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智真長老剃度魯達入山門,眾僧人是紛紛勸說,大表反對,認為魯達的外貌兇惡,看起來就不似一個出家人的模樣,但智真長老力排眾議,最終還是剃度了這個莽漢。一則智真長老看在檀越趙員外的面子上,二則智真長老斷定魯智深日后正果非常,凡僧所不能及。
智真長老對魯智深的看重,單從他對魯智深賜的法名就可知,“智深”與“智真”同是“智”字輩,而且“智深”兩字的含義“智慧高深莫測”,足以說明智真長老對魯智深充滿了未來的期盼與肯定。
但事實證明,魯智深終究是一個莽漢,即使剃度了頭發(fā),也還是一個莽和尚,嗜酒如命、好打勇斗的本性,過不了四、五個月就顯露無疑。魯智深耐不住齋戒,在半路上劫了賣酒人的兩桶擔酒,喝個酩酊大醉,第一次在五臺山上耍酒瘋,搞得眾僧怨聲載道,但智真長老氣量度大地寬恕了魯智深一回。若非智真長老堅定不移地篤信魯智深以后正果不凡,大概魯智深也不能夠繼續(xù)留在五臺山下。
過不多久,魯智深酒癮又發(fā)作,又喝得爛醉如泥,這一次發(fā)起酒瘋更甚于上一次,把亭子打坍,把金剛推到,亂嚷喊打,大耍神威,這就是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亂象。而這場擾亂佛門凈地的禍事,似乎,智真長老要負很大的責任,至少在眾僧的心里是如此認為的,若非智真長老非要剃度魯智深入山門,若非魯智深第一次醉酒鬧事,智真長老還袒護寬容,又豈有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事情發(fā)生?
那么智真長老就應該是這場“鬧劇”的罪魁禍首嗎?可智真長老一而再再而三地勸誡魯智深要守佛門五戒,魯智深第二次醉酒鬧事之后,智真長老終于忍無可忍遣送魯智深去別處山門,不難看出,智真長老對魯智深這種耍酒瘋的行為也是厭惡至極。
但魯智深喝醉了酒就非要鬧酒瘋不成?實際上,魯智深喝醉了酒只想回到自己的臥鋪安安穩(wěn)穩(wěn)地睡一個醒酒覺。而五臺山的兩個門子卻關上山門,不讓魯智深得隨心愿?;蛟S說,這是兩個門子的職責所在,敢勇拒醉莽漢,值得稱贊。假若這兩個門子真有這份責任心,就應該一拒到底,死阻死擋,而不是看見魯智深發(fā)怒逞兇,就怕得要躲起來。
智真長老就心里明白,“自古天子尚且避醉漢,何況老僧乎?”吩咐眾僧別與大醉的魯智深糾纏廝鬧。與一個醉漢說道理,就如同與一個瘋子講規(guī)則。也許,雖說這兩個門子是在恪盡職守,也毋寧說一直以來便對魯智深心懷不滿,趁魯智深酒醉不清醒,撩撥他的酒性大發(fā),大鬧一場亂象,好讓智真長老看清魯智深的本來面目。
否則,雖然魯智深酒醉懵懂,既然沒有人撩撥他的臭脾氣,他自去安安穩(wěn)穩(wěn)睡一覺,也就沒有了后來耍酒瘋的事情,該打該罰,等魯智深酒醒,自有智真長老的揆度。故此,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罪魁禍首,就應該是那兩個心懷不軌的門子。
1、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概括:寺院內(nèi)添了個魯智深,顯得格格不入,別人打坐參禪,智深卻鼾聲大作,眾僧聽講經(jīng)文,智深卻東張西望,智深更醉打門子、火工,鬧得寺院雞飛狗跳。智真長老諄諄誘導,智深深受感動,他努力入靜,積極戒酒。
2、不過,火工們伺機報復,哄騙智深下山,路過鐵匠鋪,智深打了一條六十二斤重的水磨禪杖和一口戒刀付了五兩銀子。
3、智深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好不痛快。智深滿嘴油光,手提一條狗腿肉返回五臺山,到了山門前,門已關,智深全力朝門撞去,跌入寺內(nèi),和尚與火工們?nèi)缗R大敵,手執(zhí)棍棒,一齊來戰(zhàn),終被智深打得東倒西歪。智深闖了大禍,智真長老只好把其推薦到開封相國寺智清禪師處。
魯達打死鎮(zhèn)關西后,慌不擇路, 逃到山西 。魯達救的金翠蓮,正好也逃往山西,當了代縣大財主趙員外的小三。魯達是通緝犯,趙員外不便收留,但小媳婦的大恩人不能怠慢,就安排魯達到五臺山出家。
五臺山是佛門圣地,文殊菩薩的道場,山上有座文殊院,院里有五七百個和尚。和尚不種地、不做工,全靠檀越(“施主)施舍過日子。去過五臺山的人都知道,遍地功德碑、滿墻功德匾,和尚的衣食住行皆源于此。趙員外正是文殊院的大施主檀越,此路是我修、此寺是我修,安排個親戚當和尚還難嗎?
