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魯國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西周初年周公輔佐天子周成王東征滅掉了伙同武庚叛亂的奄國,受封于奄國故土,由于周公要留在鎬京輔佐周成王,于是,讓自己的長子伯禽代為赴任,沿用周公初封地“魯”稱號建立魯國,定都曲阜。
魯國起初疆域較小,“封土不過百里”,后來陸續(xù)吞并了周邊的極、項、須句、根牟等小國,并奪占了曹、邾、莒、宋等國部分土地,成為“方百里者五”的大國。國力最強時,疆域北至泰山,南達徐淮,東至黃海,西抵山東定陶一帶,其統(tǒng)治核心區(qū)大多位于今山東濟寧境內(nèi)。
太史公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贝颂幷f的便是他對孔子的尊崇與向往??鬃由隰?,作為魯國極負影響力的儒家代表之首,其所產(chǎn)生的儒家思想,更是統(tǒng)治了中國幾千年。然而,之后的魯國卻是每況愈下。
有人戲言說:是因為沒能重用孔子所致。其實不然,魯國的步步向下,也是有前因的。據(jù)《史記》記載:魯國曾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的封國,而周公,作為周武王最為器重的人,不僅在滅商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更在周朝取代商朝之后,輔佐朝政七年有余。
由此可見,當時的魯國定是一塊富饒的土地。但是,當周公看到兒子伯禽做的第一件事后,就明白了他的后人很可能沒什么大出息。在史料中,有相關(guān)的一段記載,伯禽接受了魯國的封地,但是,卻在三年之后,才將此事傳給了遠在京城的周公。
周公問他:“何遲也?”伯禽答曰:“變其俗,茗其禮,喪三年然后除之,故遲?!倍c之相對的,太公姜子牙封于齊,五月后就將消息傳給了周公。周公也問他:“何疾也?”姜尚答曰:“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敝芄犃T,無不感慨道:“嗚呼,魯后世其北面事齊矣!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倍瑓s也只能感嘆一兩聲罷了。
不過,這句話倒是給了后世的君主一個忠告。
我們大致了解了前因,接下來,就具體分析一下魯國步步向下的過程:
其一,在諸侯國仍朝于周的時候,因君王戲言,魯國廢長立少。
武公九年春,武公長子括與少子戲在西朝遇見周宣王,宣王愛戲,欲立戲為魯太子。盡管,周國大夫紛紛勸阻,但是,宣王卻一意孤行,固執(zhí)己見。戲,便是后來的魯懿公。
其二,魯國公室大多懦弱無能,先后有兩位君主被帶上“綠帽子”。
舉一例,齊襄公早在魯國做人質(zhì)時,便與魯桓公的夫人有了私情。期間,齊襄公回國,這份情才無奈中斷。之后,魯桓公攜夫人前往齊國,而齊襄公與這位夫人便舊情復(fù)燃,二人更是明目張膽。但是,魯桓公卻沒有辦法,只得將怒氣發(fā)泄到這位夫人身上。而夫人,卻將此事告訴了齊襄公。
齊襄公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質(zhì),這時的他,不僅手握重權(quán),更是老謀深算。他知曉后,便密謀了一計,假意灌醉魯桓公,然后,命公子彭將醉夢中的魯桓公生生弄死。之后,為了給魯國一個交代,又將彭生殺死來告罪,而此事到此也就結(jié)束了。
齊襄公既給魯桓公戴了“綠帽子”,還將魯桓公殺死,如果,不是魯桓公的懦弱,不是魯國的弱小,那還能是什么?
其三,嫡庶爭斗,家國不安。
魯文王有兩位妃子,長妃齊女哀姜,生有二子惡和視,次妃敬贏,有子倭。倭與襄仲私交深厚,可以說襄仲愿為了倭兩肋插刀。在魯文王死后,本該惡或視繼位,但是,襄仲卻將這二人都殺死了,為庶子倭鋪路,使倭成了魯宣公。殺嫡立庶,名不正言不順,市民街頭痛苦,但是,卻無一人敢言。
于是,“魯由此公室卑,三桓強?!?/p>
其四,外憂暫且不說,內(nèi)亂更是令人頭痛,而且,魯國公室多次伐桓,但是,皆以失敗告終。
說起這三桓,分別是慶父的后代孟氏、叔牙的后代叔孫氏、季友的后代季孫氏,他們都算得上皇親國戚。三桓的勢力很大,以至于在位的君主們,對他們十分忌憚。魯昭公二十五年,季孫氏與國君斗雞,引發(fā)了伐三桓之戰(zhàn),結(jié)果,卻是國君落荒而逃。
魯定公八年,陽虎與三桓嫡子互相攻擊。魯莊公十二年,使仲由破三桓城。魯哀公二十七年,公與三桓互相忌憚,之間多有摩擦。魯國公室與三桓之間不停的爭斗,消耗國庫,有損民心,而且,依如上所說,魯國公室式微,又怎么能企盼著回到最初的頂峰呢?
