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李郭之亂
      ,豈賈詡一人之過乎

      眾妙之門 2023-07-01 04:19:23

      李郭之亂,豈賈詡一人之過乎

      公元192年

      ,司徒王允用美人計離間呂布董卓二人,終于除掉董卓
      ,時人皆拍手稱快

      呂布刺董卓

      然而好景不長

      ,同年六月初一李傕郭汜攻破長安城
      ,縱兵擄掠,一萬多官民被殺
      ,街市一片狼藉
      。此后,李郭之亂便持續(xù)了長達四年
      。細讀史書
      ,覺得此事王允處置大有不當之處。董卓被殺后
      ,他的女婿牛輔當時駐守在陜縣
      ,他手下的校尉李傕、郭汜等人因為王允
      、呂布殺了董卓
      ,因此非常痛恨并州人,便把在他們軍隊中的數(shù)百名并州男女統(tǒng)統(tǒng)殺死
      。不久
      ,牛輔死于動亂。在他死后
      ,眾人無所適從
      ,打算各自散去。李傕等害怕
      ,就先派人到長安
      ,乞求赦免。而王允以一年內(nèi)不能兩次赦免為借口
      ,不答應他
      ,又企圖削奪涼州兵將領的兵權
      ,取締涼州兵,計劃利用關東兵去控制他們
      。李傕等人聽說王允不打算赦免自己后便打算逃走
      ,謀士賈詡說,聽說長安城里議論要殺光涼州人
      ,各位如果丟下軍隊獨自行路
      ,那么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綁起來。不如一起領兵向西
      ,攻打長安
      ,為董公報仇。如果事成
      ,可以奉國家來匡正天下;如果不成
      ,再逃走也不晚啊。眾人便共結(jié)同盟
      ,率領數(shù)千軍隊
      ,晝夜西行前往長安。王允聽說后
      ,派兵迎擊
      ,結(jié)果一將戰(zhàn)死,一將帶兵投降
      。李傕沿途收羅散兵
      ,聚眾十余萬,與董卓舊部匯合
      ,圍攻長安
      。后有叛軍接應,于是城破
      ,李傕等人縱兵擄掠,殺死眾多官民
      ,呂布逃跑
      ,王允一家大小盡皆處死。李傕
      ,郭汜分別被獻帝任命為揚武將軍
      、揚烈將軍,樊稠等人被任命為中郎將
      。后來
      ,李傕,郭汜等人便開始了內(nèi)斗
      ,給關中地區(qū)帶來了巨大的破壞
      ,史稱“強者四散
      ,蠃者相食,二三年間
      ,關中無復人跡
      。直到建安元年,漢獻帝成功東遷洛陽
      ,并在曹操的控制下遷都許都
      ,李郭之亂結(jié)束。

      李郭之亂場景

      裴松之在評價這段歷史事件時說

      ,夫仁功難著
      ,而亂源易成,是故有禍機一發(fā)而殃流百世者矣
      。當是時
      ,元惡既梟,天地始開
      ,致使厲階重結(jié)
      ,大梗殷流,邦國遘殄悴之哀
      ,黎民嬰周余之酷
      ,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
      ,未有如此之甚

      裴松之畫像

      很明顯他覺得賈詡片言便引來如此巨大的災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墒撬]有發(fā)現(xiàn)王允也是引來災害一大原因

      。賊首董卓既然已被誅殺,其他小嘍啰自然一盤散沙
      ,按情況
      ,可赦免的赦免,不可赦免的另行處置
      ,李傕等人自請赦免
      ,本來極好處理,或者放在眼皮底下做官
      ,或者誘入長安城殺掉
      ,以李傕等人的腦子絕對翻不出去,可是王允偏要置對手與死地
      ,對手怎會不團結(jié)
      。 如三國中,曹操征袁譚
      ,袁尚二兄弟
      ,連戰(zhàn)連捷
      ,曹操想一舉拿下,謀士郭嘉獻奇策
      ,讓曹操向南裝作攻擊劉表之勢
      ,“以待其變”。果然
      ,曹軍剛回到許昌
      ,袁軍生變的消息就已傳來。曹操乘機回軍北上
      ,將袁譚
      、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
      。因為郭嘉的妙計
      ,這一仗贏得既輕松又順利。如果曹操步步緊逼
      ,袁譚袁尚二兄弟勢必緊密聯(lián)合
      ,曹操肯定不會贏得這樣輕松。所以我覺得王允的結(jié)局是由于自己沒有政治頭腦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兑捉?jīng)》泰卦上六爻曰,城復于隍
      ,勿用師;自邑告命
      ,貞吝。意思是說
      ,城墻倒在護城河里
      ,比喻敵人主力已經(jīng)摧毀,可以不用軍隊
      ,張貼告示
      ,余者赦免就可以了,若是堅持武力
      ,后果就不好了

