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塞爾金字塔(英語:Pyramid of Djoser)又稱為階梯金字塔(英語:step pyramid),是埃及的一座金字塔,位于塞加拉(Saqqara)。左塞爾金字塔為埃及第三王朝法老左塞爾的陵墓,是左塞爾命令宰相印何闐所設計建造的,估計在前2667年至前2648年建造,也是埃及第一座金字塔,也是首座由6個馬斯塔巴組成的金字塔,每一層馬斯塔巴都比下一層馬斯塔巴更小。左塞爾金字塔有62米(203英尺)高,底邊為109米×125米(358英尺×410英尺),外部則是白色拋光石灰石。階梯金字塔被認為最早由方石組成的大型建筑 ,雖然附近的Gisr el-Mudir似乎比左塞爾金字塔還要早。人類已知最古老的未加工石造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位于秘魯卡拉。
歷史
左塞爾埃及古王國時期(約公元前2686年至2125年)第三王朝(約公元前2667年至2648年)的第一或第二位法老。歷史學家認為他統(tǒng)治埃及19年(或36年)。他統(tǒng)治埃及的時間足夠讓他實現(xiàn)建筑金字塔的計劃。
左塞爾以這座陵墓聞名于世,成為塞加拉最有名的建筑。在這個墳墓中,他被稱為Netjerykhet,左塞爾是數(shù)千年后的新王國時期才給予的名稱。左塞爾金字塔與先前的任何建筑都要不同,它創(chuàng)下了幾個重要的前例,最重要的一個也許是首座石造紀念性建筑。這樣一個龐大而精心雕琢的石造建筑所產(chǎn)生的社會影響相當驚人。建立這樣一種石造建筑的過程將比以前的建筑更需要密集的勞動力,這表明國家對資源的控制、人力和物力都達到一個嶄新的水平。另外,古王國時期的法老都葬在北方,不是在阿拜多斯。此外,雖然左塞爾金字塔與之后的復合建筑物不同,階梯金字塔設計的許多元素都成為第四、五、六王朝的金字塔所采用,包括了吉薩三大金字塔。最后,印和闐擔任左塞爾金字塔的建筑師,負責設計和施工。
結構
左塞爾金字塔的功能包含現(xiàn)世和來世。古埃及的金字塔不只是墳墓,也有成功促使法老抵達來世,使他可以永遠重生的目的。階梯金字塔的象征意義仍是未知的,可能是象征一個巨大的王冠,因為附近建造了七個小型金字塔(不是墳墓)。另一種廣被接受的理論是,階梯金字塔促使法老升天,得以加入永恒的北極星。
法國建筑師讓-菲利普·勞爾是階梯金字塔主要的發(fā)掘者,重建了金字塔復合建筑的關鍵部分。金字塔復合建筑面積為15公頃,是古王國Heirakonpolis鎮(zhèn)的2.5倍左右。左塞爾金字塔有一些設計與其后的古王國金字塔不同,首先,金字塔神廟位于左塞爾金字塔的北側,而以后的金字塔神廟是位在金字塔東邊。此外,左塞爾金字塔是建立一條南北軸線上,而之后的金字塔復合建筑則使用東西軸線。此外,左塞爾金字塔只有一座圍墻保護,后來的金字塔則有兩座圍墻。
圍墻
左塞爾金字塔的周圍被一道10.5米高的圍墻所環(huán)繞,由光滑的圖拉石灰石所構成。這座圍墻的外觀類似第一王朝的墳墓,它具有鮮明的宮殿外觀。該圍墻上面有14道門,但是只有一個入口,位于在東南方角落。這種配置類似于阿拜多斯早期的王朝墳墓,其入口都位在東邊。其余的門被稱為假門,目的是提供法老在來世使用。它們作為一種管道,法老可以通過它來往現(xiàn)世和來世之間。圍墻東南端有一個狹窄的通道連接到有蓋柱廊。
階梯金字塔
階梯金字塔共有六層,以六個步驟建設完成,可能是一種實驗性建筑結構。金字塔一開始只是一個馬斯塔巴(M1),然后逐漸擴大,先均勻地擴大四個面(M2),然后只擴大東側(M3)。馬斯塔巴的建造分為兩個階段,首先完成四階梯式建筑結構( P1),然后形成一個六階梯式建筑結構(P2),長方形的底座位于東西軸線。事實上,最初的正方形馬斯塔巴已讓許多人相信,這個建筑不是一個紀念碑,因為沒有任何已知的馬斯塔巴是正方形建筑。階梯金字塔最后達到62米高,面積為1,221平方米。當馬斯塔巴逐漸變成四階金字塔時,他們完成建筑史上的一個重大轉變。建筑馬斯塔巴時,埃及人進行水平的建設工程,但是在建造金字塔時,他們建設吸積層向內(nèi)傾斜,而使用的石塊更大,質(zhì)量更高。建造金字塔所需的巖石可能經(jīng)由巨大溝渠從采石場運送過來。歷史學家廣泛認為埃及人使用坡道,將沈重的石頭抬高來建造金字塔,并已經(jīng)提出了許多可行的模式。埃及人放置沉重的石頭在圓木上,借此順利運輸至建筑工地。
內(nèi)部結構
階梯金字塔內(nèi)部是一個房間和廊道所構成的迷宮,總長約6公里,連接到一個面積有7米平方,28米深的中央走廊。這些房間是法老、家庭成員的墓室,也存儲食品和補給品。通往中央走廊的入口位在金字塔北邊,這一個方式將在整個古王國中被持續(xù)模仿。地下通道的兩側覆蓋著石灰石,鑲嵌著藍色彩陶瓷磚。歷史學家在儲藏室發(fā)現(xiàn)超過40,000艘的石船,其中有許多年代早于左塞爾時期。這些石船是在為了左塞爾的內(nèi)臟在來世的需求而放置在此。中央墓室的西方、南方、北方有一個龐大的地下廊道。
