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的趙國,在中國古代史上還是留下了非常光彩的一頁。它的存在時間從公元前403年獨立成國到公元前222年被秦國滅國,期間共計大約181年的時間。在這近兩個世紀的歷史中,趙國也是人才輩出,名將也特別多,(不過此處所指的名將并非都是正面的褒揚之名將。)約有9位比較有名的。今天“說歷史的女人”就和各位小伙伴一起來看一下這9大名將都是誰。
第九:落幕將領——顏聚。
顏聚是趙國的將領,但是他在史書上的戰(zhàn)績記載只有一次,而且關(guān)于他本人的記載更是少之又少。不過根據(jù)跟他有關(guān)的兩處資料來看,說明他應該在趙國的將領中還是比較突出的。第一處記載說是秦軍不能前進,秦軍統(tǒng)帥王翦就使用反間計,讓趙國趙王換帥,換掉的人是名將李牧和司馬尚,而代替的兩人之一竟然是顏聚。照此說來,顏聚到底將才如何不得而知,至少應該還是很有威望的。第二處記載是顏聚來到前線接管了李牧等的兵馬,但是顏聚取得的成績是黯然的,此處有一個疑點,那就是王翦太厲害,倘若換一個稍微差點的將領,或許顏聚也能有所表現(xiàn)。但是很遺憾,他遇上的是王翦,所以最終兵敗被俘,成了趙國的落幕將領。
第八:落幕被殺將領——趙蔥。
趙蔥跟顏聚是同時替代李牧和司馬尚的,不過趙蔥是排在顏聚之前,應該是主帥,替代的位置是李牧的位置。在史書上關(guān)于趙蔥的記載也很少,他作為趙國的候補將領,一到前臺就掛了。對手王翦太強,急攻,趙蔥根本沒有時間進行熟悉前線部隊,就被王翦統(tǒng)帥的秦軍攻破。趙蔥戰(zhàn)死。單純看這個結(jié)局,至少說明趙蔥還是具有一個武將的品格,因為他沒有選擇做降將或俘虜之類的。
趙蔥
第七:最具爭議的趙國將領——趙括。
我們今天的人說起歷史上的將領,總會拿其中兩個人做對比,那就是三國的馬謖和趙國的趙括。因為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這兩人很像,認為他們倆都擅長紙上談兵。但是實際上,都略有誤解,因為與歷史記載都略有不符合。至少這兩人不是純粹的紙上談兵的笨蛋,馬謖不是,趙括其實更不是。
趙括的父親很厲害,是名將趙奢。趙括跟以上二位一樣,也是候補替代將領,不過趙括替代的是廉頗。然后趙括來到前線后,他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改變廉頗的防守戰(zhàn)略,改為主動出擊,最終導致了史上非常有名的長平之戰(zhàn)。那么這個結(jié)果真的完全是趙括之錯嗎?其實這個需要客觀來看,首先,趙括接受趙王的任命,那么其中就有潛臺詞,那就是趙王已經(jīng)無法忍受廉頗的防守戰(zhàn)略;其次,秦軍堵在門口,趙國數(shù)十萬大軍常年耗在前線做防守,加上災荒,國家的土地荒蕪,在嚴重缺乏勞動力的情況下,趙國的糧草補給都出現(xiàn)了問題。所以,對于趙國而言,最渴望的結(jié)果是速戰(zhàn)速決趕跑秦軍。
在這樣一種君王之命和家國實際情況的雙方面因素之下,趙括只能選擇主動出擊。趙括應該是具有一個優(yōu)秀將領的潛質(zhì)的,但是很可惜,他還沒有長大,鍛煉成材,就遇上了秦國名將白起。白起的戰(zhàn)場經(jīng)驗和軍事天才在整個歷史上都是排在前列的,所以趙括之敗一點也沒懸念,也一點都不意外。但是若因此天天批判趙括紙上談兵其實是片面的,試想換個將領,估計結(jié)果還是一樣。