      賈詡簡介_三國殺賈詡和sp賈詡_sp賈詡和賈詡

      更新時間:2019-02-18 20:46

      賈詡(xǔ,147年-223年8月11日)

      ,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qū))人
      。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
      、軍事戰(zhàn)略家,曹魏開國功臣
      。原為董卓部將
      ,董卓死后
      ,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
      。李傕等人失敗后
      ,輾轉(zhuǎn)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
      ,官渡之戰(zhàn)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官渡之戰(zhàn)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zhàn)
      。赤壁之戰(zhàn)前
      ,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
      ,結(jié)果受到嚴重的挫敗
      。曹操與關中聯(lián)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
      、韓遂
      ,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
      ,賈詡以袁紹
      、劉表為例
      ,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
      ,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
      ,封魏壽鄉(xiāng)侯
      。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
      ,曹丕不聽
      ,果然征吳無功而返。黃初四年(223年)
      ,賈詡?cè)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享年七十七歲,謚曰肅侯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短茣纷鹌錇槲簳x八君子之首。賈詡精通兵法
      ,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
      ,并為《吳起兵法》校注。

      本名:賈詡

      字號:字文和

      所處時代:漢末三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涼州姑臧

      出生時間:147年

      去世時間:223年8月11日

      主要作品:《鈔孫子兵法》《吳起兵法注》

      主要成就:奇謀百出

      ,算無遺策
      ;魏朝開國元勛

      官職:太尉

      爵位:壽鄉(xiāng)侯

      謚號:肅

      賈詡年少時并不出名

      ,只有當時名士閻忠認為他與眾不同,說他有張良
      、陳平那樣的智慧
      。賈詡早年被察孝廉為郎,因病辭官賈詡簡介
      ,向西返回家鄉(xiāng)到達汧地
      ,路上遇見叛亂的氐人,和同行的數(shù)十人一起被氐人抓獲
      。賈詡說:“我是段公(段颎)的外孫
      ,你們別傷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來贖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碑敃r太尉段颎,因為久為邊將
      ,威震西土
      ,所以賈詡便假稱是段颎的外孫來嚇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
      ,還與他盟誓后送他回去
      ,而其余的人卻都遇害了。賈詡擁有如此隨機應變處理事情的才能
      ,像這樣的事情有很多

      參見:李郭之亂

      永漢元年(189年)九月,董卓廢漢少帝劉辯

      ,改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帝
      。十一月,董卓自為相國
      ,贊拜不名
      ,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賈詡在此時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
      ,后升討虜校尉。時董卓之婿中郎將牛輔屯兵于陜
      ,賈詡便在牛輔軍中輔軍
      。不久,牛輔遣李傕
      、郭汜
      、賈詡等出兵攻打關東聯(lián)軍,先向?qū)O堅
      ,在梁東大破其軍
      。孫堅率千騎潰圍而去。

      初平三年(192年)

      ,董卓被殺
      ,牛

      賈詡在董卓死后,獻計于其舊部李傕

      、郭汜
      ,助其反攻長安。后成為張繡的謀士
      ,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擊敗曹操

      官渡之戰(zhàn)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zhàn)

      。曹操與關中聯(lián)軍相持渭南時
      ,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
      、韓遂
      ,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

      ,賈詡以袁紹
      、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
      ,從而暗助了曹丕(即魏文帝)成為世子

      閻忠:詡有良、平之奇

      曹操:使我信重於天下者

      ,子也。

      荀勖:三公具瞻所歸

      ,不可用非其人
      。昔魏文帝用賈詡為三公,孫權笑之

      陳壽:荀攸

      、賈詡,庶乎算無遺策
      ,經(jīng)達權變
      ,其良、平之亞歟

      裴松之:①列傳之體

      ,以事類相從。張子房青云之士,誠非陳平之倫
      。然漢之謀臣
      ,良、平而已
      。若不共列
      ,則余無所附,故前史合之
      ,蓋其宜也
      。魏氏如詡之儔,其比幸多
      ,詡不編程
      、郭之篇,而與二荀并列
      ;失其類矣
      。且攸、詡之為人
      ,其猶夜光之與蒸燭乎
      !其照雖均,質(zhì)則異焉
      。今荀
      、賈之評,共同一稱
      ,尤失區(qū)別之宜也
      。②夫仁功難著,而亂源易成
      ,是故有禍機一發(fā)而殃流百世者矣
      。當是時,元惡既梟
      ,天地始開
      ,致使厲階重結(jié),大梗殷流
      ,邦國遘殄悴之哀
      ,黎民嬰周余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
      ?詡之罪也
      ,一何大哉!自古兆亂
      ,未有如此之甚

