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們的子嗣不旺是有目共睹的,宋朝皇帝們克妻也是令人驚悚的,皇后多半都沒有生育,還很容易活不過丈夫,不過,宋朝皇后有個特點,只要活過丈夫的必然都是高壽,還是從皇太后到太皇太后那種。
南宋一共十位皇后,生育孩子的有五位,其中一位皇后生育最多,皇帝丈夫的四子四女,這位皇后包攬了四子一女,這位能生卻紅顏薄命的皇后就是宋孝宗原配嫡妻成穆郭皇后,更諷刺的是,這位拼命為丈夫生孩子而早亡的原配妻子,在丈夫心中的地位卻遠遠不及出身貧賤還沒有生育過的繼皇后夏氏。
出身名門的普安郡王妃
成穆郭皇后(1126-1156),是孝宗趙昚的正配,小郭的曾祖父叫郭若節(jié),是西京左藏庫副使,祖父郭直卿任奉直大夫,父親郭瑊任右朝散郎充秘閣修撰,母親是大宋的宗室女。
小郭的六世祖是北宋的郭守文,郭守文就是真宗繼后章穆郭皇后的父親,宋朝三位姓郭的皇后,有兩位出自郭守文家族。
小郭也算是出身名門,因此在紹興十二年(1142)正月,被宋高宗聘為普安郡王趙瑗(即孝宗)為妃。
趙瑗是高宗趙構(gòu)收養(yǎng)在宮中的宗室子,就在這年正月剛剛被封為普安郡王,距離成為皇子又近了一步,正月十九迎娶小郭同志為妃,封咸寧郡夫人,當時小郭17歲,趙瑗16歲。
拼命為國增產(chǎn)的郭王妃
趙瑗性格質(zhì)樸,不喜聲色,喜好讀書,當然,他做為皇子的備選人,自然要注意潔身自好,就算是像楊廣那樣裝樣子也得裝啊!何況趙瑗并不是楊廣的性格呢。
因此,普安郡王府里是干干凈凈的,并沒有其他女人給小郭添堵。身為王妃的小郭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增產(chǎn)報國,畢竟大宋皇帝家要個兒子有多難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
還別說,小郭就是特別爭氣,嫁過去兩年就開始生育,紹興十四年(1144)生長子趙愭,隔一年(1146)生次子趙愷,再一年(1147)生三子趙惇,之后又生第四子趙恪和長女嘉國公主。
一口氣生了四子一女,可把高宗趙構(gòu)樂壞了,大宋總算有后了,不怕沒孩子繼承皇位。雖然小郭的幼子趙恪夭折,總還是有三個大兒子一個女兒養(yǎng)大了。
也許是頻繁生育搞壞了身體,也許是生活過的太壓抑,畢竟小郭和丈夫要在養(yǎng)父趙構(gòu)那個變態(tài)狂萎貨手底下討生活,怎么可能過的舒心啊!
紹興二十六年(1156)六月初二,嫁進普安郡王府十五年、才三十一歲的小郭去世了,她的長子趙愭才13歲,最小的女兒才7歲。
就在小郭去世的當年,身為皇帝的趙構(gòu)就假借吳皇后之名分別賞賜給兩個養(yǎng)子每人兩位美女,分給趙瑗的兩位分別是夏氏和翟(謝)蘇芳,這二位充作試金石的女人在后來就成了孝宗的兩位繼室皇后。
夫榮妻貴?
小郭沒有親眼看到丈夫登上皇位,在她去世后四年,紹興三十年(1160)二月,趙瑗才被立為皇子,晉封建王,更名趙瑋。就在被立為皇子的當月,那兩位充當考驗趙瑋的美女就分別封齊安郡夫人和咸安郡夫人。
而身為原配、包攬丈夫所有兒子的小郭同志,直到半年后才得到追封,當年八月十三追封淑國夫人,又在次年(1161)改封福國夫人。
紹興三十二年(1162)五月,建王趙瑋被立為皇太子,更名趙昚,六月初四,福國夫人小郭被追封皇太子妃。
同年六月十一,皇太子趙昚終于登上皇位,成為孝宗皇帝。八月二十六,小郭被追封為皇后,九月二十三追上謚號“恭懷”,孝宗嫌棄不好,又在十月二十八改謚“安穆”。紹熙五年(1194)六月孝宗駕崩后,十月二十九,寧宗把祖母郭皇后的謚號又改為“成穆”。
郭皇后被追封后僅僅兩日,齊安郡夫人夏氏和咸安郡夫人翟蘇芳就得到晉封,夏氏晉賢妃,翟氏晉婉容。隨即在次年(1163)十月二十五,孝宗就把喜歡的夏賢妃立為皇后,和夏氏同進退的翟蘇芳卻在再一年(1164)二月才晉封貴妃。沒有做幾年皇后、也沒有生下一男半女就去世的夏氏卻得到孝宗的悼念,后位空虛十年,直到太上皇催促,孝宗才立了翟貴妃為皇后。相比較,早死的原配郭皇后才是最悲催的啊!
