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被踢出太廟是因為朱棣的牌位是不可以動的,就只能夠把朱棣大兒子的牌位移除。在動這一個牌位時顯然就沒有受到太多的影響,在解決了這一個問題之后,明嘉靖的親生父親牌位就可以進入到太廟。
1、是為了讓朱祐杬進入到太廟中
嘉靖皇帝這么做,無非是為了讓自己的父親能夠有機會進入到太廟中。因此只能夠選擇將朱高熾踢出了太廟。這也是無奈的選擇,因為太廟中也會有明確的規(guī)定,如果位置滿了就必然需要移除一個。要說當時最遠的應該是朱棣,但朱棣的名氣很高,更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不可以輕易的抹除掉,否則歷史書到底應該如何記載呢?
2、朱高熾日益迷信方術
朱高熾并非是一個好皇帝,因為在當時迷信方術,甚至還會重用一些奸臣,導致整個朝局不滿。大明皇朝慢慢進入到衰退的階段,更讓人唏噓的是,這是一位特立獨行的皇帝,還差一點,直接就把朱棣的牌位扔出去。
3、被無數(shù)的人阻止
當時還是會有著比較封建的看法,無數(shù)的大臣都認為,如果選擇這么做,很有可能就會導致大明的基業(yè)直接垮掉,雖然這一點是非?;闹嚨?,但是大臣們死活的阻攔也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嘉慶皇帝在經(jīng)過一番的思考之后,認為還是不能夠動朱棣,應該考慮其他的人,既然沒有辦法動朱棣,那么是否就可以動朱棣的兒子呢,所以非常無辜的朱高熾必然就會直接被請出太廟。首先也是因為這位皇帝只是做了一年,也沒有留下太多的功勞,于是在歷史上對于這位皇帝的記載是比較少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悲涼的記載。
轉(zhuǎn)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zhuǎn)載朱高熾為什么被踢出太廟
嘉靖帝因為尊生父為皇考后,想要將生父的牌位供奉在太廟,但古時候有?禮有以多為貴者,天子七廟?這種說法,大臣們便以此為據(jù),不同意嘉靖帝請他生父牌位進太廟。結果這嘉靖帝一生氣,就將與自己親疏關系最遠的朱棣牌位,差點丟出太廟,給他老爹騰地方,最后大臣們只好妥協(xié)。
按理說嘉靖帝繼位之后,他想將自己生父的牌位請入太廟也合情合理,可問題是嘉靖帝不是子承父業(yè)繼位,他是藩王繼位。因為明武宗沒有后嗣,他這個堂兄弟才有機會登上帝位,嘉靖帝是以明孝宗養(yǎng)子的身份,繼承明孝宗一脈的帝位。不過嘉靖帝繼位后,對于這個身份很不滿意,他認為自己是帝王,那么自己的生父也必須是帝王,所以他要將他的生父尊為皇考。也就是說,他推翻了自己是養(yǎng)子的身份。簡單點說,嘉靖帝當家之后,一邊拿著明孝宗的家財,一邊又翻臉不認自己是養(yǎng)子,最后讓明孝宗落下個人財兩空的局面。這事就算是在平常百姓家,也不會允許發(fā)生,更何況是帝王之家。
于是大臣們紛紛反對嘉靖帝給生父上皇考之事,嘉靖帝也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帝王,大臣們不依不饒,他也半分不退。反正他已經(jīng)登基,有本事這些大臣廢掉他的帝位,這君臣幾經(jīng)僵持后,最終大臣們妥協(xié),嘉靖帝成功給自己的生父上了皇考之名。可問題又來了,這帝王的生父既然有了皇考之名,那就應該請進太廟。
大臣們本來就不服氣嘉靖帝給生父上皇考之事,便以太廟里面已經(jīng)供奉了七位帝王為理由,不讓嘉靖帝將生父的牌位請進太廟。其實只要請出一位與新君親屬關系較遠的帝王牌位,這事就可以解決這事??蛇@些大臣們也是心中有氣,就是有心為難嘉靖帝。不過也可以理解,嘉靖帝這事鬧的,在宗法上是沒臉沒皮,拿了人家的財產(chǎn),還把自己家人寫進族譜,可以說就是明目張膽的鳩占鵲巢,當然誰叫明孝宗一脈沒有子嗣,嘉靖帝不過就是仗著他是帝王,這些大臣死磕不過他,所以才會鬧得理直氣壯。
