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女,乍看之下一個頗具詩意,而又非常奇怪的名字,但如果你知道了這個名詞的來龍去脈,知道這個名字下掩蓋著怎樣令人發(fā)指的殘忍,你就會對朱元璋的殘忍恨到咬牙切齒!
如果用出身對皇帝這個群體進行劃分的話,平民出身的皇帝只有劉邦和朱元璋。今天咱撇開劉邦,單說朱元璋,由于特殊的底層經(jīng)歷,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后,殺貪官、輕賦稅,穩(wěn)邊疆、拓國土……著實一位英明神武的開國皇帝做派,頗受后世推崇。
必須承認,朱元璋的安民、撫民之舉,皆是為了維護朱家政權,這位底層出身的皇帝本性究竟怎樣?“朝天女”將他的殘忍暴露無遺。
說起朝天女,就不得不說古代的活人殉葬,由于太過慘無人道,用活人殉葬的制度自漢朝開始逐漸為當權者擯棄,但當歷史的車輪走進朱明王朝的時候,朱元璋忽然又恢復了已經(jīng)被廢止上千年的殉人制度。
在朱明一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宣宗朱瞻基,前后60年間皆以后宮活人殉葬。不但高居權力金字塔尖的皇帝要用活人陪葬,就連諸侯王們歸西后,也要用活人殉葬。
據(jù)《明史》(113卷)記載:景帝以郕王薨,猶用其制,蓋當時王府皆然”。好一句“蓋當時王府皆然”,有多少無辜而鮮活的生命,凋零在這令人發(fā)指的殉葬制度之下?
朱元璋死后,共陪葬及殉葬46個嬪妃,除兩個死在朱元璋之前,最后得以埋在太祖陵墓的東西兩側外,其余人都是殉葬而死。
朱棣死后,殉葬的嬪妃人數(shù)究竟有多少?現(xiàn)在至少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大明會典》的16人,一種是朝鮮的《李朝實錄》的三十余人。
就連明仁宗朱高熾死后,也有貴妃郭氏、淑妃王氏、麗妃王氏、順妃譚氏和充妃黃氏等五位妃子殉葬。
高高在上而又慘無人道的明朝統(tǒng)治者們,給這些殉葬嬪妃們起了一個非常動聽的名字——朝天女。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對生殉后妃宮女的家屬進行了表彰和封賞,張鳳、李衡、趙福、張弼、汪賓、孫瑞、王斌、楊忠、林良、李成、張敏、劉政等給朱元璋殉葬宮人的父兄以封賞,授以“千戶”、“百戶”之職,其官皆世襲,即所謂“朝天女戶”。
這些“朝天女”究竟是怎么死的?明史研究專家馬渭源認為是上吊而死。殉葬那天,所有被列入殉葬名單的宮女和妃嬪都被集中到一個屋子。
這個屋子里安放了一把把太師椅,每個太師椅的上方都懸掛著七尺白綾。宮女妃嬪們在侍臣和太監(jiān)的逼迫下,無奈地站到太師椅上,然后將自己的頭伸進了那早已系好的套扣……
當然,有的宮女會被這樣的場面嚇呆了,顫抖地坐在了地上,這個時候那些太監(jiān)都開始發(fā)揮他們的作用,他們幾個人扶持著,強行把宮女扶上太師椅,然后把那個套扣套在了宮女的頭上,隨后搬走了椅子。
除了上吊之外,還有一種令人發(fā)指的說法——灌水銀。這種做法的目的是為了保證陪葬的宮女妃嬪容顏不變。先由太監(jiān)在陪葬的宮女妃嬪的茶杯中下 “安眠藥”,待這些人熟睡之后,就想她們體內(nèi)注入水銀,這些陪葬的人就一“睡”不起了。
朝天女,這個奇怪名字的背后,是封建統(tǒng)治者對生命的漠視,更是令人發(fā)指的殘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1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