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淼拦庠谖粫r有哪些作為?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道光帝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在位一共30年時間。值得一提的是,道光帝是整個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位的皇帝,也是很不容易。道光帝在位期間,國家內憂外患不斷,雖然他勤于政務,大力禁止鴉片,但隨著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清朝政權注定陷入危機,道光帝也是無力回天。后人對于道光帝的評價有褒也有貶,應該如何看待道光帝的所作所為呢,先來對道光帝的為人做一番了解吧。
歷經了康乾盛世的大清王朝,在經歷嘉慶帝之后就走向了下坡路。而這個時期,卻讓嘉慶的兒子道光帝遇上了,這也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
不過,在執(zhí)政期間,這位皇帝還是比較勤政的,只不過,迫于形勢而不能大展宏圖罷了。
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是嘉慶皇帝的第二個兒子,也是清朝唯一一個以嫡長子的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子。
在其39歲的時候因嘉慶帝突然病逝而繼任皇位,急急忙忙的料理了先帝的喪事,便回到了朝廷之中處理國家大事。當時的清朝,因為歷代的承襲出現(xiàn)了很多的陋規(guī)、陋習,例如:一些卯規(guī)、節(jié)壽、別敬,甚至,在征稅過程中的簽子錢、浮收等。這一系列的事情,都成了大家“心知肚明”的“規(guī)矩”,平民百姓苦于這樣的盤剝,對當朝的統(tǒng)治不免有諸多怨聲。
看到這樣一個現(xiàn)象,道光帝就下令:將各個地方的這些陋習進行逐一排查、重點整治,對于涉事較重的一些官員則革職查辦。至此,道光帝繼位才半個月就下詔清查陋規(guī),正式將這一建議提上了日程。這個詔令的頒布,在當時,算是波及全國的一次“反貪污、反腐敗”的重要舉措:一方面為了將朝廷各方面的政治勢力理清楚,方便自己今后政務處理與政權統(tǒng)治;另一方面則為了自己能有所建樹,讓百姓臣服。
于是,在短短的五日之后,道光又頒布了一道政令,表明這次“反貪污、反腐敗”態(tài)度的堅決。
他告誡所有官員:“但凡有胡亂征稅、搜刮民脂、強取豪奪,致使民不聊生的一切行為,都要堅決打擊。另外,相關的涉事人員一并處以極刑、治重罪,并三令五申,責令各個地方政府的官吏不得敷衍塞責?!边@樣連續(xù)兩道圣旨頒布下來,自然而然就有官員進行附和,甚至,有一名御史大夫寫了一封奏折,詳細的陳述了當時整頓官風、陋習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官員則處于觀望態(tài)度,他們一邊應付著上面的指令,一邊心里揣摩著皇帝初登寶座的意圖,包括皇帝對于此次變革的決心到底有多大。就這樣一邊想一邊做,時間一長,問題便暴露了出來。究竟這樣一次大張旗鼓的“陋習改革”,該用什么方法執(zhí)行下去,則變成了一道難題??梢哉f,面對這樣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很多官員了解其中的艱難與阻礙,明白此事執(zhí)行下去的難度。
但是,他們又沒有膽子公然忤逆龍顏提出意見,這就導致一些人提出了“暫且緩辦”的舉措。
針對這些提議,道光帝也深感不能急于求成。
于是,他便對這次改革做了新的補充,表明:“這一次清查陋習、陋規(guī),應該根據各個州縣的實際情況來執(zhí)行,哪些應該保留,哪些應該堅決取締,要有一個明文規(guī)定,其目的,就是為了使國家的政治之風更加清明,使百姓不再遭受無良的剝削。所以,在日程上可以稍作寬松處理?!?/p>
可以說,正是因為道光帝這一指令的頒布,使得后續(xù)的工作很難再繼續(xù)下去。
很多人看準了道光帝的這一特性,于是,抓住時機,先是有很多京城的大臣們出來勸阻,后來,甚至連各個州縣的官員也上書請求皇帝收回此次改革政令。
起先,由禮部和吏部的官員先后陳表,說明此次做法的不可取之處。他們說道:陋規(guī)歷代相沿,“不獨在今為然”,但是,“未聞準其明取于民垂為令甲者”,并且,舉例說:“嘉慶四年尹壯圖奉召入都,曾經建議徹查地方陋規(guī),欲明示科條,當時欽奉上諭:‘此項積習相沿,只可次第整頓,斷無明示科條之理?!彼麄冞€提到:“當今各個地方的陋習究其根源是從民間萌芽的,每個地方的官員并不敢公然的去謀取私利,他們擔心上面清查問罪。如果,皇帝現(xiàn)在執(zhí)意通過明文規(guī)章來制止這些情況,也是跟之前一樣是毫無用處的。除此之外,這樣的規(guī)定還會失去民心,因此,不能盲目的處理這件事?!?/p>
