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到第六任君主魯厲公的時候,關于魯國國君的記載就越來越少。這當然可能是因為后來的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所致,也不僅是魯國的國君歷史記載稀缺,其他諸侯列國的記載也是殘缺不全。就比如魯獻公、魯真公,由于史料太少,往往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探究其背后的故事,甚至有人就直接以他們沒有故事概括之,這難道是正確的嗎
在整個諸侯列國建國的近百年間,有很多國家在改革舊有制度體系上都存在著長時間的過渡,就比如周人所推崇的嫡長子繼承制,即便是在周人直系的封國魯國,也沒有嚴格的推行嫡長子繼承制。
在宋國、齊國、晉國等國都存在著兄終弟及的模式,只是宋魯?shù)葒男纸K弟及很多時候是和平過渡,而齊晉等國的兄終弟及則存在著很多內(nèi)部動亂。魯國的兄終弟及是否真的就是和平過渡,或許本身還是存在疑問的。
魯煬公承繼了兄長魯考公的位置,魯魏公承繼了兄長魯幽公的位置,而魯獻公則承繼了兄長魯厲公的位置,魯武公承繼了兄長魯真公的位置,這即是在魯國的前面十代君主中,至少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四次兄終弟及。
這種情況絕不尋常,本來可能就反映出在整個周人建制的過程中,周人嫡系子孫的權力分割也許并不夠均衡,便是導致出現(xiàn)很多次兄終弟及的情況。而我們今天要說到的魯獻公、魯真公,兩位魯國國君的執(zhí)政時間都相對很長,《史記》里記載:“厲公三十七年卒,魯人立其弟具,是為獻公。獻公三十二年卒,子真公濞立……三十年,真公卒,弟敖立,是為武公”。
我們對一代國君的評價,如果沒有確鑿的證據(jù),往往只能通過其后世所命名的謚號加以分析。在沒有任何考古發(fā)掘的證據(jù)出土之時,這種辦法似乎也便是唯一最為可信的。而魯獻公的“獻”和魯真公的“真”,在謚法中都屬上謚之法。
這就是說魯國的后世子孫對兩代國君是基本認可的。兩代國君的執(zhí)政期間,據(jù)說恰好處于周夷王、周厲王、周宣王的時代,其中周厲王大約占了過半時間,史書中有“真公十四年,周厲王無道,出奔彘,共和行政。二十九年,周宣王即位”。周夷王時代周天子烹殺齊國國君,以此震懾不朝的諸侯。周厲王發(fā)動變革,則更是引發(fā)貴族和國人的動亂。至于周宣王更是大力對外發(fā)動戰(zhàn)爭,這即可見魯獻公、魯真公所面對的國際環(huán)境即為惡劣。
回頭我們再來看謚法,謚法中對“獻”的解釋是“聰明睿哲曰獻。知質(zhì)有圣曰獻。有所通而無蔽”,對“真”的解釋是“肇敏行成曰真,不隱無藏曰真”。春秋戰(zhàn)國時代取謚號為“獻”的國君,至少就有秦獻公、晉獻公、齊獻公,都還算有所作為的國君。但“真”就比較奇怪了,史書中要找到跟魯真公同樣謚法的國君似乎屈指可數(shù)。
按照夏商周斷代工程的說法,魯獻公大約處于周夷王和周厲王的交叉時期,這個時期“荒服不朝”,周天子與諸侯們矛盾日趨凸顯,而魯獻公和魯真公作為天子至親家族,是“知質(zhì)有圣”,是“有所通而無蔽”,是“不隱無藏”。謚法脫胎于儒學,如果能稱呼為“圣”,則可能說明魯獻公和周真公對周天子還是極度尊崇的,而“通而無蔽”和“肇敏行成”,則又可能說明魯獻公和真公不是死板的去執(zhí)行周天子的號令,而多半還能結(jié)合魯國國情在貫徹落實天子的政策。