郭皇后所生的四子中長大的三個兒子,老大趙愭封太子,早亡,老二趙愷封魏王,老三就是光宗趙惇。女兒嘉國公主在出生后封碩人(1150年),紹興三十年(1160)孝宗被立為皇子后封永嘉郡主,隨即在次年(1161)早亡,只活了11歲,乾道二年(1166)被父皇孝宗追封為嘉國公主。
身為原配娘家待遇卻不如繼室
郭皇后的確挺悲催的,包攬了丈夫所有兒子,娘家待遇卻不如沒有生育的繼室夏氏,下面先把郭、夏兩家的待遇介紹下:
郭皇后的父親郭瑊最初是右朝散郎(正七品)、充秘閣修撰(從六品),孝宗繼位后提拔(1162.8)老丈人為鄂州觀察使(正五品)、提舉萬壽觀;次年(1163)三月又遷昭慶軍承宣使(正四品),妻子宗室女趙氏封淑國夫人;隆興二年(1164)二月,郭瑊薨,追封榮王。
隆興二年(1164)正月二十一日,追贈郭皇后的曾祖父西京左藏庫副使、贈開府儀同三司郭若節(jié)為太保,曾祖母德國夫人曹氏贈福國夫人;祖父奉直大夫、贈金紫光祿大夫郭直卿贈太子太傅,祖母永寧郡夫人夏氏贈和國夫人。
隨即就在次月二月十七,孝宗追贈繼室夏皇后的曾祖父儒林郎、吉州吉水縣主簿夏令吉為太子少保,曾祖母宜春郡夫人張氏贈榮國夫人;祖父太子少傅夏谷贈少傅,祖母永嘉郡夫人孫氏贈惠國夫人;父親太子少師夏協(xié)贈少師,母親和義郡夫人趙氏贈淑國夫人。
當年的閏十一月二十五,孝宗再次提高夏皇后娘家待遇,曾祖父夏令吉贈太保,曾祖母張氏衛(wèi)國夫人;祖父夏谷贈太傅,祖母孫氏蔡國夫人;母趙氏福國夫人。
郭皇后有兩個弟弟,郭師元和郭師禹;夏皇后有一個弟弟夏執(zhí)中,再來看看弟弟們的待遇:
隆興元年(1163)十月十一日:詔夏執(zhí)中特與依格補承信郎(從九品);二十四日執(zhí)中除閤門祗候(從八品)
隆興二年(1164)正月二十六日:詔皇后弟承信郎、閤門祗候夏執(zhí)中除右武郎(從七品)、閤門宣贊舍人(從七品)。皇后親屬恩澤依格二十五人。
乾道二年(1166)四月十三日:詔達州刺史(從五品)、帶御器械、干辦皇城司夏執(zhí)中妻安人諶氏特封宜人,皇后歸謁家廟推恩也。
乾道三年(1167)六月二十五,夏皇后駕崩;閏七月十九日:詔安恭皇后弟夏執(zhí)中特與轉(zhuǎn)宜州觀察使(正五品)。(以后就要看兩個死去的姐姐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高低了。)
淳熙元年(1174)四月:郭師元武功大夫、忠州團練使(從五品)、主管佑神觀。
淳熙七年(1180)八月:郭師元均州防御使(從五品)、帶御器械;郭師禹忠州防御使(從五品)、帶御器械、干辦皇城司。
淳熙十一年(1184)九月:郭師元福州觀察使(正五品)、提舉佑神觀;郭師禹利州觀察使(正五品)、提舉佑神觀。
淳熙十三年(1186)二月:郭師元奉國軍承宣使(正四品);郭師禹昭慶軍承宣使(正四品)。郭師元早死,臨死也沒混上建節(jié)(節(jié)度使官)。
淳熙十五年(1188)六月四日:武泰軍承宣使(正四品)、帶御器械、干辦皇城司、專切提舉訓練所、宜春郡開國公夏執(zhí)中授奉國軍節(jié)度使(從二品),提舉萬壽觀。(起點低的夏弟弟卻率先建節(jié)。)
淳熙十六年(1189)正月:昭慶軍承宣使(正四品)、提舉佑神觀、吳興郡開國侯郭師禹授保大軍節(jié)度使(從二品),提舉萬壽觀。(就在孝宗內(nèi)禪的前一個月才給郭弟弟建節(jié)。)
淳熙十六年(1189)五月:保大軍節(jié)度使(從二品)、提舉萬壽觀、吳興郡開國公郭師禹特授太尉。(郭師禹親外甥光宗已經(jīng)繼位)
紹熙三年(1192)六月:郭師禹特授少保。
紹熙五年(1194)十一月七日,詔:安恭皇后親弟夏執(zhí)中長男合門宣贊舍人允言應奉日久,特除帶御器械,候服闋日,先令額外供職;次男允功、允弼并除合門祗候;女夏氏特封安人,從侄日新、親屬諶大本、女夫楊源并特轉(zhuǎn)一官。 (此時寧宗已經(jīng)繼位。)
紹熙五年(1194)十二月:少傅、保大軍節(jié)度使(從二品)、充萬壽觀使、郭師禹為少師(正一品)、永寧郡王。
慶元二年(1196)九月:郭師禹太保;十月,太傅、永寧郡王郭師禹致仕。十一月十一日,詔:成穆皇后親弟故太保永寧郡王郭師禹【可比附吳益、夏執(zhí)中體例】,長男授特除合門宣贊舍人,次男拓特與帶貼職,并候出官祗授。親侄揄、揚、女夫張沆、從侄掄、操、揆及皇后親舅之子趙彥梁,并特與轉(zhuǎn)行一官,內(nèi)選人比類施行。(到了寧宗,親祖母、原配郭皇后的親屬才能享受和繼祖母、妾扶正的繼室夏皇后娘家的待遇。)
慶元五年(1199)十月:郭師禹追封廣陵郡王。
一直以來都有人執(zhí)著于原配與繼室誰大誰尊貴的問題,有些人的思維可以用走火入魔來形容,執(zhí)迷于一個身份,而忽略身份并不代表實際地位的事實,原配什么都是尊貴的,哪怕她是個潑婦毒婦,也該站在制高點上,繼室就是低賤的,得給原配牌位行禮,哪怕繼室賢良淑德,也得受兒媳的不尊重,因為那是元嫡兒媳婦的資格,誰讓你是繼嫡······
拜托!這都9012了,還能看到這樣的言論,我還以為穿越回大青國了呢!問題是大青國也沒有絕對的原配至上論啊!
