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韯涞墓适?,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南朝人陶弘景所編撰的《古今刀劍錄》就記載了眾多賜劍的情節(jié),而今天我們所要討論的就是其中一個——劉備賜劍。
原著中的記載如下:
蜀主劉備,以章武元年歲次辛丑采金牛山鐵鑄八劍,各長三尺六寸。一備自服,一與太子禪,一與梁王理,一與魯王永,一與諸葛亮,一與關羽,一與張飛,一與趙云。并是亮書,皆作風角處所,有令稱。
看到陶弘景的這個記錄時,筆者其實是持質疑的態(tài)度,意義如此重大的賜劍儀式,整個《三國志》只字未提,明人羅貫中編寫的名著《三國演義》也無此情節(jié)描寫,顯然存在捏造成分。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劉備賜劍"的真?zhèn)涡浴?/p>
首先,我們先將關注的重點放在"章武元年"這個特殊意義的時間節(jié)點上。作為劉備登基執(zhí)掌蜀漢政權的第一年,當上昭烈帝的他自然也不會忘記加冕這些年陪他南征北戰(zhàn)的功臣們。因此對于登基冊封之事,歷來的史書都會做一個哪怕是一筆帶過的記載,可關于劉備賜劍這一事就偏偏沒有。
為此,我翻閱了《三國志·蜀志·劉備傳》章武元年的所有記載:
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置百官,立宗廟,袷祭高皇帝以下。五月,立皇后吳氏,子禪為皇太子。六月,以子永為魯王,理為梁王。車騎將軍張飛為其左右所害。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吳將陸議、李異、劉阿等屯巫、秭歸;將軍吳班、馮習自巫攻破異等,軍次秭歸,武陵五溪蠻夷遣使請兵。
通篇下來,大赦,賜封,恩典等儀式應有盡有,可唯獨對這賜劍一事只字未提。難道是陳壽忘了?還是根本不存在?
而反觀陳壽的同另一本著作《魏本紀》中,也是對賜劍這件事,卻有過記載:進爵封國,賜劍履,加九錫,以及禪位。這樣看似前后矛盾的行文風格,確實讓后人覺得"劉備賜劍"有捏造之嫌。
其次,就是賜封的這些人引起了筆者的注意,自己留一把很正常,作為權力的象征;三個兒子每人一把,彰顯皇家的勢力;軍師諸葛亮一把,凸顯他出謀劃策,指點江山的能力;關羽張飛各一把,畢竟是拜把子的兄弟,有福同享;早年就跟隨劉備奔走,打了十幾年工的趙云分一把,以表其忠心。乍一看沒啥毛病,合情合理,但仔細一想卻細思極恐,且聽筆者分析。
第一,劉備為何要給逝者賜劍?看過三國系列的觀眾可能都知道,在劉備稱帝的前一年,關羽就已經敗走麥城,慘遭殺害了。他劉備御賜一把寶劍給死去的關羽,讓剩下的兩個五虎將黃忠和馬超怎么想?西涼馬超資歷不夠,還時常被劉備提防,他得不到劍但是可以理解;70歲的老黃忠投奔劉備,一心跟著他打天下,論年齡和戰(zhàn)績也都不賴,那份忠心更是天人可見,奈何劉備就是偏偏要把劍賜封給關羽,對于當時鼓舞士氣而言,確實不是一個明智之舉。
第二,劉備為何不給逝者賜劍?
可能看到這里,有人耐不住問:"一會兒給逝者賜劍,一會又不給賜,到底怎么回事?"