      令狐德棻:周瑜赤壁之謀

      ,賈詡烏巢之策,何能以尚
      。一言興邦
      ,斯近之矣。

      《唐會要》:魏晉以賈詡之籌策

      、賈逵之忠壯
      、張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

      弘農(nóng)王劉辯的妃子唐姬在劉辯死后

      ,回到故鄉(xiāng)潁川,寧死不愿再嫁
      。李傕掌權時
      ,想要娶唐姬,她堅持不從
      ,李傕最終沒有和唐姬成婚
      。賈詡聽說此事后,把事情的本末告訴了漢獻帝劉協(xié)
      。劉協(xié)感到悲愴
      ,便將唐姬接到宮中,拜她為弘農(nóng)王妃

      賈詡精通兵法

      ,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并為《吳起兵法》校注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度龂摹份嬩浻衅湮摹?/p>

      據(jù)《新唐書》里的宰相世系表所指

      ,賈詡是西漢時代文豪賈誼的末裔
      。據(jù)《賈氏武威郡宗譜》載,賈誼九世孫名為賈秀玉
      ,東漢時任武威太守
      ,自此居于武威郡。其子賈衍任兗州刺史
      ,賈衍子賈龔為輕騎將軍
      ,居武威。衍生二子
      ,長子名賈彩
      ,次子便是賈詡。據(jù)《魏晉世語》
      ,賈氏一族于晉惠帝時皆至大官
      ,于晉初時尤為顯貴。

      賈誼賈詡簡介,賈詡先祖

      ,西漢著名文學家

      賈秀玉,賈詡曾祖父

      ,東漢武威太守

      賈衍,賈詡祖父

      ,東漢兗州刺史

      賈龔,賈詡之父

      ,任輕騎將軍
      ,徙居武威。

      賈彩

      ,賈詡之兄

      賈穆,賈詡的長子

      ,為駙馬都尉
      、歷位郡守,承繼賈詡的爵位

      賈訪

      ,賈詡之子,分得父親八百戶食邑中二百戶
      ,而受封列侯

      賈璣,賈詡之子

      ,魏駙馬都尉
      、關內(nèi)侯,后徙居長樂

      賈模

      ,賈穆之長子,賈詡之長孫
      ,承繼賈穆的爵位
      ,晉惠帝時為散騎常侍,護軍將軍

      賈疋

      ,賈模從弟(《晉書》作賈詡的曾孫),仕晉惠帝及晉懷帝
      ,累官至驃騎將軍
      、雍州刺史
      、封酒泉公。

      賈通

      ,賈璣之子
      ,任侍中、車騎大將

      三國演義中重要事件(包括戰(zhàn)爭等)

      141年 程昱出生

      147年 賈詡出生

      151年 鐘繇出生

      152年 董昭出生

      155年 曹操出生

      156年 陳琳出生

      157年 夏侯敦出生

      荀攸出生

      華歆出生

      163年 荀彧出生

      崔琰出生

      167年 張郃出生

      168年 曹仁出生

      169年 張遼出生

      曹洪出生

      陳登出生

      170年 郭嘉出生

      曹純出生

      171年 司馬朗出生

      176年 郝昭出生

      177年 王粲出生

      蔡文姬琰出生

      179年 司馬懿出生

      180年 李典出生

      賈逵出生

      182年 甄氏出生

      184年 黃巾起義爆發(fā)

      張角病死

      ,起義失敗

      187年 操次子曹丕出生

      曹操任東郡太守

      曹仁
      、曹洪、夏侯敦
      、夏侯淵
      、李典、樂進成為曹操部下

      189年 董卓廢少帝劉辯為弘農(nóng)王
      ,立九歲的陳留王劉協(xié)為帝
      ,是為獻帝

      曹操號召各鎮(zhèn)諸侯共起討伐董卓。

      190年 群雄起兵討伐董卓
      ,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

      曹操追擊董卓
      ,中伏兵敗
      ,曹洪舍命救出曹操

      聯(lián)軍解散

      192年 操四子曹植出生

      王允、貂蟬連環(huán)計使呂布殺董卓

      曹操擊敗青州黃巾軍30萬
      ,收編為“青州兵”
      ,實力壯大

      孫堅攻擊劉表,戰(zhàn)死
      ,孫策即位

      193年 曹操父親曹嵩被徐州刺史陶謙的部將害死

      荀彧
      、荀攸、郭嘉
      、程昱
      、劉曄、滿寵
      、呂虔
      、毛玠、于禁
      、典韋等成為曹操部下

      曹操東征徐州
      ,大敗陶謙

      194年 呂布進攻,雙方在兗州激戰(zhàn)

