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孫亮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皇帝的寶座不僅僅坐著舒服,而且一旦登上皇位,就會享受至高無上的權(quán)利,到那時全天下就是皇帝的,試問一下,面對這樣的誘惑,誰不想試一下呢?想當(dāng)年,一代梟雄曹操還沒有一統(tǒng)天下的時候,就開始修筑銅雀臺,就此來鎖盡天下美女子,來讓自己享樂。
盡管說,皇帝之位是至高無上的,但是如果自己本身沒有能力,統(tǒng)領(lǐng)不了全局,那么結(jié)局往往都是很慘的,要么被人篡位,要么滅亡,就像當(dāng)年的孫亮一般。
孫亮乃是東吳孫權(quán)的第七子,孫亮10歲的時候就繼承了皇位,15歲就開始親政,但是,由于在朝廷中沒有得力的良臣輔佐,最終孫亮的皇位被權(quán)臣所廢除。
孫亮10歲就登基了,大家可能會覺得很意外,這么小就坐上了皇帝?但是這個皇帝在剛剛滿100天的時候,就坐上了皇位,他就是漢殤帝劉隆,他是我國歷史上最小的皇帝,年僅百天就做了皇帝。
不過由于漢殤帝年齡過小,所以在上朝時必須由母后抱著,而且他無法治理朝政,故此在他執(zhí)政期間由鄧太后臨朝聽政。而漢殤帝于1歲的時候就夭折離世了,漢殤帝是史上最小的皇帝,或許也是史上最可憐的皇帝了,坐上皇帝懵懂無知的他,沒享受一天帝王的至高無上、為所欲為的權(quán)利,就離開了人世,真乃可悲!
當(dāng)今世界上仍有不少王國,而政體絕大多數(shù)是君主立憲制,皇帝只是象徵性,沒有多少實權(quán)。曾做個小統(tǒng)計,目前尚存的王國共有29個,其中亞洲14個,歐洲11個,非洲3個,大洋洲1個。
中國末代皇帝溥儀已死了卅八年,越南末代皇帝保大于前年在法國病逝,世界上到底還有多少皇帝的后人?開國、治國、亡國,朝代之興衰起落,都和皇帝分不開。君王已成了歷史名詞,中國再不會有皇帝,留下大量史料讓后人去挖掘。要研究中國歷史,就必須從「皇帝學(xué)」入手。
中國歷代皇帝到底有幾位?各說不一,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胡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xiàn)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西周朝和春秋、戰(zhàn)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jìn)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jìn)去,中國帝王應(yīng)該有829位。
嘗試從廿五史等工具書中搜集大量帝王資料,編制一覽表,包括朝代、稱號、生歿年代、在位年代、登基歲數(shù)、年號等,并在備注中列出死因。試將這四百多位帝王之資料濃縮在此文中。
中國皇帝雖然自命天子,被稱萬歲,但長壽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歲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內(nèi)。其余約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過八十歲的只有五位,即最長壽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gòu)(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80)。
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國吳大帝孫權(quán)(70)等。
超過六十歲的有38位,包括漢武帝劉徹(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楊堅(63)和漢高祖劉邦(61)等。
超過五十歲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歲到49歲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贏政(49)、宋太祖趙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極(41)等。
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緒皇帝(37)、咸豐皇帝(30)等。
20歲到29歲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贏胡亥(23)、順治皇帝(23)等。
10歲到19歲的有28位。
而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歲的漢質(zhì)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兩歲的漢沖帝劉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周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
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為。然而,有些皇帝才幾歲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幾十年,而且影響相當(dāng)深遠(yuǎn)。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0年)。
漢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過40年的有11位,
包括遼圣宗(49年)、明神宗萬歷帝(48年)、梁武帝(47年)、遼道宗(46年)、元順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劉備的兒子阿斗、蜀后主劉禪(40年)。
在位超過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緒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過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遼太宗(20年)、順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禎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則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豐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滿十年的皇帝超過240位,
其中五年以下的約兩百位,
在位九年有6位,
八年有9位,
七年有15位,
六年有18位,
五年有18位,
四年有21位,
三年有29位,
兩年有39位,
一年有42位,
不滿一年有40位,
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顏承麟,從登基到駕崩僅有半天時間。很多皇帝登基時未滿周歲,還在吃奶,下面是這些皇帝登上皇位時的年齡統(tǒng)計。
五代十國的楚武穆王馬殷,75歲才登基,堪稱大器晚成。
武則天66歲才登基;
吳三桂66歲自封周前帝;
三國劉備60歲才登極;
漢高祖劉邦54歲稱帝;
袁世凱52歲自封中華帝。
從統(tǒng)計數(shù)字看,51歲到60歲稱帝者有25位;
41歲到50歲稱帝者有45位;
31歲到40歲稱帝者有63位;
21歲到30歲稱帝者有73位;
11歲到20歲稱帝者有93位;
5歲到10歲稱帝者有33位,
五歲以下稱帝者有11位。30歲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計210位。
康熙七歲登基,做了61年皇帝,68歲駕崩;
宋仁宗八歲登基,做了41年皇帝,53歲歿;
明神宗九歲登基,做了48年皇帝,57歲卒;
秦始皇13歲登基,做了36年皇帝,
49歲死;漢武帝15歲登基,做了54年皇帝,69歲卒。
他們做了一輩子皇帝,整部歷史就是皇帝史,然而,更多的是幼年儲君一登基便被殺,想長命點(diǎn)還是不要當(dāng)沒有權(quán)力的太子,生在帝皇家未必是件好事,分分鐘人頭落地。每次改朝換代,就是一次血洗宮廷。到底有幾位皇帝能善終?