其五,除去令人頭痛的內(nèi)亂,魯國數(shù)百年間受到的外來侮辱,更是讓其國力不斷下降。
魯昭公二十六年,齊國伐魯,奪取了魯國的封地。后來,在魯昭公到此地時,他們自稱主人,使得魯昭公既無奈又憤怒,只能離去。
歸根結(jié)底,魯國之所以步步向下,不過是因為魯國公室大多是無能平庸之輩,他們?nèi)杖諟啘嗀热?,也沒有什么大志向。而且,喜好窩里斗,再來一些無聊至極的感情糾紛,試想,這樣的魯國能有什么好的出路呢?
魯頃公二年,即前278年,秦國破楚國首都郢,楚頃王東遷至陳。頃公十九年,楚國伐魯取徐州。頃公二十四年,魯國為楚考烈王所滅,遷頃公于下邑,封魯君于莒。
后七年,即前249年,魯頃公死于柯邑(今山東東阿),魯國絕祀。
都知道,在周代的眾多邦國中,魯國是姬姓“宗邦”,諸侯“望國”,故“周之最親莫如魯,而魯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魯國是典型周禮的保存者和實施者,所以,世人皆稱“周禮盡在魯矣”。但是,即便如此,這個國家也太讓人失望了。
弱小的魯國能堅持到戰(zhàn)國末期是因為魯國在其他幾個強大的國家中左右逢源,堅持誰都不得罪,加上魯國一直人才輩出,他們有著許多優(yōu)秀的軍事將領(lǐng)和能力非凡的政治家,這些也是支撐魯國走到最后的基礎(chǔ)。
首先,雖然魯國周圍有齊、楚等大國,他們都對魯國虎視眈眈,卻沒有任何一方敢輕舉妄動。因為魯國雖然小,卻有曹劌、秦開這樣的名將出現(xiàn),軍事力量不容小覷。春秋時期晉楚爭霸,它們雙方相互牽制,無暇顧及魯國。春秋后期,吳國和越國開始崛起,都起到了牽制楚國的作用,楚國自顧不暇,更不敢貿(mào)然發(fā)動對魯國的進攻。
晉被分為趙國、韓國、魏國三家瓜分之后,力量迅速崛起。而此時魯國位于齊國和楚國中間,起了緩沖的作用。魯國雖小,但兼并不易,如果齊國或者楚國任意一方兼并了魯國,勢必會使齊楚之間出現(xiàn)力量失衡,為了維持當前穩(wěn)定的局面齊國和楚國默契地選擇了不攻下魯國。
另外,地理位置也是一個關(guān)鍵因素。魯國周圍的鄭國地處中原核心位置,水陸交通便利,是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要塞之地,許多國家都想爭奪這塊寶地,韓國很早就攻擊鄭國了。魯國南方的宋國商業(yè)發(fā)達,有商丘、彭城等商業(yè)都會,也備受關(guān)注。這些國家都成了其他強國重點的攻擊對象,而魯國在其他國的襯托下顯得吸引力沒有那么強,所以能堅持到戰(zhàn)國末期才滅亡。
寓言故事是文學(xué)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xùn)意義的故事。它的結(jié)構(gòu)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xùn)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
有個小偷,想去偷點東西來換些吃食。一天夜里,他找來找去,那些大戶人家的門上都上著大鎖,結(jié)實極了,他怎么也弄不開。
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這小偷終于找到一戶人家,兩扇門板破破爛爛的,不費多大工夫,小偷就打開門進到屋里了。他東翻翻、西看看,到處尋找值錢的東西??墒沁@一家實在是一貧如洗,除了些破桌椅爛抹布,簡直找不出一樣可以換錢的東西。小偷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暗自叫苦:唉,我的天!我怎么倒霉成這樣,這家人簡直太窮了,根本沒什么可偷的,叫我白費了這么多工夫和力氣!