我的觀點一直都很明確,在封建社會里,無所謂原配繼室,還是要看男人的心偏向誰,做為皇帝,他心里偏誰誰就尊貴,無關(guān)身份地位,根本沒必要扯什么原配尊貴,繼室低賤。但就是有理說不通,總是被原配至高無上論的人教育,某表示很郁悶啊!
剛好寫到這篇文,宋孝宗就是看重繼室多過原配,哪怕原配為他生育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哪怕繼室沒有生育,在他心中,還是看重繼室,無視原配娘家,提高繼室娘家待遇,還嘴上說自己抑制外戚,不是將要內(nèi)禪絕不會授原配弟弟節(jié)鉞,好像繼室弟弟不是外戚似的,孝宗玩的一手好雙標。
又發(fā)現(xiàn)一個巧合哎!宋朝皇帝多數(shù)都是看重繼室,無視原配,宋太祖太宗兄弟都讓繼室牌位在原配之上,還有宋高宗、宋寧宗,原配都是小透明,繼室享受無上榮光?;实蹖χ^室娘家大封特封的時候,哪里還想起早死的原配啊!
36歲的孝宗即位后,頗欲有番作為,他給岳飛平反,又將秦檜時期制造的冤假錯案,全部予以昭雪。重用主戰(zhàn)派,重新拜張浚為相。并且整頓吏治,重用主戰(zhàn)派,積極備戰(zhàn)。在軍事上,1嚴肅軍紀2培養(yǎng)軍事人才3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在孝宗派遣使者,想通過外交努力收回河南地,改變不平等地位失敗后。孝宗在經(jīng)過和主和派的激烈斗爭后,決定北伐。張浚坐鎮(zhèn)揚州。20多年前的張浚也是負責對金作戰(zhàn)的全局籌劃工作,當時他手下的將領(lǐng)有岳飛,韓世忠,劉琦這樣的名將。而20多年后,當年意氣風發(fā)的張浚也老了,手下的將領(lǐng)也只有李顯忠和鄒宏淵了。宋軍初戰(zhàn)告捷,收復了靈州和宿州。但金國很快在河南調(diào)集了兵力,反攻。因為李鄒不和,宿州失守,接著宋軍又在符離潰敗,北伐失敗。主和派看到戰(zhàn)爭失敗,又重開求和論調(diào),于是主和派開始占上風。主戰(zhàn)派不甘妥協(xié),堅決作戰(zhàn)。孝宗試探了金國的議和條件,覺得太苛刻,不能接受。但此時,宋在北伐失敗后,已無力再打下去了。金又乘機繼續(xù)進攻宋,宋岌岌可危。最后,孝宗答應了金國稍做退讓的議和條件,就是將完顏亮入侵后,宋收復的唐,鄧,海,泗四州還給金國。改宋對金稱臣為叔侄之國,將歲貢改為歲幣,數(shù)量比以前減少20萬。將秦,商二州的土地割讓給金。
此時的南宋,內(nèi)部問題多多,士風日下。官俸和軍費占了國家大量的財政收入。于是政府加重稅,又使農(nóng)民造反。一批支持孝宗恢復的老臣相繼去世,又使其輔弼無人。而且他的生母,皇后,太子都相繼謝世,家庭生活也不幸福。孝宗雖然被迫向金屈服,但無時無刻不想著恢復。但張浚,陳康伯死后,卻沒有符合孝宗自己意圖的人當宰相。最后選用了陳俊卿和虞允文,但他倆雖然都是主戰(zhàn)派但卻不和。最后陳去職。而且孝宗重用自己當皇子的舊人,龍大淵和曾覿。遭到大臣們的反對,這兩個小人,以善于察言觀色,討得皇帝歡心,人品都不佳。最后孝宗被迫,把他倆外放出去。
孝宗為了恢復,首先從整頓內(nèi)政入手,安定民心,改變以往賑災方式,就是社倉法。又改變鹽鈔,將官府拖欠鹽商的錢還給鹽商,又放寬了鹽的專賣。孝宗又取消了很多加耗。大力削減冗官,又嚴格控制萌補任子,以前不加考核的官員兒子即可當官的情況沒有了。對官吏還經(jīng)??疾鞂嶋H才能,不合格的都予以革職。
改革財政,增加紙幣,出售官田。
