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魏延不死的話會怎么樣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魏延《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直看不上的一個人,認為他有反骨,以后必是反將,在諸葛亮病死時,還策劃了如何除掉魏延,那在正史中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然,在正史中諸葛亮很欣賞魏延的,因為魏延能夠獨當一面的將才啊!那魏延是如何死的呢?魏延不死蜀漢會怎樣呢?
魏延,從一個小小的士兵一步一步的爬到了征西大將軍的位置,實屬不易,而在五虎將相繼去世之后,魏延成為了蜀漢的重臣,是當時諸葛亮最信任的武將。
魏延是一個善養(yǎng)士卒,勇猛過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極惡,人人都避其鋒。但是呢,唯獨楊儀不屑于魏延,二人多次進行爭吵,甚至有數(shù)次魏延拿刀作勢要殺楊儀的舉動,但是諸葛亮愛惜二人,費祎也常為二人調(diào)解,這一切在諸葛亮去世之后被打破。
諸葛亮去世,大軍回撤,但是魏延堅持繼續(xù)北伐,與楊儀發(fā)生矛盾,二人都上書說對方要謀反,蔣琬和費祎都擔保了楊儀,于是魏延不服氣前來攻打楊儀,但是魏延手下并不想叛變,于是紛紛倒戈,最終魏延被馬岱所殺。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魏延成為了政治爭斗的犧牲品,而與他爭斗的楊儀,也在一年之后就被皇帝捉拿,自己畏罪自殺了。
那如果魏延不死,蜀國會怎么樣呢?
無非就是兩種情況。
一、回到朝廷也受排擠
因為魏延在當時只適合當一名武將,他的為人處世和他的性格限制了他,在當時很多人都厭惡他,但是諸葛亮的欣賞也讓很多人不與他計較,如果他回到朝廷,很可能會受到當時的朝臣排擠,最終不受重用。
二、領(lǐng)兵在外繼續(xù)北伐
魏延是一個忠心恢復(fù)漢室之人,而且他也感激劉備的欣賞,所以他是一個忠實的北伐主義者,即使朝廷文臣排擠他,他也可以繼續(xù)申請領(lǐng)兵在外繼續(xù)北伐,甚至可以實施一把自己的“子午谷奇謀”,但是這個戰(zhàn)術(shù)要求太高,失敗概率大,所以如果北伐失敗很有可能會給自己招來罪名,因為他沒有諸葛亮在蜀國那么高的地位。
所以魏延的死與不死并不能改變蜀國什么,但是他如果不死可能也不會輪到姜維成為蜀國的大將軍。
魏延是無反叛之心,有反叛之行。
和人們認為的諸葛亮魏延不和不同,這兩位一直是配合默契的搭檔,默契到即使魏延說諸葛亮懦弱,諸葛亮依舊讓他擔任第五次北伐的先鋒。丞相寬宏大度,但魏延在諸葛亮在世時,可沒說過一個不字,每個來自丞相的命令他都好好完成了。
事實是,魏延全靠諸葛亮罩著才橫行那么久,諸葛亮一掛,立馬撲街,滿朝文武沒一個替他說話的。
魏延坐火箭升官是在諸葛亮時期,只是建興九年不知何故被諸葛亮驅(qū)逐出丞相府。并非演義中那樣不受待見!
諸葛生前,魏延和諸葛的主要矛盾,在于魏延有獨立性。子午谷奇謀為魏延所倡,諸葛所抑,其實是否能成在其次,要害在于魏延其實是在要權(quán)。
至于才能,能在諸葛亮北伐時期為丞相府司馬、涼州刺史、征西大將軍、南鄭侯,和楊儀一同被諸葛亮視為左膀右臂的主,自然妥妥的。
魏延在漢中太守這么重要位置上呆那么久,不但沒把漢中部隊搞成關(guān)寧私軍,甚至還被諸葛的繼承者們使來喚去。這種政治水平,就是不謀反也是遲早被自己人玩死的事兒。
若是魏延不死,也許會讓蜀漢多延續(xù)幾年!
