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世宗,名完顏雍,女真名烏祿,金太祖阿骨打的孫子。于金太宗天會元年(1123年)出生。他的父親完顏宗堯(初名宗輔),是阿骨打的第五子。宗堯比較有頭腦,當太祖諸子帶兵出征時,宗堯經(jīng)常運籌于帷幄之中。他主張以漢制對漢人,同宗翰等推行的殺戮政策有一定區(qū)別。金太宗天會十三年(135年),宗堯四十歲那年,去世了。那時完顏雍只有十二歲。他的母親李氏,出身于遼陽渤海大族,聰明能干。幼年的金世宗,主要受母親的教養(yǎng)。依金的習(xí)俗,丈夫死后,妻子應(yīng)當嫁與宗族的人。
李氏卻不愿接受這種落后的習(xí)俗,就在遼陽出家為尼。完顏雍長得很魁偉,性格沉靜明達,又善于騎射。年輕時,他每次出獵,很多老年人都跟了去看,贊賞他的騎射技術(shù),國人推為第一”。他為人寬厚,常隨叔伯們四處征戰(zhàn),將士都很推崇他。金熙宗皇統(tǒng)年間(1141-1148年),力圖革新的政治家金世宗完顏灘顏雍以宗室子授光祿大夫,封葛王,為兵部尚書。金熙宗在位后期,時常酗酒,殺戮親貴大臣,唯有對完顏雍比較好。什么原因呢?原來完顏雍的父親伐宋時,得到了一條宋朝皇帝用過的白玉帶,作為傳家之寶。完顏雍很珍愛它。金熙宗時,完顏雍的妻子烏林答氏,對他說:“此非王邸所宜有也,當獻之天子?!蓖觐佊河X得她的話有道理,就將白玉帶奉獻給金熙宗,博得熙宗的悼平皇后的歡心,也得到熙宗的信任。海陵王即位之初,完顏雍判會寧(今黑龍江哈爾濱市阿城區(qū))牧,不久,判大是正事,改為東京(今遼寧遼陽)留守,后又改為燕京(今北京)留守、濟南府尹、西京(今山西大同)留守等職。完顏雍能文能武,在女真貴族中威望較高,海陵王對他很不放心,經(jīng)常調(diào)動他的官職。
烏林答氏又勸完顏雍多向海陵王進獻珍異,以打消他的猜疑,免遭誅身之禍。完顏雍照妻子的話,把遼骨睹犀佩刀、吐鶻良玉茶器之類的珍寶,送給海陵王。海陵王認為完顏雍怕他,對他又很恭順,疑忌之心稍解。但在完顏雍任東京留守時,還派了心腹高存福任東京副留守去監(jiān)視他。正隆六年(1161年),海陵王動員了大量的兵力、物力、財力南伐宋朝,搞的“民皆被困,衣食不給”,“民不堪命,盜賊蜂起”。契丹人不愿當兵,殺了金朝官吏,奪取三千副兵甲,舉行起義。海陵王的統(tǒng)治更加不穩(wěn)。完顏雍的父李石勸他積蓄力量,奪取金朝最高統(tǒng)治權(quán),他們也積極修造兵甲。這件事讓高存福知道了,偷偷派人去告訴海陵王同時還同推官李彥隆圖謀殺害完顏雍。幸好高存福的家人向完顏雍告了密。海陵王得悉,派謀良虎去殺害宗室兄弟。
完顏雍聽到這些,心里非常恐懼,李石勸他及早即位。經(jīng)過一番商議,決定以討論備“賊”事為借口,將東京官吏召到他母親出家的清安寺開會。高存福不敢來,完顏雍派人多次去召他,他才來。完顏雍當場把高存福和李彥隆抓起來。十月初三,南征萬戶完顏福壽等率領(lǐng)金軍兩萬人從山東前來,完顏謀衍率兵五千從常安(今遼寧沈陽東北)前來,他們都來投奔完顏雍。七日,各路軍隊入城、共同擊殺高存福等人。第二天,諸軍官屬來到完顏雍的府邸求見。完顏雍的剛走出來,諸軍官屬在庭下高呼萬歲。完顏雍推讓了一番,將領(lǐng)、官員一再勸進。于是,完顏雍親赴太廟,祭告祖先,在來到宣政殿登上了皇帝寶座,是為金世宗。
金世宗即位后,改元大定,廢黜海陵。從此開始了他為期二十八年的統(tǒng)治金世宗能順利地登上皇帝寶座,并非偶然的事。從他本人來說,自為官以來“久典(主管)外郡,明禍亂之故,知吏治之得失”,有豐富的實際統(tǒng)治經(jīng)驗。因此,無論在女真貴族或渤海大族中,他都很有聲望。從當時金朝最高統(tǒng)治者海陵王來說,他由于指揮南伐宋朝的戰(zhàn)爭,遠離了金朝的統(tǒng)治中心,給完顏雍的即位帶來有利的條件。更主要的是,海陵王的伐宋戰(zhàn)爭,極不得人心,金朝從上到下,都反對這場戰(zhàn)爭。這就更為完顏雍的即位,提供了條件。穩(wěn)定政局金世宗雖然順利地即了位,但他即位后的金朝政局并不穩(wěn)定。金朝自阿骨打建國以來,至金世宗已歷四帝,即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和海陵王。在這期間,金朝從政治到經(jīng)濟都有很大的改革和發(fā)展,統(tǒng)治區(qū)域已經(jīng)擴展到中原地區(qū)。
女真貴族依靠契丹、漢族地主建立起一套仿效漢制的統(tǒng)治機構(gòu)和典章制度。經(jīng)濟也被追逐步放棄落后的生產(chǎn)方式,而采用新的封建的生產(chǎn)方式。對農(nóng)業(yè),金統(tǒng)者越來越重視。這都有利于北方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恢復(fù)。但是,金朝的發(fā)展并不是氧風(fēng)順的。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斗爭相當激烈。以金太宗的兒子宗和太祖的兒子宗雋為首的保守派,反對改革,極力打擊以太祖的侄子宗翰、宰相完顏希尹為首的改革派,致使宗翰憤懣而死,希尹也一度被罷去宰相的職務(wù)。力圖革新的政治家金世宗完顏雍在改革派和保守派激烈斗爭的同時,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爭權(quán)奪利的斗爭也十分激烈。金熙宗殺完顏希尹,就是改革派內(nèi)部爭奪權(quán)力的斗爭。金熙宗十六歲即位,大權(quán)都掌握在女真貴族手中。他親政以后,無法擺脫貴族勢力的影響。為了控制政局,他大肆屠戮貴族。從兄弟、叔侄到皇后、妃嬪,都遭到誅殺。最后他自己也被完顏亮所殺。完顏亮即位(即海陵王)后,他繼續(xù)執(zhí)行以殺戮來穩(wěn)定政局的策。金太宗子孫七十余人,全被殺死,甚至連他自己的母親由于反對南伐宋朝,也被他殺害了。朝中人人自危。
金滅北宋,靖康之恥成為了所有漢家兒女的心中之痛,因此,許多蟄伏的豪杰猛士都重新蘇醒了過來,起義軍或官軍,與金軍展開了鏖戰(zhàn)。漢家兒女的血性因此恢復(fù),以鐵血和膽氣阻止了女真南下取得整個中華的企圖。
宋室的幸存者康王趙構(gòu)在愛國官員和將士的擁護下建立了南宋朝廷。剛開始,尚有血勇之氣的趙構(gòu)組織各路大軍抵抗金兵,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果。在亡國恨,破家仇的激勵下,大多數(shù)宋人和金兵展開了生死搏殺。憑借裝備和作戰(zhàn)技巧的優(yōu)勢,以及淪陷區(qū)人民的支持,被譽為中興四將的岳飛,張俊,劉光世,韓世忠四路出擊,互相配合,收復(fù)了許多失地。尤其以岳家軍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戰(zhàn)果。大敗金軍在黃天蕩,收服西京,逼近卞京,氣勢如虹,直搗黃龍。
