棧道,又稱棧閣之道,是中國古代交通史上的大發(fā)明、世界交通史上的大奇跡。先民們?yōu)榱丝s短行路里程,降低翻山涉水的行路強度,同時也出于軍事需要,在下有急流的山崖絕壁上,用器物開鑿凌空鋪架道路的孔穴,孔穴內插入石樁或木樁,在樁的上方鋪上木板、木棒或石板,可以行人行車,謂之棧。為了防止這些木樁、木板、木棒因風雨侵蝕而腐爛,又在棧道上端建起房亭(亦稱廊亭),謂之“閣”,“棧閣道”即以此而得名。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中所指的棧道為褒斜棧道,在今眉縣斜峪關到勉縣褒城一段。褒斜棧道,北從關中斜谷進,南從中褒谷出,因而得名。褒斜道全長250公里,大約1/2的路段為棧道。在戰(zhàn)國秦蜀開金牛道之前就已經成為通途。
在秦末農民起義中。項羽和劉邦約定,先入咸陽者為王。公元前207年,劉邦先入咸陽。但懾于項羽人多兵強,只好駐軍霸上,等待項羽。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后,封劉邦為漢王。隨后便是項羽和劉邦爭奪中央政權的“楚漢戰(zhàn)爭”。劉邦入漢中時,采用張良的建議,燒毀連接關中漢中的褒斜棧道,表示安于偏僻,無意問鼎,使霸王放松戒備。
公元前206年,劉邦拜韓信為將,主動出擊。韓信先派樊噲、周勃率兵佯修已被燒毀的褒斜棧道,擺出要從褒斜道出兵的架勢。投降項羽的秦將章邯不知是計,引兵在斜谷口防御。韓信卻率大軍沿連云棧道(今秦陵梁上,與寶成線平行),從陳倉道攻克散關(今寶雞市郊),與樊噲、周勃一前一后,夾擊章邯。章邯戰(zhàn)敗自殺,劉邦乘勢而定三秦,重新在關中站穩(wěn)腳跟,為打敗項羽奠定了基礎。兵法云:“兵不厭詐”?!懊餍迼5?暗度陳倉”作為聲東擊西的成功戰(zhàn)例,為后世兵家屢試不爽,同時也是三十六計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9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