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念笙,金庸武俠小說《連城訣》里的人物,江南武林名宿,人稱鐵骨墨萼,身負武林之中最高深的內(nèi)功「神照功」和「連城劍法」兩大神功。
人物經(jīng)歷
梅念笙有三個徒弟,大徒弟「五云手」萬震山,二徒弟「陸地神龍」言達平,三徒弟「鐵索橫江」戚長發(fā), 均是不肖之徒,梅念笙知此三人品行,故未將絕藝傾囊相授,反而教了他們不少花哨而不實用的招數(shù)。
梅念笙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大俠,他淡泊名利,視金錢如糞土,心懷天下,情系蒼生。
但他無識人之明,誤收了三個泯滅天良的徒弟,因梅念笙的《連城劍譜》牽涉到一樁寶藏的秘密,三人竟聯(lián) 手圖謀恩師,奪取劍譜,梅念笙卻又心慈手軟,最后慘敗在徒弟手中,更被戚長發(fā)暗算。
梅念笙受重傷,投身長江躲避徒弟隱蔽起來,后為丁典所救。
梅念笙見丁典品性純良,臨歿前將劍法心訣、《神照經(jīng)》一并傳授給了他。
武功絕學
◆「神照功」:
載於《神照經(jīng)》,是天下第一精純的內(nèi)功,武林之中最高深的內(nèi)功,練成神照功,天下無對手。
天下內(nèi)功中威力最強、最奧妙的法門,能治療內(nèi)傷,具有起死回生之功效。
此功一旦豁然而通,內(nèi)息運行一周天,勁力便增加一分,四肢百骸,每一處都有精神力氣勃然而興,沛然而 至,甚至頭發(fā)根上似乎均有勁力充盈。
◆「梅花拳」:
亦稱梅花樁,梅拳,傳統(tǒng)武術(shù)拳種之一,為演練方便,在地面演練較為廣泛,稱為落地干枝梅花樁。
◆「連城劍法」:
載於《連城劍譜》,梅念笙賴以成名的劍法,劍法精妙獨到,招式全依唐詩取名,一招一詩句。
但未完全傳給萬震山、言達平跟戚長發(fā)三名弟子,后來萬震山又將劍法改叫「唐詩劍法」傳給弟子,戚長發(fā) 傳給狄云跟戚芳的劍法則改叫「躺尸劍法」,兩種劍法的威力都比原來的連城劍法削弱許多。
在金庸武俠小說中,有著各種精妙絕倫的武功,比如《九陰真經(jīng)》、《太玄經(jīng)》、《易筋經(jīng)》、《九陽真經(jīng)》、《神照經(jīng)》、《北冥神功》等。然而,在這些上乘武功中,最厲害的還屬《連城訣》里丁典所練的《神照經(jīng)》。《神照經(jīng)》本是一門上乘的內(nèi)功心法,但它卻有一項奇效,實力足以碾壓《九陰真經(jīng)》等絕世武功。那么,《神照經(jīng)》究竟有何厲害之處呢?為何能稱金庸武俠第一神功?今天就來和大家一探究竟。
《神照經(jīng)》簡介《神照經(jīng)》出現(xiàn)于金庸武俠小說《連城訣》之中,本為“鐵骨墨萼”梅念笙所有,在機緣巧合之下,梅念笙將此功傳給了丁典。丁典知道“連城訣”寶藏的秘密,又愛上了一見鐘情的凌霜華,后被凌退思算計入獄,后來又結(jié)識了狄云。丁典見狄云淳樸善良,毫無害人之心,一番考驗之下與他結(jié)為兄弟,并將《神照經(jīng)》武功和“連城訣”秘密傳給了他。狄云被血刀老祖扼住了咽喉,在生死之際打通了任督二脈,練成了《神照經(jīng)》武功,從此無敵于天下。
《神照經(jīng)》究竟有何神奇之處?