金字塔在埃及尼羅河附件分布。下面介紹一下埃及金字塔:
1、金字塔的位置
古埃及的上埃及、中埃及和下埃及,今蘇丹和埃及境內(nèi)。現(xiàn)在的尼羅河下游,散布著約80座金字塔遺跡。 埃及共發(fā)現(xiàn)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開羅郊區(qū)胡夫的三座金字塔。
因為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漢字的“金”字,因此我們將其稱之為“金字塔”。
2、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首個在基沙臺地上建起的金字塔,也是埃及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又稱齊阿普斯金字塔;它興建于公元前2675年,是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的陵墓。
這座大金字塔動用了10萬人,花了20多年時間才建成;它占地13英畝、由230萬塊均重2.5噸的石頭砌成,其原高146.59米,在1889年巴黎豎起高300米的埃菲爾鐵塔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3、哈夫拉金字塔
哈夫拉金字塔是第二大金字塔,它位于胡夫金字塔南邊,是埃及第四王朝第三位法老、胡夫的兒子哈夫拉建造的。它建成于公元前約2650年,原高143.5米,只比胡夫金字塔矮3.09米。
它現(xiàn)高136.5米,與胡夫金字塔等高。其原邊長是215.3米,現(xiàn)在是210.5米,塔壁傾斜度為52°20′,比胡夫金字塔更陡;由于建在吉薩高地最高處,因此看上去似乎比胡夫金字塔還要高。
哈夫拉金字塔體積約220萬立方米。頂端外層平滑的原始裝飾石塊,宛如一頂帽子,仍完好地“戴”在塔頂。哈夫拉金字塔附近擁有一座利用天然巨石雕成的埃及歷史上最著名的獅身人面像。
4、孟卡拉金字塔
孟卡拉金字塔是吉薩祖孫三代金字塔中最小的一座,它建于公元前2530年左右。孟卡拉是第四王朝的第四位法老,他是哈夫拉的兒子、胡夫的孫子。當時第四王朝走向衰落,金字塔規(guī)模也隨之縮小。
孟卡拉金字塔高度僅66.4米、底邊長108米,實際體積僅為胡夫金字塔十分之一,且所用石材較重,雕鑿粗糙,想來是倉促建成的。
金字塔能
法國人鮑維斯發(fā)現(xiàn)古老金字塔內(nèi)可能還有一種奇特的金字塔能。他在20世紀30年代曾到胡夫大金字塔游覽,發(fā)現(xiàn)在塔高1/3處國王室的垃圾桶內(nèi),竟然存有未腐爛變質(zhì)的貓狗類小動物尸體,且均已脫水變成木乃伊。
許多歐洲人也做過同樣的實驗,證明在金字塔該位置還能保存食物、剃刀刀片等物品。由此,人們推論在金字塔形構造物內(nèi)匯聚了來自各個方向的微波,使它們諧振增倍,從而構成了金字塔能。
以上內(nèi)容參考:人民網(wǎng)-世界文化遺產(chǎn)——埃及字塔
本團原創(chuàng)回答:金字塔不是突然出現(xiàn)的。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經(jīng)逐漸從坑墓向馬斯塔巴墓發(fā)展,后者最初就是坑墓地面上修建的一個長方體建筑。后來在第三王朝時期開始出現(xiàn)試圖在一層馬斯塔巴墓上再加幾層的形式,終于在第三王朝佐塞爾王的統(tǒng)治時期由其大臣伊姆霍太普為其建造了第一座可稱之為金字塔的陵墓,這就是階梯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建越高,直到第四王朝出現(xiàn)了斯諾弗儒在梅杜姆和達赫舒爾修建的金字塔,使金字塔成為最輝煌的形式。斯諾弗儒的兒子胡夫修建的大金字塔最高最大也最為完美,所用石頭也都很巨大。修建方法很簡單,一層一層砌上去就是了。小金字塔石頭都很小,很容易一層層砌上去,大金字塔有些難度,但用土堆斜坡的方式將石塊壘上去埃及人已經(jīng)驗豐富。當然越往高處建往上推石頭也就越困難,這也是為什么大金字塔越到高處石塊越小的原因。其實,修建方法已沒什么秘密。真正有趣的是一些技術問題的解決,比如說如何確定塔尖正好在底座四邊形的正中?四面三角形如何使之對等等問題
埃及考古愛好者群專業(yè)團隊為您解答古埃及學問題
如有任何疑問可以隨時聯(lián)系本團隊或者團隊論壇
我們會第一時間解答您的問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4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魯文公時期,楚國貴族北上侵魯,內(nèi)憂外···
下一篇: 清朝起義軍領袖,竇爾敦的生平事跡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