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隋朝的建立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楊堅是隋朝開國皇帝,當時北周僅僅成立了24年,靜帝便禪讓楊堅,這究竟是為什么呢?楊堅的父親楊忠是北周軍事貴族,武帝時期楊忠被封為隨國公,此后楊堅繼承父爵,并為上柱國。實際上楊堅在當上大丞相以后就有了篡權的計劃,只是在等一個最佳的時機,直到靜帝繼位后,楊堅也做好了各方面的準備工作,這才能逼靜帝主動禪讓。歷史上那些肯放棄皇位的人,應該也沒幾位是出于真心。
有付出才會有成功,有耕耘才會有收獲,天上從來不會掉下餡餅。
有人問,誰是古來得天下最為容易的君王?我覺得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容易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有人覺得漢高祖劉邦四十多歲起兵,依靠張良、韓信、蕭何等人的幫助,最終取得了天下,是比較容易的一個;有人認為唐高祖李淵在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等人的幫助下進駐長安,成為了唐朝的開國之君,也是比較容易的一個。
還有人覺得隋文帝楊堅是一位很輕易就奪取天下的君主。楊堅外戚出身,逐漸把持大權,又逐漸消滅了北周的貴族和守舊勢力,在沒有太多殺戮和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的情況下,實現了北周政權相對溫和的過渡,最終,他從自己名義上外孫的手中取得了整個北方。
那么,楊堅為什么那么輕易就奪得了宇文家的天下?其中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呢?
西魏大統(tǒng)七年(541年),楊堅出生于弘農郡華陰縣(今天陜西省渭南市的華陰市一帶)。楊堅是名門之后,其先祖據說是有著“關西孔子”之稱的東漢太尉楊震。這一支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弘農楊氏”,到了楊堅的父親楊忠時,他已經官至柱國、大司空,爵至隨國公。
歷史總認為大人物往往會有不同常人的地方。據《隋書》記載,楊堅“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边@正是所謂的吉人天相。十五歲時,楊堅因父親的功績而“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成紀縣公?!笔鶜q時,又“遷驃騎大將軍,加開府”。對楊堅這個新秀,主持朝政的宇文泰甚至夸贊他:“此兒風骨,不似代間人?!钡拇_,楊堅屬于贏在起跑線上的人物了。當官,他恭敬勤勉;為子,他孝順備至。很快,他贏得了很高的人氣指數,成為朝野中的紅人。
宇文泰去世后,侄子宇文護把持朝政。他逼迫西魏恭帝禪讓,并先后扶持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宇文毓和宇文邕為帝,最終被不愿做傀儡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所殺。
一個好漢三個幫。繼位之初,宇文邕為了與宇文護相抗衡,便招攬其他朝臣。這時候,楊堅走進了宇文邕身邊——他的女兒當了皇太子妃。楊堅和宇文邕成為利益共同體,也因此而“父憑女貴”,在朝中地位不斷升高。
樹大招風。對于勢力日盛的楊堅,朝中慢慢出現了反對的聲音。齊王宇文憲勸諫宇文邕,楊堅相貌非常,讓朝臣們很不舒服。他不是一個甘居人下之人,請趁早除掉?!边€有以為大臣提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楊堅)貌有反相?!?/p>
盡管有人認為楊堅有不臣之心,而宇文邕卻相信天命,認為楊堅無法撼動北周的統(tǒng)治。宇文邕去世后,太子宇文赟繼位,楊堅之女成了皇后。身為國丈的楊堅被封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加上宇文赟對楊堅高度信任,每次他外出,都會留楊堅來主持政務,治理天下。楊堅權勢滔天,紅得發(fā)紫。