      陶謙病死
      ,劉備領徐州牧

      許禇成為曹操部下

      195年 曹操大破呂布
      ,領兗州牧

      李郭之亂,獻帝逃出長安

      196年 曹沖出生

      曹操迎獻帝入許昌

      徐晃經(jīng)滿寵勸說
      ,成為曹操部下

      呂布攻占徐州
      ,劉備依附曹操

      197年 鄧艾出生

      曹操與張繡大戰(zhàn)
      ,不利,典韋戰(zhàn)死于宛城
      ,長子曹昂戰(zhàn)死

      198年 曹操與袁術會戰(zhàn)
      ,大獲全勝,攻下袁術都城壽春

      曹操在南陽大破張繡
      、劉表聯(lián)軍

      夏侯敦在徐州與呂布作戰(zhàn)
      ,損左目

      曹操、劉備在下邳與呂布決戰(zhàn)
      ,擒殺呂布
      ,張遼成為曹操部下

      199年 張繡投降曹操,賈詡成為曹操部下

      董承等密謀除曹

      200年 誅殺董承一黨

      討伐劉備
      ,擒捉關羽
      ,劉備投靠袁紹

      官渡之戰(zhàn)爆發(fā),曹操奇襲烏巢
      ,大破袁紹
      ,張郃成為曹操部下

      孫策遇刺身亡,孫權即位

      201年 擊敗袁紹
      ,劉備投靠劉表
      ,關羽千里走單騎

      202年~204年 進攻河北袁氏,袁紹死

      205年 曹丕與甄氏結(jié)婚

      曹睿出生

      206年 諸葛誕出生

      北征烏桓
      ,郭嘉用計收服遼東

      掃平河北袁氏
      ,北方統(tǒng)一

      207年 曹操從匈奴贖回蔡文姬

      程昱挾親賺徐庶

      劉備三請諸葛

      郭嘉病逝,38歲

      張繡病逝

      208年 曹操就任大漢丞相

      誅殺孔融

      南征劉表
      ,劉表死
      ,其子劉琮投降,劉備軍開始南逃

      夏侯敦在博望坡與劉備軍激戰(zhàn)
      ,中諸葛亮計

      曹仁在新野與劉備軍激戰(zhàn)
      ,中諸葛亮計

      曹操主力軍在長坂坡追上劉備,并大破劉備
      ,劉備逃往江夏

      水軍都督蔡瑁
      、張允被周瑜用計殺死

      赤壁之戰(zhàn)爆發(fā),曹軍敗給孫劉聯(lián)軍

      曹沖病死

      209年 曹仁與東吳軍大戰(zhàn)
      ,箭射周瑜

      夏侯敦中諸葛亮計
      ,襄陽陷落

      曹仁中諸葛亮計,南郡陷落

      210年 阮籍出生

      曹操建銅雀臺
      ,發(fā)“求賢令”

