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曹操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描述此事,深度刻畫了曹操的奸雄形象,另讀者感覺曹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但《三國演義》本就是一部仰劉抑曹的演義小說,此事終究不能另人信服,那么歷史上是否有呂伯奢其人,曹操究竟有沒有殺他呢?
上事在《三國志》上沒有記載,但是根據(jù)裴松之注解《三國志》所采用王沈著《魏書》,郭頒著《世說新語》和孫盛著的《異同雜說》所記的史實,可以肯定曹操殺呂伯奢一家是真實發(fā)生過的,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就是根據(jù)以上三本史書寫的,只是為了更好看,他加了一段曹操殺呂伯奢家人后在逃跑途中遇到呂伯奢打酒回來,把他也一起殺了。
《魏書》記曹操殺人,是因為呂伯奢之子劫奪他的財物,“從數(shù)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shù)人”。呂伯奢墓在中牟縣城北7公里?!妒勒Z》記載當(dāng)時呂伯奢正外出,但他的五個兒子都在家里,正準(zhǔn)備以賓主之禮迎接曹操,曹操以其背著董卓之命,懷疑呂伯奢想要謀害他,便在晚上殺害八人后離去,《雜記》記載因曹操聽到其食器聲,以為呂伯奢欲加害于他,于是趁夜將他殺死,并在說出“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句名言后離開。
《魏書》中記載的殺人事件,呂家人要搶劫他的財務(wù),出于自衛(wèi)而殺人本無可厚非,哪怕是換成大耳也會這樣做。后兩本書則是曹操因多疑而殺人,也印證了很重要一條信息:曹操根本沒有殺他父親的故交兼結(jié)義兄弟呂伯奢。殺沒殺呂伯奢,這一點是問題的關(guān)鍵,對于評判曹操的品行是否拙劣、卑鄙至關(guān)重要。殺了呂伯奢,曹操就是無情無義、罪無可赦的陰鷙小人,縱能他日后做出再大的功業(yè),依舊將被歷史釘在道德良心的恥辱柱上;沒殺呂伯奢,曹操的一生的是非功過都將劃入正常的歷史范疇。
而孫盛《雜記》的記載則更接近《三國演義》的故事,說曹操還聽到了食器的聲音,所以懷疑呂伯奢一家要害死自己,于是情急之下制造了呂家滅門慘案(呂伯奢除外),殺到最后卻發(fā)現(xiàn)是自己誤殺人命,不禁凄然感嘆道“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意思是:還是寧愿讓我對不起別人,也不要讓別人對不起我吧。雖然這句話和《三國演義》中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意思差不太多,但語氣卻很有輕重之不同?!皩幬邑撊?,毋人負我”,其實更多地表達了一種誤殺好人之后的無奈心境,而非赤裸裸的冷血無情之人生信條。
由此可見,曹操雖然確實殺了呂伯奢一家,但絕不像《演義》中描述的那樣冷血無情,不知各位看官如了理解,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0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盤點,歷史上只有一個老婆的三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