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70%以上都是水 ,維持著生命的新陳代謝。我們每天從大河從井中取水飲用,自來水公司從水庫抽水輸送到千家萬戶,后來生活水平提高人們開始喝純凈水、礦泉水,沒人敢說離開水能活下去的。有人統(tǒng)計,正常的人離開水最多能活七天。
一、不是心靈雞湯的善,不是水貨的水,是大道之水?!吧仙迫羲笔菍憽?a href="/daodejingjishi">道德經(jīng)》的老子對水之道的感悟,原句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有人以為這個善是尋常意義的善良,其實這是以偏概全的誤解,不止如此。老子的《道德經(jīng)》講的是“道”,水之道無處不在,就好象老子穿越千年,望見千百年的生活。當(dāng)此浮躁上火時代,水之道德,實在太需要它來解渴了。
上善若水的善,是最上層的善,如同水之善。水,很善于扶助萬物生長,又不與萬物爭執(zhí),停留在地面低洼處,不與其他爭高,這是接近大道的輝煌。聽了有沒有眩暈感覺?其實話啰嗦,到道理點撥得很過癮。我們平常的小善良在大道面前有時蒼白,經(jīng)不住考驗。比如,我們認(rèn)為狼吃羊是殘忍的,可在狼看來,這是它生存的權(quán)利;而對整個自然進(jìn)化看來,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動物沒有狼這樣猛獸的威脅會退化。而大部分人吃著肉還罵著狼,多少有點偽善。
老子不講什么心靈雞湯,他看破宇宙萬物點破至高的道是什么樣。感知了道的奧秘,他一直推崇柔弱勝剛強的道理,如同最深的山谷深埋深不可測的思想,不與他人爭執(zhí),卻萬古長存。老子對水之道感悟的太深了,發(fā)出感嘆:天下莫柔弱如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春秋時代,就是無數(shù)人爭名奪利,君王們爭強好勝打來打去,而底層的平民如同水潛伏在山谷中,卻屢有奇才出現(xiàn)。老子的水之道、水之善實在是說到人們心里舒坦。諸子百家很多來自平民,他們對水的理解、對善的感悟別具一格。
二、有人格的水,是孔子的感嘆。
孔子是登過高山的,登東山小魯,登泰山小天下。孔子喜歡看熱鬧,學(xué)生們瞼著發(fā)現(xiàn)的小眼睛質(zhì)疑:老師怎么這么喜歡到大河邊,你也不釣魚,想看什么?孔子從河邊溜達(dá)回來很舒暢,眨著眼睛微笑著說:看水,學(xué)習(xí)水陶冶性情修養(yǎng)啊。你看水它周流全世界,無償滋潤萬物,是有德行如君子;水流經(jīng)的地方,助萬物生長,如有仁愛之意;水向下流動,與外物契合形狀,如有高義品質(zhì);河水在淺灘流動不止,流到深淵又深不可測,如有大智慧;當(dāng)水從高處跌落成瀑布,決然奔向腳下深淵,是果斷勇敢化身;水無孔不入滲入到最精微處,簡直是明察秋毫;當(dāng)水被誤解冠以惡名,黯然流淌不去申訴爭辯,有包容豁達(dá)胸懷;當(dāng)水與泥沙為伍,最后依然能澄澈清明,好象君子能以正能量影響世界;當(dāng)水裝入器具中,能保持水平狀態(tài),是公正平和的;水裝滿器具就停止,多了就溢出,很有分寸尺度決不貪多;河水千回百轉(zhuǎn),最終流向大海,如同君子的信念和意志一樣堅定。這樣的水,每次遇到當(dāng)然要反復(fù)觀模反思了……孔子對水有很深的感觸,但歷史上未見有關(guān)孔子到大海邊的旅行記載,也是一大遺憾……三、百家平民之水、君王之船的警戒。司馬遷在《史記》引用了“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边@是人對水的不同狀態(tài)的應(yīng)變選擇,如果河水清就洗我的帽纓,如果河水渾濁就洗我的腳。這并不是司馬遷的發(fā)明絕句,乃是春秋時的民歌,是平民的感物詠嘆之歌。平民對水的態(tài)度,是積極進(jìn)取的放歌。屈原聽過引用到他的作品中,后來又被司馬遷引用到《史記》中。中國歷史深受兩種思潮的影響,一個是孔子的儒家,一個是韓非子的法家。孔子在洶涌奔騰的大河上感嘆光陰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而韓非子卻看到水的束縛和人的權(quán)力:君王如器,百姓如水,君王方則百姓方,君王圓則百姓圓。
權(quán)力大到皇帝,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那么皇帝的一舉一動影響著平民的一切生活,所謂上行下效。在莊子看來,水是潔凈的,是通透的,所以“君子之交淡如水”??鬃右惨云矫裆矸菘创剑J(rèn)為平民思想者可以做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倍鮽?nèi)绻痪丫蜁┤諄砼R,他呼吁“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庇袥]有似曾相識的熟悉感覺?原來到了唐朝李世民時,這句“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成了治世名言。荀子很善于學(xué)習(xí),也會指導(dǎo)別人學(xué)習(xí),發(fā)出對水的感思“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不積細(xì)流,無以成江海?!边@是對水的多種形態(tài)的理解。多才多藝的墨子走遍山河,發(fā)出“江河不惡小谷之滿已也,故能大?!薄敖又?,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最善戰(zhàn)的孫武也從水中悟出用兵之道,“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薄吧仙迫羲惫皇巧畈豢蓽y,諸子百家以720度旋轉(zhuǎn)跳水,壓出的水花各個都得了精彩高分,在時光中永恒生輝……