諸葛為了拉攏人把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這么激蕩人心的口號換成了北伐成功十命可受。這就是大蛋糕,北伐軍功和丞相府出身吸引了多少益州大族子弟。
魏延死了,軍方已經(jīng)沒有大佬能夠觸動文官集團的利益了。
軍方繼任者姜維,也是叛變者,加入蜀國革命隊伍時間比魏延還晚,資歷非常淺。
《三國志》姜維傳:(姜維)每欲興軍大舉,費祎常裁制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可見,這時軍方已經(jīng)被文官集團壓制,行軍作戰(zhàn)多少被文官掣肘了。
想北伐,已經(jīng)完全不可能了。
魏延即使活著也改變不了蜀漢滅亡的命運,甚至可能會更早滅亡。
現(xiàn)在網(wǎng)上確實有些人認為魏延曾經(jīng)鎮(zhèn)守漢中多年保證漢中不失,或者是魏延曾經(jīng)提出過子午谷計劃,說明他有戰(zhàn)略眼光,因此如果諸葛亮死后由他統(tǒng)帥蜀軍,那么會比姜維好的多。這個說法其實并不準確。
在《三國志》中魏延還是以勇武出名,“勇猛過人”,并非統(tǒng)兵作戰(zhàn)。魏延鎮(zhèn)守漢中時漢中不失,主要還是因為自劉備和曹操的漢中之戰(zhàn)以后,魏蜀吳三家都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了荊州一線,三方無暇顧及其他方向,漢中沒有戰(zhàn)事而已。而子午谷計劃且不說漏洞百出,而且只是《魏略》里一個沒有出處的說法,真實性都不可靠。
魏延有記載的獨立領(lǐng)兵的戰(zhàn)績,主要還是載建興八年,魏延奉命和吳懿等人一起西入羌中,在陽溪擊敗了魏國后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統(tǒng)帥的魏軍。郭淮雖然也是魏國名將,不過此后他還敗給過廖化,魏延這個戰(zhàn)績顯然不能證明他的能力很強。
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是蜀漢國力有限,隨著時間推移,和魏國的差距越來越大所致,以魏延的能力并不能扭轉(zhuǎn)這個結(jié)果。
而更糟糕的是根據(jù)《三國志》記載,魏延性格高傲,和同僚關(guān)系不好,“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魏延就多次和蜀漢其他官員發(fā)生沖突,甚至還發(fā)生過在軍務(wù)會議上拔出劍要殺楊儀的事。
按照魏延這個脾氣和做法,顯然不適合做一軍統(tǒng)帥,否則手下早炸鍋了。然而如果不讓魏延當主帥,以他的性格沒了諸葛亮的壓制難免會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所以如果魏延真的沒有死,那么對蜀漢來說就是一顆定時炸彈,誰也不知道他會做出什么事情來,弄得不好對蜀漢反而不利。
魏延的能力還是很強的,是蜀軍的一名勇猛的大將,但是因為他個人性情的原因,比較沖動,喜歡出奇招,這對上凡是都小心謹慎的司馬懿來說,無異于是自投死路,魏延對上司馬懿,蜀軍和魏軍作戰(zhàn),那就只有百分之十的勝算了。
諸葛亮曾經(jīng)六次出祁山,與司馬懿又是斗智又是斗勇的,最后在第六次的時候才有機會把司馬懿率領(lǐng)的魏軍困在上方谷并且進行了火攻,只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而保了司馬懿軍隊的命。諸葛亮是何等級別的軍事才干才能把司馬懿逼到這種境地。而魏延跟諸葛亮相提并論,更不是一個級別的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諸葛亮死的時候,魏延就曾放話:怎么能因為丞相的死就放棄了收復(fù)中原的大業(yè),讓我?guī)Пグ阉抉R懿一行人給滅了。
如果魏延真的帶兵直接攻打司馬懿,那簡直就是自找死路,蜀軍損失將會更大,蜀軍原本剩下的人就不多了,他們這邊又是主力部隊打前頭的,如果主力都倒了,那后面的魏軍怎么辦,還有東吳也還在,那更別說收復(fù)中原大業(yè)了,直接在跟司馬懿對戰(zhàn)后退出三國勢力了。
還記得劉備選了魏延作為漢中的太守而不選張飛嗎?原因就是張飛擅長攻擊,而魏延擅長防守,而魏延主動去攻打司馬懿,這不是拿自己的短處去跟別人硬碰嗎?再者,魏延這人的性情就喜歡出奇謀,比如子午谷奇謀,那時那個計謀根本沒有可行性,他只計劃了順利的進行卻不行失敗的后果,也不考慮敵方的防備,這無疑就是僅有一身的莽氣。
所以說魏延不死,能打贏司馬懿的勝算只有一成。即使這一成勝了那也是險勝,也蜀軍帶來的傷亡肯定是慘重的,那魏延在蜀軍中的威望也會下降,再加上他個人的性格,最后他也會被其他人排斥被擠下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17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