在幾乎快要取得勝利的時候,遠在建康的趙構(gòu)突然下令撤軍。十二道金牌催回了岳飛,也沉重的打擊了全國上下人民抗金的意志。
趙構(gòu)為了一己之私自毀長城,損耗了國家棟梁,民族的希望。自此他個人也聲望大跌。雖然因為金軍自身也強弩之末,不能再渡江滅南宋,但抗金大業(yè)自此也陷入了一個低潮。
第一次反擊的勝利就這么錯過,但天佑大宋,以后并非沒有機會恢復(fù)中原,只是又一次的被浪費。在這里,我想討論下完顏亮南下伐宋之戰(zhàn),以及之后宋軍為什么沒有利用大好機會北伐。
歷史上著名的采石磯大戰(zhàn),起因是金主完顏亮南下滅宋。完顏亮,也算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傳奇的人物。他絕非昏庸之輩。但也無雄主之材。說起來,他雖然做了12年的皇帝,但更像一個率性而為,無拘無束的山大王。他雖然生在帝皇家是正宗的皇子皇孫,卻如同一個江湖客,他可以揮霍無度,也可以與小兵同食,他自幼好漢學(xué),能寫詩,但又不顧禮法,荒淫無度(連自己骨肉也不放過,“ 十一月戊辰,上命諸從姊妹皆分屬諸妃,出入禁中,與為 *** ,臥內(nèi)遍設(shè)地衣,裸逐為戲?!?。他為了伐宋,橫征暴斂,奴役人民,大興土木,搞得民不聊生。所以,完顏亮此人,就是一個志大才疏,好勇無謀,冷酷無情,殘暴無常的種馬。放他在江湖上,或許是個大豪杰,但放在朝廷上就是暴君。完顏亮靠政變上臺,殺親奪位,但也被其從弟完顏雍篡位,自己被其部下殺死,最后連個名位廟號也沒有。歷史上稱號為“庶人”的皇帝,恐怕也就他一個。
正是此人,有雄心壯志,統(tǒng)一天下之心,作為一個詩人,他的詩句是大氣輝煌的:“大柄若在手,清風(fēng)滿天下”,但是單靠吹大氣是不行的。他雖然號稱“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但是,當時的形式并不利于金兵南下。完顏亮南下的時候,是遼金大戰(zhàn),宋金大戰(zhàn)沒多久,被金兵占領(lǐng)的中原百姓飽受戰(zhàn)亂,生靈涂炭已久,金國百姓(包括各族人民),要么思太平,要么望故主,如果完顏亮此時能夠休養(yǎng)生息,厚德天下,他的皇位還能坐的更久,但是無常的完顏亮,一方面大興土木,驅(qū)使百姓,敲骨砸髓的剝削各族人民,另一方面為了穩(wěn)固自身的地位,大肆殺害自家的親貴臣下。同時又荒淫無道,淫 *** 女??梢哉f,他在金朝的統(tǒng)治地位是非常不牢固的。雖然他采取了鐵腕手段進行了一系列他自認為良政的措施,希望加速各族人民融合,并采取措施平息戰(zhàn)亂。但金朝始終處于動蕩之中,在河北和山東,起義此起彼伏,女真契丹,反抗他的人也不少。因此,在這種狀態(tài)下,完顏亮希望用戰(zhàn)功來平息國內(nèi)的反對浪潮。
1160年,完顏亮征女真,契丹,奚軍二十四萬,漢軍十五萬, 1161年二月,完顏亮南巡。六月到達金國南京(開封汴梁),在此謀劃伐宋事宜。準備分四路進攻南宋。九月,金兵大舉進攻南宋,其中完顏亮率陸軍(其中有猛安謀克組成的主力精兵,大約五千人,號稱硬軍)進軍江淮,陸路直取南宋腹地江浙地區(qū),蘇保衡統(tǒng)領(lǐng)水師。海上直取臨安,另外兩路,一路取四川,一路取湖北。大軍剛剛出發(fā),后院旋即失火,其弟東京(遼陽)留守完顏雍發(fā)動政變,奪取皇位,并大肆殺戮完顏亮的親信家人。此時完顏亮進退兩難,他選擇了一鼓作氣,拿下南宋,妄圖以長江南部為基業(yè)卷土重來。這時候的完顏亮,有破釜沉舟的決心,但事與愿違,金兵水師在膠西陳家島時,遭到宋將李寶水師的突然襲擊,幾乎全軍覆沒。完顏亮在沒有援軍,沒有水師的情況下,只能背水一戰(zhàn)。沒有水師的金兵,雖然人數(shù)眾多,兵力較強,但就像沒有了翅膀的老鷹,爪牙再鋒利,在長江水面也不能運用自如。不過來勢洶洶的金兵還是嚇壞了南宋的防守將領(lǐng),擔任防務(wù)主官的王權(quán),不戰(zhàn)而逃,金兵進軍順利,很快度過淮河,占領(lǐng)了江淮之間的大片地區(qū),金兵的馬蹄在長江要害采石磯停了下來,因為喪盡水師,金兵只能就地取材,拆房做船(當然這種船體必定不夠牢固)。然后準備大舉過江。此時宋軍連總指揮都沒有,各自為戰(zhàn),可以說,勝利的天平是向金兵偏斜的。但是此時,歷史的巧合和偶然性出現(xiàn)了,本來是來慰問將士的文官虞允文,看到此時情形,毅然挺身而出,作為防守主帥聯(lián)系組織各軍,制定作戰(zhàn)計劃。
中國從來就不缺人才,從未打過仗的虞允文,居然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內(nèi)憂外患的完顏亮,萬萬沒有想到到手的勝利就那么失去。
虞允文首先提振軍心,以保家衛(wèi)國為激勵將士的口號,使得數(shù)量不多(1,8萬人)而且是潰軍的各部宋軍眾志成城,齊心協(xié)力的在采石磯做好了迎戰(zhàn)準備,并且利用金軍水師孱弱,船只不足且質(zhì)量很差的劣勢,用自己優(yōu)勢水軍沖擊敵船,使得金軍不敢水戰(zhàn),而且利用宋軍遠程武器優(yōu)勢,同時利用采石磯的有利地形,使用弓弩火器大量殺傷敵軍,即便敵軍接近,但依然敢于近戰(zhàn),誓死不退。這個時候,有宋軍潰軍從江淮退下,虞允文又利用這支部隊,以疑兵之計,讓金兵誤以為宋軍的援軍到達,從而喪失了戰(zhàn)斗意志和勝利的決心,因而在采石磯一戰(zhàn),完顏亮的金兵雖然人多,而且勇悍之士也不少,但依然不能沖破宋軍的防線,被迫撤退。
完顏亮本來就是強弩之末,他手下的將士家人都在完顏雍的手里,肯為完顏亮用命的不多,而且由此手下將領(lǐng)心懷異心,希望能取完顏亮的人頭來博取新主子的歡心,自然不肯力戰(zhàn)。
所以完顏亮第一無天時,后院失火,沒有支援;第二無地利,長江天險,金兵不習(xí)水戰(zhàn),且只有臨時建造的小舢板;第三無人和,手下絕大部分將士家人性命財產(chǎn)難保,急切思歸,自然不肯力戰(zhàn)。
最后完顏亮被部下殺死。金兵撤軍。這個是可以預(yù)料的結(jié)果。
可以說,即便沒有虞允文的指揮,金兵渡過長江,但依然不能持久,因為金兵軍心已散,完顏亮必死無疑。但是采石磯大戰(zhàn)的勝利,依然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這次勝利鼓舞了人心,激勵了士氣。
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南宋敢戰(zhàn)之士絕對不少,而且有才能的文官武將,也層出不窮??墒?最大的問題是,在完顏亮死后,金兵北撤,金國政局混亂動蕩,內(nèi)部互相殺戮,中原之地的河北,山東,陜西等很多義軍因為宋軍的勝利得到激勵后大舉起事,新上臺的完顏雍偏據(jù)遼陽,而且契丹人作亂的打好時機,南宋為什么不利用這樣的大好時機,起兵北征?
此時秦檜已死,投降派已經(jīng)沒了主心骨,而宋徽宗宋欽宗二帝已經(jīng)相繼去世,高宗自己也沒有親子,只能從太祖后裔選取養(yǎng)子即位,完全沒了后顧之憂。可以說,就最高層來說,已經(jīng)沒有了北伐的障礙。