應該說,魯國這兩代國君期間,盡管外圍的諸侯列國正在發(fā)生劇變,而魯國依然堅持著周天子的禮樂制度和體系,在用周人的思維管理國家,魯國處于不溫不火和與世無爭的狀態(tài)。
不是昏君,因為:
其一:魯莊公敢于迎戰(zhàn)強敵齊國。
公元前684年,齊強魯弱。齊國攻打魯國,國難當頭,魯莊公沒有軟弱屈服于外來強勢,而是主動打擊侵略者。這一點證明魯莊公有膽有識,并非無能之人。
其二:魯莊公懂得人心的重要。
從曹劌與魯莊公的對話中我們可以得知以下三點:
(一)、魯莊公重視與手下的關系。有錢財寶物不獨享,而是分給手下大臣和武將。一個好的國君,他所統(tǒng)治的地盤一定是要人心上下團結(jié)的。這首先就要從領導集團做起,如果國君吝惜財物,不肯獎賞他人,自己的臣子也不會服從自己。能得到自己屬下的“心”,才能使國家穩(wěn)定,屬下也會盡心盡力輔佐君主。
(二)、魯莊公非常講究誠信。祭祀神靈時,祭品數(shù)目不虛報,在對待曹劌尖銳的問題面前如實回答。這些都可以可以體現(xiàn)出魯莊公的誠心。無“信”者,失天下,有“信”者,得人心。一個國君若在對待本國事情的時候講信用,這樣他的屬下和人民才會信任他,支持他。
(三)、魯莊公知道民心的重要。一個掌握生殺大權的國君能夠做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這實屬難得可貴。他能把案件處理得合情合理,人民才能夠服從他,歸順他。連鄙夷“肉食者”的曹劌也用“忠之屬也”贊美他,可見魯莊公重視民心,也深得民心。
從以上三點,我們可以大致看出魯莊公的為人:不吝惜私人財產(chǎn),能使君臣和睦,講誠信,取信于民,深得民心。這足以證明魯莊公不是無謀國君,他有能力治理好一個國家。
其三:魯莊公知人善任,能聽取他人建議。
我們可以從文中得知,曹劌是一介平民,魯莊公是一國國君,兩人身份天差地別。魯莊公若想殺死曹劌,就如同殺死一只小蟲般簡單。但是魯莊公有沒有因此就擺出國君的架子,對于曹劌的建議不理不睬甚至輕視曹劌呢?顯然沒有。相反,戰(zhàn)前虛心的請教曹劌,戰(zhàn)中及時聽取曹劌正確的建議,戰(zhàn)后耐心詢問曹劌勝利的原因,總結(jié)戰(zhàn)勝的經(jīng)驗。這些無不體現(xiàn)出魯莊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虛心納諫。一個國君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使手下的人才“優(yōu)劣得所”,讓他們的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通篇來看,若說曹劌是匹“千里馬”,那么魯莊公顯然就是那伯樂,可見他并非無知之人。
分類: 文化/藝術 >> 歷史話題
問題描述:
一、周平王東遷的故事……
二、秦、周、魯、燕、齊、吳、越。第一代君王是誰?不斷強大的過程有什么故事?!
三、管仲相恒公,霸諸侯,一匡天下。這句話有故事或來由嗎?
四、春秋時期,齊國和晉國能夠迅速強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分方面答,要具體?。。?
五、城濮大戰(zhàn)的故事!
六、退避三舍的故事
七、桂陵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的故事!