如果說賜封關羽寶劍是看在拜把子兄弟上,那被劉備賜死的劉封又該如何解釋呢?他可是劉備的第一個孩子(并非親生)啊!也是和劉備一路同生共死過來的,論功績也是不比他剩下幾個弟弟差,哪怕是在父子的感情上,對于賜死劉封這件事,"先主也是為之流涕"??上乱荒昴?,劉封的名字卻并沒有出現在賜劍名單上,難道他們之間就真的是塑料父子情?如果這真是劉備的行為,確實難以讓后人捉摸,也不太符合他的性格。
再者,就是這本備受爭議的《古今刀劍錄》。
歷史上關、張、諸葛亮、黃忠皆蜀將,而在他的書中卻附入吳將錄,雖然疑傳寫誤佚'蜀將刀'標題三字。但之后的其他錯誤更是層出不窮,董卓、袁紹都是東漢末年的人物,不應附魏,亦不應在鄧艾、郭淮之間,均為顛舛。這樣的東西寫出來,備受質疑。
此外就是書中對于蜀主八劍的發(fā)掘。
房子容曰:唐一人尚書郎李章武本名方古,貞元季年,為東平帥,李師古判官因理第,掘得逼劍,上有章武字方。
古《博物志》張茂先亦曰:蜀相諸葛孔明所佩劍也。乃改名師古,為奏,請為章武焉。蓋蜀主八劍之一也。
原文倒也是有幾分不確定的語氣,但仔細想想,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劉備當時鑄劍的原料為鐵,在那個鑄劍技術已經成熟的時代,想要造一把寶劍確實不難,但要是造一把百年不銹的劍,難度系數就很高了。截止目前為止,考古出土的名劍中,似乎還沒有發(fā)現鐵劍的身影。張茂先僅憑章武就推斷出是諸葛亮的佩劍,未免太過貿然,著實有待考證。
綜合全文來看,劉備賜劍的故事也只是存在陶弘景的《古今刀劍錄》中,且諸多疑點都表明他有故意捏造的成分,因此要說劉備為什么單單只給關、張、趙三個五虎將賜劍的說法,其實是站不住腳的,筆者也不多做分析。
公元221年,劉備在益州稱帝,建立蜀漢政權,定國號為“漢”,名義上接續(xù)了被曹丕趕下臺的東漢漢獻帝政權,年號為章武。在這個重要歷史時刻,劉備令鑄劍師用金牛山鐵礦石精心鑄造了八口三尺六寸長的寶劍,并請諸葛亮親自為八口寶劍題寫了不同的劍名。還有說八口寶劍上題寫的劍名都是“章武”二字。其實這八口寶劍自身并沒有什么特殊的記載,重點在于劉備是如何分配這八口寶劍的。
據史載,劉備得了這八口寶劍后,自己留下一柄佩帶,其余七口分別賜給了太子劉禪、梁王劉理、魯王劉永、軍師諸葛亮、將軍關羽、張飛、趙云七人。八人中除去劉備、劉禪、劉理、劉永父子四人,余下只有諸葛亮、關羽、張飛和趙云,從劉備對八口寶劍的分配可以看出,這四人在其心中的位置是特殊的,幾乎和他的兒子一樣重要。
劉禪、劉理、劉永作為劉備的兒子,是其事業(yè)的繼承人,可惜劉備這幾個兒子,似乎都不大成氣候,他們的才能照比曹操的兒子差很多。劉禪的表現眾所周知,是一個很差勁的皇帝。劉理也沒有什么光輝事跡傳世,只知道他被劉備封為梁王,劉禪繼位后改封為安平王,公元244年就病逝了。劉永開始被劉備封為魯王,劉禪后來改封其為甘陵王,蜀漢滅亡后,隨劉禪遷至洛陽,被曹魏封為鄉(xiāng)侯。劉備將章武劍賜予三人,主要是因為他們與劉備的父子關系,算是劉備最親的親人。
再看劉備的屬下,鼎盛時劉備手下可謂文臣出類拔萃,武將勇猛過人,他們是劉備打江山的重要倚靠,一直是劉備最重視的人。但人的情感是有限的,劉備也不可能完全做到一碗水端平,所以他對手下文臣武將也是有親有疏的。從感情來說,劉備可能對關羽、張飛、簡雍、糜竺、孫乾、趙云等舊人更加親近,但從功勞方面考慮,劉備更重視的人則是諸葛亮、法正、龐統、關羽、張飛、趙云、黃忠等人,所以在考慮剩余四把劍賜給誰的時候,劉備是經過認真思考的。
首先從感情和功績兩方面考慮都占優(yōu)勢的,當然是關羽和張飛,二人與劉備共患難,從來都是一心支持劉備,且立功很多,所以二人最有資格得到這個賞賜。困難的是剩下的兩個賞給誰,劉備稱帝時,龐統、法正都已病逝,還有諸葛亮、趙云和黃忠等人,有資格得到剩下的兩口寶劍。諸葛亮和黃忠軍功大一些,但他們與劉備患難的經歷不如趙云,諸葛亮是劉備事業(yè)發(fā)展壯大的最重要幫手,所以,必須要有他的一份,況且劍名還是他題寫的。