第六:趙國大將——扈輒。
扈輒作為趙國的一員重要將領,因為史載很少,所以難以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他早年曾經(jīng)潛心學習儒學,后來主要作為廉頗的部將到各處征戰(zhàn)。根據(jù)他在兵敗戰(zhàn)死時死亡的士兵數(shù)量高達近十萬之眾,可見他的軍事級別和權(quán)力還是相當大的。不過作為一員大將,生為家國建立功勛,死則馬革裹尸,也不枉此生。
第五:80歲出山首戰(zhàn)大勝的老頭——龐煖。
龐煖是戰(zhàn)國時期的一個合縱家,有一種傳言說龐煖是魏國名將龐涓的曾孫或?qū)O子,當然這種說法是沒有歷史依據(jù)的。唯一的傳言根據(jù)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只有三個姓龐的牛人的,即龐涓、龐蔥、龐煖。
龐煖的個人身世記載都是空白,所以他的身世就是一個謎,以上的猜測也就不奇怪了。在趙武靈王時期,龐煖就和其坐而論道,并且深受趙武靈王的器重。但是這個龐煖可以說是個全才,不但論道、論治國、還論兵,等等。
到趙悼襄王的時候,有人又一次向趙悼襄王推薦龐煖。趙悼襄王聽說龐煖這么厲害,就親自去請這個此時已經(jīng)80歲的老家伙龐煖出山。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一般人到了80歲不是老邁昏聵,就是耳聾眼花,但這個龐煖不但身體硬朗,而且思維敏捷,和趙悼襄王聊得十分興奮和歡快,兩人竟然一聊成了忘年交的君臣。趙悼襄王立即重用龐煖,讓龐煖做了趙國的統(tǒng)帥。龐煖最好的一個戰(zhàn)績就是首戰(zhàn)取得大勝。
后來燕國的燕王讓老將劇辛統(tǒng)兵攻打趙國,龐煖則以80歲老邁之年紀統(tǒng)兵迎敵。結(jié)果是燕軍大敗,不但統(tǒng)兵將領劇辛戰(zhàn)死,而且燕軍折損數(shù)萬。趙軍大勝,士氣倍增。
第四:趙國消失的名將——司馬尚。
在史載中關(guān)于司馬尚的記載也極其少,但是我們可以根據(jù)在秦軍前來時,趙王派遣他和李牧一起迎敵,位置是僅次于李牧的副帥,可見個人能力和軍中成績都是非常不錯的。以及其后,他和李牧一起被誣陷謀反,也說明司馬尚這個人應該也是比較性格剛直的猛將。他本可在沙場殺敵立功,立下更大的功勞,取得更大的名聲,但非常遺憾,一切剛剛開始,他就被廢掉了。其后,消失在歷史的烽煙中。
第三:不輸廉頗的趙國名將——趙奢。
趙奢是趙武靈王的兒子,他的軍事能力甚至可以說在廉頗之上。比如有這么一個記載,說當時秦國大軍攻打韓國,大軍駐扎在一個叫閼與的地方。趙王準備派兵救援,但是不知勝敗如何,因此就咨詢廉頗,廉頗說很難救援,意思是難以取勝。但是當趙王問趙奢的時候,趙奢說了一個成語:“狹路相逢勇者勝。”于是趙王就讓趙奢帶兵去救援。結(jié)果,趙軍在趙奢的統(tǒng)領之下,大敗秦軍,解除了韓國的閼與之圍。
實際上趙奢雖為良將,但是品德高尚,聲譽也極好。就連三國曹操都對趙奢極為推崇。當時有人評價說,趙奢乃上上將才,強秦也對其非常顧忌。
第二:鐵血硬漢趙國老將——廉頗。