但是,這一次北伐,也有不利之處,就是人心思安,長期的戰(zhàn)亂已經(jīng)是人民感到厭倦,如果不趁熱打鐵,人民恐怕很快會再一次消沉下去。而且,奪得金國皇位的完顏雍是個有為之君。他即位之后,竭力平定局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所以,在金軍四路大軍都遭到失敗的時候,趁勝追擊。不但收復(fù)失地(四路侵略軍中,西路吳d打敗金軍后,趁機收復(fù)了西北七州地方,中路收復(fù)了鄧,蔡,陳州及順昌府等地,東路金軍北撤后收復(fù)了江淮等地)。而且派出幾路精銳,銜尾追擊。和北地河北山東義軍交相呼應(yīng),甚至可以聯(lián)絡(luò)契丹叛軍,趁著女真人軍心不定,人心渙散之際。消滅女真有生力量。至少可以達到削弱女真,恢復(fù)北宋故土的程度。
如果中興四將還在,必然可以取得遠遠超過當時的戰(zhàn)果,因為此刻的金朝金軍,遠遠不如當時的金軍,完顏雍雖然是中興之主,但時間不等人啊,此刻他還沒有建立自己的威信和可靠的嫡系部隊,他是被不愿意南下作戰(zhàn)的女真軍隊扶上皇位的,此時此刻,他還需要剪除異己,培養(yǎng)親信。因為完顏亮畢竟經(jīng)營了十二年,雖然做事倒行逆施,沒有分寸,但也不乏有為之舉,因此也有很多親信嫡系在。完顏雍必須先平定內(nèi)部,才能考慮對外政策,因此他此時巴不得馬上跟南宋求和。如果南宋不給他喘息的機會,就把他堵在遼陽關(guān)外,那么以后的世事很難預(yù)料,因為失去中原的女真人,和契丹,奚人的作戰(zhàn)都沒有了后盾和物資人力支援。或許最終成為關(guān)外一支很普通的游牧民族。
但是南宋沒有這樣做。就其原因,還是在宋高宗這一根子上,其實完顏亮死后,立即北伐的忽視很高,包括著名的主戰(zhàn)派張浚,也有名將吳d,都極力要求北伐,尤其是張俊,雖然已經(jīng)老邁,但老驥伏櫪,志在中原,同時軍心大振,民心可用。而且南中國基本沒有受到太多戰(zhàn)火的摧殘,物資基礎(chǔ)也比較雄厚,足以支撐北伐。之前南宋為了偏安一偶,向金國獻表稱臣,但完顏亮死后,大部分朝臣都反對以臣子的地位對待金國使臣。這也說明了朝野上下,絕大部分是支持北伐抗金的。
但是投降派總頭子趙構(gòu)已經(jīng)被女真人嚇怕了,作為南宋的最后決策者,他并沒有看到這一大好時機,只希望能夠繼續(xù)茍活下去,哪怕是繼續(xù)對金稱臣,他在完顏雍登位,完顏亮死后,居然說“朕料此事終歸于和”,“至若以小事大,朕所不恥”,希望能通過談判拿回祖宗的陵墓即可,不但沒有支持全國人民的抗金反擊的請求,反而罷免主戰(zhàn)派張浚,希望繼續(xù)對金稱臣。趙構(gòu)此人,放在今天,應(yīng)該被叫做“沒卵子的人”,說來金朝既是他的滅國破家,殺父辱母的大仇,又是他的大敵,大好機會在眼前,居然連屁都不敢放一個,恐怕連街邊的乞丐都不如。
趙構(gòu)的軟弱無能,最終失去了這一次最好的反擊機會,雖然最后在全國臣民的壓力之下,最后以禪讓的方式,把權(quán)力交給了其養(yǎng)子,但這個時候兩年已經(jīng)過去,在完顏雍大刀闊斧的整頓和收買人心的政策下,金國先撲滅了中原耿京,王友直的義軍,有基本平定了契丹人的叛亂,金軍效忠完顏雍,開始南下反擊宋軍,因此在金國已經(jīng)基本恢復(fù)了秩序,金世宗穩(wěn)固了統(tǒng)治的情況下。雖然宋孝宗啟用張浚,發(fā)動北伐,但依然在金軍優(yōu)勢武力的面前遭受失敗。
總而言之,金主完顏亮南下征服南宋不得人心,金朝內(nèi)部因此發(fā)動叛亂,叛軍擁立完顏雍,金國內(nèi)部統(tǒng)治大亂,完顏亮因此在對宋戰(zhàn)爭中遭到失敗,且被殺死后,此時金軍如無頭之蛇,而且中原義軍烽火四起,響應(yīng)宋軍,北地契丹發(fā)動叛亂,反抗金國。完顏雍立足未穩(wěn),金朝統(tǒng)治階級自相殘殺,如無頭蒼蠅,根本無心和南宋作戰(zhàn)。這是南宋最好的反擊機會,即占天時地利,又有人和,驅(qū)逐女真,恢復(fù)中原,只手可得。
只可惜因為趙構(gòu)這個沒卵子的人,畏金如虎,生怕不能茍活于世,聞全國求戰(zhàn)之聲于不顧,倒行逆施,最后雖然被迫下野,但已經(jīng)錯失良機。
因此歷史告訴我們,世襲制度害死人,只能誤國誤民,害國害民!
一、中國古代皇帝概況:
中國歷代皇帝到底有幾位?各說不一,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代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西周朝和春秋、戰(zhàn)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yīng)該有829位。
嘗試從廿五史等工具書中搜集大量帝王資料,編制一覽表,包括朝代、稱號、生歿年代、在位年代、登基歲數(shù)、年號等,并在備注中列出死因。試將這四百多位帝王之資料濃縮在此文中。
中國皇帝雖然自命天子,被稱萬歲,但長壽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歲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內(nèi)。其余約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過八十歲的只有五位,即最長壽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gòu)(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80)。
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國吳大帝孫權(quán)(70)等。
超過六十歲的有38位,包括漢武帝劉徹(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楊堅(63)和漢高祖劉邦(61)等。
超過五十歲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歲到49歲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贏政(49)、宋太祖趙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極(41)等。
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緒皇帝(37)、咸豐皇帝(30)等。
20歲到29歲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贏胡亥(23)、順治皇帝(23)等。
10歲到19歲的有28位。