智深是魯達的法號,按理說新弟子輩分應該不高,但魯達是關系戶,輩份卻與方丈是一輩(方丈法號智真,智真長老是趙員外兄弟,魯達是趙員外“表弟”,所以與方丈一輩也正常)。
水滸第三回標題叫“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其實是“魯智深兩鬧五臺山”,然后“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當了和尚后,不能娶老婆,也不能喝酒。 沒有酒友,長期不喝酒,酒癮上升、酒量下降,逢酒必喝多,喝多就鬧事 ,連鬧兩場,把文殊院的場子都砸了。 在清規(guī)戒律嚴明的佛門圣地,魯智深為什么能夠兩次大鬧?
兩次鬧事都是酗酒鬧事, 酒能成事,也能敗事 。酒喝多了,人就充滿想象力,魯智深就把寺門的金剛想象成一個嚇唬他,一個嘲笑他,反抗之心頓起,把金剛砸了。酒醉是直接誘因,那制度原因或者說客觀原因呢?
一是入門時拼關系。 魯智深剛進寺時,拼得是趙員外的關系。文殊院集體組織面試,眾僧說:“這個人不似出家的模樣,一雙眼卻恁兇險?!笔鬃热朔A告長老說他“形容丑惡,貌相兇頑,不可剃度他,恐久后累及山門?!遍L老竟然絲毫不講組織原則,力排眾議,認為不能駁了趙員外的面子,反而算了一卦,說魯智深星座不錯,可成正果,編一個故事就給了魯智深合法理由。
二是第一步?jīng)]邁好。 魯智深曾經(jīng)是軍人,服從意識、集體觀念應該比較強,對智真長老也是絕對服從。參加“新僧訓練”時,其他人坐禪,他倒頭就睡。同事要向長老打小報告,首座覺得魯智深是關系戶,最好別管。 第一??圩涌坼e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 魯智深見沒人管,更加變本加厲,原來坐著睡,現(xiàn)在躺著睡,甚至直接“在佛殿后撒尿撒屎”,連做人的基本素質(zhì)都沒有。舍友們終于忍不住了,向長老報告,長老喝道:“胡說!且看檀越之面,后來必改。”自此無人敢說,魯智深也就逐漸喪失了規(guī)矩意識。
三是初次鬧未處罰。 五臺山的“禁酒令”非常嚴格,既有限制僧人的(但凡和尚破戒吃酒,決打四十竹篦,趕出寺去),也有限制賣酒的(但賣與和尚們吃了,追了本錢,趕出屋去)。魯智深第一次醉酒后,打了門衛(wèi),要打眾僧人。長老出來喝道:“智深不得無禮!”立馬就把魯智深鎮(zhèn)住。按照規(guī)定,應當將魯智深打四十大板,然后逐出寺去。眾人也提議趕出寺去,但長老“看趙員外檀越之面,容恕他這一番”,第二天當面訓了他一頓,還安排早飯與他吃,又用好言語勸他,還送了他一領細布直裰、一雙僧鞋。 這哪里是處罰,簡直就是獎勵! 那么魯智深第二次大鬧五臺山還難嗎?
一個面子,就把規(guī)矩亂了。 五七百個和尚能夠管好,來一個魯智深就容不下了? 百丈清規(guī),為下輩設;法之不行,自貴戚始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8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三打祝家莊,終于拿下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