北宋版《百家姓》511個姓中,開頭「趙錢孫李」,乃因為宋朝皇帝姓趙,若明版就一定以朱開頭。
中國皇帝一共有多少姓氏?除了外族(拓跋后來也改姓元),總共24個姓。
其中
劉(漢、蜀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北漢)52位;
李(成漢、唐、西涼、后唐、南唐、西夏)50位;
朱(后梁、明)26位;
趙(宋)18位;
蕭(梁、西梁)17位;
司馬(晉)16位;
高(北燕、北齊、南平)12位;
王(新、前蜀、閩)10位;
石(后趙、后晉)9位;
陳(陳)8位;
楊(隋、五代十國·吳)7位;
張(前涼)7位;馬(五代楚)6位;
曹(三國魏)5位;錢(吳越)5位;
孫(三國吳)4位;
馮(北燕)2位;
孟(后蜀)2位;
段(西燕、北涼)2位;
贏(秦)2位;
柴(后周)2位。
外族皇帝計有:
孛兒只斤氏(元、北元)19位;
慕容氏(前燕、后燕、西燕)16位;
耶律氏(遼)15位;
愛新覺羅氏(清)12位;
元(北魏、東魏、西魏)11位;
完顏氏(金)10位;
元氏之前身拓跋氏(北魏)8位;
苻(前秦)7位;
宇文氏(北周)5 位;
乞伏氏(西秦)4位;
沮渠氏(北涼)4位;
禿發(fā)氏(南涼)3位;
赫連氏(大夏)3位;
姚(后秦)3位;
呂(后涼)3位等。
中國小皇上(12歲以下登基):
漢
西漢
漢昭帝 劉弗陵(8歲登基,21歲死)
漢平帝 劉刊(9歲登基,14歲死)
孺子嬰 劉嬰(2歲登基,21歲死)
東漢
漢和帝 劉肇(10歲登基,27歲死)
漢殤帝 劉?。?00日登基,1歲死)
漢順帝 劉保(11歲登基,30歲死)
漢沖帝 劉炳(2歲登基,3歲死)
漢質(zhì)帝 劉纘(8歲登基,9歲死)
漢靈帝 劉宏(12歲登基,34歲死)
漢獻(xiàn)帝 劉協(xié)(9歲登基,54歲死)
三國
魏
魏齊王 曹芳(8歲登基,45歲死)
吳
吳廢帝 孫亮(12歲登基,20歲死)
晉
東晉
晉成帝 司馬衍(8歲登基,25歲死)
晉穆帝 司馬聃(2歲登基,21歲死)
晉孝武帝 司馬曜(11歲登基,35歲死)
南北朝
南朝
宋
宋后廢帝 劉子業(yè)(12歲登基,13歲死)
宋順帝 劉準(zhǔn)(11歲登基,14歲死)
北朝
北魏
北魏孝文帝 元宏(5歲登基,33歲死)
北魏孝明帝 元翊(6歲登基,19歲死)
北魏幼主 元釗(3歲登基,3歲死)
東魏
東魏孝靜帝 元善見(11歲登基,28歲死)
北齊
北齊后主 高緯(8歲登基,21歲死)
北齊幼主 高恒(8歲登基,8歲死)
北周
周靜帝 宇文衍(7歲登基,9歲死)
五代十國
后周
周恭帝 柴宗訓(xùn)(7歲登基,16歲死)
宋
北宋
宋哲宗 趙煦(10歲登基,25歲死)
南宋
宋恭帝 趙(4歲登基,5歲死)
宋端宗(7歲登基,10歲死)
宋幼主(7歲登基,8歲死)
遼
遼圣宗(12歲登基,61歲死)
西夏
夏毅宗(2歲登基,21歲死)
夏惠宗(8歲登基,27歲死)
夏崇宗(4歲登基,58歲死)
元
天順帝(9歲登基)
元寧宗(7歲登基,7歲死)
明
明英宗(9歲登基,39歲死)
明神宗(10歲登基,58歲死)
清
清世祖(6歲登基,24歲死)
清圣祖(8歲登基,69歲死)
清穆宗(6歲登基,19歲死)
清德宗(4歲登基,38歲死)
清恭宗(3歲登基,?死)
中國皇帝(君王)包括正統(tǒng)朝代和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quán),還有一些政變、奪權(quán)所建立的政權(quán),再加上農(nóng)民起義建立的政權(quán),中國皇帝共有1000多位呢!