要空手回去,小偷實在是不甘心,他繼續(xù)四下里仔細搜尋,一雙賊眼滴溜溜亂轉(zhuǎn)。過了一會兒,他果然有所發(fā)現(xiàn)——床頭放著一壇米。小偷思忖道:沒法子,就把這米拿回去煮飯吃吧??墒沁B壇子抱回去太重了,既不方便又可能拿不動,還容易讓人起疑心……哎,對了,不如這樣……
小偷一拍腦袋,計上心來。他脫下外衣鋪在地上,然后回過身子去取米,想把米倒在衣服上包走。小偷鬧騰了這許久,將床上睡著的丈夫吵醒了。借著照進屋里的月光,丈夫瞧見了企圖偷米的小偷,生氣極了:這個壞蛋,我家里這么窮,他竟然連唯一的.一壇米都不放過。本想大聲叫抓賊,又怕賊一時急了傷人,怎么辦呢?丈夫悄悄一伸手,把小偷鋪在地上的衣服拿起來,藏進被子里面。小偷取了米回頭,卻發(fā)現(xiàn)衣服不見了,又急又惱。這時,妻子也醒了,驚慌萬分地問丈夫:“房里窸窣(xisu)作響,是不是有賊呀?”丈夫回答說:“我醒了半天了,哪里會有賊呢?”小偷聽見這夫妻倆的對話后,忙高聲喊道:“我的衣服,才放在地上,就被賊偷了,怎么還說沒有賊呢?”這時鄰居們?nèi)怀承蚜?,聽到這家喊“賊”的聲音,紛紛跑過來抓,小偷來不及逃跑,只得束手就擒。
小偷竟然忘了自己的身份,賊喊捉賊,暴露了目標,終于被擒。凡是喪盡良心算計別人的人,到頭來只會算計了自己。
從前,魯國有個寶貝,叫作岑鼎。這只岑鼎形體巨大,氣勢宏偉雄壯,鼎身上還由能工巧匠鑄上了精致美麗的花紋,讓人看了有種震懾心魄的感覺,不由得贊嘆不已。魯國的國君非??粗睾驼鋹坩Γ阉醋麈?zhèn)國之寶。
魯國的鄰國齊國幅員廣闊、人口眾多,國力很是強盛。為了爭奪霸權(quán),齊國向魯國發(fā)起了聲勢浩大的進攻。魯國較弱,勉強抵擋了一陣就全線潰敗了。魯國國君只得派出使者,去向齊國求和,齊國答應(yīng)了,但是有個條件:要求魯國獻上岑鼎以表誠意。
魯國的國君很是著急,不獻吧,齊國不愿講和;獻吧,又實在舍不得這個寶貝,如何是好呢?正在左右為難之際,魯國有個大臣出了個主意:“大王,齊人從未見過岑鼎,我們何不另獻一只鼎去,量他們也不會看得出來。這樣既能簽訂和約,又能保住寶貝,難道不是個兩全之策嗎?”“妙啊!”魯國國君拍手稱是,大喜道,“就照你說的這么辦!”