      211年 司馬昭出生

      曹操殺馬騰
      ,與馬超、韓遂在渭南激戰(zhàn)
      ,曹洪再次救曹操脫險

      賈詡用離間計破馬超
      ,平定關中

      劉備入川

      212年 曹操受封魏公

      南下進攻濡須口
      ,與孫權大戰(zhàn),不分勝負

      孫權移往建鄴

      荀彧在曹操暗示下服毒自殺

      213年 夏侯淵
      、楊阜打敗馬超
      、羌聯(lián)軍,馬超兄弟投奔張魯
      ,后歸劉備

      214年 孫權進攻合肥
      ,在逍遙津被張遼、李典擊敗

      獻帝
      、伏后與國丈伏完密謀除曹操
      ,事泄,曹操誅殺眾人


      215年 曹操進攻張魯
      ,張魯降,龐德加入曹軍

      曹操
      、孫權在濡須激戰(zhàn)
      ,大破孫權,樂進中箭

      216年 曹操稱魏王
      ,崔琰因反對被殺
      ,荀攸憂憤病死

      耿紀等人在許昌發(fā)動政變,被夏侯敦
      、曹休鎮(zhèn)壓,遭處死

      217年 立曹丕為世子

      王粲病死
      ,是年疾疫流行

      218年 曹彰破烏桓
      ,平定北方少數(shù)民族

      劉備軍進攻漢中,張郃戰(zhàn)敗
      ,夏侯淵戰(zhàn)死

      曹操親征劉備
      ,不利,殺楊修退兵
      ,漢中為劉備所得

      219年 劉備稱漢中王

      關羽圍困曹仁于樊城
      ,龐德引軍赴救,被擒后誓死不降
      ,被關羽所殺
      ,于禁降

      孫權與曹操秘密結(jié)盟,攻取荊州
      ,關羽敗走麥城
      ,遇害,58歲

      曹操殺神醫(yī)華陀

      220年 曹操逝世于許昌
      ,壽66歲

      曹丕稱帝
      ,建立魏國

      曹丕殺曹彰
      ,曹植七步成詩身免

      夏侯敦去世

      221年 羊祜出生

      皇后甄氏被曹丕賜死

      于禁病死

      劉備稱帝建蜀,張飛遇害
      ,55歲

      222年 杜預出生

      曹丕親自征吳
      ,被吳將徐盛破之,張遼傷重去世
      ,54歲

      孫權稱吳王

      曹仁病逝

      賈詡病逝

      223年 嵇康出生

      曹丕發(fā)動三路兵馬南下伐吳
      ,不利

      蜀大舉攻吳,被陸遜火燒連營
      ,蜀軍大敗
      ,劉備病死于白帝城,63歲

      蜀劉禪即位
      ,諸葛亮再度與吳結(jié)盟

      224年 曹丕五路攻蜀
      ,未果

      225年 鐘會出生

      226年 曹丕去世,曹睿即位

      司馬懿受封驃騎大將軍

      227年 諸葛亮上《出師表》
      ,開始與魏國作戰(zhàn)

      司馬懿鎮(zhèn)壓孟達之亂
      ,徐晃傷重去世

      228年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主將附馬夏侯茂被擒
      ,姜維降蜀
      。街亭之役,張郃大敗馬謖
      。魏軍擊敗

      蜀軍
      ,但司馬懿中諸葛亮的空城計退兵

      東吳配合蜀軍北上攻魏,大司馬曹休被東吳陸遜殺敗
      ,氣憂病死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
      ,陳倉名將郝昭死守抵御數(shù)十日,蜀軍糧盡退兵
      ,魏將王雙不聽勸阻追

      ,中計戰(zhàn)死

      229年 孫權稱帝

      郝昭病死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司馬懿親自迎戰(zhàn)
      ,雙方在武都
      、陰平一帶數(shù)次交鋒,互有勝負
      ,因大雨

      連降各自收兵

      230年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
      ,大將軍曹真被諸葛亮致信侮辱,氣憤而死
      ,司馬懿用反間計使諸葛退兵

      司馬懿領大將軍事

      231年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
      ,雙方在祁山搏力血戰(zhàn),張郃戰(zhàn)死于劍閣
      ,蜀因內(nèi)部偽情報而退兵

      232年 曹芳出生

      233年 諸葛亮第六次北伐
      ,司馬懿堅守不出
      ,雙方斗智,后諸葛以棄糧之法欲燒司馬于上方谷
      ,但司

      馬懿仍因大雨而脫險
      ,此后雙方轉(zhuǎn)為長期相持

      234年 諸葛亮病死于五丈塬,54歲

      吳大舉進攻魏合肥

      235年 曹睿封司馬懿為太傅

      237年 遼東公孫淵造反
      ,自立為燕王

      238年 司馬懿平遼東
      ,殺公孫淵

      239年 曹睿駕崩,曹芳即位

      241年 曹髦出生

      242年 滿寵去世

      246年 曹奐出生

      248年 司馬懿受封丞相

      249年 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政變
      ,殺大將軍曹爽及其黨羽
      ,把持政權

