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中國古代的歷史上改朝換代那真是如喝水一般容易,每過個兩三百年朝代就差不多要換一換皇帝,但是很多情況下一起吃苦這種事還是可以忍受的,但是一起享樂就不太好說了,尤其是在皇帝身上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鳥盡弓藏這句話從古說到今,可以說在每個皇帝身上都是屢試不爽。漢初的三杰之一韓信是如何被除掉的,還不是因為功高震主,還有明朝的朱元璋幾乎把跟隨自己的兄弟們殺了底朝天。
不過有殺功臣的皇帝,當(dāng)然也有善待功臣的皇帝了,比如宋朝的趙匡胤相對來說所使用的手段就比較溫和許多。在自己成為宋朝的皇帝后,果斷拉著自己的這一幫兄弟們開了個酒席派對,當(dāng)時的場面很是火熱,趙匡胤先是詳細(xì)的說了一下自己的奮斗過程,表示自己的兄弟跟著自己一輩子很不容易,所以打算讓兄弟們頤養(yǎng)天年。于是就有兄弟們表示自己還年輕,還可以再奮斗個幾年,但是趙匡胤又開始勸解他們要給年輕人一個成長的機會,要多多培養(yǎng)下一代,并且還講了一下自己是如何當(dāng)上皇帝的奮斗史。于是這些功臣們都明白了這個酒席的主要用處,這才開始向皇帝表示自己真得有點老了,最近體弱多病都想跟皇帝告老,于是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趙匡胤完全的收回了所有的兵權(quán)。
而相對更溫和的就是劉秀了,能成為東漢的創(chuàng)始人,可以說完全離不開自己的那些部下的努力,可是又不得不防著這些功臣,畢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劉秀是單對單的對這些功臣們進行說服教育。要說劉秀的口才真心不錯,放到現(xiàn)在絕對是頂級的銷售員,反正這些功臣們都主動交出了兵權(quán),劉秀一看大家這么給力,于是不光保留了現(xiàn)有的爵位,有一些人還往高處封賞了一下,反正爵位也不要錢,只要你們開心就好??梢哉f相對于趙匡胤來說,這些功臣都是自愿的向劉秀請退的,而趙匡胤用得是逼迫。
唐朝的李世民就更比劉秀與趙匡胤要強的多了,雖說李世民發(fā)動了玄武門的事件,讓自己的名聲也壞到了一個極限,不過在對待自己的那些跟隨多年的功臣方面就好多了。反正李世民這個人也比較大度,那些跟隨自己多年的功臣們在李世民的朝綱穩(wěn)定后依然還處于重用的地步,反正就是李世民的原話,大唐離不開你們這些功臣。當(dāng)然了這句話不包括那些謀反之人,比如侯君集等人想把李世民給換掉,結(jié)果沒成功,雖然被李世民給斬殺了,但是他的妻兒老小都被李世民所赦免。
其實最讓自己部下?lián)碜o之人居然是秦始皇,是不是很意外,這樣的一個被歷史上稱為殘暴之人居然是對自己的部下最好皇帝,實在是出乎了大多數(shù)人的意料之外。不過也很正常,秦始皇聽起來很殘暴,但是那都是對待對抗自己的敵人身上,而對于那些跟隨自己多年的功臣來說,幾乎就沒有被秦始皇所斬殺之人,就算是自己的大臣多次與自己爭辯,秦始皇氣得直跳腳,但是依舊沒有要殺他們的意思,哪怕下一次還是在朝堂上吵來吵去。
用秦始皇的話來說,這些臣子們不管怎么吵,都是自己的部下,也就是自己人,就算是發(fā)生了沖突,這也是觀點不同而已,一切都是為了大秦的未來。而別國的人就一樣的了,那根本就不是自己人,如果不是天下太大,說不定秦始皇都有可能把所有人都?xì)⒌?,只剩下秦國人,那樣的話自己的統(tǒng)治也更穩(wěn)定了。
光武帝劉秀對待功臣的方式就是給他們良田美宅,封侯拜相,高官厚祿,只剝奪兵權(quán)??梢哉f是一種雙贏的方式。劉秀登基稱帝的時候天下還沒有平定,第二年劉秀就封賞了一批功臣。登基后的第十三年,平定蜀地之后,劉秀封賞了有功之臣三百六十五位,功勞大的全都給他們封侯,已經(jīng)死去的功臣就封他們的子孫為候。光武帝的功臣以云臺二十八將為代表,光武帝死后,漢明帝為了表彰建國功臣而讓人畫了二十八功臣的畫像,合二十八星宿。
明朝在中國歷史上的評價并不是非常好,主要就是很多歷史學(xué)家都認(rèn)為明朝出現(xiàn)了中國歷史上最多的暴君,一共有20個皇帝,結(jié)果有17個皇帝個人的品行都不是非常好,所以大家對于明朝都沒有好的看法。今天就跟大家來探討一下,明朝歷史上為什么會出現(xiàn)如此多的暴君,以及它所造成的影響。
第一,明朝真的有這么多的暴君數(shù)量嗎?