八、戰(zhàn)國時期其他戰(zhàn)役的故事。
九、長平之戰(zhàn)的故事
十、長平之戰(zhàn)的真實性理解。
解析:
很抱歉,百度限回答一萬字,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回答。
周平王東遷洛邑
來源:河洛文化網(wǎng) 采編:河洛文化網(wǎng)
周朝在周幽王統(tǒng)治時期王室力量已大大減弱,西部游牧部族西戎經(jīng)常派兵侵犯鎬京,對西周進行騷擾掠奪。為了保證周王室的安全,便于各地方諸侯勤王方便,人們在周京畿地區(qū)建了好多烽火臺,這樣當西戎侵犯之時,人們會點燃烽火臺的烽火,諸侯見到烽火臺狼煙四起,便迅速調(diào)兵趕往京城保護周王。烽火臺建成后由于諸侯救兵能及時趕到勤王,西戎各部也不敢輕易向周都城進犯,情況暫且好了許多。但是,周幽王即位后,將國家大事放之一邊,整日只知吃喝玩樂,還特別好色,派人到處搜尋美女,以供自己享樂。誰能將美女進獻給他,他就十分高興,并給進獻者大量的賞賜,同時給予官職,這樣他就能得到很多美女。在諸多美女當中,有一個絕色美女叫褒姒,周王對她非常喜歡,整日寵著她,想方設法讓她高興,但褒姒卻并不喜歡幽王,自從被選送宮中,整日里皺著眉頭,從不見她有一點笑容,這下可急壞了好色的周幽王。他想盡一切辦法想讓這位美人一笑,結(jié)果均沒如愿,于是下詔天下,若誰能讓美女褒姒一笑,將賞他黃金千兩,這樣就有許多人貪圖錢財去見褒擬,設法讓她一笑,這些人想盡一切辦法均不能奏效,還令美人更加生氣。
有一天,有個叫虢石父的小人給周幽王出了個鬼主意,讓周幽王帶著美人登上了烽火臺,用點燃烽火的辦法,讓諸侯救兵上當,這樣美女或許會開心高興。周幽王聽后覺得很有道理,便命令屬下點燃烽火,各路諸侯見到烽火狼煙四起,便前來勤王,各路兵馬趕到京城卻不見一個敵人,褒姒在烽火臺上看到許多兵馬忙來忙去也不知在干什么就冷笑了一下,這樣可把幽王高興壞了,但他哪里知道這樣的嚴重后果。上了當?shù)闹T侯得知是周幽王為得美人一笑而采取的辦法時氣得要命,以后再見烽火臺的烽火也不會再出兵勤王了。
周幽王專寵褒姒,褒姒也很爭氣,不久給幽王生了個兒子,起名叫伯服,當時的王后和太子均被他廢掉了,他立褒姒為王后,伯服為太子,消息被王后的父親申侯得知后,氣得要命。他勾結(jié)西戎向周王發(fā)動了進攻,周幽王急忙命人點燃烽火,誰知各路諸侯因上飲當了,這次竟沒一個發(fā)兵來救,幽乏無奈只好逃出了京城結(jié)果被犬戎殺死于驪山之下。
申侯勾結(jié)犬戎舉兵來攻,目的是為了保住女兒的王后位置,確保自己的外孫太子宜臼的地位,結(jié)果犬戎卻殺了周幽王,并在京畿地區(qū)燒殺搶掠,將周王朝搞得一團糟。申侯見勢不妙,又聯(lián)合各路諸侯打敗了犬戎,擁立太子宜臼作了周王,這就是歷史上的周平王。
即位以后的周平王在鎬京執(zhí)政已十分困難,一方面鎬京被犬戎燒殺搶掠得已不成樣子,象樣的宮殿房屋幾乎被燒盡;另一方面犬戎還多次來侵擾京城,各路諸侯又保駕不力,于是便下決心放棄殘破不堪的鎬京城而東遷洛邑。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鄭國、秦國、晉國等諸侯國的護衛(wèi)之下,放棄鎬京,遷都洛邑,建立了東周王朝。
平王東遷之后,西部故土大量喪失,潼關以西廣大地區(qū)被秦國所占有,南面是楚國及其附屬國,北面地區(qū)多為晉國所控制,東面地盤大量被鄭國侵占,周王室只有伊洛河地區(qū)以洛陽為中心方圓不足600里的地盤,周天子控制諸侯“天下共主”的權力已實際喪失,一些強大起來的諸侯不再聽命于周王,而只是利用周王的旗號“挾天子以令諸侯”,歷史進入到了王室衰微,大國爭霸的新時期。
周平王東遷洛邑,可以說是周朝社會歷史的轉(zhuǎn)折點。東遷之前周王為天下共主,力量強大,各地諸侯要向周王定期納貢;東遷之后的周王室名義上雖然仍然存在,但真正實力還不如一地方強大諸侯。由于平王東遷后都城在洛陽,人們便將遷都后的周王朝稱之為東周,洛陽一帶是東周的都城。歷史上又將東周歷史劃分為春秋、戰(zhàn)國兩個時期。
二、秦、周、魯、燕、齊、吳、越。第一代君王是誰?不斷強大的過程有什么故事?
