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桓公(?-公元前651年),子姓,宋氏,名御說,宋莊公之子,宋閔公之弟,春秋時期宋國第十九任國君,公元前681年-公元前651年在位。
公元前682年,宋國大夫南宮長萬弒殺宋閔公,擁立公子游為君。蕭叔大心借曹國軍隊反擊,殺死公子游,擁立公子御說為君,是為宋桓公。
宋桓公在位時期,多次參加諸侯盟會,曾出兵援救鄭國、邢國,安定周王室。公元前651年,宋桓公去世,太子茲甫繼位,是為宋襄公。
宋桓公,子姓,宋氏,名御說,是宋莊公之子,宋閔公(宋后愍公)之弟,繼位前稱公子御說。
宋閔公九年(魯莊公十一年,公元前683年,《史記》誤作宋閔公十一年)秋天,宋閔公與將領南宮長萬一起打獵,南宮長萬因跟宋閔公爭奪獵物,宋閔公大為生氣。南宮長萬在乘丘之戰(zhàn)時,曾遭魯國軍隊俘虜,宋閔公于是辱罵南宮長萬說:"原來我尊敬你,如今你成為魯國的俘虜,所以我便不再敬重你。"南宮長萬因此怨恨宋閔公。
宋閔公十年(魯莊公十二年,公元前682年,《史記》誤作宋閔公十一年)八月甲午日,南宮長萬在蒙澤殺害宋閔公。之后,南宮長萬殺害大夫仇牧和太宰華督,改立公子游為國君,史稱宋前廢公。宋國幾位公子都逃到蕭邑,而公子御說逃到亳邑。南宮長萬之弟南宮牛和猛獲率軍包圍亳邑。同年十月,蕭邑大夫蕭叔大心和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宋穆公、宋莊公的族人借調(diào)曹國的軍隊付伐南宮牛和猛獲。在陣前殺死南宮牛,在宋國都城殺死宋前廢公,改立公子御說為國君,是為宋桓公。猛獲逃到衛(wèi)國。南宮長萬逃到陳國 ,南宮長萬自己駕車拉著他母親,一天就到達陳國。
宋國人到衛(wèi)國請求歸還猛獲。衛(wèi)國人想不給他們。石祁子說:"不行。普天下的邪惡都是一樣可惡的,在宋國作惡而在我國受到保護,保護他有什么好處?得到一個人而失去一個國家,結交邪惡的人而丟掉友好的國家,這不是好主意。"衛(wèi)國人便把猛獲歸還給宋國。宋國人又到陳國請求歸還南宮長萬,并且施以賄賂。陳國人讓美女勸南宮長萬喝酒,將他灌醉后用犀牛皮把他包裹起來,送回宋國。等到達宋國時,南宮長萬的手腳都露出來。宋國人把猛獲和南宮長萬剁成肉醬。
宋桓公元年(魯莊公十三年,公元前681年)春天,宋桓公和魯、齊、陳、蔡、邾各國國君在北杏會見,是為平定宋國的動亂。同年冬天,宋桓公和齊國國君齊桓公在柯地結盟 ,開始和齊國講和。宋桓公后來違背北杏的盟約。
宋桓公二年(魯莊公十四年,公元前680年)春天,因宋桓公違背北杏盟約,于是齊國聯(lián)合陳國、曹國派兵攻打宋國 ,同時請求周王朝出兵協(xié)助。同年夏天,周王朝派單伯帶兵與諸侯相會,并與宋國講和后回國。 同年冬天,宋桓公和單伯、齊桓公、衛(wèi)惠公、鄭厲公在鄄地會見。
宋桓公三年(魯莊公十五年,公元前679年)春天,宋桓公與齊桓公、陳宣公、衛(wèi)惠公、鄭厲公再次在鄄地會見。同年秋天,各諸侯為宋國而共同攻打郳國。鄭國人便乘機入侵宋國。
宋桓公四年(魯莊公十六年,公元前678年)夏天,宋、齊、衛(wèi)諸侯聯(lián)軍因鄭國入侵宋國,于是出兵攻打鄭國。 同年冬天,由于鄭國講和,宋桓公和魯、齊、陳、衛(wèi)、鄭等國國君在幽地一起結盟。
宋桓公十四年(魯莊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68年),宋桓公聯(lián)合魯國、齊國出兵攻打徐國。