首先在我看來,這是不現(xiàn)實的明朝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一個頂端,雖然很多人都認(rèn)為清朝完成了封建王朝的集權(quán)。但實際上對于地方的統(tǒng)治在明朝,卻是最厲害的,主要就是因為當(dāng)時的錦衣衛(wèi),而之所以有很多人都認(rèn)為明朝出現(xiàn)很多暴君,就是因為很多史學(xué)家在明朝遭到了迫害。畢竟筆桿子是在他們手里邊的,他們愿意怎么寫就可以怎么寫,我們現(xiàn)在對明。朝的很多看法都來源于他們的文章。
第二,明朝的確發(fā)生過很多的暴動。
國家之所以對明朝的看法不太好,主要就是因為在明朝改革換代的時候。朱元璋的兒子直接發(fā)動判斷,將自己的親侄子給趕下了皇位。這在當(dāng)時的影響是非常不好的,以至于后來很多人都認(rèn)為明朝之所以如此的失敗,是因為當(dāng)時的奪帝之爭。
第三,朱元璋殺掉開國功臣。
很多人都說朱元璋是歷史上第1個草根皇帝,也是唯一一個草根皇帝,但是在他上位之后,他卻開始大規(guī)模的捕殺當(dāng)初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元老。除了極少數(shù)人之外,大部分的功臣到最后都被抄家。所以很多人都認(rèn)為朱元璋絕情,而他的后代也是如此,而且從實際效果來看的話,在明朝的確沒有出現(xiàn)過幾個明君。但是這并不能夠否認(rèn)明朝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著名的王朝所作出的貢獻。
古代社會中,流行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很多功臣在危難之中為帝王打下了江山,卻難以逃掉太平時的殺身之禍。這句話就出自于古代最著名的例子——范蠡和文種的下場。
范蠡在越王勾踐即將取得抗吳的最后勝利時曾說,越王此人,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同富貴。勸文種早做打算,然而沉浸在即將勝利喜悅中的文種把范蠡的話當(dāng)了耳旁風(fēng)。從此兩人的人生便截然不同,遠走他鄉(xiāng)的范蠡成了館陶巨富陶朱公,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文種卻落得了和伍子胥一樣的下場。從此,范蠡這種審時度勢,明哲保身的行為也成了文人智者的最高目標(biāo)。但功成身退,卻并不是這么容易的。
在中國古代之中,臣子憑借自己的智慧去保全自己實在太難了,很多情況下,都已經(jīng)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了。所以能碰到一個好的皇帝則成了所有文臣武將最夢寐以求的事情。
而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還真有三個這樣的理想君主:
第三位的就是一統(tǒng)六國的秦始皇。 秦始皇雖然崇尚法家,律令嚴(yán)苛,但是對身邊的功臣可真的會死沒話說。其中最典型的有三個,一個是全家上下先后執(zhí)掌秦軍大權(quán)的王家,王翦,王賁,王離都是一脈相承的。還有著名的蒙恬將軍所在的蒙家,以及伐楚失敗的李信,秦始皇也沒有算后賬,這使得李家成為了著名的五姓七望之一。
第二位更被世人所熟知,他是中國古代君明臣賢的典范——李世民。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屬于李世民嫡系的也不過占了三分之一,但是李世民一視同仁,不為親,不避親。所以才能迅速抹去了玄武門事件帶來的不利影響,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貞觀之治。用太宗皇帝自己的話說就是:““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我則見人之善,若己有之。”
最后一位帝王則是典型的懷柔代表,身為開國之君,年輕有為,成就帝位之后,不但不擅殺功臣,反而賞罰分明,君臣?xì)w心,他就是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
當(dāng)然,劉秀能夠善待功臣也是有他的獨特背景的。
首先,劉秀采用的是懷柔的政策,講究休養(yǎng)生息,這使得手下的文臣武將相信皇帝的善意。其次,劉秀建立東漢,少不了南陽地主們的支持,劉秀和這些功勛家族的關(guān)系也是盤根錯節(jié)的,通過聯(lián)姻的手段,早就達到了水 *** 融的地步,所以劉秀才能在還未取得江山之前,就大肆封賞功臣。當(dāng)然,最重要的一點,功臣們也能配合劉秀的圣旨。三公成了擺設(shè),大司馬也沒了兵權(quán)。
最后,劉秀的兒子不同于劉邦要傳位的劉盈,朱元璋要傳位的孫子朱允炆那樣孱弱。劉莊是個性格強悍,并且極具手腕之人,這也給了劉家江山最穩(wěn)的一道保險。劉秀自然不需要去大肆屠殺功臣了。
但是漫漫歲月,只有這三位帝王能夠善待功臣,臣子們的環(huán)境還真是艱難。
有句話說得好,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fù)相思意,相思意自然是皇恩浩蕩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6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亞歷山大燈塔,古代埃及的兩大奇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