      夏侯霸降蜀,姜維攻魏
      ,交戰(zhàn)不分勝負

      250年 蜀姜維引兵在陽平關與魏郭淮
      、司馬昭激戰(zhàn),郭淮被射死
      ,蜀退兵

      251年 司馬懿病逝
      ,73歲

      252年 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權朝政

      吳大帝孫權去世

      253年 吳諸葛恪與魏司馬師
      、司馬昭兄弟在邊境交戰(zhàn)
      ,戰(zhàn)敗

      254年 司馬師廢魏主曹芳,立曹髦為帝

      255年 鎮(zhèn)東將軍毋丘儉與揚州刺史文欽討伐司馬師
      ,兵敗
      ,毋丘儉被殺,文欽奔吳

      司馬師病死
      ,司馬昭為大將軍

      蜀姜維攻魏于狄道
      ,被鄧艾擊破

      256年 淮南刺史諸葛誕聯(lián)合東吳叛亂,被司馬昭
      、鐘會擊破,夷三族

      蜀姜維攻魏于渭水
      ,被鄧艾擊破

      258年 蜀姜維攻魏于祁山
      ,破鄧艾,但因中反間計退兵

      260年 司馬昭擅權
      ,弒魏主曹髦
      ,立曹奐

      261年 蜀姜維攻魏于祁山,大破鄧艾
      ,雙方退兵

      262年 蜀姜維攻魏于洮陽
      ,被鄧艾擊破,夏侯霸陣亡
      ,姜維退兵沓中

      263年 魏大舉伐蜀
      ,鄧艾攻取成都
      ,蜀亡;姜維投降鐘會

      264年 鐘會
      、姜維密謀叛亂
      ,被殺;鄧艾被鐘會所殺

      司馬昭稱晉王

      265年 司馬昭去世
      ,子司馬炎繼任晉王

      司馬炎廢曹奐為陳留王
      ,稱帝建晉,魏亡

      姻親與血仇:論張繡之死

      念念有如臨敵日

      ,心心常似過橋時

      張繡是漢末群雄之一,也是殺害曹昂與典韋的元兇

      關于張繡“死于非命”的記載

      ,在三國時代便不絕于書。魏國郎中魚豢在私撰的《魏略》中即明確指出
      ,張繡是被逼自盡

      關于張繡之死是否真的來自曹丕的脅迫,尚待考論

      ;但張繡“不以道終”之事
      ,卻確鑿無疑。

      如果從時間與年齡上看

      ,張繡之死
      ,更可能是來自曹操的隱誅。

      張繡殺害曹昂

      ,自然不可能被曹操容忍
      。但對張繡的處理,又離不開時代的限制
      。因為張繡第二次歸順
      ,恰恰在官渡之戰(zhàn)前夕(199)。

      曹操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

      ,不敢公開制裁張繡
      ,以免四方英雄寒心。因此殺害張繡的計劃
      ,便拖延到了“攻滅袁氏
      、統(tǒng)一河北”的同年(207)。

      張繡被誅已是鐵案

      ,無太多論述價值
      ;本文主要從其他相關人物的視角與線索,來探討張繡死亡始末與其家族興衰。

      胡車兒是宛城之變的線索人物

      建安二年(197)張繡首次降曹時

      ,遭到了冷遇。不僅其叔母鄒氏(張濟遺孀)遭到曹操奸淫
      ,而且身邊的力士
      ,也被曹操收買,欲圖暗殺張繡

      被曹操收買的力士

      ,即大名鼎鼎的“胡車兒”。

      需要注意的是

      ,“胡車兒”并不是人名
      ,而是“攴胡赤兒”的音譯轉(zhuǎn)寫,指少數(shù)民族護衛(wèi)
      。亦寫作胡赤兒
      、支胡赤兒等等。

      張繡出身涼州武威(今甘肅武威)

      ,少有健名
      。跟隨叔父張濟共仕董卓。

      涼州集團久在羌中

      ,浸染胡風
      ,軍隊中有相當比例的少數(shù)民族武士。彼 時尚 書鄭泰
      ,就曾公開宣稱董卓麾下有“湟中義從”與“八種西羌”
      ,勇冠天下。

      因此

      ,攴胡赤兒一類的胡人武士
      ,在董卓集團中也并不罕見。且因為胡人壯勇
      ,常常被用作主帥的貼身護衛(wèi)

      問題在于,胡人護衛(wèi)不學無術

      ,純粹是被金錢收買的雇傭兵
      。其性質(zhì)與晚唐的“魏博牙軍”與“徐州銀刀軍”極為相似。誰出的價錢高就替誰賣命

      董卓的女婿牛輔,就是被身邊的胡赤兒所殺

      初平三年(192)董卓遇害

      ,牛輔作為卓婿領兵在外。營中騷亂,牛輔大驚
      ,攜金銀珠寶欲出逃
      ,結(jié)果半路上就被胡赤兒干掉,財物也被洗劫殆盡

      可見胡赤兒“貪圖財寶

      、殺害主人”這種事情,在涼州集團中極為常見
      。牛輔之死(192)歷歷在目
      ,曹操收買張繡身邊的胡赤兒(197),絕對是有意為之
      ,也因此立刻引起張繡的恐懼與警惕
      。當夜遂反。