宋桓公十五年(魯莊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67年),由于陳國、鄭國順服,宋桓公和魯、齊、陳、鄭在幽地結盟。
宋桓公十六年(魯莊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6年),楚國攻打鄭國,宋桓公派兵與齊、魯二國援救鄭國。
宋桓公二十年(魯莊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62年),齊桓公由于楚國進攻鄭國的緣故,請求和諸侯會見。宋桓公請求和齊桓公先行會見。同年夏天,在梁丘舉行非正式會見。
宋桓公二十三年(魯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宋桓公與齊桓公、曹昭公率領軍隊駐扎在聶北,以救援邢國。邢軍已經(jīng)潰散,逃到諸侯聯(lián)軍里。軍隊便趕走狄人,裝載邢國的器物財貨而讓邢軍搬走,各國軍隊沒有私自占有。 同年夏天,邢國為躲避患難,把都城遷到夷儀,諸侯聯(lián)軍替它筑城。 同年七月,楚國鄭國親近齊國,于是出兵進攻鄭國。八月,宋桓公和魯僖公、齊桓公、鄭文公、邾子在犖地(一作檉)結盟 ,策劃救援鄭國。
宋桓公二十四年(魯僖公二年,公元前658年),由于江、黃兩國歸服齊國,宋桓公、齊桓公便和江、黃兩國國君在貫地結盟。
宋桓公二十五年(魯僖公三年,公元前657年),宋桓公與齊、江、黃三國國君在陽谷會見,謀劃進攻楚國。
宋桓公二十六年(魯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正月,齊桓公率領宋桓公與魯僖公、陳宣公、衛(wèi)文公、鄭文公、許穆公、曹昭公各諸侯的聯(lián)軍入侵蔡國。蔡軍潰敗,聯(lián)軍接著進攻楚國,軍隊駐扎在陘地。 同年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帶兵到諸侯軍駐地。諸侯軍隊撤退,駐扎在召陵。屈完與各諸侯訂立盟約。 同年十二月,魯國公孫茲(叔孫戴伯)帶兵會合齊、宋、衛(wèi)、鄭等國軍隊侵犯陳國 ,陳國于是求和。
宋桓公二十七年(魯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宋桓公與魯僖公、齊桓公、陳宣公、衛(wèi)文公、鄭文公、許僖公、曹昭公在首止相會,會見周惠王的太子姬鄭 ,目的是為安定周王室。
宋桓公二十八年(魯僖公六年,公元前654年)夏天,宋桓公、齊桓公等諸侯因鄭國逃避首止盟會的緣故,聯(lián)合率軍包圍鄭國的新密。同年,楚成王出兵包圍許國來救援鄭國。諸侯出兵救援許國 ,楚軍于是回國。
宋桓公二十九年(魯僖公七年,公元前653年)七月,宋桓公與魯、齊等國在寧母結盟 ,策劃進攻鄭國。
宋桓公三十年(魯僖公八年,公元前652年)正月,宋桓公和周王室的使者、魯僖公、齊桓公、衛(wèi)文公、許僖公、曹共公、鄭國世子款在洮地會盟 ,商談安定王室。 同年冬天,宋桓公患重病,太子茲甫(一作茲父)再三請求讓他的庶兄目夷作為君位繼承人,說:"目夷年長而且仁愛,君王應該立他為國君。"宋桓公就下令要目夷繼位。目夷推謝說:"能夠把國家辭讓給別人,還有比這更大的仁愛嗎?下臣不如他!而且臣下不符合立君的順序。"于是就退出去。 (而《史記》則記載,宋桓公稱許太子茲甫的兄弟情義,但終不允許他讓位。)
宋桓公三十一年(魯僖公九年,公元前651年)三月丁丑日,宋桓公病逝 ,太子茲甫即位,是為宋襄公。