而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歲的漢質(zhì)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兩歲的漢沖帝劉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周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
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為。然而,有些皇帝才幾歲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幾十年,而且影響相當深遠。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0年)。
漢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過40年的有11位,包括遼圣宗(49年)、明神宗萬歷帝(48年)、梁武帝(47年)、遼道宗(46年)、元順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劉備的兒子阿斗、蜀后主劉禪(40年)。
在位超過30年的有19位,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緒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過20年的有31位,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包括遼太宗(20年)、順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禎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則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豐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滿十年的皇帝超過240位。
二、中國歷代皇帝名單 :
1 上古時代
炎帝 神農(nóng)氏
黃帝 軒轅氏
少昊 金天氏
顓頊 高陽氏
帝嚳 高辛氏
帝摯 高辛氏
唐堯 放勛
虞舜 重華
2 夏
禹
啟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發(fā)
癸
3 商
湯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廩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 周
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發(fā)
周成王 姬誦
周康王 姬釗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滿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厲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靜
周幽王 姬宮湦
4.2 東周
東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莊王 姬佗
周厘王 姬胡齊
周惠王 姬閬
周襄王 姬鄭
周頃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簡王 姬夷
周靈王 姬泄心
周景王 姬貴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周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戰(zhàn)國
戰(zhàn)國
周安王 姬驕
周烈王 姬喜
周顯王 姬扁
周慎靚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5 秦
秦昭襄王 嬴則
秦孝文王 嬴柱
秦莊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嬰
6 漢
6.1 西漢
漢高帝 劉邦
漢惠帝 劉盈
漢高后 呂稚(太后稱制)
漢少帝 劉恭
漢少帝 劉弘
漢文帝 劉恒
漢景帝 劉啟
漢武帝 劉徹
漢昭帝 劉弗陵
昌邑王 劉賀
漢宣帝 劉詢
漢元帝 劉奭
漢成帝 劉驁
漢哀帝 劉欣
漢平帝 劉衍
孺子 劉嬰
更始帝 劉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東漢
漢光武帝 劉秀
漢明帝 劉莊
漢章帝 劉炟
漢和帝 劉肇
漢殤帝 劉隆
漢安帝 劉祜
漢少帝 劉懿
漢順帝 劉保
漢沖帝 劉炳
漢質(zhì)帝 劉纘
漢桓帝 劉志
漢靈帝 劉宏
漢后少帝 劉辯
漢獻帝 劉協(xié)
7 三國
7.1 魏
魏
魏武帝 曹操 (為追謚,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厲公)
高貴鄉(xiāng)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奐
7.2 蜀漢
漢昭烈帝 劉備
漢后主 劉禪
7.3 吳
吳
長沙桓王 孫策
吳大帝 孫權(quán)
吳廢帝 孫亮
吳景帝 孫休
吳末帝 孫皓
8 晉朝
8.1 西晉
宣帝 司馬懿
景帝 司馬師
文帝 司馬昭(以上三帝為追謚,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馬炎
惠帝 司馬衷
懷帝 司馬熾
愍帝 司馬鄴
8.2 東晉
元帝 司馬睿
明帝 司馬紹
成帝 司馬衍
康帝 司馬岳
穆帝 司馬聃
哀帝 司馬丕
海西公 司馬奕
簡文帝 司馬昱
孝武帝 司馬曜
安帝 司馬德宗
恭帝 司馬德文
8.2.1 十六國
8.2.1.1 成漢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漢)昭文帝 李壽
(漢)末主 李勢
8.2.1.2 漢(前趙)
(漢)光文帝 劉淵
(漢)昭武帝 劉聰
(漢)隱帝 劉粲
(前趙)劉曜
8.2.1.3 后趙
后趙
明帝 石勒
海陽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義陽王 石世
新興王 石尊
石鑒
石祗
8.2.1.4 前涼
武公(明王) 張軌
元公 張實
成王 張茂
忠成公(文王) 張駿
敬烈公(桓王) 張重華
哀公 張耀靈
威王 張祚
敬悼公(沖王) 張玄靚
悼公 張?zhí)戾a
8.2.1.5 后涼
懿武帝 呂光
隱王 呂紹
靈帝 呂纂
建康公 呂隆