意思:做人應(yīng)如水,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樣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讀音:shàngshànruòshuǐ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經(jīng)》: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翻譯:最好的德行就像水:水善于滋養(yǎng)萬物而不爭功德,能夠在眾人都厭惡的環(huán)境中安居樂業(yè),所以它就接近于道的境界。
例句:天下至柔,上善若水,清幽明澈,潤澤大地,洗滌一切污垢。
擴(kuò)展資料
成語典故:
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你為什么不學(xué)水的先行?”孔丘曰:“水有何德?”
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
因其無有,故能入于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翻譯:上天的善就像水一樣,水滋養(yǎng)了萬物,卻不爭功,處于眾人厭惡之處,這就是謙下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百川之王,是因為它善于處在下游。
世上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要攻下堅強的東西卻沒有能勝過它的,這就是柔的德行啊。
所以說柔弱可以勝過剛強。
就是因為它的‘無有’,所以能進(jìn)入‘無間’(沒有縫隙)之中,由此可以知道不說話的教導(dǎo)和無所作為的好處。
】
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
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
【翻譯:眾人都愿意處于上方,水卻獨處于下方;眾人都愿意處于安全之地,水卻獨處于險境;眾人都愿意處于清潔之地,水卻獨處于污穢之地。
所處之地都是眾人之所厭惡的,誰又能夠與它爭呢?這就是它上善的原因吧。
】
上善若水”的“善”意思是心地仁愛,品質(zhì)淳厚。
上善若水,漢語成語,拼音是shàngshànruòshuǐ,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
出自老子《道德經(jīng)》:“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苯x詞:厚德載物、從善如流、盡善盡美。反義詞:無惡不作
上善若水,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漏敏襟和氣度。
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于道?!?/p>
譯文:身居高位的人最好的行為像自然界的水一樣呵護(hù)大家。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擴(kuò)展資料:
近義詞:
1、厚德載物,拼音hòudézàiwù,是一個漢語成語,一個有道德的人,應(yīng)當(dāng)像大地那樣寬廣厚實,像燃含大地那樣承載萬物和生長萬物。
出自:《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p>
譯文:君子的品德應(yīng)如大地般厚實可以承載萬物。厚德載物,
2、無欲則剛是一個成語,讀音是wúyùzégāng,指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為它沒有世俗的欲望。借喻人只有皮搜笑做到?jīng)]有世俗的欲望,才能達(dá)到大義凜然的境界。
出自:《論語·公冶長第五》:子曰:“吾未見剛者?!被?qū)υ唬骸吧陾??!弊釉唬骸皸栆灿傻脛???/p>
譯文:孔子說:“我沒有看見剛強的人?!庇腥嘶卮鹫f:“申棖(應(yīng)該是一個剛強的人)?!笨鬃诱f:“申棖個人欲望多,怎么能剛強?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5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