在軍事上,整軍興武,孝宗在五年間,舉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的閱兵,還積極選拔將領(lǐng),自己也學習騎射。南宋的軍隊戰(zhàn)力有很大的提高。又先后派遣使臣范成大和趙雄,出使金國。首先是要回河南,其次是改變宋朝皇帝接受金國使臣遞交國書時,親自下殿去取的禮儀。這兩條都遭到了金世宗的拒絕。在孝宗想和平達到目的未能實現(xiàn)后,只好寄托于武力解決了,于是又開始整軍備戰(zhàn)。他準備讓虞允文率一軍從川陜主攻,自己親領(lǐng)一軍在淮南出師,兵分兩路伐金。正當他等待虞允文的消息時,虞允文卻在四川病死。致使孝宗的計劃成為泡影。
虞允文的死,對孝宗打擊很大。從此以后,他再也不提北伐了。為政求穩(wěn),漸趨于保守。對與金的禮節(jié)問題也不再強求力爭。將全部精力全都轉(zhuǎn)移到內(nèi)政建設上。可能他想將這個任務(恢復)留給自己的繼承人吧。太上皇高宗病死后,孝宗也倦政了,兩年后傳位光宗。在當了5年太上皇之后,孝宗病死。
莊文太子諱愭,孝宗嫡長子也,母郭皇后
孝宗成穆郭皇后生光宗及莊文太子、魏惠憲王愷、邵悼肅王恪
成恭夏皇后 成肅謝皇后 蔡貴妃 李賢妃
(公主)
秦朝
楚國公主 葉陽嫁給秦昭襄王為葉陽后
秦始皇嬴政女嬴陰曼
漢代
魯元公主
館陶公主
諸邑公主
平陽公主
衛(wèi)長公主(當利公主)
南宮公主
林濾公主(隆慮公主)
武安公主
獲嘉公主
解憂公主
陽石公主
平氏公主
沁水公主
昌邑公主
三國
金鄉(xiāng)公主
南北朝
山陰公主
新蔡公主
唐代
同安公主
平陽公主李秀寧
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
玉真公主
升平公主
和靜公主
延慶公主
新平公主
固安公主
興平公主
汝南公主
東光公主
成安公主
永樂公主
永安公主
靜樂公主
永福公主
義寧公主
壽安公主
壽陽公主
舞陽公主
丹陽公主
永泰公主
永壽公主
千金公主
高陽公主
太平公主
安樂公主
太和公主
城陽公主
宣城公主
咸宜公主
安康公主
巴陵公主
常樂公主
太華公主
晉陽公主
明代
臨安公主
寧國公主
崇寧公主
安慶公主
汝寧公主
懷慶公主
大名公主
福清公主
壽春公主
南康公主
永嘉公主
含山公主
汝陽公主
寶慶公主
福成公主
慶陽公主
江都公主
永安公主
永平公主
安成公主
咸寧公主
常寧公主
嘉興公主
慶都公主
清河公主
真定公主
德安公主
延平公主
順德公主
常德公主
重慶公主
嘉善公主
淳安公主
崇德公主
廣德公主
宜興公主
隆慶公主
嘉祥公主
固安公主
仁和公主
永康公主
德清公主
長泰公主
仙游公主
太康公主
永福公主
永淳公主
長寧公主
善化公主
常安公主
思柔公主
寧安公主
歸善公主
嘉善公主
蓬萊公主
太和公主
壽陽公主
永寧公主
瑞安公主
延慶公主
榮昌公主
壽寧公主
懷淑公主
寧德公主
遂平公主
樂安公主
坤儀公主
長平公主
昭仁公主
寶慶公主
清代
固倫淑慧公主
固倫端敏公主
固倫純禧公主
固倫榮憲公主
固倫恪靖公主(海蚌公主)
固倫溫憲公主
固倫純愨公主
固倫和敬公主
固倫和靜公主
固倫和孝公主
固倫莊靜公主
固倫慧愍公主
固倫榮壽公主
和碩恪純公主(建寧公主)
和碩柔嘉公主(冰月公主)
和碩恭愨公主
和碩端靜公主
和碩溫恪公主
和碩愨靖公主(幸漢公主)
和碩敦恪公主
和碩懷恪公主
和碩淑慎公主
和碩端柔公主
和碩和惠公主
和碩和婉公主
和碩和嘉公主(佛手公主)
和碩和恪公主
和碩莊敬公主
(妃子)
隋朝
文獻獨狐皇后 獨孤伽羅
煬帝蕭皇后
唐朝
高祖太穆皇后竇氏 竇皇后
太宗文德皇后長孫氏 長孫皇后
高宗廢后王氏 王皇后
高宗皇后武氏 武曌
中宗和思皇后趙氏
中宗韋皇后 韋庶人
睿宗肅明皇后劉氏
睿宗昭成皇后竇氏 竇德妃
玄宗廢后王氏
玄宗貞順皇后武氏 武惠妃
玄宗元獻皇后楊氏
肅宗張皇后
肅宗章敬皇后吳氏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 沈珍珠
代宗貞懿皇后獨孤氏
德宗昭德皇后王氏
順宗莊憲皇后王氏
憲宗懿安皇后郭氏
憲宗孝明皇后鄭氏
穆宗恭僖皇后王氏
