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王勃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出身世家,是隋煬帝時經(jīng)學(xué)大儒王通的孫子,詩人王績的侄孫。這種出身,典型的“官二代”說不上,也算是典型的“學(xué)二代”了。據(jù)載,小時候的王勃簡直聰明得不得了,就是一個典型的神童?!杜f唐書》是這么夸的:
“六歲解屬文,構(gòu)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p>
大家想想看,六歲你在干嘛?果不其然,這種大才子一般都有一個神話般童年。這些歷史故事都告訴我們,出名要趁早啊。
楊炯《王勃集序》說的也與《舊唐書》大同小異:
“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十歲包綜六經(jīng),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xùn)。時師百年之學(xué),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
可惜的是,這樣的天才少年,此后的人生并非一帆風(fēng)順的。王勃后來被授予了朝散郎一職,不久,卻因一篇《檄英王雞文》,得罪了唐高宗,由此被逐出了長安。
生性恃才傲物的王勃,總是為同僚所嫉。就這樣,王勃后來又因殺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再次犯了罪。這一犯可謂扭轉(zhuǎn)了他的人生:不僅毀了自己的仕途,還連累了父親——王福疇也因此被貶到南荒之地,擔(dān)任交趾縣令。
客死他鄉(xiāng)
今天的我們,聽了這么多地區(qū)爭奪文化名人的故事,我們可能不禁想問:王勃的墓地在哪呢?
初唐一大才子王勃,最終魂歸他鄉(xiāng)。
大約在上元三年(676年),王勃到達被貶在交趾的父親王福疇那里,不久后,他便返航。不幸的是,當(dāng)時正當(dāng)是夏日的臺風(fēng)天氣,天妒英才,可憐的王勃在最終在大浪中溺水驚悸而亡。
傳說中的交趾郡,又名“交阯”(越南語:Giao Ch?),位于現(xiàn)在的越南北部。先秦時期,交趾為百越支下駱越的分部,初期范圍,大約相當(dāng)于今天的越南北部紅河流域一帶。秦朝以后,設(shè)立了“交趾郡”,為今越南北部。漢朝之后其地域范圍歷經(jīng)演變,東漢時將交趾更名為“交州”(南交),交州最大范圍及其文化遺跡位包括今廣東省以及越南的北部。
后來,交趾從中國獨立出去了,但中國、日本仍習(xí)慣以“交趾”、“交阯”來稱呼這一地區(qū)的政權(quán)。在宋代,皇帝也曾封統(tǒng)治越南紅河三角洲的丁朝皇帝為“交趾郡王”。在元、明時期,這里也曾分別短暫設(shè)立交趾行省和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遭遇海難的王勃,最終被葬在了越南的乂安省宜祿縣宜春鄉(xiāng)(X? Nghi Xuan)。據(jù)說,當(dāng)?shù)厝藢@位唐代大才子一直都極為尊崇。直到今天,這里還留存著王勃的墓地和祠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12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