秦 第一代君王是秦襄公
周 周朝的第一代君王是周武王姬發(fā)
周國的第一代君王是周文公姬旦
魯 第一代君王是周文公姬旦長子魯公伯禽
燕 第一代君王是召康公姬爽
齊 第一代君王是齊太公呂尚(即姜子牙)
吳 第一代君王是周太王長子吳太伯
越 第一代君王是少康大帝幼子無余
春秋時期,齊國和晉國能夠迅速強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齊桓公和晉文公都有才干,會任用賢人,深得民心,使國家迅速地發(fā)展起來.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第十五位君主,姓姜,名小白,齊厘公子,齊襄公弟,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稱霸中原的國君。
齊襄公是一個暴虐的君主,國內(nèi)怨聲載道,人人憤恨。小白進宮勸諫,襄公不聽。他在鮑叔牙的勸說下,出奔到莒國。公元前685年,襄公的族弟以孫無知與大臣連稱、管至父串通發(fā)動政變,殺了襄公,篡奪了王位。一個多月后,雍廩、高傒諸大夫又殺了公孫無知等,準備迎接出奔在魯國的小白哥公子糾回國即位。而國內(nèi)高氏、國氏等貴族支持小白繼位。小白抄近道首先回到齊都臨淄,當上了國君,即齊桓公。他重用鮑叔牙,不計前嫌,任命曾輔佐公子糾的管仲為相國,把國家大家事委托于管仲,讓其一展才華。
管仲確實是一個匡世濟時的良才。他認為君主要創(chuàng)建霸業(yè),首先要能識賢、用賢,要防止小人的滲入。他建議齊桓公起用隰朋,寧越等五個人,同時懸榜國門,號召國人獻計獻策,招納四方志士。在管仲的主持下,齊桓公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各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別是因地制宜,發(fā)展?jié)O業(yè),使齊國富強起來,為最后稱霸尊奠定了基礎。為了擴大影響,他興兵伐魯,大獲全勝,占領了魯國的遂邑。后又歸還戰(zhàn)爭中奪取的土地,各國諸侯認為他是一個可信的賢德之君,愿和他同盟,使他的聲譽鵲起。齊桓公派遣使臣朝拜剛繼位的周僖王,贏得了周天子的歡心。他召集各國諸侯到北杏開會,被推舉為盟主,后又在幽地與宋、魚、衛(wèi)曹等八國歃血為盟,齊國稱霸的局面終于確立,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稱霸后,他進一步治理好齊國,還幫助救周圍弱小的諸倔敵國。他驅(qū)戎趕狄,平魯伐楚,救衛(wèi)助邢等功績,極大地提高了威望。當時周王室想裁決一件大事,也要請齊桓公召集各會盟諸侯共同商議。
晉文公,生年不詳,卒于公元前628年,名重耳。晉獻公二十一年(前656年),皇室之
爭迫使重耳棄蒲走狄,開始了長期的流亡生活。
重耳在戎狄居住了十二年,期間,他父親晉獻公死后,晉國大夫曾經(jīng)派人請重耳歸國繼
位,被重耳拒絕。晉惠公當政后,又命人微行戎狄刺殺重耳,重耳雖幸免于難,卻感到
戎狄不足以為后援。此后,重耳先后流亡于齊國、楚國和秦國。晉秦韓戰(zhàn)之后,秦穆公
欣然派三千秦軍擁重耳入晉。晉惠公十四年(前637年),重耳命部下殺晉懷公于高粱
(臨汾),繼位于絳。
十九年的流亡生活使晉文公擴大了視野,了解了下情,因此他繼位后就進行了一系列改
革。首先,他號召國內(nèi)大力改進生產(chǎn)工具,施惠百姓,獎勵墾殖,發(fā)展生產(chǎn),繁榮社會
經(jīng)濟。其次,他大批啟用沉淪的舊族,同時又十分注意任用和提拔出身微賤而才能俊異