狄云與師妹戚芳本是青梅竹馬,兩人隨著師父戚長發(fā)一起到城里為師伯萬震山拜壽,緊要關(guān)頭戚長發(fā)刺殺了萬震山后逃脫,狄云也被人誣陷調(diào)戲婦女入獄。狄云生性淳樸,盼著事情能真相大白,但時間一天天過去,他卻是一天天的愈加絕望。狄云被人算計陷害,連他最心愛的師妹戚芳竟然也不相信他,師父又下落不明,在獄中還被“丁典”欺負,終于絕望到了極點,在獄中上吊而死。
狄云死后,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了,原來和狄云關(guān)在一起的并非普通犯人,而是身負絕世武功和“連城訣”寶藏秘密的丁典!
原文描述:
丁典道:“你若真是歹人,決不會上吊內(nèi)殺。我等你氣絕好久,死得透了,身子都快僵了,這才發(fā)功。普天下除了我自己之外,沒人知道我已練成‘神照經(jīng)’的上乘功夫。若不是我會得這門功夫,無論如何救你不轉(zhuǎn)。你自殺既是真的,那便不是向我施苦肉計的歹人了?!?/p>
原來丁典一直以為狄云是凌退思安排的臥底,目的就是為了套出他的“連城訣”寶藏秘密,因此之前一直欺負狄云,后來狄云絕望自盡,丁典才判斷他并非臥底。為了準確的判斷狄云的身份,丁典等他死了很久,死得透徹了,身體都快僵硬了,這才施展《神照經(jīng)》神功,又將狄云救活。
從原文中可以看出,當時狄云確實是死了,而并非閉氣假死。
在金庸武俠小說中,能將“死人”救活的,有兩個人:《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以及《連城訣》中的丁典,但兩人的“起死回生”之法有本質(zhì)區(qū)別。
【《天龍八部》掃地僧“先將人打死再救活”】
眾人這時方才明白,那老僧適才在藏經(jīng)閣上擊打二人,只不過令他們暫時停閉氣息、心臟不跳,當是醫(yī)治重大內(nèi)傷的一項法門。許多內(nèi)功高深之士都曾練過“龜息”之法,然而那是自行停止呼吸,要將旁人一掌打得停止呼吸而不死,委實匪夷所思。
在《天龍八部》中,蕭遠山和慕容博兩人強練少林七十二絕技,以至走火入魔,為了化解他二人的恩怨,掃地僧先將蕭遠山和慕容博打的“氣絕而死”,后再以高深武功將他二人救活。蕭遠山和慕容博并非真的死去,而是在不覺之間,被掃地僧以超強的外力打出“龜息之態(tài)”。蕭遠山和慕容博內(nèi)功極高,“龜息”之后氣息極為微弱,喬峰和慕容復大驚之下,未曾細查,加之掃地僧功力通神,這才以為掃地僧打死了各自的父親。
【《連城訣》丁典《神照經(jīng)》起死回生】
“你已氣絕了小半個時辰,若不是我用獨門功夫相救,天下再沒第二個人救得。”
說也奇怪,那瘋漢這一次竟絲毫沒發(fā)怒,反而輕輕地哼起小曲來,伸手壓住狄云的胸口,一壓一放,便如扯風箱一般,將氣息壓入他肺中,低聲又道:“也是你命大,我這‘神照經(jīng)’已練了一十二年,直到兩個月前才練成。倘若你在兩個月之前尋死,我就救你不得了?!?/p>
? ? ? ? 第一次看到連城訣這般品種的書,甚是詫異,很難想象一本書里幾乎全是壞人,連主角都不能幸免的受影響,不禁長嘆一聲,果然是大師之作。
? ? ? ? 這是我所看的第一部金庸武俠小說,篇幅不長,人物涉及較少,卻又讓人難以抵抗它所獨具的魅力。后記中有記載,金庸先生家有個長工,這長工的經(jīng)歷與狄云相似,想來的這長工許就是狄云的原型。小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古時遭受誣陷,獄中交友等事時有發(fā)生,只是人物不同,以后的路線也不同,若將這些放在武俠小說中,那就厲害了。