可嘉靖帝的這樣做法也確實很讓人很生氣,天下沒有這樣的道理。結果更橫的嘉靖帝直接走到太廟,因為朱棣與他的親屬關系最遠,他差點就將朱棣的牌位丟出太廟。這些大臣們一看,差點被嚇哭了。朱棣一生都是豐功偉績,請誰出去也不能請他出太廟。大臣們也是知道自己橫不過嘉靖帝,最后只能請出了在位時間最短的仁宗牌位,將嘉靖帝生父的牌位請進太廟。
要問明朝最出色的皇帝,很多人就會想到朱元璋好朱棣這倆人,朱棣以藩王身份起兵造反,并成功問鼎寶座,還開啟了世界航海之旅,把明朝的文化傳播四方,但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藩王,在死后卻遭到了子孫的嫌棄,連牌位都差點被扔出太廟,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這件事發(fā)生在朱棣死后的一百多年的嘉靖事情,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駕崩,由于朱厚照沒有留下任何子嗣,因此在其彌留之際,首輔楊廷和援引明太祖朱元璋所制定的《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原則,在武宗駕崩前以皇帝名義頒布詔令,令14歲的朱厚熜縮短為其父服喪時間(其父興獻王朱佑杬病逝于兩年前),并承襲興王爵位,武宗駕崩后,楊廷和讓司禮監(jiān)請?zhí)筌仓?,正式宣布明武宗堂?--興王朱厚熜為新任皇帝。
這場斗爭的焦點就是朱厚熜想讓自己的父親興獻王朱佑杬進入太廟,但是按照大明的規(guī)定,其父親朱佑杬只不過是一個興獻王,沒做過皇帝,根本不能進入太廟,而且當時朱厚熜是以明武宗朱厚照繼承人的身份繼位的,應該封朱厚照為先皇、皇考,但朱厚熜不同意,堅決要尊自己的父親為皇考。
而為了讓自己的統(tǒng)治名正言順,只有父親進了太廟,朱厚熜才是正兒八經(jīng)的皇帝,后來他下詔,要給自己的父親上冊表,祭告天地、社稷,這就引起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200多大臣在宮門前垂足大哭,拼死抵抗,嘉靖帝也很震怒很多人都遭到了鞭刑,甚至還打死了幾十人,這就是 歷史 上有名的“大禮議之爭”。
新的太廟建成后,在嘉靖皇帝的高壓下,大臣們沒有辦法只得妥協(xié),同意將嘉靖帝的父親朱佑杬的牌位放入太廟。
中國歷代王朝的宗法制度是“親盡則祧”,就是超出了與現(xiàn)任皇帝的親緣關系的皇帝牌位,可以放到太廟后面的偏殿中單獨供奉。
那么誰和嘉靖帝的關系最遠就移除誰的牌位,這樣看,應該移除朱元璋或朱棣的牌位了,但朱元璋是開國皇帝,老祖宗的牌位那是釘子戶,雷打不動的。
接下來的就是朱棣的牌位了,可朱棣也是牛逼哄哄的,英明神武,為明朝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去了朱棣的牌位就等于丟了大明的江山,滿朝的大臣更是不同意,他們?yōu)榱吮Wo朱棣的牌位,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把朱棣的廟號由“太宗”升格為“成祖”,這樣朱棣也成了一個釘子戶,因此朱棣的牌位有驚無險地被保留了下來。
朱高熾也太冤了,太廟里本來就有他的專屬位置,卻被后世的無知小輩們擠了出來,沒辦法誰叫自己活得太窩囊了被后人瞧不起。
嘉靖帝順利地封自己的父親興獻王朱佑杬為明睿宗,于嘉靖二十九年入太廟,假皇帝鳩占鵲巢霸占了真皇帝的尊位。