的人,團結(jié)了新舊貴族,為他建立霸業(yè)做好了準備。“城濮之戰(zhàn)”,晉文公退避三舍,
大破楚軍。之后晉文公請周襄王到踐土大會諸侯,“踐土之盟”標志著晉文公建立霸業(yè)
的完成。
兩個人是春秋五霸前兩位。他們都善于改革,善于用人,加上本來國力就較強,于是成就了霸業(yè)。這是歷史的偶然也是必然。
zhidao.baidu/question/2214933
“管仲相恒公,霸諸侯,一匡天下”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出自《論語》
城濮大戰(zhàn)
發(fā)生時間:西元前632年
就在晉文公即位的同一年,周襄王被其弟叔帶勾結(jié)狄人趕跑,流落在外。晉文公抓住這個時機,約會諸侯用武力平定了叔帶的叛亂,恢復了周襄王的地位,博得了“尊王”的美名。接著又用全力南向與楚爭霸。
那時,一度附楚的宋國,首先擺脫楚的控制,依附了晉國。楚國為了保持在中原取得的優(yōu)勢地位,聯(lián)合陳、蔡等國,出兵伐宋。晉國也在宋、齊、秦等國的聲援下,于西元前632年,向楚的附庸曹、衛(wèi)進攻,迫使楚軍北上,于是發(fā)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戰(zhàn)。戰(zhàn)斗以晉勝楚敗而告結(jié)束。
城濮之戰(zhàn)后,晉文公大會諸侯于踐土(河南原陽西南),周襄王正式冊封晉文公為霸主,從而成就了霸業(yè)
退避三舍的故事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jīng)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br>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xiàn)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桂陵之戰(zhàn)
戰(zhàn)國中期,齊、魏、燕、趙、韓、楚、秦七雄并立,征戰(zhàn)頻繁。公元前354年,魏國派大將龐涓率8萬精兵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邯鄲),趙國苦戰(zhàn)了一年,眼看就要撐不住了,急忙向盟國齊國求救。齊威王正欲向外擴張,于是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兵8萬去救趙國。
孫臏是兵圣孫武的后代,出生于齊國。他曾拜兵學家鬼谷子為師,與魏國大將龐涓是同窗好友。但龐涓做了魏國大將后,十分嫉妒孫臏的才能,將他騙到魏國施以臏刑(去膝蓋骨),欲使其永遠不能領兵打仗。后孫臏千方百計才逃出回齊國,并被齊威王重用。
孫臏終于得到一個向龐涓復仇的機會。但他并沒有急于與龐涓在戰(zhàn)場上相見。他勸田忌放棄領兵直趨邯鄲,與魏軍決戰(zhàn)的計劃,趁魏軍主力出兵在外,國內(nèi)防務空虛之際,直搗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迫使遠在異國的魏軍“釋趙而自救”。等龐涓回兵時,中途予以截擊,這樣既救了趙,又能給魏國以沉重打擊,是一舉而兩得。
田忌采納了孫臏“批亢搗虛”、“圍魏救趙”的戰(zhàn)法,揮師直逼魏國軍事重鎮(zhèn)平陵(今山東定陶)。齊軍攻打平陵的行動并不堅決,龐涓也不急于回救,繼續(xù)竭盡全力攻克邯鄲。直到魏軍已占領邯鄲,損兵折將急需休整時,孫臏才建議齊軍揮師直搗魏都大梁,逼魏惠王十萬火急命令龐涓統(tǒng)兵回救。龐涓接令后,不得不放棄邯鄲,拋棄輜重,晝夜兼程回師。孫臏判斷魏軍回師必經(jīng)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立即率齊軍主力北上,在桂陵設下埋伏。當魏軍經(jīng)長途跋涉行至桂陵時,以逸待勞的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龐涓只身逃回魏國(一說被俘后放回)。
