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fā)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魏忠賢的故事。
崇禎登基后,立刻對權宦魏忠賢展開了清剿行動。他先將魏忠賢貶去鳳陽,而后又派錦衣衛(wèi)前去捉拿,最終逼得魏忠賢一條白綾了卻此生。
然而,等到李自成兵臨城下時,崇禎卻突然懷念起魏忠賢來,還專門派人秘密將魏忠賢的遺骸妥善安葬了。
那么,親手逼死魏忠賢的崇禎,為何會在明亡之際做出這樣的舉動呢?
一、整頓吏治
《明史》記載,魏忠賢當權后,黨同伐異,陷害忠良,肆意殘害東林黨人,險些滅了天下讀書的種子。
粗看之下,任誰都覺得魏忠賢是個大奸臣,簡直死有余辜,然而細讀《明史》后,我們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還有另一個樣子的魏忠賢。
史書上,魏忠賢黨同伐異的背后,分化瓦解明朝早已尾大不掉的文官集團。明朝末年,文官集團結黨營私,貪腐成風,已然嚴重危害了明朝的吏治與財政。
在魏忠賢之前,以無錫一帶的東林黨人為代表的文官集團把控輿論話語權,一邊拼命為地主士紳謀福利,一邊高唱贊歌儼然清流領袖。
在他們的一番神操作下,大明王朝越來越窮,而文官集團卻說這是"藏富于民"。
明王朝窮得揭不開鍋之際,魏忠賢斷出手了。
他利用東林黨與楚黨、浙黨之間的內(nèi)部矛盾,大使離間計挑撥他們互相攻擊,客觀上罷免了一大批腐朽無能的官員,大明吏治為之一清。
二、拯救財政
處理完文官集團后,魏忠賢又開始想方設法彌補文官集團弄出的巨大財政黑洞。
底層出身的魏忠賢深知平民百姓的苦難,因此魏忠賢并沒有去盤剝百姓,而是將籌錢的目標鎖定在東林黨人代表的江南士族身上。
為了挽救大明岌岌可危的財政,魏忠賢推出了工商稅,還組建了以太監(jiān)為主的征稅班子,從而保證東南的賦稅能夠真正進入大明國庫中。
這項政策一經(jīng)推出就為大明的財政打了一劑強心針。
天啟時期,江南的茶稅一項就有高達20萬兩銀子的入賬,而東南上繳的商稅總額更是占據(jù)了大明王朝總收入的半壁江山。
值得一提的是,魏忠賢死后,重掌大權的東林黨人立刻取消了讓他們恨得牙癢癢的礦稅,結果崇禎時期的大明財政立刻重新陷入了低迷期。
實在沒錢的崇禎也想過多征收點商稅,可每次剛提出這個想法,就被文官集團以一句"皇上怎么能與民爭利"堵回去了。
江南稅收大減后,朝廷實在窮得不行。文官集團擔心崇禎又要打江南士族的主意,搶先禍水西引忽悠崇禎去向西北貧苦百姓征稅。
哪知恰逢歷史上的小冰河時期,百姓們已然窮得吃不飽飯了,還要面對朝廷加稅,結果崇禎錢沒收到多少,還弄得天下民怨四起。
三、對抗強敵
《明史》記載,魏忠賢貪污腐敗,奸盜內(nèi)帑,不殺不足以平民憤。誠然魏忠賢當政時期確實沒有虧待自己,但他也用朝廷的錢做了許多有意義的事。
西北受災時,魏忠賢可以讓國庫拿出錢來救災,從而保證明朝政權的穩(wěn)定。遼東打仗時,也是魏忠賢籌來了錢發(fā)餉,讓大明的騎兵有能力和女真一戰(zhàn)。
除了高超的理財能力,魏忠賢還能大膽啟用人才。
在他當政時期,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等等一大批武將能夠在大明北疆馳騁沙場,女真人望著錦州防線哀嘆不已。
在魏忠賢掌權的七年中,大明王朝內(nèi)無百姓大舉起義,外能死守遼東邊疆,反而是東林黨上臺掌權后,大明王朝內(nèi)憂外患不斷,最終讓闖王李自成打破了北京城的歌舞升平。
據(jù)《明季北略》記載,城破之日,崇禎召集百官,竟無一人前來,唯一陪著崇禎的只有太監(jiān)王承恩。
這時候,崇禎突然想起幾天前太監(jiān)曹化淳對他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絕望中的崇禎似乎明白了天啟重用魏忠賢的用意,然而這一刻卻來得太遲了。
崇禎派人秘密地收葬了魏忠賢遺骸,然后帶著王承恩走向景山,留下一抹君王死社稷的血色殘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2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權傾朝野的蔡京,最后下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