明朝嘉靖差點把成祖的牌位扔出太廟,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嘉靖除非大腦發(fā)熱,為了降溫,又灌了好多水進去,才會把成祖朱棣在太廟正殿的牌位移至太廟后面的偏殿(即祧廟)供奉。只要嘉靖頭腦清醒,是一定不會這么做,因為付出的代價太高。
這件事情,要從嘉靖繼位之后,持續(xù)了20多年的“大禮儀之爭”說起。
明武宗朱厚照30歲時去世,可是朱厚照沒有留下子嗣。武宗的母親張皇太后就命內(nèi)閣討論皇位繼承問題。內(nèi)閣首輔楊廷和根據(jù)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訓》,聲稱應該遵循“兄終弟及的祖訓”。
正是這個“兄終弟及”,惹出了很多的麻煩。
太子朱標去世后,朱元璋原本應該按照這一原則優(yōu)先立儲,結果沒有,惹出了“靖難之役”。朱棣起兵,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統(tǒng)治,搖身一變成了“明太宗”,堂而皇之的進入了太廟。
現(xiàn)在武宗去世了,沒有子嗣。如果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應該是從武宗的父親明孝宗朱佑樘的兒子們之中,再挑選一位繼承皇位。這時候,新任皇帝和武宗是同父親兄弟,皇考相同,也就不會引發(fā)“大禮儀之爭”了。
可是問題就出在這里,武宗的父親孝宗也沒有在世的兒子。楊廷和就只能從孝宗的父親憲宗的孫子輩中,挑選了一位武宗的堂兄弟來繼承皇位了。他就是興獻王的長子朱厚熜,即后來的嘉靖帝。
原本,楊廷和是想要朱厚熜入嗣明孝宗,尊孝宗朱佑樘為父,尊武宗為親兄長,而稱他已經(jīng)去世的父親興獻王為叔父。如果朱厚熜同意了,同樣也不會發(fā)生后來的“大禮儀之爭”了。
但是,朱厚熜以武宗遺詔中寫的是“嗣皇帝位”,而非“嗣皇子位”為由,拒不按照皇太子的禮儀入宮繼承大統(tǒng),而是按照宗室繼承“宗祧”的禮儀繼位。同時,在議定嘉靖生父的主祀與封號時,嘉靖堅決不同意尊其生父為“皇叔考興獻大王”,其母為“皇叔母興國大妃”的提議。同時,也不同意在他祭祀生父、生母時自稱“侄皇帝”的提議。
以楊廷和為主的大臣,只能讓步,同意了嘉靖所謂“繼統(tǒng)不繼嗣”的要求,即皇位收了,但是爹還是只認以前的親爹。嘉靖還以迎接皇太后的禮儀迎接他的生母入宮。
到了嘉靖三年,朱厚熜又提出要尊其父為“皇考興獻帝”,并借機讓楊廷和辭官歸鄉(xiāng),解除了楊廷和的官職。這次爭端,嘉靖與反對的大臣互相妥協(xié),尊嘉靖生父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生母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嘉靖的生父、生母在嘉靖的爭取下,已經(jīng)從一個普通藩王、王妃,搖身一變成了“皇帝”、“皇太后”了。但是,嘉靖并未就此收手,下一步就是要去掉“本生”二字了。這才引發(fā)了“左順門事件”。
嘉靖要去掉“本生”二字,反對的大臣不同意,他們就仿照憲宗時禮儀之爭的故事,在左順門跪拜哭請。但是嘉靖不是憲宗,嘉靖將哭請的兩百多位朝臣中五品以下的134人下獄拷訊,四品以上的86人停職待罪。之后又廷仗五品以下官員,致16人因廷仗而亡。朱厚熜成功的尊其母為“章圣慈仁皇太后”。
反對的大臣們,見嘉靖下了殺手,紛紛緘口。嘉靖就趁機又將孝宗尊為了“皇伯考”,將張皇太后去掉了“皇太后”的稱呼,而尊為了“皇伯母”,他的生父成為了“皇考”。
嘉靖四年,嘉靖在皇城內(nèi)建成了一座禰廟(即父廟、考廟),并親自命名為世廟,用來祭祀他的父親。但是,嘉靖不會就此收手,下一步就是讓他的生父入太廟。