馬陵之戰(zhàn)
桂陵之戰(zhàn)后,魏國雖元氣大傷,但經(jīng)過幾年的休整后,魏國逐漸開始恢復對外進攻。公元前341年,魏國再次發(fā)兵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援。齊威王采用孫臏“深結(jié)韓之親而晚承魏之弊”的主張,與韓結(jié)好卻不急于發(fā)兵。待韓軍五戰(zhàn)五敗,魏軍也實力大損時,才于次年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發(fā)兵救韓。齊軍重施“圍魏救趙“的戰(zhàn)法,直驅(qū)魏都大梁。魏惠王像上次一樣將攻韓的部隊召回,以太子申為主將,龐涓為將軍,率兵10萬迎擊齊軍。
此次形勢不同于桂陵之戰(zhàn),魏軍是有備而來,氣勢旺盛。故孫臏決定因勢利導,利用魏軍求勝心切的弱點,誘敵冒進,再圖取勝。齊軍前鋒與魏軍稍一接觸,即佯裝怯戰(zhàn),掉頭東撤。在撤退途中,有意造成軍力不斷削弱的假相。第一天造了10萬人吃飯的鍋灶,第二天減為5萬人用的鍋灶,第三天則只剩下3萬人用的鍋灶了。龐涓與孫臏交手,本來小心翼翼,害怕再次上當,但當看到齊軍鍋灶日減,以為齊軍膽怯,三天中即逃亡了大半,這才壯起膽子,丟下輜重和步兵,只領輕車銳騎日夜兼程猛追,必欲全殲齊軍,擒獲孫臏。
齊軍退至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此地道路狹窄,地勢險隘,兩旁樹木茂盛,是個設伏的好地方。孫臏計算行程,判斷魏軍將于日落后追至,遂命士卒伐木堵路,并將路邊一棵大樹剝?nèi)淦?,在樹干上寫了“龐涓死于此樹之下?個大字。挑選一萬名弓弩手埋伏在道路兩側(cè)的山上,約定天黑后,見到火光就一齊放箭。
日暮時分,龐涓果然率軍追到馬陵,發(fā)現(xiàn)路旁的大樹被剝?nèi)淦ぃ厦骐[隱約約寫有字,就命士卒點起火把來看,待他看清樹上字后,這才發(fā)現(xiàn)中計,急令部隊撤退。但已經(jīng)晚了,兩旁齊軍看見火光,萬弩齊發(fā),伏兵四起。魏軍措不及防,倉促應戰(zhàn),很快潰敗,龐涓中箭,左突右沖無法突出重圍,最后憤愧自殺。齊軍乘勝追擊,又大敗魏軍主力,俘獲魏軍主將太子申,殲滅魏軍10萬。
桂陵和馬陵之戰(zhàn)后,魏國一蹶不振,齊國則聲威鵲起,稱霸中原,孫臏亦名揚天下。孫臏“圍魏救趙”和“示假隱真”的戰(zhàn)法,成為中國軍事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為后世兵家廣泛推崇。
長平之戰(zhàn)
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克韓陘城等五城(陘庭在今曲沃縣西北二十里,在絳州東北三十五里),殲敵五萬。四十四年,白起攻取南陽(此南陽在太行山南攸武處)太行小路,將韓國一分為二。四十五年,白起伐韓野王(野王在太行東南,春秋時為邢國),野王降。此年范雎為秦客卿,提出了著名的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四十七年,秦令左庶長王龁攻韓,奪取上黨。上黨民眾不降擒反投于趙,于是秦以此為借口令王龁轉(zhuǎn)而攻趙。趙令廉頗為將抵抗,廉頗率趙軍主力抵達長平后,立即向秦軍發(fā)起攻擊。