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古代史上流傳已久的一條上等軍事計謀,使用此計最成功的牛人就是韓信。但是在歷史上,關于此計的具體情況到底是怎么樣的呢?以及韓信在實施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的時候,項羽卻在做的此事到底是何事?為何說難怪他敗亡?為了節(jié)省各位看官的寶貴時間,我們在本篇只需要理清5個問題,即可回答這些疑問。
其一:“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出處以及史料記載。
通常而言,在我們談論這8個字奇計的時候,一般都會認為是出自《史記》的記載,但是小編翻遍了《史記》并未找到此8字記載,尤其是在《史記淮陰侯傳》中,此事跡倒是記載很詳細,但是卻沒有如此字眼。那么這“明修棧道暗度陳倉”8個字到底是來自何處呢?
小編離開史冊,反而在文學作品中找到了,原來這8個字的精辟總結出自元代一位無名才子的戲曲作品《暗度陳倉》的第二折戲文,其中這樣寫道:
“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除此之外,在元朝著名的戲曲作家尚仲賢的《濯足氣英布》第一折戲中也出現(xiàn)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字眼,原文是:
“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完三秦,劫取五國?!?/p>
由此可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計策是韓信實施的,但是這8字總結卻并非史家之筆,乃是戲曲家之筆。
其二:韓信實施此計的歷史背景。
韓信為何要“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原因有三點:
第一點是項羽在公元前206年違背“先入關中為王”的約定,自封西楚霸王,獨斷專行,分封18個王,而把最先如關中的劉邦趕到了閉塞之地蜀中,目的是軟禁劉邦。但是劉邦會屈從項羽之軟禁嗎?當然不會。
第二點是劉邦雖然被迫來到蜀中,但是他身邊帶著一批杰出的人才,這些天降奇才都是成就大事的必備之器,比如張良、蕭何、韓信等。不過在剛入蜀中之時,為了讓項羽安心,張良就建議劉邦燒毀了棧道,劉邦欣然采納,果斷燒毀。此行為,里頭充滿了一種先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火藥味。但項羽沒有看出火藥味,他看到的只是被燒毀的棧道,在他的視野里,劉邦應該是出不來了。
第三點是項羽在分封劉邦的時候,并不放心,因此,還在蜀中之地封了三個王,就是先前投降的三個秦國降將,章邯等。以此三個秦朝降將來牽制劉邦,想把劉邦徹底困死蜀中之地。但是項羽能得逞嗎?自然不能。
劉邦方面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以韓信為將,不得已而使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策,以突破項羽對他們的囚困狀態(tài)。那么韓信是如何“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其三:棧道如何“明修”?陳倉又如何“暗度”?
韓信明修的棧道在哪里呢?我們先看一下進入蜀中或離開蜀中的道路情況,根據(jù)史載的資料來看,道路應該5條,分別為褒斜道、陳倉道、子午道、儻駱道、周洋道。其中有兩條看似是路,實際是死路,分別為子午道和儻駱道。子午道我們應該比較熟悉,三國時曹真曾想從此進攻蜀漢,結果一場大雨就讓他回家了。此外還有魏延所獻的子午谷奇謀,倘若熟悉此地地理,恐怕魏延不會獻此計。
此5條道路中,僅有一條是最為安全的,或者可以稱之為官道,即褒斜道,乃為秦國所修的路。劉邦進入蜀中的時候,走的路也正是此褒斜道,當然燒毀的也是褒斜道上的棧道了。因此,韓信明修之道,正是褒斜道。
但是還有一個疑點,那就是韓信之明修褒斜道,真的能夠修好嗎?史載這修棧道可不是在平地或荒野開辟一條道路,乃是在懸崖峭壁之上打孔鑿眼,插入支架,鋪上厚重的木板。這可是一項非常要命的工程,在古代工具十分落后的時代,想干好這一項工程,其艱難程度不言而喻。
可是韓信要做,于是劉邦就積極支持和配合,他派遣自己最信任的猛將樊噲帶著一萬士兵去修棧道,而且劉邦還下了死命令,要樊噲一個月之內完成這個任務。史書說這一段棧道有500里,一個月內完成,這不是開玩笑呢?但樊噲不敢違背命令,只好帶兵賣命開干。這樣韓信的目的就達成了,他就是要敵人看到,而且他也明確讓敵人知道我們在修,但是這肯定得干幾年,因為這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因此,敵人的警惕心就降低,防御意識就更低了。
“明修棧道”之目的依然達成后,那么接下來,就要“暗度陳倉”了。
當時駐守陳倉的是秦末第一名將章邯,章邯在降楚之后,項羽分封天下的時候封章邯做了雍王。章邯作為一名久經(jīng)沙場的老將,自然不好對付,想拿下他,肯定要分一番功夫,光靠明修棧道是忽悠不住了。
另外,陳倉之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屬于咽喉之要塞。因此韓信帶兵實施的“暗度陳倉”實際上也非常不容易。他選擇了出蜀最遠的一條路,沿著嘉陵江上游谷道,從散關突襲陳倉。韓信這一套組合拳打得真是好,任誰也不會想到?!鞍刀汝悅}”之成功對于劉邦方面來說極其重要,它為劉邦出蜀打開了一個漂亮的突破口。甚至可以說,“暗度陳倉”的成功是打開劉邦被困蜀中的一把鑰匙。
其四:項羽當時在做什么?
根據(jù)時間來推算,大約是公元前206年7月前后,劉邦在蜀中韜光養(yǎng)晦積極積蓄力量,以至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時候,項羽卻在干一件逆天而行之事,即謀殺熊心,熊心當時是義帝,名正言順的楚王,或者說是天下人認可的一面旗幟。項羽為了謀殺義帝熊心,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先把義帝送往長沙郴縣,第二步密令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于途中將義帝熊心謀殺。
當時天下初定,當然這是從項羽這里看的,如果從當時的天下大勢來看,其實根本沒有平定,不過是重新把亂局洗了一次牌而已。如此情況下,就算熊心是個傀儡,但這個傀儡依然有存在的價值,至少是天下人的一面旗幟,他不倒,叛亂就會減少??墒琼椨饏s看不到熊心的政治價值,猶如三國袁紹看不到漢獻帝的政治價值一樣。結果項羽殺熊心,等于把本來順應自己的力量逼迫到了對立面,于是,引起了各地分封王的不滿,叛亂發(fā)生了。
最先發(fā)動叛亂的是齊王和趙王,項羽只好帶著兵馬前去平叛,結果在這前后,劉邦已經(jīng)暗度陳倉,取得漢中之地。而項羽得知此消息后,非常震怒,可是已經(jīng)來不及了,天下大勢已經(jīng)偷偷改變了主人。
其五:項羽不懂“亡羊補牢”,故而成敗已成必然!
在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時候,項羽卻在做此事:謀殺天下名義上的共主義帝熊心。難怪最終他敗亡。但是項羽真的沒有補救機會嗎?如果硬給他機會也還是有的,那就是在得知劉邦已經(jīng)得漢中之地后,應該引起警惕,亡羊補牢,要把劉邦看作首要解決的叛軍,率先解決掉??墒琼椨饏s沒有這樣做,而是被張良偽造的幾封書信給忽悠,然后直接去按照張良的意思去攻打齊國了。故此,項羽雖然用兵如神,戰(zhàn)無不勝,但因心底單純,缺乏政謀助手,而劉邦出蜀中,成敗結局已定。
結語: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成敗,最明顯的分水嶺就在于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時候,項羽卻在錯此逆天之事,難怪他敗亡。還是古人說得好,時也命也已注定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9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