附:南越、東越、閩越、東甌、匈奴、突厥、回紇(回鶻)、吐蕃、高昌、于闐、柔然、吐谷渾、渤海(大震)、南詔(大蒙、大禮、大封民)、大長和、大天興、大義寧、大理(前理、后理)、大中、東夏(大真)[以上不包括十六國時期和五代十國時期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
附:中國歷史的女皇帝一欄表
公元528年 北魏殤帝(元姑娘①) 年號:武秦 在位不到1年
公元653年 文佳皇帝(陳碩真) 年號:無 在位不到1年
公元690—705年 大周圣神皇帝(武曌、武則天)
年號: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圣、天冊萬歲、
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圣歷、久視、
大足、長安、神龍 在位16年
公元1164—1178年 西遼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②) 年號崇福
在位14年
注:①公元528年,北魏孝明帝元詡被胡太后殺死,國不可一日無君,
胡太后遂從后宮抱來一個女嬰,假稱是孝明帝之子,讓女嬰做
皇帝,改元“武秦”,不久胡太后為了避免被眾人知曉此事,
于是殺死該名女嬰,另立元暉之子元釗為帝,是為北魏幼主。
因此該名女嬰在胡太后的操縱之下,匆匆登位又匆匆死去,故
歷史上連她的名字都沒留下,一般可稱“元姑娘”,胡太后之
后匆匆給女嬰加上謚號殤帝(一般正史不可見),所以北魏元
姑娘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②耶律普速完:西遼仁宗耶律夷列之女,公元1163年,仁宗病死,
由于太子耶律直魯古年幼,遺命耶律普速完稱制;公元1164年,
耶律普速完正式稱制,改元崇福,號承天太后,后由于公爹蕭
斡里刺和駙馬蕭朵魯不的控制,耶律普速完號稱皇帝,稱承天
皇帝,不到幾天,消息走漏,耶律普速完被殺,耶律直魯古即
位。耶律直魯古謚號“承天太后”,她也是中國歷史最后一位女
皇帝。
古代的封建帝王,包括那些因為各種原因被廢黜的帝王,在史書上都詳細(xì)記錄了他們的一生。但是,我們查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史,發(fā)現(xiàn)有七位皇帝被廢黜,身世不明,如同化為空氣,給史書留下了空白,給后人留下了迷霧。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劉賀
當(dāng)了27天皇帝后,他因為鋪張浪費(fèi)被趕下臺。
公元前74年,22歲的漢朝第六任皇帝死了,沒有兒子,他的侄子昌邑王劉賀幸運(yùn)地在強(qiáng)大的傅和將軍霍光的幫助下登上了漢朝的王位。劉賀是典型的浪子。這個沒文化的紈绔子弟真不是當(dāng)皇帝的料。他即位后,不顧朝政,整天與寵妃飲酒作樂。
更可笑的是,劉賀居然叫第一宮女去淫亂,他不聽大臣的勸告?;艄夂痛笏巨r(nóng)田延年商量后,告訴了太后,決定廢黜劉賀。
不久,霍光召集丞相、御史、將軍和其他朝廷官員到宮中商議罷黜劉賀。聽說霍光要廢黜皇帝,大家都愣住了,沒人敢說話。只有田延年持劍贊同霍光。接下來,群臣同意了霍光的意見?;艄鈱⒋耸赂嬷?,太后勉強(qiáng)同意。當(dāng)霍光即將逮捕劉賀從封國帶來的200多名心腹和官員時,他被囚禁了。
