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霸道與殺氣,古往今來哪首詩可出其右?小編列出了這首詩: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
這首殺氣騰騰的詩,一看就不是文人手筆,很多有人說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作品,題目為《不惹菴示僧》,其實不然,這是一首宋詩。
一、朱皇帝寺廟題詩
我們先看看朱皇帝的故事,在清朝人褚人獲《堅瓠集》中記錄了一首《般若庵詩》的故事:
洪武戰(zhàn)江南曰,投太平府般若庵,欲借一宿。僧異其狀,輙問爵里姓名。因題詩寺壁曰:
【戰(zhàn)退】江南百萬兵..........
后僧恐人見,堊去其詩。登極后,遣人視詩在否。眾僧惶恐,有僧補一詩。使返以無對。命鑰僧至,將殺之。僧曰,御詩后,吾師有詩在焉。問何詩。僧誦曰:
御筆題詩不敢留..........
高皇喜。寺僧皆免究。
傳說朱元璋還沒有當皇帝之時,又一次在江南作戰(zhàn)。戰(zhàn)后,朱元璋帶人路過寺廟借宿,僧人看他比較奇怪,就問他的姓名。于是朱元璋就題了一首詩:
【戰(zhàn)退】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主】,只管【叨叨】問姓名。
和尚們一看,這是反詩呀,嚇得沒敢吭聲。等朱元璋走了以后,膽小怕事的僧人涂掉了這首詩。
后來朱元璋做了皇帝,派人來查看這首題壁詩。這樣子和尚們害怕了,誰知道當年的土匪今天成了皇帝呢?這時有一個和尚在墻上補了一首詩。
朱元璋聽說自己的詩沒有了大為生氣,派人將僧人們捉來準備治死罪。有一個大膽的和尚說,您的御詩之后,我?guī)煾敢矊懥艘皇自?,詩云?/p>
御筆題詩不敢留,留時恐惹鬼神愁。故將法水輕輕洗,尚有龍光射斗牛。
皇帝呀,您的題詩我們怎么敢留著呀,您這首詩恐怕會驚動鬼神,所以我們恭恭敬敬的用法水洗掉了,就算如此,還經(jīng)常有光芒像當年的龍泉和太阿劍那樣直射斗牛。
朱元璋聽后大喜,這個馬屁拍得響,于是放過了這些和尚們。
二、拍馬屁的明朝人
在明朝官方的《朱元璋御制文集》中,這首詩的題目為《不惹庵示僧》,但是有個別字不同: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漢】,只【恁】嘵嘵問姓名。
古人印刷常有錯誤,因此有很多詩文出現(xiàn)了不同版本。這個版本來自《朱元璋御制文集》,而且由劉伯溫寫了序言,結(jié)尾還注明了時間:
洪武七年,歲在甲寅冬十二月甲寅,資善大夫誠意作,臣劉基拜手稽首謹序。
在明朝學者郎锳的《七修類稿》中,也記載了“般若庵”的故事,這可能是清朝人故事的出處:
太平府般若庵,太祖既渡江,微行于庵,欲借一宿,僧異而問其爵里姓名,乃題詩于壁曰: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主,只顧嘵嘵問姓名。
”后登極,聞詩已無有,旨鑰僧至京,將殺之,既曰:“予詩何去之?”僧曰:“御制后,僅有吾故師四句在焉?!眴栐唬骸昂卧?”僧誦云:
“御筆題詩不敢留,留時??止砩裣?故將法水輕輕洗,尚有毫光射斗牛?!?/p>
上笑釋之。
不惹庵、般若庵讀起來差不多。不過褚人獲《堅瓠集》中,把這首詩炒錯了,也許他所依據(jù)的版本不同吧。
劉基作序的御制文集,這應(yīng)該是權(quán)威了 ,但是也不然。因為這首詩,早在宋朝就出現(xiàn)了。
飽讀詩書的明朝編撰者不知道這首詩的出處嗎?或許是故意的吧,為了凸顯讀書少的朱皇帝也是有文采的。
三、宋詩《溫泉寺 》
據(jù)宋草王象之《 輿地紀勝 夔州路·重慶府》記載,宋朝人曲端曾有七言絶句《溫泉寺》,其詩云:
【曾統(tǒng)山西十】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客,【俁必叨叨】問姓名。
這首詩和朱元璋的詩很像,可以比較一下:【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漢】,只【恁嘵嘵】問姓名。
很明顯,朱元璋改編了曲端的這首詩。
曲端(1091—1131)是兩宋時期名將,字正甫,以蔭入仕。他在南宋初期屢次擊敗金兵。曾經(jīng)任康州防御使、涇原路經(jīng)略安撫使,拜威武大將軍,統(tǒng)率西軍。
后來曲端與上司張浚有爭執(zhí),結(jié)果被貶為團練副使。宋金富平之戰(zhàn),宋軍失利后,張浚與吳玠密謀,以謀反罪將曲端下獄致死,其年僅四十一歲。
同時期,還有一位抗金名將劉锜(1098年~1162年),其詩《資福寺》云:
汛掃妖氛六合清,匣中寶劍氣猶橫。夜歡星斗鬼神泣,晝公風云龍虎驚。
重整山河歸北地,兩扶圣主到南京。山僧不識英雄漢,只管滔滔問姓名。
后兩句與曲端類似,不知道誰借鑒誰。
曲端傳世詩歌不多,另有清涼院吟禪詩云:
日腳燒空意欲燃,山行六月道聞蟬。自憐不及高枝上,飽汲清風不費錢。
又有慷慨激昂的《蜀中作》:
破碎江山不足論,何時重到渭南村。一聲長嘯東風里,多少未歸人斷魂。
結(jié)束語
朱元璋偷詩曲端絕句 ,沒有說明來源,令后人搞不清楚原作者。其實借鑒或者改編前人詩作的這種事情并不少見,說明白就可以了。
例如主席有詩《戲改杜甫詠懷古跡其三 》贈人: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林biao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又有改自日本人西鄉(xiāng)隆盛的詩,《改詩贈父親》:
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其實西鄉(xiāng)隆盛也不是原作者,原作者是一個日本僧人,叫作釋月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