穆宗貞獻皇后蕭氏
穆宗宣懿皇后韋氏
宣宗元昭皇后晁氏
懿宗惠安皇后王氏 五代 后梁
文惠皇后王氏
太祖元貞皇后張氏 張惠
后唐
貞簡皇后曹氏
莊宗神閔敬皇后劉氏 劉玉娘
和武憲皇后曹氏
昭懿皇后夏氏
宣憲皇后魏氏
廢帝皇后劉氏
后晉
高祖皇后李氏
出帝皇后馮氏
后漢
高祖皇后李氏
后周
圣穆皇后柴氏
世宗貞惠皇后劉氏
宣懿皇后符氏
十國南唐
后主皇后 周娥皇
后主皇后 周女英
北宋
昭憲杜太后
太祖孝惠賀皇后
太祖孝明王皇后
太祖孝章宋皇后
太宗淑德尹皇后
太宗懿德符皇后
太宗明德李皇后
太宗元德李皇后
真宗章懷潘皇后
真宗章穆郭皇后
真宗章獻明肅劉皇后 劉娥
仁宗郭皇后
仁宗慈圣光獻曹皇后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 高滔滔
神宗欽圣獻肅向皇后
神宗欽成朱皇后
神宗欽慈陳皇后
哲宗昭慈孟皇后
哲宗昭懷劉皇后 劉清菁
徽宗顯恭王皇后
徽宗鄭皇后
欽宗朱皇后
南宋
高宗憲節(jié)邢皇后 邢秉懿
憲圣慈烈吳皇后 吳芍芬
孝宗成穆郭皇后
孝宗成恭夏皇后
孝宗成肅謝皇后
光宗慈懿李皇后 李鳳娘
寧宗恭淑韓皇后
恭圣仁烈楊皇后 楊桂枝
理宗謝皇后 謝道清
度宗全皇后 全玖
遼(契丹)
肅祖昭烈皇后蕭氏
懿祖莊敬皇后蕭氏
玄祖簡獻皇后蕭氏
德祖宣簡皇后蕭氏
太祖淳欽皇后述律氏 述律平
太宗靖安皇后蕭氏 蕭溫
世宗懷節(jié)皇后蕭氏 蕭撒葛只
穆宗皇后蕭氏
景宗睿智皇后蕭氏 蕭燕燕
圣宗仁德皇后蕭氏 蕭菩薩哥
圣宗欽哀皇后蕭氏
興宗仁懿皇后蕭氏 蕭撻里
道宗宣懿皇后蕭氏 蕭觀音
道宗蕭皇后 蕭坦思
天祚皇后蕭氏 蕭奪里懶
金
太祖圣穆皇后唐括氏
太祖光懿皇后裴滿氏
太祖欽憲皇后紇石烈氏
太祖宣獻皇后仆散氏
太宗欽仁皇后唐括氏
熙宗悼平皇后裴滿氏
哀皇后徒單氏 海陵嫡母
海陵后徒單氏
睿宗欽慈皇后蒲察氏
睿宗貞懿皇后李氏
世宗昭德皇后烏林答氏
顯宗孝懿皇后徒單氏
暈宗昭圣皇后劉氏
章宗欽懷皇后蒲察氏
完顏永濟廢后徒單氏
宣宗皇后王氏 王霓
宣宗明惠皇后 王云
哀宗徒單皇后
元朝
太祖光獻翼圣皇后弘吉剌氏 孛兒臺旭真
太宗昭慈皇后乃馬真氏 脫列哥那
定宗欽淑皇后 斡兀立海迷失
睿宗顯懿莊圣皇后怯烈氏 唆魯和帖尼
憲宗貞節(jié)皇后弘吉剌氏 忽都臺
世祖昭睿順圣皇后弘吉剌氏 察必
世祖皇后弘吉剌氏 南必
裕宗徽仁裕圣皇后弘吉剌氏 伯藍也怯赤 即闊闊真
成宗貞慈靜懿皇后弘吉剌氏 失憐答里
成宗卜魯罕皇后伯岳吾氏 卜魯罕
順宗照獻元圣皇后弘吉剌氏 答己
武宗宣慈惠圣皇后弘吉剌氏 真哥
武宗皇后弘吉剌氏 速哥失里
武宗獻章圣皇后亦乞烈氏
武宗文獻昭圣皇后唐兀氏
仁宗莊懿慈圣皇后弘吉剌氏 阿納失失里
英宗莊靜懿圣皇后亦啟烈氏 速哥八剌
顯宗宣懿淑圣皇后弘吉剌氏 普顏怯里迷失
泰定帝皇后弘吉剌氏 八不罕
明宗貞裕徽圣皇后 邁來迪
明宗皇后 八不沙皇后
文宗皇后弘吉剌氏 卜答失里皇后
寧宗皇后弘吉剌氏 答里也忒迷失皇后
順帝皇后欽察氏 答納失里皇后
伯顏皇后弘吉剌氏 忽都皇后
完者忽都皇后奇氏 奇皇后
明朝
太祖 孝慈高皇后 馬秀英
惠帝 馬皇后
成祖 仁孝徐皇后
仁宗 誠孝張皇后
宣宗 恭讓胡皇后 胡善祥
宣宗 孝恭孫皇后 孫貴妃
英宗 孝莊錢皇后 錢錦鸞
英宗 孝肅周太后
景帝 汪廢后
景宗 肅孝杭皇后
憲宗 吳廢后
憲宗 孝貞王皇后
憲宗 孝穆紀太后 紀淑妃
憲宗 孝惠邵太后
孝宗 孝康張皇后
武宗 孝靜夏皇后
世宗 孝潔陳皇后
世宗 張廢后
世宗 孝烈方皇后
世宗 孝恪杜太后
穆宗 孝懿李皇后
穆宗 孝安陳皇后
穆宗 孝定李太后
神宗 孝端王皇后
神宗 孝靖王太后
光宗 孝元郭皇后
光宗 孝和王太后
光宗 孝純劉太后
熹宗 懿安張皇后 張嫣或張寶珠
莊烈帝愍周皇后
清朝
孝慈高皇后 葉赫那拉·孟古
孝端文皇后 博爾濟吉特·哲哲