      換言之

      ,曹操初次招降張繡時
      ,便密懷“殺繡之計”。至于張濟遺孀受辱
      ,反倒是叛亂的次要原因

      最終張繡未死,反倒是曹操的護衛(wèi)典韋意外被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世報來得如此迅速

      ,令人目瞪口呆。

      賈詡的故事

      ,可以側(cè)面解釋“曹操欲殺張繡”的根本原因

      賈詡出身涼州武威,與張繡同郡

      。在董卓死后
      ,曾短暫依附過段煨,之后投奔南陽
      。張繡執(zhí)禮甚恭
      ,奉詡為師。

      曹操與張繡曾爆發(fā)過多次武裝沖突

      ,雙方互有勝敗
      。在一次“先敗后勝”的追擊戰(zhàn)之后,賈詡曾透露取勝秘籍:

      張繡善用兵

      ,但不是曹操的對手
      ;曹操諸將善用兵,卻不是張繡的對手

      考慮到彼時(197-199)曹操麾下已經(jīng)云集了諸夏侯曹氏的悍將

      ,以及“五子”中的于禁
      、徐晃、樂進三人
      ,戰(zhàn)斗力不可謂不強

      但在賈詡眼中,張繡的統(tǒng)兵才華

      ,竟然遠超夏侯兄弟
      、曹仁兄弟與五子等人。

      要知道

      ,賈詡曾跟隨涼州集團“亂武長安”(192-195)
      ,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物,與呂布等人皆有舊交
      。張繡的軍事能力
      ,能得到賈詡?cè)绱烁叩脑u價,可知是當時的超一流名將

      問題是曹操并不信任張繡

      。因此張繡的實力越強,對曹操的威脅也便越大
      。這也能解釋
      ,為何曹操初見張繡,便要圖謀殺害

      賈詡在曹營屢立殊勛

      ,卻經(jīng)常“心懷危懼
      ,闔門自守”
      。我敢肯定,這與建安十二年(207)的張繡之死有關

      佐證就是翌年(208)曹操欲南下荊揚

      ,混一全國時,曾遭到賈詡的激烈反對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峙沦Z詡是擔心,一旦天下一統(tǒng)
      ,鳥盡弓藏
      ,自己便要追隨故主張繡而去,因此竭力阻撓曹操南征

      賈詡是個毫無廉恥的智計之士

      ,為了榮華富貴與身家性命,可以出賣天下命脈與家國未來
      。李郭之亂(192)便是賈詡一手促成

      很難想象這樣的人物

      ,會甘心“闔門自守,不交權貴”
      。合理的解釋,就是張繡的“意外死亡”
      ,把賈詡驚嚇得不輕
      ,從此屈膝服軟,不再生事

      張泉是張繡的嗣子

      ,曹均是張繡的女婿。二人都是張繡至親

      值得注意的是

      ,曹均與張泉,均死于建安二十四年(219)
      ,即曹操病死的前一年

      (1)張泉

      張泉的死因是“坐魏諷反”,即牽連進鄴縣的“魏諷之亂”

      。彼時曹操在洛陽
      ,此案的負責人實際是曹丕。

      魏諷之亂(219)的記載缺失嚴重

      ,疑點甚多
      ,大抵被視作曹操臨死前對陣營內(nèi)部的“肅反與清洗”。張泉作為張繡的嗣子
      ,被“借口誅殺
      ,以絕后患”是比較合理的推測。

      (2)曹均

      曹均是張繡的女婿

      ,同時也是曹操的親生子

      問題在于,曹均雖然是曹操親子

      ,地位卻相當微賤
      ,還被出繼給了叔父為嗣。因此
      ,在魏武諸子中
      ,曹均是罕見的“止步公爵”之人。同父兄弟們(曹操有25個兒子)
      ,大抵都是王爵

      曹均被生父疏遠的原因雖然書未明載,但很大可能與其婚姻有關

      。作為張繡的女婿
      ,張泉的妹夫
      ,在(岳父)張繡被隱誅的情況下,曹均的身份過于敏感刺眼

      很難相信

      ,曹均與張泉同年俱死(219),且均死于曹操臨終前夕(220)
      ,是純粹的巧合

      張繡的表字、謚號與死亡時間是其遭到隱誅的側(cè)證

      (1)表字

      《張繡傳》有個特殊之處

      ,即其表字失考。實際以其“揚武將軍
      ,食邑二千戶”的尊貴地位來看
      ,這是很反常的。

      須知

      ,《魏書八》中的七位傳主
      ,只有張繡一人的表字失載。即使將視線拉長到《三國志》全書
      ,表字失考的傳主也僅有寥寥數(shù)人
      。典型者即是劉封。