(一)宋襄公和庶兄目夷。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而周王室維持的禮,早已無法維持統(tǒng)治,只能在名義上享有?天子?的稱號,到了齊桓公稱霸之后,周天子連面子上的老大,都無法維持,在這個大背景下,諸侯并起,各自為政,而諸侯國內(nèi)部,兄弟間相互爭權,更是屢見不鮮。
不過,春秋時期宋桓公統(tǒng)治下的宋國,似乎是個例外,因為有資格繼承他君位的2個兒子,可以說是春秋時最?恩愛?,他們一個主動讓位,一個卻固辭不受。
主動讓位的是茲甫,而固辭不受的是目夷,茲甫也就是后來的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嫡長子,也是宋國君位的合法繼承人,但他并不是宋桓公的真正長子,因為他還有一個庶兄,也就是目夷。
宋襄公
公元前652年,宋桓公病重,按照當時維持統(tǒng)治的宗法制,茲甫是合法的繼承人,但是他卻拒絕了宋桓公交給他的君位,因為他認為庶兄目夷,在各個方面都比較優(yōu)秀。
宋桓公就把茲甫的想法說給了目夷聽,按理來說,君主之位砸到了自己頭上,這等好事直接接下就是,但是目夷卻也給拒絕了,認為弟弟茲甫更有仁義之心,更適合做國君,就這樣兩兄弟之間你來我往,都不肯宋國的君主之位。
最后,目夷實在受不了了弟弟的退讓,干脆,一溜煙跑出了宋國,躲到衛(wèi)國去了,就這樣茲甫沒有把國君的位置讓出去,在宋桓公死后,繼位為君,是為宋襄公。
(二)宋襄公積極履行諾言。
宋襄公繼位之后,立即就把自己的哥哥目夷召了回來,并且把他任命為相,輔助自己,宋國在此二人的治理下,綜合國力還有了不小的提升。
在宋桓公還未下葬之際,這時候的春秋霸主齊桓公,就向天下諸侯發(fā)起了會盟的要求,宋襄公積極響應,前去參加會盟,在這次會盟上,宋襄公還接下了齊桓公的一項委托,那就是好生照顧自己的太子昭。
宋襄公
宋襄公自然是滿口答應,后來齊桓公病重,齊國的五位公子為爭奪君位大打出手,并且其中的公子無虧,最終取得了爭奪戰(zhàn)的勝利,而公子昭倉皇逃到了宋國,請求援助。
宋襄公見到公子昭,想起了齊桓公的委托,于是積極支持公子昭回國繼位,但是公子無虧已經(jīng)自立為君,讓其拱手交出君位已經(jīng)成為了無稽之談,于是宋襄公決定武力支持公子昭,回國奪位。
(三)宋襄公的爭霸之路。
齊桓公死后,宋襄公就以霸主自居,可是作為一個小國,得不到其余諸侯的認可,當他召集天下諸侯支持公子昭的時候,也僅僅只有衛(wèi)國、曹國、邾國三個小國,給予了響應。
盡管如此,宋襄公還是護送著公子昭回國奪位去了,按理來說,此時齊國的實力依然要碾壓宋國,不過好在宋襄公支持公子昭繼位,還得到了齊國貴族的支持,于是公子無虧就被齊國的貴族給殺了,而公子昭順利地回到了齊國當上了國君,是為齊孝公。
影視中的宋襄公
齊孝公繼位之后,對于宋襄公很是感激,而正是因為此舉,讓宋襄公在諸侯之中,有了名氣,接下來,宋襄公面對諸侯無主,就主動接替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可是此舉招來了楚國的強烈不滿。
不過宋襄公一點也不在意,為了讓自己有霸主之實,就再次向天下諸侯發(fā)出會盟的要求,等到了會盟日期到來,宋襄公不聽目夷的勸說固執(zhí)地孤身一人前往會盟地點,他認為是自己提出的會盟,帶著兵去,那是不講究仁義的,結果卻被楚國給囚禁了。
(四)宋襄公的仁義之戰(zhàn)。
楚國囚禁了宋襄公之后,就想攻取宋國,可是天下諸侯,自然不會放任楚國吃掉宋國,于是在魯僖公的調(diào)解下,宋襄公被放回了宋國。
宋襄公回國之后,自然還是以霸主自居,當他聽聞鄭國支持楚國當霸主,于是起兵攻打鄭國,鄭國不敵,向楚國求救,楚國看著自己的忠實小弟被欺負,自然不會放任不管,就派兵救鄭。