孝莊文皇后 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
順治廢皇后(靜妃) 博爾濟吉特氏
孝惠章皇后 博爾濟吉特氏
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
孝獻皇后 董鄂氏 董鄂妃
孝誠仁皇后 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 鈕祜祿氏
孝懿仁皇后 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 烏雅氏
孝敬憲皇后 烏拉納拉氏
孝圣憲皇后 鈕祜祿氏
孝賢純皇后 富察氏
乾隆繼皇后 烏拉納拉氏(喪葬規(guī)格等同于皇貴妃)
孝儀純皇后 魏佳氏
孝淑?;屎?喜塔臘氏
孝和睿皇后 鈕祜祿氏
孝穆成皇后 鈕祜祿氏
孝全成皇后 鈕祜祿氏
孝慎成皇后 佟佳氏
孝靜成皇后 博爾濟吉特氏
孝德顯皇后 薩克達氏
孝貞顯皇后 鈕祜祿氏 慈安太后
孝欽顯皇后 葉赫那拉氏 慈禧太后
孝哲毅皇后 阿魯特氏
孝定景皇后 葉赫那拉氏 隆裕太后
遜帝溥儀皇后 郭布羅·婉容(有爭議)
昭宗積善皇后何氏 中國皇帝一 漢族姓氏
?、壁w氏:20個 1秦朝(嬴姓趙氏):秦始皇 趙政(亦作“趙正”),秦二世 胡亥 2宋朝:宋太祖 趙匡胤,宋太宗 趙炅,宋真宗 趙恒,宋仁宗 趙禎,宋英宗 趙曙,宋神宗 趙頊,宋哲宗 趙煦,宋徽宗 趙佶,宋欽宗 趙桓,宋高宗 趙構(gòu),宋孝宗 趙眘,宋光宗 趙敦,宋寧宗 趙擴,宋理宗 趙昀,宋度宗 趙禥,宋恭帝 趙顯,宋端宗 趙昰,趙昺 ⒉李氏:31個 1淮南:李憲 2李堅國:李堅 3唐朝:唐高祖 李淵,唐太宗 李世民,唐高宗 李治,唐中宗 李顯,唐殤帝 李重茂,唐睿宗 李旦,唐玄宗 李隆基,唐肅宗 李亨,唐代宗 李豫,唐德宗 李適,唐順宗 李誦,唐憲宗 李純,唐穆宗 李恒,唐敬 宗 李湛,唐文宗 李昂,唐武宗 李炎,唐宣宗 李忱,唐懿宗 李漼,唐僖宗 李儇,唐昭宗 李曄,唐哀帝 李柷 4李重福 5南唐:烈祖 李升,元宗 李璟,后主 李煜。 6涼:李軌 7李伯國:太初帝 李伯 8李弘芝國:李弘芝 9吳:李子通 ⒊蕭氏:20個 1南齊:高帝 蕭道成,武帝 蕭賾,郁林王 蕭昭業(yè),海陵王 蕭昭文,明帝 蕭鸞,東昏侯 蕭寶卷,和帝 蕭寶融 2南梁:武帝 蕭衍,臨賀王 蕭正德,簡文帝 蕭綱,豫章王 蕭棟,武陵王 蕭紀,元帝 蕭繹,閔帝 蕭淵明,敬帝 蕭方智 ,蕭莊 3西梁:宣帝 蕭詧,明帝 蕭巋,后主 蕭琮 4梁:蕭銑 ⒋曹氏:5個 曹魏:魏文帝 曹丕,魏明帝 曹睿,魏邵陵厲公 曹芳,高貴鄉(xiāng)公 曹髦,魏元帝 曹奐。 ⒌張氏:7個 1前涼:張祚 2漢興皇帝 張致 3金山國 張承奉 4--- 張舉 5大楚:張邦昌 6飛龍:張璉 9大西:張獻忠 ⒍楊氏:7個 1隋朝:隋文帝 楊堅,隋煬帝 楊廣,隋恭帝 楊侑,隆帝 楊浩,皇泰帝 楊侗 2南吳:睿帝 楊溥 3大興:楊振龍 ⒎孟氏:2個 后蜀:高祖 孟知祥,后主 孟昶 ⒏郭氏:1個 后周:郭威 ⒐武氏:1個 武周:武曌 ⒑鄭氏:3個 大長和:鄭買嗣,鄭仁旻,鄭仁旻 ⒒劉氏:56個 1西漢:漢高帝劉邦,漢惠帝劉盈,漢前少帝劉恭,漢后少帝劉弘,漢文帝劉恒,漢景帝劉啟,漢武帝 劉徹,漢昭帝劉弗陵,廢帝 劉賀,漢宣帝劉詢,漢元帝劉?#93;,漢成帝劉驁,漢哀帝劉欣,漢平帝劉衍,孺子劉嬰。 2玄漢:漢更始帝 劉玄。 3赤眉漢:建世帝 劉盆子 4漢:劉望 5梁漢:劉永 6漢:劉信 7東漢:漢光武帝 劉秀,漢明帝 劉莊,漢章帝 劉炟,漢和帝 劉肇,漢殤帝 劉隆,漢安帝 劉祜,漢少帝 劉懿,漢順帝 劉保,漢沖帝 劉炳,漢質(zhì)帝 劉纘,漢桓帝 劉志,漢靈帝 劉宏,漢后少帝 劉辯,漢獻帝 劉協(xié)。 8蜀漢:漢昭烈帝 劉備,后主 劉禪。 