解決劉賀心腹后,太后召見劉賀,安排禁軍守宮。慈禧太后問劉賀的時候,霍光下課去打這本書,書上寫著念出劉賀的惡形,說陳即位以來僅27天就做了1127件荒唐事。尚書令讀到劉賀被“廢”,皇太后立即同意。隨即,霍光上前一步,放出玉璽,獻(xiàn)給太后,轉(zhuǎn)身攙扶劉賀到下廳。
劉賀離開了還不熱的皇位,被押送到第一封地昌邑,從此音訊全無。
曹芳
辜負(fù)了自己,被司馬家趕了出去。
魏代第三位皇帝曹芳是魏明帝曹壽的養(yǎng)子。公元239年,曹操病逝后,8歲的曹芳繼位為魏。
曹芳即位后,由曹操的侄孫、將軍曹爽和一個老師司馬懿掌管。曹爽與司馬懿作戰(zhàn),最后,曹爽被司馬懿殺死。魏軍政大權(quán)從此落入司馬懿之手,年少無知的曹芳只是個傀儡。
可惜曹芳也是個不爭氣的皇帝。成年人沉迷酒色后無法自拔。曹方越蠢,司馬父子越霸道。
公元251年,司馬懿死后,其子司馬師和司馬昭繼續(xù)專權(quán)。這時,年近20的曹方對司馬兄弟的跋扈越來越不滿。不久,他周圍的官員建議曹芳?xì)⑺浪抉R昭,以減輕司馬兄弟對朝廷的威脅。書信是寫過的,但是曹芳怕司馬兄弟的影響,不敢寫信。
事后,司馬兄弟得知這一情況,密謀廢黜曹芳。司馬懿奉太后之命,召集群臣商議廢曹芳之事。我怕司馬家的影響,不敢不同意。
司馬還派王太后的舅舅郭志去通知王太后。這時候,太后正坐在曹芳對面。郭志直言不諱地把司馬師想廢曹芳的事告訴了太后和曹芳。曹芳嚇壞了,太后很不高興。
太后要求見司馬哥哥,郭志拒絕了,只要求曹芳盡快交出璽綬。在司馬師的威勢下,曹方派人去取了封綬。司馬師得到皇帝的印章后,派使者將王銀的印章授予曹芳琦,讓他搬到宮外。此后,再也沒有曹芳的消息。
原野
當(dāng)了五個月皇帝,生死不明。
公元530年,北魏在唐朝的統(tǒng)治下瀕臨崩潰
朱融入宮落座后,見六安、典闞熙等持刀從東門闖了進(jìn)來,立即起身直奔皇位。孝莊皇帝雙膝跪地,親手殺死了爾朱榮。
在死后,他的侄子趙,汾州刺史,派他的軍隊到洛陽,為他死去的叔叔報仇,并占領(lǐng)了袁子右。長王王元業(yè)被趙繼位。
袁野即位后,立為趙大將軍,稱王。這樣,北魏的權(quán)力仍由朱爾把持。袁野稱帝后,二自以為立了大功,殺了太子,侮辱了嬪妃,殺了宗室成員和其他朝廷官員。不久,爾趙主滿載著掠奪的財物來到晉陽。臨行前,他留下他的叔叔朱爾石龍來牽制袁野。
朱爾石龍也是一個無情的野心家。在洛陽逗留不久,他密謀派幾十個人裝扮成強(qiáng)盜,在袁野的母親魏氏旅行時殺死她。
公元531年,一直覬覦北魏大權(quán)的朱爾石龍,以與孝莊皇帝關(guān)系疏遠(yuǎn),沒有威信為由,想廢黜親近他的常王光。元野游歷郊外時,石龍擅寫禪文,逼元野禪位于廣陵王,已裝聾作啞八年。袁野被迫退位后,被貶為東海王。袁野做皇帝最多五個月,從來不知道自己的生死。
孫亮
奪權(quán)的消息傳到敵人耳朵里,不戰(zhàn)而敗。
孫良是吳朝的第二個皇帝。早在他父親孫權(quán)在位的時候,他就因為母親貴而被立為太子。
公元252年,孫權(quán)病逝,年僅9歲的孫良在大將諸葛恪等人的支持下登基。