8.2.1.6 西涼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涼
武王 禿發(fā)烏孤
康王 禿發(fā)利鹿孤
景王 禿發(fā)傉檀
8.2.1.8 北涼
建康公 段業(yè)
武宣王 沮渠蒙遜
哀王 沮渠牧犍
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后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寶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
8.2.1.11 西燕
慕容泓
威帝 慕容沖
段隨
慕容覬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云
文成帝 馮跋
昭成帝 馮弘
8.2.1.13 南燕
獻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連勃勃
平原王 赫連昌
昌定王 赫連定
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厲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堅
苻宏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后秦
武昭帝 姚萇
文桓帝 姚興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國仁
武元王 乞伏乾歸
文昭王 乞伏熾盤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閔
8.2.1.19 代國
拓跋猗盧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郁律
惠帝 拓跋賀傉
煬帝 拓跋紇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8.2.1.20 吐谷渾
吐谷渾
參見吐谷渾首領(lǐng)列表
9 南北朝
9.1 南朝
9.1.1 宋
武帝 劉裕
少帝 劉義符
文帝 劉義隆
太子 劉劭
孝武帝 劉駿
前廢帝 劉子業(yè)
明帝 劉彧
后廢帝 劉昱
順帝 劉淮
9.1.2 齊
高帝 蕭道成
武帝 蕭賾
郁林王 蕭昭業(yè)
海陵王 蕭昭文
明帝 蕭鸞
東昏侯 蕭寶卷
和帝 蕭寶融
9.1.3 梁
武帝 蕭衍
臨賀王 蕭正德
簡文帝 蕭綱
豫章王 蕭棟
武陵王 蕭紀
元帝 蕭繹
閔帝 蕭淵明
敬帝 蕭方智
宣帝 蕭言
明帝 蕭巋
后主 蕭琮
9.1.4 陳
武帝 陳霸先
文帝 陳蒨
廢帝 陳伯宗
宣帝 陳頊
后主 陳叔寶
9.2 北朝
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燾
南安王 拓跋余
文成帝 拓跋浚
獻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詡
幼主 元釗
孝莊帝 元子攸
長廣王 元曄
節(jié)閔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
9.2.2 東魏
孝靜帝 元善見
9.2.3 西魏
文帝 元寶炬
廢帝 元欽
恭帝 拓跋廓
9.2.4 北齊
文宣帝 高洋
廢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后主 高緯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恒
范陽王 高紹義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閔帝 宇文覺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赟
靜帝 宇文衍
10 隋
隋文帝 楊堅
隋煬帝 楊廣
隋恭帝 楊侑
隋秦王 楊浩
隋越王 楊侗
11 唐
唐高祖 李淵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武后 武曌(太后稱制)
武周圣神皇帝 武則天
唐中宗 李顯
唐殤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肅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適
唐順宗 李誦
唐憲宗 李純
唐穆宗 李恒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唐昭宗 李曄
唐哀帝 李拀
11.1 南詔
南詔
11.2 渤海國
渤海高王 大祚榮
渤海武王 大武藝
渤海文王 大欽茂
大元義
渤海成王 大華興
渤海康王 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 大言義
渤海簡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錫
大瑋瑎
大諲撰
12 五代十國
12.1 五代
12.1.1 后梁
太祖 朱溫
末帝 朱瑱
12.1.2 后唐
莊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閔帝 李從厚
末帝 李從珂
12.1.3 后晉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貴
12.1.4 后漢
高祖 劉知遠
隱皇帝 劉承佑
12.1.5 后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榮
恭帝 柴宗訓(xùn)
12.2 十國
12.2.1 吳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錢鏐
世宗 錢元瓘
成宗 錢弘佐
忠遜王 錢弘倧
忠懿王 錢弘俶
12.2.2 閩國
(909年-945年,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王審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鈞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12.2.3 荊南
荊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 高季興
文獻王 高從誨
貞懿王 高寶融
荊南侍中 高保勖
荊南侍中 高繼沖
12.2.4 楚國
楚國
(907年-951年,創(chuàng)立者馬殷實際自897年開始地方割據(jù))
武穆王 馬殷
衡陽王 馬希聲
文昭王 馬希范
廢王 馬希廣
恭孝王 馬希萼
馬希崇
12.2.5 吳國
(904年-937年)
太祖 楊行密
烈宗 楊渥