9漢:劉芒蕩 10---: 劉元進 11劉黎國:劉黎 12南朝(劉宋):宋武帝 劉裕,少帝 劉義符,宋文帝劉義隆,宋帝 劉劭,孝武帝 劉駿,前廢帝 劉子業(yè),明帝 劉彧,后廢帝 劉昱,順帝 劉凖。 13建平: 建平帝 劉義宣 14義嘉: 義嘉帝 劉子勛 15永漢:劉敬躬 16定楊國:定楊帝 劉武周 17 桀燕:應天帝 劉守光 18神鳳:劉尼(原名丘沈) 19漢:劉子輿(原名王郎) 20漢:劉文伯(原名盧芳) ⒓范氏:1個 范賁國:范賁 ⒔陳氏:9個 1南朝陳:陳高祖 陳霸先,世祖 陳蒨,廢帝 陳伯宗,高宗 陳頊,季帝 陳叔寶 2文佳皇帝 陳碩真 3嶺南天子陳行范 4漢:陳友諒 陳理 ⒕孫氏:4個 孫吳:吳大帝 孫權(quán),吳廢帝 孫亮,吳景帝 孫休,吳末帝 孫晧 ⒖袁氏:2個 1、仲家:袁術(shù) 2、洪憲朝:袁世凱 ⒗王氏:1個 新:王莽 ⒘田氏:1個 漢明皇帝 田九成 ⒙柴氏:2個 柴榮 柴宗訓 ⒚王氏:10個: 1太平帝 王始 2前蜀:高祖 王建,后主 王衍 3閩:惠宗 王延鈞,康宗 王昶,景宗 王曦,殷帝 王延政 4明法皇帝 王惠定 ⒛司馬氏:15個 晉朝:武帝 司馬炎,惠帝 司馬衷,懷帝 司馬熾,愍帝 司馬鄴,元帝 司馬睿,明帝 司馬紹,成帝 司馬衍,康帝 司馬岳,穆帝 司馬聃,哀帝 司馬丕,海西公 司馬奕,簡文帝 司馬昱,孝武帝 司馬曜,安帝 司馬德宗,恭帝 司馬德文 21.冉氏:2個 冉魏:平帝冉閔,惠帝冉智 22.馮氏:2個 北燕:馮跋,馮弘 23.柴氏:2個 后周:柴榮 ,柴宗訓 24.朱氏:21個 1后梁:太祖 朱溫,廢帝 朱友珪,末帝 朱瑱 2明朝:太祖 朱元璋,惠帝 朱允炆,成祖 朱棣,仁宗 朱高熾,宣宗 朱瞻基,英宗 朱祁鎮(zhèn),代宗 朱祁鈺,憲宗 朱見深,孝宗 朱佑樘,武宗 朱厚燳,世宗 朱厚熜,穆宗 朱載垕,神宗 朱翊鈞,光宗 朱常洛,熹宗 朱由校,思宗 朱由檢 3楚: 朱粲 4大秦:朱泚 25.高氏:9個 北齊: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恒,高延宗,高紹義 大乘皇帝:高曇晟
二 少數(shù)族漢化姓氏
?、蹦饺菔希?6個 1前燕:襄公 慕容廆,文明帝 慕容皝,景昭帝 慕容儁,幽帝 慕容暐 2后燕:成武帝 慕容垂,惠愍帝 慕容寶,昭武帝 慕容盛,惠文帝 慕容熙 3西燕:慕容泓,威帝 慕容沖,慕容覬,慕容望,慕容忠,慕容永 4南燕:獻武帝 慕容德,末主慕容超 ⒉呂氏:4個 后涼:懿武帝 呂光,隱王呂紹,靈帝呂纂,建康公呂隆 ⒊苻氏:8個 前秦:苻洪,苻健,苻生,苻堅,苻宏,苻丕,苻登,苻崇 ⒋姚氏:3個 后秦:武昭帝 姚萇,文桓帝 姚興,末主 姚泓 ⒌元氏(本為拓跋氏):11個 1北魏:孝文帝 元宏,宣武帝 元恪,孝明帝 元詡,幼主 元釗,孝莊帝 元子攸,長廣王 元曄,節(jié)閔帝 元恭,安定王 元朗,孝武帝 元修 2東魏:孝靜帝 元善見 3西魏:文帝 元寶炬,廢帝 元欽 ⒍宇文氏:7個 1北周:文帝 宇文泰,孝閔帝 宇文覺,明帝 宇文毓,武帝 宇文邕,宣帝 宇文赟,靜帝 宇文衍 2許國:宇文化及 ⒎李氏:22個 1后唐(本為朱邪氏):莊宗 李存勖,明宗 李亶,閔帝 李從厚,末帝 李從珂 2西夏(黨項羌)::景宗 李元昊,毅宗 李諒祚,惠宗 李秉常,崇宗 李乾順,仁宗 李仁孝,桓宗 李純佑,襄宗 李安全,神宗 李遵頊,獻宗 李德旺,末帝 李睍 3成漢(巴氐族):武帝 李雄,哀帝 李班,幽公 李期,昭文 李壽,末主 李勢 4大順 (黨項后裔):順中帝 李自成 5于闐:(塞種,尉遲氏):李圣天 李從德 ⒏石氏:10個 1后趙:明帝 石勒,海陽王 石弘,武帝 石虎,義陽王 石世,新興王 石遵,石鑒,石祗 2后晉:高祖 石敬瑭,少帝 石重貴 ⒐劉氏:19個 1漢-前趙(匈奴人):光文帝 劉淵,漢帝 劉和,昭武帝 劉聰,隱帝 劉粲,前趙帝 劉曜。 