廉頗是趙國非常有名的名將,作戰(zhàn)勇猛,善于統(tǒng)兵,名氣在諸國都很響亮。尤其在攻打齊國的戰(zhàn)役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但是他最具爭議的時期則是長平之戰(zhàn)前期,秦軍攻打趙國,趙國任命廉頗作為前線主帥抵御秦軍。廉頗認為秦軍攻勢正猛,士氣正高,因此采取防守措施,以消耗秦軍,再擇機而反攻。這讓渴望速戰(zhàn)的秦軍陷入困境,因此秦軍使用反間計,導致了趙王的一個錯誤決策,替換廉頗,改為趙括,導致趙軍大敗。后來廉頗還有大破燕軍的杰出戰(zhàn)績??傊H是趙國的屏障型猛將,有人評價說若廉頗不被替換,繼續(xù)任帥,那么就是王翦和白起統(tǒng)兵,也同樣難以取勝。
第一:趙國第一名將,他若在,趙國絕不會亡——李牧。
有人說“李牧死,趙國亡”,其實是有道理的。作為戰(zhàn)國四大名將的李牧,被評價為軍事家。那么軍事家這個頭銜不是隨便誰都能配的。李牧的軍事指揮能力,被稱為軍事指揮藝術(shù),而且他還創(chuàng)造了兩個戰(zhàn)爭案例,可以做為教科書的課件。一個是趙破匈奴之戰(zhàn),一個是肥之戰(zhàn)。強秦大軍曾多次進攻趙國,但是次次都被李牧擊退??梢哉f,秦軍面對李牧,根本是沒有辦法取勝的。所以,他們只好玩陰的,使用反間計,而趙王又是傻帽加三級,偏聽偏信,竟然殺了李牧。這一行為被稱為自毀長城。結(jié)果是李牧一死,趙國的軍隊頓時就失去了抵抗能力,而秦軍則勢如破竹。
結(jié)語:趙國之名將,以趙奢、廉頗、李牧為最優(yōu),趙奢軍、謀皆不錯,廉頗的戰(zhàn)術(shù)是善守,而李牧則是攻守兼?zhèn)?。但此三將之第一李牧和第二廉頗又堪稱秦將白起、王翦之克星。若他們能繼續(xù)重用,白起的長平之戰(zhàn)之成績恐怕就會化為泡影,王翦之邯鄲攻克也恐怕沒有那么容易了。
戰(zhàn)國七雄,戰(zhàn)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tǒng)稱,經(jīng)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zhàn)爭,周王朝境內(nèi)的諸侯國數(shù)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還是天子,但已名存實亡。在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互相攻伐,戰(zhàn)爭不斷。三家分晉后,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zhàn)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zhàn)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wèi)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zhàn)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
在戰(zhàn)國七雄中,雖然最終是秦國消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但是,大家都知道,胡服騎射后的趙國,是具備挑戰(zhàn)秦國的實力。特別是在名將上,趙國擁有不遜色于白起、王翦的李牧、廉頗、趙奢等人。不過,在戰(zhàn)國時期,名將眾多的趙國,也出現(xiàn)了類似于魏國人才流失的情況。彼時,趙國流失了三位知名的武將,除了廉頗,你還知道哪一個呢?