宋襄公的仁義之戰(zhàn)
宋襄公聽聞楚國來救鄭國,怕國內(nèi)有閃失,就撤出鄭國,與前來救援鄭國的楚軍在泓水相遇,按理來說,宋楚兩軍相見,直接開打就是,而此時楚軍還未渡過泓水,此時趁著楚軍渡河,宋軍給予進攻,是占盡優(yōu)勢的。
但是宋襄公拒絕了目夷提出的這一建議,等到楚軍剛渡河,目夷又勸說宋襄公趁著楚軍未穩(wěn)趕緊進攻,但是宋襄公還是拒絕了,因為他認為自己帶領下的宋軍是仁義之師,自然不能趁其不備。
直到楚軍渡完河,并且列好了陣勢,宋襄公才下令進軍,可是弱小的宋國又怎會是楚國的對手,結果宋軍大敗,宋襄公也在這場戰(zhàn)役中受傷,于次年郁郁離世。
宋茲甫(?-前637年),子姓宋氏,春秋時期宋國第20位國君。春秋五霸之一,宋桓公嫡子,宋成公之父。
齊桓公死后,齊國發(fā)生內(nèi)亂,宋襄公率領衛(wèi)國、曹國和邾國等四國人馬打到齊國,齊人里應外合,擁立齊孝公,宋襄公因此聲名鵲起。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yè),與楚國爭霸,一度為楚國所拘。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討伐鄭國,與救鄭的楚兵展開泓水之戰(zhàn)。楚兵強大,宋襄公講究“仁義”,要待楚兵渡河列陣后再戰(zhàn),結果大敗受傷,次年傷重而死,后葬于襄陵。[1][2]
本名
宋茲甫
別稱
宋襄公
所處時代
春秋(宋國)
民族族群
華夏族
出生地
宋國商丘(今河南商丘)
去世時間
前637年
主要成就
春秋五霸之一
宋閔公(?―公元前682年),亦稱宋后愍公,子姓,宋氏,名捷,宋莊公之子,春秋時期宋國第十七任國君,公元前691年-公元前682年在位。
公元前692年,宋莊公去世,宋閔公即位。公元前689年,聯(lián)合魯、齊、陳、蔡四國攻打衛(wèi)國。公元前684年,宋、魯兩國交戰(zhàn),魯軍在乘丘大敗宋軍,史稱乘丘之戰(zhàn)。公元前683年,宋閔公因南宮長萬與其爭奪獵物而惱怒,于是辱罵南宮長萬,南宮長萬便怨恨宋閔公,于公元前682年殺害宋閔公。
宋閔公,又稱宋后愍公,子姓,宋氏,名捷,宋莊公之子,繼位前稱公子捷。宋莊公十九年(魯莊公二年,公元前692年)十二月乙酉日,公子捷的父親宋莊公去世 ,公子捷繼位,是為宋閔公(宋后愍公)。
宋閔公元年(魯莊公三年,公元前691年)四月,宋閔公將父親宋莊公安葬。
宋閔公三年(魯莊公五年,公元前689年)冬天,宋閔公聯(lián)合魯國、齊國、陳國、蔡國一同攻打衛(wèi)國。
宋閔公八年(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史記》誤作宋閔公十年)正月,魯國在長勺之戰(zhàn)中擊敗齊國。同年二月,魯國侵犯宋國。三月,宋國人遷居宿邑。六月,宋國和齊國因都遭魯國擊敗,于是兩國聯(lián)合起來共同對抗魯國,當時宋、齊聯(lián)軍駐扎在郎地。魯國的公子偃說:"宋軍的軍容不整齊,可以打敗他。宋軍兵敗,齊軍必然回國。請您攻打宋軍。"魯國國君魯莊公不同意。公子偃從雩門私自出擊,把馬蒙上老虎皮先攻宋軍,魯莊公領兵跟著進擊,在乘丘(今山東巨野)把宋軍打得大敗 ,魯莊公用金仆姑之箭射中宋國將領南宮長萬(一作南宮萬),魯莊公的車右歂孫活捉南宮長萬。齊軍見狀果然撤退回國。 宋國請求魯國釋放南宮長萬,魯莊公于是釋放南宮長萬回國。