2齊國(稽胡人): 神嘉帝 劉蠡升 3稽胡國(稽胡人):圣武帝 劉沒鐸 4稽胡:劉苗王 5后漢(沙陀族):高祖 劉知遠,隱皇帝 劉承佑 6北漢(沙陀族):世祖 劉旻,睿宗 劉鈞,少主 劉繼恩(原姓薛),英武帝 劉繼元(原姓何) 7南漢(據(jù)說為大食后裔):高祖 劉巖,殤帝 劉玢,中宗 劉晟,后主 劉鋹 8襄國(匈奴人):劉顯 ⒑王氏:1個 鄭國(胡人后裔):王世充 ⒒高氏:2個 1后燕(高句麗后裔):高云 2大中(白族):高升泰 ⒓楊氏:3個 1仇池( 氐人)楊紹先 2大理國(白族):楊義貞 3大義寧國:楊干貞 ⒔段氏 22個 1趙國(鮮卑):段勤 2大理國:文武帝 段思平,文經(jīng)帝 段思英,文成帝 段思良,廣茲帝 段思聰,應道帝 段素順,昭明帝 段素英 ,宣肅帝 段素廉 ,秉義帝 段素隆,圣德帝 段素真,天明帝 段素興,興宗孝德帝 段思廉,上德帝 段廉義 ,上明帝 段壽輝 ,保定帝 段正明 ,中宗文安帝 段正淳 ,宣仁帝 段正嚴 ,正康帝 段正興 ,功極帝 段智興 ,亨天帝 段智廉 ,神宗 段智祥 ,孝義帝 段祥興 ,天定賢王 段興智 ⒕趙氏:1個 興源國 趙善政 三 未漢化的少數(shù)民族姓氏
?、睈坌掠X羅:12個 清朝: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圣祖 愛新覺羅玄燁,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高宗 愛新覺羅弘歷,仁宗 愛新覺羅颙琰,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文宗 愛新覺羅奕詝,穆宗 愛新覺羅載淳,德宗 愛新覺羅載湉,遜帝 愛新覺羅溥儀 ⒉孛兒只斤:15個 元朝:太祖 鐵木真,太宗 窩闊臺,定宗 貴由,憲宗 蒙哥,世祖 忽必烈,成宗 鐵穆耳,武宗 海山,仁宗 愛育黎拔力八達,英宗 碩德八剌,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天順帝 阿速吉八,文宗 圖帖睦爾,明宗 和世剌,寧宗 懿璘質(zhì)班,順帝 妥懽帖睦爾 ⒊乞伏:4個 西秦:宣烈王 乞伏國仁,武元王 乞伏乾歸,文昭王 乞伏熾盤,末主 乞伏慕末 ⒋禿發(fā):3個 南涼:武王 禿發(fā)烏孤,康王 禿發(fā)利鹿孤,景王 禿發(fā)傉檀 ⒌拓跋:15個 代:拓跋猗盧,拓跋普根,拓跋始生,平文帝 拓跋郁律,惠帝 拓跋賀傉,煬帝 拓跋紇那,烈帝 拓跋翳槐,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北魏:道武帝 拓跋珪,明元帝 拓跋嗣,太武帝 拓跋燾,南安王 拓跋余,文成帝 拓跋浚,獻文帝 拓跋弘 西魏:恭帝 拓跋廓 ⒍完顏:10個 金朝:太祖 完顏阿骨打,太宗 完顏晟,熙宗 完顏亶,海陵王 完顏亮 ,世宗 完顏雍,章宗 完顏璟,衛(wèi)紹王 完顏永濟,宣宗 完顏珣,哀宗 完顏守緒,末帝 完顏承麟 ⒎耶律:13個 遼朝:太祖 耶律阿保機,遼東丹王 耶律倍,太宗 耶律德光,世宗 耶律阮,穆宗 耶律璟,景宗 耶律賢,圣宗 耶律隆緒,興宗 耶律宗真,道宗 耶律洪基,天祚帝 耶律延禧 西遼:耶律大石,耶律夷列,耶律直魯古 ⒏赫連:3個 夏:赫連勃勃(原名劉屈孑),赫連昌(原名劉昌),赫連定(原名劉定),
(皇后)
/view/94fe3940336c1eb91a375d95.html
(妃子等級)
/view/6992c716a2161479171128b5.html
雖然不是純手打,但找了很久,希望對你有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4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