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大家可能聽說過,字面意思就是這個叫慶父的家伙不死,魯國的災(zāi)難就不會停止。那么這家伙是誰?他為何如大魔頭一般對魯國制造災(zāi)難,這中間牽涉到一出叔嫂通奸的人倫悲劇。
先來看一下慶父的身世,他是魯國國君魯莊公的異母弟。莊公一共有三個弟弟,慶父是最大的,還有兩個是叔牙和季友。而莊公當(dāng)初娶了齊國國君的女兒(有記載她的父親是齊僖公,但后人考證應(yīng)該是齊襄公或者是齊桓公)哀姜,哀姜嫁過來的時候還帶了個妹妹作為陪嫁。后來哀姜被立為王后,但是她一直沒有生育,她的妹妹生了一個兒子,叫作公子啟。莊公還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公子般和公子申,都是庶出。三個兒子中莊公最喜歡的是公子般。
在莊公還在世的時候,慶父就偷偷摸摸跟哀姜私通,并且慶父為人專橫殘暴,莊公心里對他一直有所不滿。后來莊公病重,自知時日無多,得為公子般上位謀劃,因為不喜慶父,又怕自己身亡之后慶父胡作非為,于是找另外兩個弟弟商量后事。先找的是叔牙,誰知道叔牙早就跟慶父狼狽為奸,這時候居然極力推薦慶父繼承魯國國君之位,想必莊公當(dāng)時已經(jīng)病入膏肓,不然大耳摑子早就抽這個弟弟臉上了。趕走了叔牙,莊公又找四弟季友,季友比較實在,也了解哥哥的意思,于是拍胸脯保證,自己一定好好輔佐公子般繼位。聽到弟弟這么說,莊公放下心,安然死去。
因為慶父的勢力比較大,為人也狡猾難制,季友不好直接對他下手,便設(shè)計毒死了他的跟班叔牙,以此來孤立慶父,并且宣布先君遺詔,擁立公子般即位。慶父一看矛頭直指自己,豈能坐以待斃。他收買了一個養(yǎng)馬的莽夫,在喪期之內(nèi)殺死了公子般,季友一看這貨也太殘暴了,趕緊逃到了陳國避難。而慶父肯定是自己想稱王啊,但是齊國卻想扶持哀姜妹妹所生的公子啟,因為這孩子畢竟流著齊人的血。哀姜心儀自己的奸夫情郎,但公子啟也是自己的外甥,慶父要立公子啟做幌子,她欣然同意。于是公子啟繼承君位,就是魯閔公。
傀儡怎么掌管國政,國事還不是慶父把持。齊桓公派人到魯國了解情況,得到的匯報是:如果不除去慶父,魯國的災(zāi)難是不會終止的。果然,只過了一年多,嫌有國君礙手礙腳,終究和哀姜不能雙宿雙飛,加上他本就有篡位之心,慶父便殺了魯閔公,哀姜這個淫婦,只為跟慶父他好我也好,哪里管什么國家社稷,慶郎說啥就是啥哦。當(dāng)初發(fā)誓要保護(hù)公子般的季友,這時又帶著公子申逃往他國避難,算是給莊公保存了一點血脈。
然而慶父太過莽撞,他沒有考慮魯國國民對自己的怨恨,更沒有考慮霸主齊國的想法。他現(xiàn)在殺的可是齊桓公的外孫啊,齊國豈能善罷甘休,一看齊桓公要搞事,而國人也搞暴動反對自己,慶父趕緊逃到莒國,哀姜也逃到邾國,反正莒國和邾國相鄰,兩人私通起來方便,并且自以為輿論不會那么強(qiáng)烈。
看到慶父出奔,國內(nèi)真空,季友帶著公子申回國,將其扶持上位,就是魯僖公。季友派人賄賂了莒國國君,莒國準(zhǔn)備引渡慶父回魯國。慶父派人向季友求情被拒絕,只好自縊而死。而他的哀姜也被齊桓公認(rèn)為是家族恥辱,跟邾國要人,邾國哪敢違抗,哀姜死于回國的路上,說是自縊。這對奸夫淫婦終究把自己給作死了。
先來解釋一下上面這句話的意思吧!他的主要意思就是說慶父這個人要是不死的話,那么魯國的災(zāi)難就會一直下去。可以想象一下,慶父給魯國帶來了多么大的傷害,那我們就來說說慶父所做的事吧!
慶父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他也是一直夢想著能夠成為君主。慶父作為魯莊公姬同的弟兄,可以說是一點都不在意這種關(guān)系,為了他的私欲就不要臉的和兄弟的老婆哀姜搞到了一起,這個還真是有點辣眼睛啦。在魯莊公重病過后,他也知道自己活不久了,便開始考慮該找哪個人來繼位,因為魯莊公生和哀姜沒有孩子,所以魯莊公便想從庶子中選擇一個作為繼承人。慶父當(dāng)然不會放過這個機(jī)會啦,于是便收買了叔牙,讓他在魯莊公面前為慶父說幾句話,但是,最后魯莊公選擇了寵姬的兒子公子般。
公子般繼位后,慶父當(dāng)然不甘心啦,看著好好機(jī)會就這樣錯過了,他先是收買了一個外人將公子般打死。事后,慶父和哀姜又選擇了哀姜妹妹叔姜的兒子姬啟坐上皇位,這樣也是方便他們兩個人操控啦!
慶父殺了公子般后,所性也就不顧忌的和哀姜住在了一起。就在姬啟剛當(dāng)上國君的第二年,慶父便又指使人殺了魯閔公,并想取而代之,坐上王位。
當(dāng)然,最后事情敗露,全國人民聲討慶父,要求處死他。慶父也知道自己沒有退路于是自殺,而哀姜因敗壞了齊桓公宗族的名聲,被召回賜死。
慶父為了自己的王位夢想,接連殺害了兩個國君,作威作福,也給魯國的人們帶來的災(zāi)難是極大的。
1、意思是:如果不除去慶父,魯國的災(zāi)難是不會終止的;后用來比喻不清除制造內(nèi)亂的罪魁禍?zhǔn)祝瑖揖筒坏冒矊?。在句子中一般用作賓語,含貶義。
2、“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為漢語復(fù)句式成語,出自:春秋戰(zhàn)國左氏《左傳·閔公元年》
3、仲孫歸曰:“不去慶父,魯難未已?!保ㄖ賹O歸說,不殺掉慶父,魯國的災(zāi)難就不會終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4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歷史揭秘,是誰平定了慶父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