      劉封以“劉備養(yǎng)嗣

      、副軍將軍”之尊
      ,表字失載,可以說與張繡如出一轍

      如果考慮到二者的相似下場

      ,便不難看出,彼時二人的事跡檔案遭到嚴重銷毀
      ,純粹出于政治原因

      (2)死亡時間

      張繡的政治待遇與死亡時間,更令人玩味

      按漢末喪亂

      ,人丁銳減,中原“十不存一”的慘狀看
      ,張繡食邑二千戶
      ,遠超諸夏侯曹氏,實際是赤壁之戰(zhàn)前“曹營內(nèi)部食邑最多”的將領

      與之相對

      ,在遠征烏丸,掃平二袁(袁熙
      、袁尚)的同年(207)
      ,張繡便突然死去
      。這個節(jié)點無疑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隱喻

      雖然張繡生年無載

      ,但從邊章韓遂之亂(張繡發(fā)跡)的記載,與張濟族子(遠房侄子)的關系上看
      ,其死時應該正值壯年

      張繡出身邊地,櫛風沐雨

      ,戎馬半生,體魄應頗為健壯
      。與郭嘉這種柔弱文士(亦死于從征烏丸)明顯不同

      如果考慮到張繡死后(207),其故吏賈詡拼命阻撓曹操南征(208)

      ,并從此闔門自守的記載
      ;不難看出,張繡遭到隱誅
      ,是彼時人所共知的事情

      (3)謚號隱喻

      張繡的謚號非常有趣,是“定”

      按謚法

      ,“追補前過”曰定。這無疑說明曹操對張繡的定性
      ,就是個“追補過錯的罪人”

      更為有趣的是,張繡的女婿曹均

      ,謚號是“安”
      ,取“好和不爭”之義。而張繡的外孫
      、曹均的兒子曹抗
      ,謚號與外公相同,亦是“定”
      。未知是否有意如此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女婿曹均之子曹琬

      ,被過繼給了曹昂為后嗣

      換言之,曹昂被張繡所殺

      ,但“奉昂后者”
      ,卻是張繡的外孫子

      張繡之死是三國鐵案,幾乎所有的人物線索與記載書法

      ,均指向其遭到隱誅的悲慘事實

      通過諸多相關人物的案例分析與書寫曲折,本文力在還原張繡之死始末

      。其中賈詡
      、張泉、曹均
      、曹抗乃至攴胡赤兒
      ,都是“隱誅之事”的有力佐證。

      雖然張繡確實死于非命

      ,但我認為這與曹丕無關

      須知,張繡死時(207)

      ,曹丕還是“白身”
      ,直到四年后(211)方才出仕。這本身就與魚豢的“五官將”記載存在時間沖突

      且曹丕以庶子身份得立

      ,靠的就是張繡襲殺曹昂。換言之
      ,張繡是曹操的大仇人
      ,卻是曹丕的大恩人。雖然曹丕在《典論》中擺出一副“兄弟情深”的嘴臉
      ,實際不過是做給天下人看的場面話罷了

      看《曹昂傳》,可知其身后待遇相當糟糕

      ,過繼的子嗣也地位不顯
      ,甚至“追封為王”的時間還被刻意拖延。更不必說曹丕居然把張繡的外孫子(曹琬)過繼給曹昂做兒子
      ,心術險惡到了極點

      可見曹丕所謂的“家兄孝廉,自其分也”有多么虛偽

      張繡才武絕人

      ,被見多識廣的賈詡稱作“曹營諸將不及也”,自然遭到曹操忌憚
      。在結(jié)下血仇之后(197)
      ,更注定了悲劇下場。

      雖然張繡選擇“袁曹惡斗”(199)的敏感時間歸降,暫時保全了性命

      ,卻最終在曹操掃平二袁(207)的同年遭到隱誅

      甚至連當年為“保險起見”而結(jié)下的親事,也成了曹均失寵(被出繼)乃至喪命的導火索

      。最終其嗣子與女婿
      ,在曹操臨死前夜,一并灰飛煙滅

      英雄行險道

      ,富貴似花枝?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磸埨C之事
      ,可知宿命難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6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
      ,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這只由各部落首領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
      ,先后征服了北歐
      、西歐,中亞等廣大區(qū)域
      ,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png" alt="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