)給了曹操,使曹操得以逃生。他不是別人,正是曹操的長子曹昂。此事發(fā)生于宛城之戰(zhàn)期間,當(dāng)時曹操狼狽逃竄,“所乘馬名絕影,為流矢所中,傷頰及足,并中公右臂”,曹昂便將自己所乘之馬,獻(xiàn)給了曹操。結(jié)果曹操逃出生天,他卻死在了戰(zhàn)場上。據(jù)記載,他是被曹操當(dāng)作繼承人培養(yǎng)的,而且文韜武略,頗有才能,若他不死,或許歷史會改寫吧?
七、許褚
許褚是繼典韋之后,曹操的又一貼身保鏢。他與數(shù)次救曹操于危難。例如官渡之戰(zhàn)的時候,刺客徐他等人,想要趁許褚不在的時候,刺殺曹操,結(jié)果許褚好像心有所感,很快便放棄休息時間,回到了曹操身邊,并擊殺了徐他等人,避免了曹操被刺殺。后來,潼關(guān)之戰(zhàn)的時候,馬超想憑借自己的驍勇,趁曹操出陣與韓遂說話之時,陰捉曹操,結(jié)果被許褚震懾,未敢行動。
之后曹軍北渡,曹操和許褚率百余人斷后,結(jié)果遭到西涼軍突襲。面對亂箭,許褚“斬攀船者,左手舉馬鞍蔽太祖。船工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僅乃得渡。”對于此事,陳壽評價道:“是日,微褚?guī)孜!保馑际钦f,那天如果沒有許褚,曹操危矣。
曹操一生,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然而,他也有糊涂和犯錯誤的時候,曹操一生,殺了很多人,有些人不該殺,他偏偏殺了,有些人該殺,他偏偏沒殺,最終釀成大禍。
曹操最不該殺三個人,這三個人是誰呢?曹操最該殺的人,又是誰呢?
第一位,荀彧。
荀彧是曹操重要的謀士,可以說是首席謀士,荀彧有王佐之才,輔佐曹操掃平群雄,統(tǒng)一北方,只剩下劉備和孫權(quán)沒有滅掉。
荀彧還推薦了很多人才給曹操,比如,郭嘉和戲志才等人,都是荀彧舉薦的。荀彧為曹操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勞,然而,曹操卻不顧荀彧的功勞,把荀彧逼死了。
曹操想稱魏公,那些溜須拍馬的人,比如董昭等都上書,請求曹操上位,而荀彧卻反對,認(rèn)為曹操應(yīng)該“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聽說之后,很生氣,最終,對荀彧下手了。
曹操派人給荀彧送去了一盒食物,荀彧打開一看,是空的,于是,明白了曹操的意思,荀彧于是服毒自殺了,時年五十歲。
《三國志》注引《魏氏春秋》記載:太祖饋彧食,發(fā)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荀彧功勛赫赫,忠心耿耿,然而,最后卻落得這樣的下場,令人遺憾。其實,曹操最不該殺的人,就是荀彧。
第二位,崔琰。
崔琰是曹操的重要謀士之一,也是當(dāng)時的名士。
史書記載,相貌英俊,胡須很漂亮,很有威望。曹操本人也非常敬畏崔琰,遷東曹掾。曹操封魏公,崔琰為魏國尚書,遷中尉。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通信楊訓(xùn)時,崔琰在信中寫“時乎時乎,會當(dāng)有變時”,被人誣告,曹操認(rèn)為崔琰有不遜之意。于是將崔琰下獄,后被賜死。
《三國志 崔琰傳》記載:琰從訓(xùn)取表草視之,與訓(xùn)書曰:“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dāng)有變時?!辩疽庾I論者好譴呵而不尋情理也。有白琰此書傲世怨謗者,太祖怒曰:“諺言‘生女耳’,‘耳’非佳語?!畷?dāng)有變時’,意指不遜?!膘妒橇P琰為徒隸,使人視之,辭色不撓。太祖令曰:“琰雖見刑,而通賓客,門若市人,對賓客虬須直視,若有所瞋?!彼熨n琰死。
崔琰為人正直,對曹操也很忠心,就這樣被曹操殺了,很可惜。
第三位,楊修。
楊修是太尉楊彪的兒子,很有才,是出了名的??袷慷[衡曾對人說,他只看得起兩個人,一個是孔融,另一個就是楊修。
楊修為人恭敬,學(xué)問淵博,非常聰明,建安年間(196—220)被推選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任丞相府倉曹屬主簿 。史書記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nèi),事皆稱意。
然而,楊修因卷入曹操立儲之爭,擁戴曹植,觸怒了曹操,最終,曹操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找了個罪名把楊修殺了。
《三國志》注引《典略》記載:至二十四年秋,公以脩前后漏泄言教,交關(guān)諸侯,乃收殺之。
楊修很有才,曹操也是愛才的,殺楊修,對曹操來說,確實是做錯了。
曹操最該殺的人,其實是司馬懿,然而,曹操卻最終放了司馬懿,以至于釀成大禍,后來,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政變”,篡奪了曹魏大權(quán)。
司馬懿為人陰險狡詐,頗有城府,早年,曹操征召司馬懿出來做官,司馬懿借口有病不出來,曹操請了幾次,司馬懿都拒絕了,后來,曹操生氣了,下令說,不來就將你下獄,于是,司馬懿害怕了,只得乖乖出來。
史書記載,司馬懿內(nèi)忌而外寬,猜忌多權(quán)變,曹操曾看出來司馬懿非久居人下的人,有狼顧之相,有野心,想殺了司馬懿,但是,最終因為曹丕和司馬懿關(guān)系很好,為司馬懿求情,曹操沒有下手。
什么是狼顧?就是說司馬懿像狼那樣,回頭時,身子不動,頭可以看到自己的后背。
《晉書 宣帝紀(jì)》記載:帝內(nèi)忌而外寬,猜忌多權(quán)變。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后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yù)汝家事。”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司馬懿逃過一劫之后,為人處世就更小心謹(jǐn)慎了,夾著尾巴做人,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幾代帝王,最終篡權(quán)成功。后來,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逼魏帝禪讓,魏國滅亡。
曹操辛辛苦苦打來的天下,都便宜了司馬懿,替司馬懿做了嫁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11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