高祖 楊渭
睿帝 楊溥
12.2.6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 李升
元宗 李璟
后主 李煜
12.2.7 南漢
(917年-971年)
高祖 劉巖
殤帝 劉玢
中宗 劉晟
后主 劉鋹
12.2.8 北漢
(951年-979年)
世祖 劉旻
睿宗 劉鈞
少主 劉繼恩
英武帝 劉繼元
12.2.9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王建
后主 王衍
12.2.10 后蜀
(934年-965年)
高祖 孟知祥
后主 孟昶
13 宋
13.1 北宋
宋太祖 趙匡胤
宋太宗 趙光義
宋真宗 趙恒
宋仁宗 趙禎
宋英宗 趙曙
宋神宗 趙頊
高太后 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簾)
宋哲宗 趙煦
宋徽宗 趙佶
宋欽宗 趙桓
13.2 南宋
宋高宗 趙構(gòu)
宋孝宗 趙眘
宋光宗 趙淳
宋寧宗 趙擴
宋理宗 趙昀
宋度宗 趙禥
謝太后 謝道清(太后垂簾)
宋恭帝 趙顯
宋端宗 趙昰
趙昺
14 遼
遼太祖 耶律阿保機
遼應(yīng)天后 述律平(太后稱制)
遼東丹王 耶律倍
遼太宗 耶律德光
遼世宗 耶律阮
遼穆宗 耶律璟
遼景宗 耶律賢
遼蕭太后 蕭綽(蕭撒葛只)
遼圣宗 耶律隆緒
遼興宗 耶律宗真
遼道宗 耶律洪基
天祚帝 耶律延禧
15 西夏
太祖 李繼遷
太宗 李德明
景宗 李元昊
毅宗 李諒祚
惠宗 李秉常
崇宗 李乾順
仁宗 李仁孝
桓宗 李純佑
襄宗 李安全
神宗 李遵頊
獻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16 金
金太祖 完顏阿骨打
金太宗 完顏晟
金熙宗 完顏亶
海陵王 完顏亮
金世宗 完顏雍
金章宗 完顏璟
衛(wèi)紹王 完顏永濟
金宣宗 完顏珣
金哀宗 宛顏守緒
金末帝 完顏承麟
17 元
元太祖 鐵木真 (成吉思汗)
元睿宗 拖雷 (監(jiān)國)
元太宗 窩闊臺
馬乃真后 (稱制)
元定宗 貴由
海迷失后 (稱制)
元憲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禪汗)
元成宗 鐵穆耳 (完澤篤汗)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元仁宗 愛育黎拔力八達 (普顏篤汗)
元英宗 碩德八剌 (格堅汗)
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
天順帝 阿速吉八
元文宗 圖帖睦爾 (札牙篤汗)
元明宗 和世剌
元寧宗 懿璘質(zhì)班
元順帝 妥懽帖睦爾 (元惠宗)(烏哈圖汗)
18 明
明太祖 朱元璋,年號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號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號永樂 (廟號初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熾,年號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號宣德
明英宗 朱祁鎮(zhèn),年號正統(tǒng)/天順
明代宗 朱祁鈺,年號景泰
明憲宗 朱見深,年號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號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號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號嘉靖
明穆宗 朱載垕,年號隆慶
明神宗 朱翊鈞,年號萬歷
明光宗 朱常洛,年號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號天啟
明思宗 朱由檢,年號崇禎
18.1 順
李自成,年號永昌
18.2 大西
張獻忠,年號大順
18.3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號弘光
唐王 朱聿鍵,年號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號永歷
19 清
清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c
清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通稱順治皇帝
清圣祖 愛新覺羅玄燁,年號康熙,通稱康熙皇帝
清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年號雍正,通稱雍正皇帝
清高宗 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乾隆,通稱乾隆皇帝
清仁宗 愛新覺羅颙琰,年號嘉慶,通稱嘉慶皇帝
清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年號道光,通稱道光皇帝
清文宗 愛新覺羅奕詝,年號咸豐,通稱咸豐皇帝
清穆宗 愛新覺羅載淳,年號同治,通稱同治皇帝
清德宗 愛新覺羅載湉,年號光緒,通稱光緒皇帝
清遜帝 愛新覺羅溥儀,年號宣統(tǒng),通稱宣統(tǒng)皇帝
各說不一,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代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西周朝和春秋、戰(zhàn)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yīng)該有829位。 嘗試從廿五史等工具書中搜集大量帝王資料,編制一覽表,包括朝代、稱號、生歿年代、在位年代、登基歲數(shù)、年號等,并在備注中列出死因。試將這四百多位帝王之資料濃縮在此文中。 中國皇帝雖然自命天子,被稱萬歲,但長壽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歲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內(nèi)。其余約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過八十歲的只有五位,即最長壽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gòu)(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80)。 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國吳大帝孫權(quán)(70)等。 