于是,魯國悄悄地換了一只鼎,假說是岑鼎,獻給了齊國的國君。
齊國國君得了鼎,左看右看,總覺得這只鼎雖也稱得上是巧奪天工,但似乎還是不如傳說中那樣好,再加上魯國答應(yīng)得這樣爽快,自己又沒親眼見過岑鼎,這只鼎會不會是假的呢?又能用什么方法才能驗證它的真?zhèn)文?要是弄得不好,到手的是一只假鼎,不僅自己受了愚弄,齊國的國威也會大大受損。他思前想后沒有法子,只得召集左右一塊兒商量。一位聰明又熟悉魯國的大臣出點子說:“臣聽說魯國有個叫柳季的人,非常誠實,是魯國最講信用的人,畢生沒有說過半句謊話。我們讓魯國把柳季找來,如果他也說這只鼎是真的,那我們就可以放心地接受鼎了?!饼R王同意了這個建議,派人把這個意思傳達給了魯國國君。
魯國國君沒有別的路可走,只得把柳季請來,對他把情況講明,然后央求他說:“就請先生破一回例,說一次假話,以保全寶物?!绷境了剂税肷?,嚴肅地回答道:“您把岑鼎當作最重要的東西,而我則把信用看得最為重要,它是我立身處世的根本,是我用一輩子的努力保持的東西?,F(xiàn)在大王想要微臣破壞自己做人的根本,來換取您的寶物,恕臣不可能辦到?!?br>
魯國國君聽了這一番義正辭嚴的話,知道再說下去也沒有用了,就將真的岑鼎獻給了齊國,簽訂了停戰(zhàn)和約。
柳季如此守信用,實在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好品質(zhì)。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誠實信用是無價的,任何寶貝都不能與之相比。無論何種情況下,我們都不能放棄做人的根本。
從前有個盲人,因為自己看不見,總是擔(dān)心人家會笑話他,所以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總是力求和人家一致,以表示自己并沒有什么不如別人的地方。
夏天暑熱,到了傍晚的時候,大家都愛到村頭的一棵大榕樹下面去乘涼,這個盲人也不例外。大伙兒坐在樹下面搖搖扇子、講講故事,倒也其樂融融。
這天黃昏的時候,盲人又來到樹下,和人們一起享受著樹蔭下的徐徐涼風(fēng),很是愜意。不遠處的一棵樹上,兩個孩子正在掏知了,人們便都饒有興趣地瞧著。只見后面的孩子伸出沾滿樹膠的木棍想去粘知了,剛伸過去,沒料到前面的孩子猛然一回頭,好像想說點什么,被弄了一鼻子一臉的樹膠,哭喪起臉,張開的嘴也忘了閉上,樣子滑稽極了。看到這里,大家不禁一起大笑起來,有的合不攏嘴,有的捂著肚子直不起腰來,有的連眼淚也笑了出來。
盲人正乘著涼,忽然聽到一陣笑聲,心里納悶:他們笑什么呢?不管,我也跟著笑吧。于是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也大笑起來。大伙見他也笑,非常奇怪,就問他說:“你看見什么了,也發(fā)笑?”盲人邊笑邊說:“你們所笑的,一定不錯。”這下,大伙笑得更厲害了。
有不如別人的地方并不要緊,但不管怎樣,都不能像這個盲人一樣,毫無主見、隨聲附和,這才是最要不得的缺陷。
天道盛極必衰,國家歷史發(fā)展也是合久必分。怎么講,周統(tǒng)一天下后,天下安定,生產(chǎn)力恢復(fù),各諸侯國逐漸發(fā)展生產(chǎn)力和人口,達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擴張輸出,才能滿足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需求?;蚴遣粍诙@貴族要滿足更大的物質(zhì)需求,引發(fā)掠奪行為。這又出現(xiàn)了老問題——地盤爭奪戰(zhàn)。
魯國,祖上周文王(西伯侯,姬昌),建國者周公(武王的親兄弟,好像是他弟弟,武王是周朝的開國者,周公又是制定國家禮法的人,還是當過攝政王,周二代的親叔,你腦補下這些關(guān)系),真正立國者伯禽(周公的大兒子,希望沒記錯)。
他爹做的禮法,魯國最要堅持,給世人一個很好的典范!孔子不還為此吶喊了一輩子嗎····就這層關(guān)系,注定魯國是守禮之國,一切咱坐下來說。在春秋后期(戰(zhàn)國初期),時代不古,這種思維下!你別指望他稱霸!
還有地理原因,這也是秦國統(tǒng)一六國也是這個原因。這道理古人都懂“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崤山函谷關(guān)在今天的河南三門峽市,是關(guān)中平原進入中原的出口易守難攻,這也是六國聯(lián)軍也攻不進咸陽的原因。秦國占領(lǐng)蜀國之后也有了天府之國的糧食等物質(zhì)保障。
你再魯國是什么地方,基本處于當今山東最貧困的泰沂蒙魯中山區(qū),平原面積小多山地生產(chǎn)力低下,周圍都是平原面積大糧食產(chǎn)量相對更充足的地區(qū)大國。當然這種地形適合防守,這也是東帝齊國始終無法吞并完成對整個山東的統(tǒng)一,長期處于齊魯分裂狀態(tài)。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15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