諸葛恪當(dāng)政,不顧眾臣的強(qiáng)烈反對,一意孤行。發(fā)兵二十余萬攻淮南于渭城。結(jié)果魏守將張?zhí)貖^力防守,諸葛恪連攻一個多月也失敗了。孫良的侄子孫俊趁機(jī)在孫良面前誣告諸葛恪密謀政變,殺死了諸葛恪和他的兩個兒子,以及他的弟弟大將諸葛容和他的三個兒子。
諸葛恪被誣陷后,吳國的權(quán)力落到了孫俊和他的堂兄,當(dāng)時的將軍孫陳手中。不久,孫俊突然病逝,身為仆從的孫陳,中外軍事統(tǒng)帥吳為,獨(dú)攬軍政大權(quán)。
一向倨傲的孫晨完全不把孫亮放在眼里。孫晨根本不買孫亮的賬。雖然年輕,但頭腦清醒的孫良與將軍劉成和黃門侍郎錢驥密謀,決定殺死孫臣,奪回政權(quán)。
孫良命權(quán)皇后的弟弟權(quán)姬去通知仁威將軍的父親權(quán)尚,并再三警告權(quán)姬不要告訴孫晨的“嫂子”母親。然而,這個消息還是傳到了孫晨的耳朵里。
孫陳立刻發(fā)兵包圍了皇宮。當(dāng)孫良聽到這個消息時,他非常生氣。他準(zhǔn)備與孫晨戰(zhàn)斗。朝臣、奶媽等人怕孫良打不過孫臣,就一起把他抱了回來。
后來,孫晨派中書大臣李沖奪下孫良的皇帝印,并強(qiáng)迫所有朝臣在他制作的所謂孫良罪奏書上簽字。尚義不肯簽名,卻被孫晨當(dāng)場打死。孫臣派大將孫丹送孫良回會稽,并派人在前往零陵的路上殺了權(quán)尚。十六歲的孫亮再也沒有找到。
秋葉
稀里糊涂就被推上了寶座,消失在混戰(zhàn)中。
元朝天順皇帝朝日巴也是在權(quán)臣斗爭中被立為皇帝的。
公元1328年,泰定帝的父親孫鐵木爾死后,他自然成為皇位繼承人。但執(zhí)政的樞密院特使嚴(yán)鐵木爾為了保護(hù)自己的名利,決定立武宗海山之子、江陵皇帝圖鐵木為皇帝。他召集了數(shù)百名官員,當(dāng)場宣布:“讓圖鐵木,江陵皇帝,皇帝,和th
后來,嚴(yán)鐵木爾和西的王安進(jìn)入內(nèi)院,派心腹到樞紐地區(qū)防守,并派禁衛(wèi)隊長嚴(yán)格控制通往皇宮的街道。認(rèn)為萬無一失后,嚴(yán)鐵木爾派人在江陵迎接圖特摩爾王,不久圖特摩爾王在大都稱帝。商都留守宰相杜對嚴(yán)帖木兒的所作所為不滿,立皇太子阿速多吉八世為帝。
第八年,蘇姬9歲,稀里糊涂當(dāng)上了皇帝。就這樣,元朝出現(xiàn)了兩個皇帝,大都和大都。土默爾大怒,下令嚴(yán)鐵木爾攻打商都。最終雙方都敗下陣來。舜帝阿薩基巴皇帝在這場混戰(zhàn)中神秘失蹤了。
李重茂
太平公主把上帝扶上皇位,又把他踢出去。
公元710年6月,唐中宗的李習(xí)安被魏如昀及其女兒安樂公主毒死后,太平公主和上官立,文王,皇太子,皇后主持朝政,李旦,襄王,為政事出謀劃策。
李重茂16歲即位。李重茂即位后,魏太后即位。隸屬于魏如昀的宗初科、太常慶吳妍秀等人,曾秘密上書魏如昀,說:“早些廢了商帝,改了制度,讓韋伯斯特獨(dú)霸全國。宜早些除掉奸詐的太平公主,為建國改朝換代掃清道路。”
沒想到,這么重要的秘密,被與宗初科關(guān)系密切的兵部侍郎崔日報到了。崔派寺僧普潤秘密通知太平公主的侄子李旦的兒子。與李隆基太平公主合議后,發(fā)兵殺了魏如昀、安樂公主和吳妍秀這對作孽不可活的伙伴。后來親韋伯斯特黨大規(guī)模被殺。宮人宗初科衣衫襤褸,騎驢逃走,到了城門,被守門人認(rèn)出,綁了回去,殺了。