超過六十歲的有38位,包括漢武帝劉徹(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楊堅(63)和漢高祖劉邦(61)等。 超過五十歲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歲到49歲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贏政(49)、宋太祖趙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極(41)等。 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緒皇帝(37)、咸豐皇帝(30)等。 20歲到29歲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贏胡亥(23)、順治皇帝(23)等。 10歲到19歲的有28位。 而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歲的漢質(zhì)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兩歲的漢沖帝劉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周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 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為。然而,有些皇帝才幾歲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幾十年,而且影響相當深遠。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漢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過40年的有11位, 包括遼圣宗(49年)、明神宗萬歷帝(48年)、梁武帝(47年)、遼道宗(46年)、元順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劉備的兒子阿斗、蜀后主劉禪(40年)。 在位超過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緒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過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遼太宗(20年)、順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禎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則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豐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滿十年的皇帝超過240位
希望采納
金世宗完顏雍的父親是誰 金世宗家庭成員介紹
完顏雍的父親是誰
完顏雍的父親是金睿宗。金睿宗原名為完顏宗輔,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三個兒子。金睿宗生于公元1096年,卒于公元1135年,享年40歲。金睿宗在軍事方面十分出眾,屢次率兵征戰(zhàn)南北,立下了非常多的軍事戰(zhàn)功。有歷史資料記載說,金睿宗完顏宗輔氣度寬厚,對人熱情而善良。
完顏雍的父親完顏宗輔畫像
為人正直誠實,身材高大偉岸,士兵們都很敬畏完顏宗輔。完顏宗輔年少時,跟隨父親完顏阿骨打征戰(zhàn)四方,在實踐戰(zhàn)場上培養(yǎng)了他運籌帷幄的軍事才能。
公元1122年,完顏宗輔和烏古乃平定了黃龍府的叛亂。當時,完顏宗輔率兵前往黃龍府,只用了較短時間就平息了這場叛亂。公元1127年,完顏宗輔為封任為右副元帥,率領(lǐng)士兵前往燕京駐扎。同年十一月時,完顏宗輔率兵從河間進攻,攻下了青州等地。第二年,完顏宗輔再次帶兵作戰(zhàn),在樂安一帶大破北宋二十萬士兵完顏宗輔簡介,獲得了巨大勝利。隨后,完顏宗輔繼續(xù)率兵占領(lǐng)了開德和大名等地,隨后平定了河北一帶。之后,完顏宗輔率兵進入洛水一帶,當時宋代將領(lǐng)張浚率領(lǐng)了六萬起兵和十二萬步兵在富平囤積。隨后,完顏宗輔和張浚開展,完顏宗輔憑借出色的軍事才能大破張浚十八萬士兵,進一步挺進了中原。
完顏雍的父親完顏宗輔一生基本都是在作戰(zhàn)中度過,早年間跟隨父親四處征戰(zhàn),開創(chuàng)金朝疆土。金朝建立后,完顏宗輔率領(lǐng)士兵征戰(zhàn)四方,擴大金朝的統(tǒng)治疆域。公元1135,完顏宗輔在媯州途中因病去世,享年40歲。兒子金世宗即位后,追封父親完顏宗輔為金睿宗。
完顏雍的老婆
根據(jù)歷史記載,金世宗完顏雍共有八位老婆。昭德皇后烏林答氏完顏雍的正室,元妃張氏元妃李氏、賢妃石抹氏、德妃徒單氏、柔妃大氏、昭儀梁氏、才人石抹氏都是完顏雍的妃嬪。完顏雍和妻子烏林答氏都在同一年出生。烏林答氏出生在一個顯赫之家,是石土黑的女兒。
完顏雍的老婆烏林答氏畫像
完顏雍和烏林答氏5歲時,雙方家長便為倆人定下了婚約。公元1140年,完顏雍和烏林答氏年滿十八歲,雙方舉行了婚禮。烏林答氏聰慧勇敢,深得家族長輩的喜愛。完顏雍和烏林答氏成婚后,倆人相敬如賓,異常幸福。不久之后,烏林答氏就剩下長子完顏允恭。烏林答氏不但溫柔賢淑,將家中的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條,她還是一位博學(xué)多才的女性,經(jīng)常幫助完顏雍處理事情。完顏雍和烏林答氏是一對共經(jīng)苦難的夫妻,在完顏雍人生最失意的時候,烏林答氏一直陪在完顏雍身旁,陪他度過很多難關(guān)。
關(guān)于完顏雍七位妃嬪,歷史上沒有過多的描述和記載。金世宗的妃嬪元妃李氏不知何年出生,她時南陽郡王李石的女兒。公元1161年,金世宗封任李氏為賢妃,完顏雍在封李氏時,還沒有追封烏林答氏,從中可以看出,金世宗很喜歡這位李氏。第二年后,金世宗又將李氏加封為貴妃。公元1167年,封任李氏為元妃,以后宮地位來說,元妃僅次于皇后。加上,烏林答氏皇后已經(jīng)去世,后宮最高地位便是元妃李氏。
金世宗的孫子
金世宗完顏雍據(jù)記載有十個兒子,但是他有記載的孫子卻只有大兒子完顏允恭和第七個兒子完顏允濟的十一個兒子為孫子。
金世宗完顏雍
完顏允恭在金世宗即位就被冊封為楚王,在大定二年的時候,賜名為允迪,被立為皇太子,之后改為允恭。他的七個兒子也就是金世宗的孫子分別是金宣宗完顏珣、金章宗完顏璟、鄆王完顏琮、瀛王完顏瑰、霍王完顏從彝、瀛王完顏從憲,溫王完顏玠。