古代的禮法,多遵循周禮。按照《禮記·王制》的記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奔刺珡R正殿僅供奉七位皇帝,除了始祖之外,另外供奉三對父子,“昭為父,穆為子”。除了始祖為“萬世不祧”之外,如果有新的皇帝要入廟,則在“三昭三穆”中選世系最遠的那位“親盡則祧”,移到祧殿供奉。
只是,在新朝建立之時,由于世系遙遠,五代以外的祖先很難追溯,所以,通常不足七廟。明初,朱元璋就僅設了四廟,以德祖為始祖。到了洪武九年,新太廟建成,朱元璋取了大數(shù)九,共立九廟。除了供奉已經(jīng)確立的四位先祖之外,其他五廟虛位以待。
建文帝繼位后,將太祖朱元璋的神位放了進去,他的生父太子朱標也被追封皇帝,神位也放進了太廟。此時,廟中已有六座神主牌位。
到了朱棣時期,為了強調(diào)自己的正統(tǒng)性,朱標的神位被遷出,朱允炆的神位也不允許入太廟。到了英宗時期,代宗的神位也被英宗排除在了太廟之外。
到憲宗時,太廟中九廟的位置已經(jīng)滿了,即已有德祖、懿祖、熙祖、仁祖、太祖、太宗、(興宗朱標、惠宗朱允炆被排除)仁宗、宣宗、(代宗被排除)英宗。
孝宗繼位,在將憲宗神位入太廟時,制定了一個規(guī)矩“自德祖以上莫推其世次,則德祖視周后稷不可祧(即德祖萬世不祧)……懿、僖、仁三祖以次當祧,太祖、太宗視周文、武世室百世不遷(即太祖、太宗也是萬世不祧)”。于是,憲宗入廟時,按照“親盡則祧”的原則,將懿祖放入了祧廟。之后入太廟的孝宗和武宗,又分別祧了熙祖和仁祖。
到了嘉靖時,他想要將他的父親獻皇帝升祔太廟,就要先祧一個位置。
嘉靖祧的是誰?很多文章中都寫錯了,并非仁宗,而是德祖。嘉靖九年,嘉靖就開始獨尊太祖,將德祖祧出了太廟。所以,嘉靖生父獻皇帝的位置早就留出來了。
對于太祖,嘉靖自然不敢妄動,因為太祖是開國帝王,除非嘉靖想與所有宗室為敵。而太宗朱棣的神位,在孝宗時期已經(jīng)類比周文、武王故事,確立了“萬世不祧”的地位。更何況,祧了朱棣在太廟的神位,朱棣一脈的正統(tǒng)地位都有可能受到質(zhì)疑,作為朱棣一脈的嘉靖,自然不會干這么愚蠢的事情。所以,嘉靖做了一件很明智的事情,進一步確立朱棣“萬世不祧”的地位。
嘉靖十七年,嘉靖直接將朱棣“太宗”的廟號改為了“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圣武神功純?nèi)手列⑽幕实邸薄拇?,明成祖在太廟中的位置堅如磐石。
然后,他又尊他的父親獻皇帝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圣恭儉敬文獻皇帝”,即明睿宗,并奉睿宗祔太廟。
此時的太廟,以太祖朱元璋為始祖,共有九廟。
那到底是誰祧了仁宗的位置呢?嘉靖為了鞏固睿宗在太廟的位置,所以,提前給自己準備了一個位置。他將自己老婆孝烈皇后的牌位先放到了太廟里面,祧了仁宗的位置。按照太廟制度,每一廟都是一帝一后,嘉靖讓自己老婆先占個位置,自己死后,牌位就可以直接和孝烈皇后放在一起了,睿宗的位置就安全了。
嘉靖這一輩子沒干其他事情,天天就琢磨著怎么把他爹的牌位放到太廟,并鞏固下來,然后就是自己怎么煉丹長壽了。
不過呢,嘉靖的兒子穆宗朱載垕(隆慶)繼位后,認為他爹做的事情很荒唐,改革了很多嘉靖時期留下的弊政,并且將獻皇帝睿宗的牌位移出了太廟,重新放回了世廟祭祀。
嘉靖辛辛苦苦折騰了二十余年的戰(zhàn)斗成果,最后,被他兒子輕輕一彈,瞬間就灰飛煙滅了,不免得讓人感慨呀。
就是嘉靖皇帝差點把明成祖朱棣的牌位扔出太廟,才讓朱棣由明太宗變成了明成祖。
明朝中期,明武宗二十多就駕崩了,他在大明王朝12個皇帝中是最能折騰,也是口碑最差的一個了,皇帝沒有怎么當好,全顧著玩了,玩得連兒子都還沒來得及生就死了,明武宗這一死倒沒啥,關鍵是沒有兒子繼承皇位了。
此時的湖北安陸的興獻王撿了個大便宜,當朝首輔楊廷和選來選去,選上了他,朱厚煾繼承大明皇帝位,時年14歲。史稱嘉靖皇帝。