再后來,各地官員也上奏說,這次清查活動行不通,而且,多方官員請求停止這次清查。這樣一來,道光帝對于這次的命令,便開始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的確,在這次的清查過程中,有很多地方,道光帝是沒有經過認真考量的。一個國家政策的頒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才做的決定。就這次而言,道光帝初登皇位,有著一腔熱血為國為民謀福祉,急不可待地希望四海能夠成為一個“桃花源”般的盛世。因此,對于當時的國民風氣和民生形態(tài)沒有一個深入的了解。
加之,道光帝是初次站在一個最高領導者的地位,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有些稚嫩,沒有做全面考慮也在情理之中。最終,在諸多利弊的權衡之下,道光帝擬了這樣一道旨意撤銷了此次清查活動,他在詔令上提到:“因為自己正在大喪之時,心思比較混亂,又恰好是剛剛親自理政,所以,對民生世情很不了解,再加上,這次清查之事諸多大臣主動諫言,認為眾臣言之有理特降旨取消此次清查活動?!?/p>
至此,清查陋規(guī)被動停止了。
清查陋規(guī)是道光帝初政時期進行的第一個整治吏治的重要舉措,最終,卻以失敗而告終了。這件事發(fā)人深省,給人的教訓也是極為深刻的,同時,它也給了我們一些啟示:道光帝并非不知吏治的弊端,只是面對如此嚴峻的衰敗形勢,他也是有心而無力的。
因為,道光帝深知,有太多的事情是自己無法改變的,這在道光帝后期的執(zhí)政中也是能夠看得出來的。即使發(fā)現(xiàn)問題,也是治標不治本,這便注定了道光帝一生的碌碌無為。
道光即位之初,中國正面臨最嚴重的內外危機。清王朝已經開始走下坡,史稱“嘉道中衰”,其突出表現(xiàn)在吏治腐敗,武備張弛,國庫空虛,民眾反清斗爭頻頻;在外,西方列強勢力東侵,鴉片荼毒國民。道光頗想有一番作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企圖中興。他雖然朝綱獨斷,事必躬親,以儉德著稱。但內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運,禁煙等均無起色。勤政圖治而鮮有作為。 道光處于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守其常而不知其變”。來自東南海上的鴉片流毒使他寢食不安。最后下決心嚴厲禁煙,道光十九年(1839年)初,道光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東禁煙。林則徐將收繳的鴉片,共19179 箱、2119 袋,總計2376254斤,在虎門當眾銷毀。是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銷毒數(shù)量最多的一次。 虎門銷煙也引發(fā)了中英之間的緊張關系。道光二十年(1840年)年六月,英國遠征軍到達中國海面,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戰(zhàn)爭伊始,驕傲自大的道光認為英軍不堪一擊,但隨著戰(zhàn)事的發(fā)展,英軍圍困珠江口、攻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大為震驚,忙派琦善等人與英軍談判。最后對外妥協(xié),將林則徐、鄧廷楨、楊芳等主戰(zhàn)派查辦,重用穆彰阿、琦善、奕山等人,重新開放廣州。然而,英軍并不滿足于此,他們繼續(xù)對虎門、寧波、廈門等地進行攻擊,并于一八四二年攻占吳淞。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二十九日清政府與英國簽下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條約規(guī)定:中國割讓香港給英國,賠償英國共2100萬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等等。此后,清政府又與法美等國簽定了中法《黃埔條約》和中美《望夏條約》,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社會。 公元1849年正月,道光在內外交迫中憂愁成疾。開始還勉強支撐著臨朝辦理政事。到第二年正月丙午日,病情加重。他知道沒有康復希望,忙宣召宗人府宗令載銓、大臣載恒、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尚阿、何汝霖,內務府大臣文慶等進宮,命令他們隨同總管太監(jiān)從正大光明匾額后取下錦合,宣讀詔書,詔書上只有皇四子奕濘五字。中午,道光死于圓明園慎德堂內。 【大事記】 道光十四年(1834年)- 律勞卑事件 道光十九年(1839年)- 林則徐查禁鴉片 道光二十年(1840年)- 鴉片戰(zhàn)爭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南京條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0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