宋閔公九年(魯莊公十一年,公元前683年)夏天,宋閔公因乘丘之戰(zhàn)的緣故,派兵入侵魯國。魯莊公親自率軍迎戰(zhàn),宋軍還沒有擺開陣勢,魯軍就逼近過去,在鄑地打敗宋軍。 同年秋天,宋國發(fā)生水災 ,魯國派臧文仲前往慰問水災。宋國的公子子魚教宋閔公責怪自己說:"寡人因沒有事奉鬼神,政治不修明,所以有水災。"臧文仲贊揚宋閔公的話。 同年秋天(《史記》誤作宋閔公十一年),宋閔公與南宮長萬一起打獵,南宮長萬因跟宋閔公爭奪獵物,宋閔公大為生氣,于是辱罵南宮長萬說:"原來我尊敬你,如今你成為魯國的俘虜,所以我便不再敬重你。"南宮長萬因此怨恨宋閔公。
南宮萬力氣極大,宋閔公十年(魯莊公十二年,公元前682年,《史記》誤作宋閔公十一年)八月甲午日,南宮長萬在蒙澤殺害宋閔公。 之后,南宮長萬殺害大夫仇牧 和太宰華督,改立公子游為君,史稱宋前廢公。宋國幾位公子都逃到蕭邑,宋閔公的弟弟公子御說逃到亳邑。南宮長萬之弟南宮牛領兵包圍亳邑。同年冬天,蕭邑大夫與宋國公子們一起擊殺南宮牛,并殺死宋前廢公而立公子御說,是為宋桓公。南宮長萬逃到陳國,宋國人以重金賄賂陳國,陳國人就讓美女陪南宮長萬喝美酒,將他灌醉后用皮革把他包裹起來,送回宋國。宋國人將南宮長萬剁成肉醬。
為政舉措
公元前689年,聯(lián)合魯、齊、陳、蔡四國一同攻打衛(wèi)國。 公元前684年,因遭魯國侵犯,宋閔公于是遷居宿邑。宋閔公聯(lián)合齊國攻打魯國,魯軍在乘丘(今山東巨野)大敗宋軍 ,俘虜宋將南宮長萬(一作南宮萬)。后在宋國請求下,魯國釋放南宮長萬。 公元前683年,宋閔公因南宮長萬與其爭奪獵物,大為生氣,于是辱罵南宮長萬,南宮長萬便怨恨宋閔公 ,并于公元前682年,在蒙澤殺害宋閔公。
人物生平 宋后公在位時與魯國多次交戰(zhàn),宋國大夫南宮萬(南宮長萬)一敗再敗。宋后公取笑他:“吾初敬君,今君乃魯國囚犯,吾不再敬君矣?!蹦蠈m萬既愧且怒,激起殺機。宋后公十年(前682年),南宮萬殺宋后公,立公子游為君,宋后公的公子蕭叔大心借曹國軍隊反擊,殺掉子游,立宋后公的弟弟子御說,是為宋桓公。不久南宮萬奔陳國,宋國將他引渡回來,斬成肉醬。
史書記載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十年夏,宋伐魯,戰(zhàn)於乘丘,魯生虜宋南宮萬。宋人請萬,萬歸宋。十一年秋,公與南宮萬獵,因博爭行,公怒,辱之,曰:“始吾敬若;今若,魯虜也?!比f有力,病此言,遂以局殺公于蒙澤。大夫仇牧聞之,以兵造公門。萬搏牧,牧齒著門闔死。因殺太宰華督,乃更立公子游為君。諸公子蕭,公子御說亳。萬弟南宮牛將兵圍亳。冬,蕭及宋之諸公子共擊殺南宮牛,弒宋新君游而立公弟御說,是為桓公。宋萬陳。宋人請以賂陳。陳人使婦人飲之醇酒,以革裹之,歸宋。宋人醢萬也。
宋國君主 宋微子 → 微仲 → 宋公稽 → 宋丁公 → 宋公 → 宋煬公 → 宋厲公 → 宋僖公 → 宋惠公 → 宋哀公 → 宋戴公 → 宋武公 → 宋宣公 → 宋穆公 → 宋殤公 → 宋莊公 → 宋閔公 → 宋前廢公 → 宋桓公 → 宋襄公 → 宋成公 → 公弟御 → 宋昭公 → 宋文公 → 宋共公 → 宋平公 → 宋元公 → 宋景公 → 啟 → 宋昭公 → 宋悼公 → 宋休公 → 宋桓侯 → 宋剔成君 → 宋康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6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三個游牧民族在歐洲稱霸,卻打不過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