嘉靖登基了,他雖然年紀很小,但智商高,而且特別有孝心,想著自己當了皇帝了,可是親生父親雖然死了,但還是個藩王的頭銜,這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更何況嘉靖從小都非常的孝順,于是怎么的都想著給自己死去的爹弄個皇帝稱謂,此時他媽還活著,順便也讓他媽過過皇太后的癮。
嘉靖很年輕,有想法是好的,但要實現(xiàn)起來卻很難,雖然智商高,但要玩起權謀詐術,他怎么能玩過楊廷和那幫人呢,嘉靖一提出要追封自己的老爹為皇帝后,滿朝文武集體反對,嘉靖使用各種手段均沒有達到效果。
這就是嘉靖朝有名的大禮儀事件,我就不過多闡述了,直接說結果,經(jīng)過幾年的爭斗,甚至嘉靖廷杖百官,打死了十幾個高級官員,終于為自己的親生父親爭得了一個皇帝稱謂名份,可以把生父的牌位放進太廟享受供奉了。
此時題主問的問題出現(xiàn)了,因為太廟里面供奉的牌位數(shù)量是有限的,這跟太廟大小沒有關系,自古以來的規(guī)矩,只放七個牌位。此時太廟里面要放進嘉靖皇帝爹的牌位,那位置就不夠了, 必須得移除一個來,移除誰?這是一個問題。
大明的開國之君,也是所有明朝皇帝的祖宗朱元璋肯定不能移吧,那其他牌位呢,這也有規(guī)矩的,按照現(xiàn)在天子的親疏關系來移除,誰和現(xiàn)任天子的血緣關系越遠就移除誰。嘉靖皇帝扳起指頭一算,明太宗朱棣離他最遠,就他了!
此時,大臣們不干了,朱棣開辟的永樂盛世,而且遷都北京都是不世的豐功偉績,把他的牌位移除太廟,這太說不過去了,那么偉大的帝王最后連個牌位都沒有,大明朝的顏面何在啊。嘉靖也覺得不妥,就把朱棣的牌位保留在太廟,把他兒子明仁宗的牌位移除了,主要因為明仁宗在位時間只有一年,也就委屈委屈他了。
后來大臣們一算,嘉靖要死了,牌位入太廟,還得移除明太宗朱棣的牌位,而朱棣對大明來說的確是偉大之君,為了避免被移除太廟, 所以上奏改明太宗為明成祖,世代安享太廟。
嘉靖帝能當皇帝完全是個意外,原本皇位是在明孝宗一脈永久相傳,奈何明孝宗只有一個獨子明武宗,然后明武宗不好好繁衍子嗣,只顧在豹房等地流連忘返,結果無子而終,大臣們經(jīng)過商討,皇位這才落到了嘉靖帝的頭上。
按照傳統(tǒng)禮儀,嘉靖帝當皇帝相當于小宗入繼大宗,也就是說嘉靖帝要尊明孝宗為宗法上的父親, 歷史 上的漢哀帝當皇帝就尊漢成帝為皇父。原本順理成章的事到了嘉靖帝這里,嘉靖帝不同意,他只尊明孝宗為皇伯父,自己的生父還是自己的父親,于是一場關于誰是宗法上的父親問題,明朝展開了一場大禮議之爭,結果嘉靖帝勝出。
嘉靖帝勝出后還不滿意,他除了下旨尊自己父親為皇帝外,還想把自己的父親放進太廟。
何為太廟?簡言之就是供奉歷代先祖的地方,不過位置是有限的,按照周禮記載天子七廟,也就是說太廟中只能供奉七個皇帝,不過朱元璋當皇帝后改了,太廟可以供奉九個皇帝,至于其他多出來的按照親近遠疏放到偏殿。
嘉靖帝大禮議勝利后想把生父獻王放進太廟,這時問題來了多出來一個,按照親近遠疏明太宗朱棣最遠,不過就算最遠,嘉靖帝也不敢把朱棣移出太廟,不然之后皇帝的名分會受影響。
既然不能移朱棣,又考慮朱棣的貢獻,嘉靖帝破天荒的給朱棣改廟號,由太宗改為成祖。朱棣被稱祖后就可以和朱元璋并列,這樣變相的空出一個位置,就此獻皇帝成功進入太廟,朱棣由宗變祖。
我不喜歡長篇大論,簡而言之。嘉靖皇帝是大明少有的政治敏銳者,他發(fā)起的大禮儀之爭就是為了把自己的父親加到祖廟里面。之前的太祖是朱元璋,太宗是朱棣,太廟必須讓出一個位子給自己的父親。然后就把太宗變成了成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朱棣為什么要謀反
下一篇: 武則天的三個老公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