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朱元璋。
朱允熥其實才是嫡長孫,朱允炆只能算作半個嫡孫
作為嫡長子,朱元璋對朱標的培養(yǎng)可謂不遺余力,不僅為其配備了極為豪華的東宮輔臣,在婚配上也是極為重視。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朱標便與常遇春的長女常氏成婚,而常氏便是朱標的正妃。
常氏嫁給朱標之后,先于洪武七年(1374年)十月二十七日生下長子朱雄英,后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生朱標第三子、嫡次子朱允熥。朱標去世之后,按理來講應(yīng)該立嫡長孫朱雄英為儲君,可惜朱雄英只活了八歲,便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五月初一去世,竟然比他父親還短命。
朱標除了正妃常氏之外,還有一位妾室呂氏,乃是太常寺卿呂本的獨生女兒,并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生下朱標的次子朱允炆,而在朱雄英去世之后,朱允炆事實上已經(jīng)成為了朱標的長子。不過,按照“立嫡立長”的原則,朱允炆雖然此時是長孫,但繼承順位仍然位于嫡次子朱允熥之后,可這中間發(fā)生了一些變故。
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標的正妃常氏在生朱允熥時難產(chǎn)而亡,不久之后呂氏得以扶正。如此一來,朱允炆便也等于擁有了“半個嫡孫”的身份。于是,原本“嫡庶有別”的朱允熥和朱允炆,竟然就此變成了公平競爭。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朱允炆憑借“孝道”爭到儲君之位
雖然朱允炆擁有了“半個嫡孫”的身份,但實際上要與朱允熥競爭,還是有一定難度。畢竟,在那些“禮學”專家看來,朱允炆的身份畢竟還是有瑕疵,然而他們面對的卻是極為強勢的朱元璋,因而在儲君人選問題上,實際上最終的決定權(quán)就在于朱元璋的態(tài)度。
朱元璋之所以會立朱允炆為儲君,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朱允炆的“潁慧好學,性至孝”。但從朱元璋去世不到一個月,朱允炆不等其尸骨未寒,便開始對親叔叔下手的動作來看,我懷疑他的這種“性至孝”,很可能是偽裝出來的。
我們不妨來看看,朱允炆是如何表現(xiàn)自己的“孝道”的。在朱允炆十四歲時,朱標生病,朱允炆便小心侍候,晝夜不離開一步,并且持續(xù)長達兩年。而在朱標去世之后,朱允炆又因為哀傷而消瘦,朱元璋見狀,甚至親自勸說道,“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于此同時,自幼熟讀儒家經(jīng)典的朱允炆,在性格方面與朱標也極為相似,同樣的溫文爾雅。
朱允炆的如此表現(xiàn),自然獲得了朱元璋的關(guān)注,因此當朱標去世之后,他便成為了一位重要候選人。而與朱允炆的頻頻露臉不同,自幼喪母的朱允熥根本毫無露臉機會,時間久了,朱元璋能否想到自己這個孫子都很難說,更別說立他為儲君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17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