? ? ? ? 眾所周知,誣陷主角之人的結(jié)局,一定不會好,在萬圭娶了狄云的師妹,春風得意后,毒瘤便開始成長,兄弟相爭,父子相殘,終究是被主角光環(huán)吞噬。而獄中的友人定是不凡之人,在短篇小說中奇遇總能推動劇情發(fā)展。狄云無意從丁典身上學到了連城訣,又知道了師父,師伯三人與祖師的秘密,而丁典大哥與霜花華的愛更是讓他感動不已,合葬這對愛人成了狄云活下去的信念,同時也為后文埋下了伏筆。
? ? ? ? 金庸先生在《連城訣》中加入了許多懸念,比如:為何每至月圓友人便要受一頓拷打?為何窗檻上每日都會放著一盆花?為什么所有人都在冤枉自己?如此這般,皆是疑點,讓人忍不住往下看。但這絕不是一本懸疑小說,仔細琢磨疑點或是劇情發(fā)展都能猜出一二,但猜沒猜到是一回事,看不看又是另一回事。
? ? ? ? 熬夜看完了《連城訣》,畢竟是大師之作,想著一口氣讀完,然后細細品味。不可否認,它是值得去細細品味的,《連城訣》篇幅短小,但從這短小中極易捕捉到金庸先生的優(yōu)秀。先生是香港人,原名查良鏞,金庸就是鏞的分解體,先生又文學博士,熟讀歷史,詩詞功底也是很不錯的。從“唐詩選輯”和大寶藏兩章足以看出。“西天寧寺大殿佛像向之膜拜通靈祝告如來賜福往生極樂。”中,一句“往生極樂”就是點睛之筆,貪心不成蛇吞象,一個武林終是成了一個人的江湖。
? ? ? ? 每個人都會排斥壞,但這恰恰是《連城訣》的厲害處,《連城訣》中幾乎每個人都不善,可所有人都否認自己是惡的,每個人似乎都壞得理所當然。先說大惡賊五云手萬震山云,為一己私利,上殺師傅,下欺徒兒,卻又愛披著善良的外衣,最終死于欲望之下。但是他并沒有錯,鐵骨墨蕚梅念笙授予他的武功便是錯的,他繼續(xù)錯授徒兒又怎的是錯。江湖險惡,誰不是為了自己。
? ? ? ? 再說那正義凜然的落花流水四兄弟之一——中平無敵花鐵干。為顯名聲放棄救兄弟之女,助劉乘風二打一,卻錯殺劉乘風,雖有悔意卻不肯認錯,強說是血刀老祖殺了劉乘風。后為求生,更是向血刀僧這種大惡人跪下求饒,待狄云殺了血刀老祖后,狄云、水笙、花鐵干三人被困,無所食。這所謂的正義之人便吃兄弟血肉面不改色。只是他也沒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彼笕菫榱诵值苤希缃?,這么個正義的大俠就快餓死了,難道不該食肉嗎?
? ? ? ? 整部小說亮點還是在主角狄云這邊,不得不說整個《連城訣》就是狄云的成長之路。小說通過狄云的眼睛,講述了世間各種人的惡。以至于他自己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響,世間太多的惡,幸好有丁典大哥與霜華的愛留存心間,這或許是狄云心底的墻麗抵擋了世界的惡意。江湖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武林,若真的成了一個人的江湖就不是武林了。主角有太多無奈,所以先生筆下的主角大多喜歡歸隱,狄云自然也不例外。他阻止不了武林中的風起云涌,當然,這也不關(guān)他的事,他從未想過入武林,從來都是身不由己,那不如放了自己。
? ? ? ? 荒涼之地似乎是僅留的純凈罷,當?shù)以品N下幾百株菊花,抱著空心菜,在荒僻之地遇上水笙,那句:“我知道你會回來的?!彼坪醣韧苛硕舅幍闹閷毟駥毑?,是一件無價的珍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2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