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初年的七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同姓諸侯王叛亂,雖然漢景帝僅用幾個月便平定了叛亂,卻仍然給還處于恢復(fù)中的大漢王朝帶來了許多影響,更是險些讓大漢王朝發(fā)生動亂。
實際上,諸侯王勢力一直是西漢初年的大問題,劉邦雖然在去世年解決了西漢的異姓王的問題,卻遺留下了龐大的劉氏諸侯王勢力。
正是因為劉氏諸侯的勢力太過龐大,極大地威脅了中央集權(quán)的統(tǒng)治,從漢文帝到漢武帝便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最后再經(jīng)過七王之亂的劇烈動蕩后,才依靠漢武帝的推恩令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諸侯勢力過大的問題早在漢文帝時期便已經(jīng)顯露了端倪。漢文帝并不信任這些擁有著龐大勢力的諸侯,而且漢文帝本身是因為勢力弱才被推舉為新帝。他時刻忌憚著身邊這些龐大的同姓兄弟們。
尤其是西漢初年為了恢復(fù)生產(chǎn),推行無為而治,這更加使得諸侯勢力急劇膨脹。漢文帝即位三年后便爆發(fā)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同姓諸侯造反的案例,雖然迅速被剿滅,卻留下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賈誼便是在這種背景下向漢文帝提出了分化諸侯的妙計。賈誼的策略是分封更多的諸侯王,以此來分割這些諸侯王的勢力。
漢文帝十分欣賞賈誼提出來的策略,并開始了初步嘗試。他趁著齊文王病逝的時候,并無嫡嗣子弟繼位,便將齊國分封為了六國。又封劉長的三個兒子分別為王,從而分化了淮南王的勢力。
應(yīng)該說,漢文帝的這種政策和漢武帝的推恩令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把諸侯王的勢力分別分封給他們的子嗣,從而建立更多的小諸侯國。這些小諸侯國建立后,勢必彼此之間會有更多的摩擦,無法集中力量同中央抗衡。
但是漢文帝時期最主要的目標(biāo)還是恢復(fù)國內(nèi)生產(chǎn)力,不能將這項政策大面積鋪開,而僅是在部分諸侯國推行。
其實漢景帝繼位后,完全可以延續(xù)漢文帝的這項政策,繼續(xù)逐步的分化諸侯國的勢力。但是漢景帝卻遇到了一個毀掉這個完美政策的人。那邊是漢景帝的老師晁錯。
晁錯實際上是一個忠于漢室的讀書人,但他卻過于迂腐不懂得變通之道。他同樣認(rèn)識到了諸侯王的危害,但是他卻建議漢景帝放棄漢文帝的制衡之道,而是改為強硬的取消諸侯國,將其封土直接劃入帝國的管轄范圍。
這種政策明顯就是硬生生的從諸侯身上切肉啊,可想而知他們的反抗強烈了,也因此導(dǎo)致了七王之亂,差點亂了大漢王朝的江山。
最后晁錯被漢景帝處死,雖然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漢景帝為了平息諸侯的怒火,但實際也和晁錯自身的迂腐離不開關(guān)系。漢文帝本來給漢景帝留下了一條完美的解決方案,只需逐步延續(xù)便可,卻讓晁錯給毀掉,實在是令人嘆息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5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她是漢武帝寵愛的公主,最后為何被腰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