公元前245年,曾經(jīng)歷長平之戰(zhàn)、邯鄲之戰(zhàn)的趙孝成王去世,其子趙悼襄王繼位。眾所周知,在古代歷史上,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現(xiàn)象。趙悼襄王即位后,就解除了廉頗的職務,派樂乘代替在外領兵的廉頗,也即趙悼襄王用自己信任的樂乘來執(zhí)掌趙國兵權(quán)。誠然,這是一個可以理解的行為。但是,廉頗不是一般的名將,趙國失去廉頗,無疑是自己的一大損失。
在得知趙悼襄王的決定后,廉頗因受排擠而發(fā)怒,攻打樂乘,樂乘逃走。當然,廉頗終究無法留在趙國,于是他選擇投奔魏國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就魏國來說,和趙國在疆域上比較鄰近,再加上二者和韓國都出自春秋時期的晉國,自然擁有比較親近的關(guān)系。
不過,廉頗去魏國都城大梁住了很久,魏國君主雖然收留了他,卻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趙國因為多次被秦軍圍困,趙悼襄王想再任用廉頗,廉頗也想再被趙國任用。于是,趙王派遣使者去帶著一副名貴的盔甲和四匹快馬到大梁去慰問廉頗,看廉頗還是否可用。廉頗的仇人郭開卻唯恐廉頗再得勢,暗中賄賂使者,讓他說廉頗的壞話。
在戰(zhàn)國時期,樂毅先祖樂羊為魏文侯(魏斯,魏國開國君主)手下的將領。曾率兵占據(jù)中山國(這就是戰(zhàn)國初期的魏滅中山之戰(zhàn)),因功被封在靈壽,樂羊死后,葬于靈壽,從此樂氏子孫便世代定居在這里。中山國復國后,又被趙武靈王所滅(這就是趙攻中山之戰(zhàn)),樂毅也就成了趙國人。樂毅少年聰穎,喜好兵法,趙國曾有人舉薦他出來做官。
大約在趙武靈王這位君主在位后期,樂毅成為趙國的一位將領。但是,因為沙丘宮變,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這自然影響到了樂毅。所以,趙武靈王去世后,樂毅就離開趙國,來到了魏國。
在此期間,燕昭王降低自己的身份,禮賢下士,他先禮尊郭隗借以招攬?zhí)煜沦t士。正在這個時候,樂毅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國,燕昭王以賓客的禮節(jié)接待他。樂毅推辭謙讓,后來終于向燕昭王敬獻了禮物表示愿意獻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為亞卿。因此,樂毅留在了燕國,并迎來了自己人生的巔峰,這就是五國伐齊,也被稱之為樂毅伐齊。
排名第十:蕭摩訶。他是南北朝時期的陳朝名將,當年抵御北齊軍時,身邊人不慎被包圍,蕭摩訶單人獨馬,朝天嘶吼一聲便立馬沖進敵陣,所向披靡,最后逼得北齊軍不得不后撤,因此也有“千聞不如一見”的名頭。
排名第九:薛仁貴。他是唐朝初年的名將,也是一代猛將,現(xiàn)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當年薛仁貴脫帽退萬軍、三箭定天山,還有沖入高惠真二十五萬大軍之中所向無敵,敵盡披靡卻走等著名事跡,將他列入古代十大猛將之一,是最合適不過了。
排名第八:尉遲敬德。隋末唐初名將,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跟隨李世民多年,不僅平定了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徐圓朗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還曾一槍將驍將單雄信挑下馬,勇冠三軍。
排名第七:岳飛。南宋抗金名將,他未滿20歲時就能“挽弓三百宋斤、開腰弩八石”,后又有收復襄陽六郡,北伐中原等著名功績,他麾下的岳家軍更是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 此等氣節(jié)令人佩服至極。
排名第六:冉閔。曾是建節(jié)將軍,后又成冉魏政權(quán)開國皇帝。他的一生數(shù)從征伐,屢立戰(zhàn)功,但現(xiàn)在講歷史幾乎很少有人提冉閔,哪怕他算是英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屠胡令”。但那時候五胡所到之處幾乎寸草不生,他很大程度上挽救了百姓無數(shù)。
排名第五:夏魯奇。五代十國時期后唐名將,以驍勇聞名天下,曾在護衛(wèi)莊宗時獨殺百余人,還生擒王彥章,平生戰(zhàn)功無數(shù),也是一代猛將。
排名第四:楊再興。南宋抗金名將,曾在郾城大戰(zhàn)中,單騎入敵陣,殺敵數(shù)百,可以說是穩(wěn)坐南宋單騎殺敵第一名。后進兵臨潁,又殺金軍二千余人,最后不幸中箭而亡。
排名第三:傅友德。明朝開國名將,他曾在鄱陽湖親手擊殺數(shù)百敵,又射中敵將,七戰(zhàn)七勝,還單騎斬了李二手下猛將韓乙,一生中西伐巴蜀、北征大漠、南平云貴,不愧為古代十大猛將排名第三。
排名第二:姚興。宋朝名將,他曾單騎入賊軍,出沒數(shù)次,身帶數(shù)箭,還殺數(shù)百人生擒賊首而回。后來金人以鐵騎進,興麾兵力戰(zhàn),姚興又手殺數(shù)百人。連金人都曾感慨:“有如姚興者十輩,吾屬敢前乎?”