最后剩下的就是趙云和黃忠等幾人了,在歷史上,趙云雖未立過像黃忠斬殺夏侯淵那樣的重大軍功,卻很早就在劉備身邊效力了,是僅次于關羽、張飛與劉備共患難的重要武將,況且趙云還是劉備身邊警衛(wèi)隊的最高武官,所以要把最后這口劍賜給趙云。另外,與劉備私人關系親密的還有簡雍、糜竺、孫乾等幾位,其實從情感方面來說,他們也有資格得到這個賞賜,但寶劍畢竟是幫助劉備建功立業(yè)的象征,這幾位顯然在文治武功方面比不上諸葛亮、關羽、張飛及趙云,而且不給他們,他們也不會有想法。
所以,劉備賞賜這八口寶劍是出于多方面考慮的,體現了其超強的平衡能力,這個賞賜進一步得到四位重臣的忠心。可惜,隨著蜀漢的滅亡,這八口寶劍最后下落不明。到了唐朝時,才有記載說,諸葛亮的那把劍被軍閥李師古得到,他將這口寶劍更名為師古劍。
從三國演義中而論。其實趙云在民間的聲望是很高的,不僅武力超強,而且長得很帥,白馬銀槍,縱橫沙場未嘗一敗,在三國演義中趙云為劉備立下了很多汗馬功勞,就長坂坡救阿斗一事足以讓劉備對其信任有加。但是公元221年,劉備在四川成都稱帝建立蜀漢政權后,封關羽、黃忠、馬超、張飛為前后左右四將軍,而趙云卻為翊軍將軍。官位上與前四位相比是差了一大截。
這就要從蜀漢五虎上將的稱呼說起了,正史上并沒有什么五虎上將,也沒有什么四虎上將。由于“前四史”之一的《三國志》將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并列為一傳,且《關張趙馬黃傳》僅排在了《諸葛亮傳》之后,位列蜀漢文臣武將之首,所以民間便有了五虎上將的說法。那么,西晉陳壽作《三國志》肯定要將評價地位大體相當的人物列為一傳。既然如此,為何劉備稱帝,趙云卻沒能被封為將軍呢?
趙云,字子龍,今河北人,相貌俊美,白馬銀槍,一生未嘗一敗。民間有“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一說,可見趙云武力之高。公元200年,趙云初見劉備,二人同吃同住,相談甚歡。后來,趙云帶數百兵士投奔劉備,便開始了其追隨劉備的一生。
無論是馬超,亦或是黃忠,關羽,張飛手底都有自己屬于自己派系的軍隊,也稱為私兵,這段生活的歷史上可以說是一種潛規(guī)則,每一個當是有名的將軍手底下都有或多或少只聽從自己命令的部隊,不如說張遼突襲孫權大營的800騎兵,于禁手里的500泰山兵,這些當世名將手底下這些部隊,也都是他們的主公愿意讓他們擁有的,因為這批部隊在戰(zhàn)爭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都是整個部隊中堅力量,也是安撫他們的一個手段,馬超投降劉備的時候,手底下的士兵仍然是歸馬超所屬,黃忠在投降劉備的時候,荊州的一批士兵,尤其是他所鎮(zhèn)守的長沙郡的士兵仍然是歸他所管,至于說關羽張飛他們各自都擁有著自己的地盤,可以說在他們的地盤里面,至于征兵這件事情簡直就是一個小兒科。
可是趙云的處境就有點兒尷尬了。在當時,劉備在北方的時候,趙云過來投奔的時候是有幾百個騎兵的,那是趙云替劉備募集的也順便歸到趙云的名下。但是在長坂坡的時候可以說為了阻擋曹操的5000虎豹騎,這一批部隊就直接全軍覆沒了,此時此刻,趙云就是光桿兒司令一個,手底沒有兵,只能夠跑去當了劉備貼身保鏢,至于說劉備的近衛(wèi)軍,也就是著名的白耳兵,是歸陳到管的,趙云是沒有力氣去插得進手的,這也就是趙云與其他四個將軍最不大的不同之處。
另外,對于趙云而言,這個名號根本就不重要。劉備對于趙云可以說是出奇的信任,趙云作為劉備的貼身保鏢,可以說得到了劉備最好的信任,劉備鑄了蜀主八劍,得到的只有三個人,關羽,張飛和趙云,與此同時,也見證著趙云在劉備心中的地位,而劉備死的時候趙云可以說是寸步不離,一直替劉備傳遞的各種各樣的消息。如果不是心腹之人,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雖然趙云沒有被封為將軍,但是卻沒有掩蓋住他的光芒,依舊在歷史上留下了瀧墨重彩的一筆,趙云一生追隨著劉備三十余年,雖然沒有得到很大的官爵,卻依舊不改初心,一心輔佐劉備,可謂是忠肝義膽的典范,不愧是連曹操都嫉妒的常勝將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1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