由于秦軍勢大,趙軍連戰(zhàn)不利,損失頗大。廉頗鑒于此,及時改變戰(zhàn)略方針,決定轉(zhuǎn)攻為守,準備依靠有利地形,構(gòu)筑城壘固守,以逸待勞,以圖挫動秦軍銳氣,使其陷入疲憊之中。廉頗的策略獲得成功,秦軍的進攻勢頭被很大的遏抑,造成兩軍對峙于長平的僵局,為打破僵局,范雎使人攜千金入趙行反間計,言秦軍不懼廉頗,只怕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保┱昧H因為開始多敗傷亡大轉(zhuǎn)為堅守不應戰(zhàn),趙王此時已經(jīng)比較不滿意,而又聽到秦國的反間之言,便派趙括代廉頗將對抗秦軍。秦國聞知此事后,暗中派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表面統(tǒng)帥王龁卻只為尉裨將,并嚴令軍中有如敢泄武安君為將者斬。白起到任后,研究了趙括沒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只會紙上談兵,又驕傲自大,聽信謠言魯莽輕敵,決定采取誘敵深入,困敵聚殲的戰(zhàn)略方針,作出了如下部署:1將目前的前線部隊轉(zhuǎn)作為誘敵部隊,等待趙軍出擊后,向主陣地長壁撤退,誘敵深入;2利用長壁地形構(gòu)筑口袋形陣地,以主力守衛(wèi),準備抵擋趙軍的進攻,并組織一只精銳突擊隊,準備趙軍被圍后,用于不斷出擊以消耗趙軍有生力量和磨損其銳氣;3,將二萬五千人埋伏在兩側(cè)翼,待趙軍出擊后,插到趙軍后方,切斷趙軍退路,完成對出擊趙軍的合圍;4用騎兵五千滲透到趙軍防御陣地中,牽制和監(jiān)視留守的趙軍。戰(zhàn)爭的發(fā)展果然按著白起預計的方向進行。趙括至軍后,更改廉頗不準出戰(zhàn)的約束,并置換了軍吏,出兵攻擊秦師,兩軍乍一交鋒,白起便佯敗后退。趙括不問虛實,立即實施追擊。趙軍前進到秦軍的預定陣地——長壁后,遭到了秦軍主力的頑強抵抗,攻勢大大受挫。趙括見作戰(zhàn)不利,打算退兵,但為時已晚,秦軍兩翼伏兵迅速出擊,及時插到趙軍進攻部隊后面,切斷了趙括主力的對外聯(lián)系,構(gòu)成了對進攻趙軍的包圍。另外的五千騎兵也迅速地前進到了趙軍的的防御陣地,牽制、監(jiān)視留守的趙軍。白起又下令突擊部隊不斷攻擊被圍的趙軍。趙軍連戰(zhàn)不利,情況危急,被迫就地構(gòu)筑營壘,放棄進攻,等待救援,由于糧道斷絕,趙軍士氣日益低落。糧道斷絕四十六日后,趙軍開始自相殺食,趙括企圖突圍而出,分四隊突擊隊沖擊,皆全軍覆沒,趙括親率精銳突擊,被秦軍強弩射回,趙括死于亂箭之下,趙軍大敗,趙軍主將已亡,四十萬將士皆投降。白起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復。非盡殺之,恐為亂?!庇谑窃p允趙軍降卻引趙軍一步步慢慢全部坑殺,只留二百四十名童子軍回趙。前后共殺俘虜四十五萬人。此為中國歷史著名戰(zhàn)役—長平之戰(zhàn),長平之戰(zhàn)是中國戰(zhàn)爭史上的一個杰作,白起在這場戰(zhàn)爭中,依靠自己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指揮秦軍給趙軍以毀滅性打擊,開創(chuàng)了我國歷史上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zhàn)。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2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