沒有誰能夠永遠站在頂峰,宇文赟對楊堅起了防備之心,并試圖將其除掉。優(yōu)柔寡斷往往會貽誤時機,沒來得及下手,宇文赟病重,朝政完全落入楊堅手中。
走到人生終點的宇文赟已經沒有任何力氣駕馭局面,楊堅親信偽造詔書——楊堅輔佐新君,他站在了北周權力的制高點。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宇文赟病逝,年僅七歲的太子宇文闡繼位,楊堅則被任命為大丞相。
楊堅篡逆之心早已有之,但擔心被封在外的諸多北周藩王。怎么辦?楊堅以皇帝之名將他們召到長安,以謀反之罪把他們處死。隨后,他清洗了不滿他擅政專權而反抗的尉遲迥等人。在一手打的同時,楊堅又一手拉,籠絡支持他的鮮卑貴族。很快,楊堅的地位穩(wěn)固起來。
大定元年(581),楊堅由隨國公變?yōu)殡S王。北周靜帝宇文闡不得不把位置拱手相讓,楊堅正式登基稱帝,并將“隨”改為“隋”。
楊堅奪取政權,成為隋朝的開國之君??雌饋磉€真的是相對輕松。
從外因來看,楊堅出身不凡、憑借父親的功勛而官運亨通,在后期更是成為了國丈,身份的特殊和運勢的順暢,成為成功的最大機遇。
從內因看,楊堅歷事五帝,始終保持低調,猶如一頭沉靜蟄伏的猛虎,始終尋找戰(zhàn)機。到靜帝時,他才一躍而起。
楊堅的身份、運氣、性格、能力,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都不可或缺。但終究還是綜合實力成為他稱帝的根本原因。
北周武帝是一個英明的君主,他在歷史上以滅佛而聞名,然而繼他之后的宣帝、靜帝卻沒什么本事,軍政大權掌握在左大丞相楊堅手中。
楊堅是北周的皇親國戚。他既是周宣帝的岳父,又是周靜帝的外公,在北周的身份很不一般,身為宰相,權力極大。
楊堅總攬國家大權后,在漢族官僚們的支持下,積極布置奪取帝位計劃。
楊堅篡位之心漸漸被人識破,親近北周皇族的勢力紛紛起兵反對楊堅。楊堅部將高颎挺身而出,主動要求率兵前去鎮(zhèn)壓,他率軍浴血奮戰(zhàn),很快就把反對楊堅的叛軍鎮(zhèn)壓下去了。
尉遲迥是北周舊勢力最有力的代表,反對楊堅的叛亂就是他組織的。他一垮,其他幾股反楊勢力也就相繼衰敗。接著,羽翼已豐的楊堅開始大殺北周的皇族。北周宗室子孫死亡殆盡,周靜帝成了孤家寡人,徹底無助。
公元580年,楊堅自稱隋王。次年2月,周靜帝被迫讓位,楊堅稱帝,即隋文帝,改國號為隋,年號開皇。
公元589年,隋軍平定南陳,結束了中國歷史上400多年的長期分裂局面,統(tǒng)一了全國。
[我還想知道]
隋文帝雖然極會治國,卻不善于治家,他去世后不久,由于其子隋煬帝的暴政,隋朝很快便滅亡了。
隋朝雖然短暫,但在科學技術方面卻有不少卓越的成就。比如,保留至今的趙州橋和歷史上曾經繁榮一時的著名城市——東都洛陽,在工程設計、技巧和建筑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北周滅北齊后,國力強盛,但北周皇帝宣帝驕奢淫逸,縱情聲色,政治腐敗,有五個皇后。他的配偶隋文帝借此機會頒布北周禮儀,政府逐漸被他控制。
于文禪即位,任命隋文帝為丞相。周景帝即位時才7歲,還是個懵懂的孩子。因此,在鄭義和劉蕓的幫助下,隋文帝以外戚的身份控制了北周。隋文帝即位后,就開始了篡奪北周政權的計劃。首先,他騙了北周宗室五王趙王昭、陳、岳、戴望達、滕。
象元年,北周皇帝宣帝于六月八日病逝。了解中外軍事力量,支持年輕的北周皇帝景玉文禪,輔佐政府為丞相。
魏赤炯、襄州刺史、司馬孝南、云州刺史、王千、益州刺史等。對文帝隋煬帝的專制權力不滿,聯合起來反抗文帝隋煬帝,但被楊堅派來的魏孝寬、王毅、高炯安撫。
丁元年二月,北周景帝從隋文帝退位,隋文帝稱帝,即隋文帝,建國,定都大興,北周滅亡。
公元581年2月甲子日,北周景帝下詔,宣布恢復隋文帝,楊堅受命升天。此后皇帝一直在宮中,禮畢,即皇帝設在殿中,國號為大隋,皇帝改元開皇,從而向天下宣告大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19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