魏親黨受罰,太平公主暗中密謀,歡迎被武則天廢黜的李旦復(fù)辟。太平公主命令李重茂讓位給宰相李旦,李旦拒絕了。中舍人先生和機(jī)車工程師劉友秋到李隆基工作,請李隆基勸說其父李旦復(fù)位。李隆基說,“我父親的天性是暗淡的,他不關(guān)心這個世界。再說,現(xiàn)在皇帝是自己親哥哥的兒子,怎么能代替他呢?”劉友秋多次勸說李隆基會見宰相李旦,并勸李旦再次復(fù)位。李丹同意了。
第二天,在黑暗中,李重茂像往常一樣去了法院。朝堂之上,太平公主突然向群臣宣布:“皇上有意讓位給叔父。大臣們同意嗎?”劉友秋跪下,附身。這一刻,目瞪口呆的李重茂還沒明白這是怎么回事!太平公主接著說:“天下之心已臣服于大王,本座不再屬于你!”幾天后,李重茂被囚禁在一個內(nèi)城。
后來,李重茂的弟弟,時任冀州刺史的中伏王,在一些被貶的朝廷官員的支持下,稱帝,并封弟弟文為帝的同父異母兄弟。然而幾天后,李崇福兵敗身亡。被姑姑太平公主等人扶上舞臺,又被踢出舞臺的李重茂,已經(jīng)不再迷茫。
朱允_
然而,敵人的強(qiáng)勁對手在燒毀宮殿后消失了。
600多年后,同樣的災(zāi)難發(fā)生在明朝第二個皇帝朱允_和他的皇帝身上。朱允_在朱茂元璋之后登基。
太子朱標(biāo)死后,朱元璋立朱標(biāo)的兒子朱允_為皇帝的孫子。朱允_即位時已經(jīng)二十多歲,頭腦還比較清醒。他即位不久,針對“君王自重”的現(xiàn)狀,聽取了兵部尚書齊泰和太常卿黃子澄的建議,決定各處剝奪俘虜?shù)臋?quán)力。
當(dāng)時,文健認(rèn)為燕王朱棣很強(qiáng)大,所以沒有進(jìn)攻朱棣。他先廢周王,以牽制燕王。不久,封四位王子為藩王,即、齊
驍勇善戰(zhàn)的朱棣,父親在世時曾多次奉命帶兵作戰(zhàn),因此他在起兵后僅一個月就攻占了北平周邊的許多重要關(guān)隘和郡縣。與齊泰等人商議后,文健以朱棣謀反為由,發(fā)布了討伐燕王的公告。
然而,文健找不到合適的將軍,所以他不得不派太祖的老將軍長興的侯耿兵作為將軍,北上討伐燕王朱棣。號稱30萬的南軍,僅憑13萬兵力,就在河北正定被朱棣率領(lǐng)的北軍擊敗。當(dāng)消息傳到南京時,他的政府很擔(dān)心。與黃子澄商議后,派曹國公李景隆代替耿秉文為將軍。
李景隆調(diào)集各路兵馬,聯(lián)合耿秉文余部,共計五十萬大軍,在河間安營扎寨。朱棣得知后,對眾將說:“李景隆是個好孩子。他是什么時候?qū)W會調(diào)兵打仗的?今天他帶來五十萬入侵者,不過是第二個趙括罷了?!惫唬瑧?zhàn)爭結(jié)束后不久,南方聯(lián)盟軍又被打敗了。燕王朱棣多次擊敗南軍后,率軍南下,包圍了都城。
無奈之下,文健皇帝派人與朱棣媾和,并以割讓土地為條件。決心奪取王位的朱棣根本不理會它,猛攻首都。
面對的兇殘,負(fù)責(zé)鎮(zhèn)守南京金川門的皇帝的叔父朱燧和屢戰(zhàn)屢敗的李景隆開門見山,把他放在燕國師。當(dāng)文健聽到這個消息時,他知道形勢已經(jīng)無法逆轉(zhuǎn),就放火燒了這座宮殿。朱棣入宮后,清宮持續(xù)了三天,終于沒能找到他的皇帝。文健皇帝是死是活?還是一團(tuán)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13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