排名第一:項羽。西楚霸王的名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李晚芳曾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而他的勇猛事跡已經(jīng)都快被世人說上千百遍了,所以此處就不多加贅述了,而這中國古代十大猛將中“第一”的名頭,他自然是當?shù)闷鸬摹?br>
趙奢和廉頗都是趙國名將,但若是將他們兩個放在一起來比較,就有點說不清他們誰更勝一籌了,但這個也不是無從考證的,真要證明也還是有法子的。
曹操評價此人是:“趙奢、竇嬰之為將也,受賜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濟成大功,永世流聲,吾讀其文,未嘗不慕其為人也?!?/strong>由此可見,趙奢并非浪得虛名,他是有真本事的。讓趙奢出名的還是閼與破秦,當時秦國軍隊進攻韓國,軍隊駐扎在閼與。趙王召廉頗前來問到:“可以去援救嗎?”廉頗回答說:“很難援救?!比缓筅w王又召見趙奢,問了同樣的問題,趙奢回答說:“哪個勇猛哪個得勝?!?,兩人截然不同的回答,最終趙王選擇了趙奢的建議,大舉破秦,趙奢也因此出名。
在我看來,趙奢在謀略上是略勝廉頗一籌的。當然也有史料證明,趙奢謀略過人,公元前264年,田單和趙奢二人就兵法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講到最后田單被趙奢折服了,所以說趙奢的軍事理論儲備豐富,此外他的作戰(zhàn)能力也很強。
廉頗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為他的負荊請罪,一直到現(xiàn)在我們的高中課本上還有《廉頗藺相如列傳》。此外,負荊請罪一詞也經(jīng)常為我們所用,連帶著廉頗也出名了。
我們回到趙奢與廉頗兩人的比較上來,經(jīng)過重重歷史材料的比較驗證,我個人還是認為趙奢略勝一籌的。
1、白起
戰(zhàn)國十大名將排名:廉頗進不了前八
戰(zhàn)國時期秦國名將,號稱“人屠”,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后又一個杰出的軍事家、統(tǒng)帥。
白起一生大小70余戰(zhàn),沒有敗績,令六國諸侯聞風喪膽。他從最低級的武官做起,一直升到獲封武安君,曾指揮過許多重要戰(zhàn)役: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伊闕之戰(zhàn)又殲滅韓魏24萬聯(lián)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長平一戰(zhàn)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zhàn)先例。
戰(zhàn)力:10星 謀略:9星 忠誠度:9星
2、吳起
戰(zhàn)國十大名將排名:廉頗進不了前八
戰(zhàn)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吳起一生歷侍魯、魏、楚三國,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改革魏國兵制,創(chuàng)立武卒制,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與諸侯軍隊大戰(zhàn)76次,大勝64次,其余不分勝負,為魏國奪取土地千里,成就魏文侯的霸業(yè);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經(jīng)過吳起的改革,楚國國力漸強,向南平定百越,向北抵擋住韓、魏、趙三國的擴張,向西征討秦國,各諸侯國都害怕楚國的強大。吳起著有《吳子》,與孫武的《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戰(zhàn)力:9星 謀略:10星 忠誠度:7星
3、樂毅
戰(zhàn)國十大名將排名:廉頗進不了前八
戰(zhàn)國后期杰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后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公元前284年,他統(tǒng)帥燕國等五國聯(lián)軍攻打齊國,連下70余城,創(chuàng)造了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功虧一簣,投奔趙國,被封于觀津,號為望諸君。
戰(zhàn)力:9星 謀略:9星 忠誠度:8星
4、王翦
戰(zhàn)國十大名將排名:廉頗進不了前八
戰(zhàn)國時期秦國名將,秦代杰出的軍事家,主要戰(zhàn)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與其子王賁一并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