完顏永濟,字興勝,他是金顯宗完顏允恭同父異母的弟弟,還是金朝的第七位皇帝。金世宗的孫子也就是完顏永濟的四個兒子分別是梁王完顏從恪、完顏琚、完顏瑄、完顏璪。
完顏珣是金世宗的長孫,金顯宗完顏允恭的庶長子。金朝的第八位皇帝。金宣宗不善外交,他先向蒙古大汗成吉思汗求和,不想因為南遷汴京觸怒蒙古,兩國開戰(zhàn),他與西夏斷交,還發(fā)動侵宋的戰(zhàn)爭。于是金國三面受敵,在加上內(nèi)部不和,國家危在旦夕。于是在內(nèi)憂外患中走完他的一生,病逝于南京開封府。
完顏璟,小字麻達葛,金世宗的孫子,完顏允恭的兒子。金朝的第六位皇帝。開始封為金源郡王,在父親完顏允恭去世不久被立為皇太孫,金世宗駕崩后繼位為金章帝。他在位的時候政治還算的上清明,后世稱為明昌之治。但是之后不思朝政,又因為天災(zāi)的出現(xiàn)使國力衰退,又因為蒙古的崛起,成為金國覆滅的隱患。
完顏琮,完顏允恭的兒子,在章宗即位后被封為鄆王。完顏瑰,完顏允恭的兒子,完顏琮的弟弟,章宗即位,被封為瀛王。完顏從彝,完顏允恭的兒子,章宗即位,封沂王。完顏從憲,完顏允恭的兒子,章宗即位,封為壽王。完顏玠,完顏允恭的兒子,章宗即位,封為溫王。
完顏從恪是完顏永濟的長子,金哀宗離開汴京,崔立擁立完顏從恪為梁王,在汴京被蒙古攻克,完顏從恪被殺。完顏琚,完顏永濟的第二子,封為蔣王。完顏瑄,完顏永濟的第三子。
完顏璪,完顏永濟的第四子。
小堯舜金世宗
堯舜是古代漢族歷史上,兩位德才兼?zhèn)涞牟柯渎?lián)盟首領(lǐng)。由于他們的治理有方。被后人尊奉為圣賢人物。那么被人稱為小堯舜金世宗何德何能有此稱呼呢?在下面就讓我們來仔細瀏覽一下有著“小堯舜”之稱的金世宗完顏雍的功績吧。
金世宗完顏雍彩塑
在推翻了海陵王完顏亮的統(tǒng)治之后,完顏雍成了金世宗。在完顏雍繼位后,他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內(nèi)政治理和百姓生計的發(fā)展方面。他對前朝的為官制度做了簡單的增減,進一步的加強了皇權(quán)的統(tǒng)治。
在民生上,他推行與民休息的政策,他把原來參加南征的步兵都遣散了,還派官員去 *** 起義頻繁的地方去安撫百姓,招撫他們只要歸農(nóng)就赦免他們造反的罪名。在大定六年更是結(jié)束了同宋朝的戰(zhàn)爭,只留下了六萬的士兵做儲備,其余的士兵都放他們回家了。
在社會經(jīng)濟上,金世宗采取積極提倡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還減輕了農(nóng)民的負擔,招收流亡的百姓,開墾新的徒弟。為了恢復(fù)和進一步的發(fā)展社會經(jīng)濟完顏宗輔簡介,他崇尚節(jié)儉,聽說,一次他在吃飯,女兒來了,卻沒有多余的飯菜給女兒吃。他還市場教育太子、親王,告訴他們要節(jié)儉,還指著自己的衣服說我這件衣服已經(jīng)三年沒有換新了。正是因為金世宗能后認清統(tǒng)治者和百姓之間的關(guān)系,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他除了“兩稅之外,一無橫斂”也,沒有私自動用國庫的資財,不過數(shù)年,國庫充實,民間殷富。所以當時的人敬稱金世宗為“小堯舜”。
烏林答氏 金世宗
烏林答氏是金世宗的皇后,不幸的是,金世宗在登基之前,烏林答氏便香消玉殞了。金世宗登基后,感念烏林答氏的美德和品行,便追封烏林答氏為昭德皇后。公元1123年,烏林答氏在女真一個貴族家庭出生。在她5歲時候,父母將她許配給了同齡人完顏雍。
金世宗戲劇劇照
等到烏林答氏18歲時,便于完顏雍成親。烏林答氏對完顏雍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完顏雍13歲時,父親完顏宗輔因病去世,隨后母親出家。此時的完顏雍十分孤獨,后來烏林答氏嫁給他后,帶給了完顏雍溫暖和親情。烏林答氏不但賢惠聰穎,她還是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女性。當時,金熙宗喜怒無常,皇后乘機奪取朝政大權(quán),殺掉了很多朝中人士。完顏雍在朝廷中如履薄冰,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因此而喪命。烏林答氏知道完顏雍的苦惱后,便勸他將父親完顏宗輔傳給他的稀世珍寶白玉帶送給金熙宗。完顏雍考慮再三,舍不得宋人,烏林答氏對他說,如果人不在了,寶物在還有什么用處。完顏雍頓悟后,將白玉帶送給了金熙宗,金熙宗大喜。后來金熙宗殺掉很多大臣時,卻沒有殺害完顏雍。1149年,完顏雍的哥哥完顏亮登基為皇帝。期間,為了穩(wěn)固政權(quán),不惜排除異己。完顏雍膽戰(zhàn)心驚,畢竟完顏亮對文武雙全的完顏雍很是忌憚。烏林答氏覺得完顏亮和金熙宗有同樣的愛好,便讓完顏雍把家中珍貴的寶物全部獻給了完顏亮。完顏亮認為完顏雍是個膽小之人,便對他沒有了戒心。
后來,完顏雍擔任濟南尹時,海陵王完顏亮早已聽說烏林答氏長相貌美,便讓她到中都。烏林答氏知道完顏亮的意圖,走到半路時,她為了保全貞潔跳河而死。
金世宗改革
雖然完顏雍順利的登基了,但是當時的金國正處于內(nèi)憂外患之中,當時內(nèi)部有著金朝的貴族爭奪權(quán)力,外有各個族的任人民起義。所以完顏雍開始穩(wěn)定政局。他安撫原來的大臣,對被海陵王無故降職的給予改正,量才錄用。安撫和拉攏女真貴族,對原來反對他的不計前嫌仍然重用。
金世宗 劇照
之后金世宗便開始大肆改革,他整肅吏治,改革吏治的內(nèi)容:一是任用人才,不在講究出生。只要你是個賢才,不在注重你的資歷。二是做官的升職要看政績。要符合實際的政績,而不是弄虛作假,應(yīng)付上級的政績。所以在金世宗的統(tǒng)治期間涌現(xiàn)一批在政治上能有所作為,清廉正直的官吏。三是官吏在到了某個年齡就要推下去了,讓位給年輕人。因為人老了精力就不像以前年輕的時候那么充足。所以他規(guī)定朝中大臣六十歲就要辭去官職。金世宗還集中了權(quán)利的分布,加強了皇權(quán)的統(tǒng)治力。
在經(jīng)濟上金世宗改革的力度很強,他頒布了免奴為良的詔令,這是為了與民休養(yǎng)生息,不但安定了社會秩序,還提高了生產(chǎn)的積極性。他還重視農(nóng)桑,開墾新的土地,對增產(chǎn)的人給予獎勵,減產(chǎn)的理所當然給予懲罰,還鼓勵發(fā)展農(nóng)業(yè)和畜牧業(yè)。對于有災(zāi)害的地區(qū),還有減免租稅的政策,減輕了百姓們的負擔。所以自他繼位開始,金朝的經(jīng)濟得到全面的恢復(fù)和發(fā)展。
金世宗完顏雍的父親是誰 金世宗家庭成員介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1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