戰(zhàn)力:9星 謀略:8星 忠誠度:9星
5、李牧
戰(zhàn)國十大名將排名:廉頗進不了前八
李牧早年駐守北部代郡、雁門郡(今山西代縣西北)邊境地區(qū)防御匈奴。他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有力措施加強軍隊的戰(zhàn)斗力,有效地防備了匈奴的侵擾,贏得士兵們的愛戴。出奇兵,以兩翼包抄戰(zhàn)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軍,一舉殲滅匈奴騎兵十余萬人。接著又乘勝滅檐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遠遠逃走。其后十多年,趙國北邊穩(wěn)固,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的城邑。李牧也因此成為繼廉頗、趙奢之后趙國的最重要的將領。
公元前233年,秦自北路進攻趙的后方,形勢危急,趙王遷趕任命李牧為大將軍,率兵南下反擊秦軍,在宜安(今河北蒿城縣西南二十里)大破秦軍,10萬余秦軍全部被殲?;庚t僅率少量親兵沖出重圍,畏罪逃奔燕國。此戰(zhàn)給秦國以沉重打擊,李牧因功被封武安君。
公元前232年,秦復攻趙番吾(今河北省平山縣南),李牧出兵迎戰(zhàn),再次重創(chuàng)秦軍。當時韓、魏已聽命于秦,隨秦軍攻趙,李牧為此又向南進軍,抵御韓、魏的進攻。公元前229年,秦派王翦攻趙,趙以李牧、司馬尚抵抗,使秦軍不得進。
戰(zhàn)力:9星 謀略:9星 忠誠度:7星
6、田單
戰(zhàn)國十大名將排名:廉頗進不了前八
戰(zhàn)國時田齊宗室遠房的親屬,任齊都臨淄的市掾(管理市場的小官)。齊國危亡之際,田單堅守即墨,智謀百出,最后以火牛陣擊破燕軍,收復七十余城,因功被任為相國,并得到安平君的封號。
戰(zhàn)力:7星 謀略:9星 忠誠度:9星
7、龐涓
戰(zhàn)國十大名將排名:廉頗進不了前八
魏國名將,也是整個戰(zhàn)國時期最具文韜武略的將軍。龐涓智勇雙全,愛兵如子,曾率領魏武卒橫行天下,北拔邯鄲,西圍定陽。差點將趙國南面領土納入魏國版圖,桂陵之后盡數(shù)收回河西失地,又南取楚地千里,促使魏國稱霸諸侯。
戰(zhàn)力:8星 謀略:8星 忠誠度:8星
8、趙奢
戰(zhàn)國十大名將排名:廉頗進不了前八
趙奢治軍嚴謹,對下嚴而和,凡有賞賜必分部屬,熟諳兵法,尤重靈活運用,以出奇制勝而聞名,閼與之戰(zhàn)重挫秦軍,使秦國在之后的多年不敢再輕舉妄動,與廉頗、藺相如同位,賜號馬服君。
戰(zhàn)力:7星 謀略:8星 忠誠度:9星
9、廉頗
戰(zhàn)國十大名將排名:廉頗進不了前八
戰(zhàn)國末期趙國的名將,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晉陽,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于諸侯各國。長平之戰(zhàn)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zhàn)后,又擊退了燕國的入侵,斬殺燕國的栗腹,并令對方割五城求和。公元前251年,他戰(zhàn)勝燕軍,任以為相國,封為信平君。至趙悼襄王時,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國大梁和楚國,奔魏居大梁,后老死于楚,葬于壽春。
戰(zhàn)力:8星 謀略:7星 忠誠度:7星
10、蒙恬
戰(zhàn)國十大名將排名:廉頗進不了前八
秦朝著名將領。蒙恬出身于一個世代名將之家,祖父蒙驁、父親蒙武均為秦國名將,深受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自幼胸懷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齊,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nèi)史 ,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秦統(tǒng)一六國后,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nèi)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修筑西起隴西的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nèi))的萬里長城,征戰(zhàn)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
戰(zhàn)力:7星 謀略:7星 忠誠度:8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9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