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忠臣良相都給人剛正不阿,絕不向權貴低頭的印象,然而,忠誠賢良會不會說大話?今天就給大家講一個忠臣說話輕浮斷送性命的故事。
提起袁崇煥,我們都會想到當初這位大將軍帶領明朝軍隊炮轟努爾哈赤,將其擊傷,十分威武??蛇@位大將軍有個毛病,那就是說話沒譜,用句古話來說,那就是“孟浪”,也就是講話輕浮,不著邊際。這個毛病不僅害了他自己,還將明朝逼向了末路。
崇禎皇帝第一次面見袁崇煥,是在除掉魏忠賢一干奸黨之后,由于佞臣已除,袁崇煥得到重用,朱由檢和滿朝文武都對他寄予厚望。
在二人會面談到遼東事宜之時,袁崇煥說道:“倘若陛下能賜我便宜行事的權力,五年內即可平復遼東戰(zhàn)亂?!?/p>
這句話出口,袁崇換的意圖就很明顯了,顯然是想向皇帝索要遼東戰(zhàn)場的統(tǒng)兵大權。當然了,袁崇煥也提出了五年平亂的對等條件??墒?,袁崇煥真的有實力平定前幾任兵部尚書都無法平定的戰(zhàn)亂嗎?
在崇禎皇帝臨時退朝中場休息的時候,兵科官員許譽卿就請教袁崇煥,大體意思就是:你老袁說五年平定戰(zhàn)亂,具體怎么實施?
你猜袁崇煥怎么回答的?“聊慰上意”。
合著袁崇煥這是在吹牛啊,根本沒譜的事講出來,那可是欺君之罪,那可是掉腦袋的大事。袁崇煥這時也反映過來,自己牛皮吹大了,但是,在皇上面前潑出去的水又怎么能收回來?
于是,等到崇禎回來,一干人等繼續(xù)探討平亂的各項事宜,從錢糧到兵馬,崇禎的確給了袁崇煥極大的便宜。他巴不得有人平定戰(zhàn)亂,袁崇煥的要求自然都滿足,再賜一柄尚方寶劍,催著趕著趕快去履行許下的諾言——五年平亂。
袁崇煥一番大話引來的苦果,只能自己承受。
滿族人積蓄了多年的實力,在薩爾滸大戰(zhàn)后養(yǎng)精蓄銳,氣勢無與倫比。當時遼東的戰(zhàn)事,明朝十分被動,袁崇煥這五年要做的,不只是攻守反轉,更得一舉殲滅滿洲軍事力量收復失地,其中難度堪比登天。雖說,袁崇煥曾炮擊努爾哈赤,大漲明軍威勢,但是,這畢竟只是諸多戰(zhàn)役中的一角,并不能逆轉大局。
遼東大將毛文龍當時主張明軍應當側重于防守,否定了袁崇煥激進的策略,原本在心里咬定要破釜沉舟的袁崇煥十分惱火,當即下令斬了毛文龍,都這時候了袁崇煥自然不希望帳下大將心里打其他主意。這時的袁崇煥把賭注都壓在了進攻上。
并且,在袁崇煥殺了毛文龍之后,害怕他的部下叛變,于是,增加他們的餉銀,但是,島上的人沒有主帥,人心背離,難以使用,而后會導致叛離。袁崇煥上書給明廷:“東江鎮(zhèn)是牽制敵人所必須依托的?,F(xiàn)確定兩協(xié)的編制,馬軍十營,步軍五營,每年餉銀四十二萬,米十三萬六千。”
皇帝朱由檢對兵員減少軍餉卻增加的事情感到疑慮,但是,一看是袁崇煥奏請的,也就答應了他。這個時候,崇禎皇帝已經(jīng)有些不相信袁崇煥了。
此時,他又犯了老毛病,夸下??诘溃骸拔乙遣荒芷蕉ㄟ|東,我愿意拿著皇上賜我的尚方寶劍自刎!”
袁崇煥左等右等,始終沒找到良機能與滿清主力決戰(zhàn),這時候皇太極出其不意,繞道直取內地,袁崇煥只得帶兵回防阻擊皇太極軍隊,結果大敗,皇太極一路攻向北京城。
這時候,袁崇煥犯了個大錯,他并沒有主動阻攔皇太極,而是尾隨在皇太極部隊后面,眼瞅著滿洲士兵打下北京周邊縣城。再者說,袁崇煥還將自己部下主力全部駐扎在北京城外,擺明了要跟皇太極在京城決戰(zhàn)。
此時,京城里的局勢更為緊張,袁崇煥此舉,無異于將大明滿朝上下的安危置于戰(zhàn)火。在軍事上袁崇煥可能有自己的考慮,但是,在政治上這個舉動在外人看來就是居心叵測,沒安好心。
皇太極極為敏銳的察覺到這一細節(jié),立即散播關于袁崇煥謀反投敵的謠言,說:袁崇煥跟自己有秘約,引滿洲軍隊入關直取北京。這一“陰謀論”的爆發(fā)直接將袁崇煥置于死地,崇禎皇帝隨即召見袁崇煥,直接將其打入大獄,并將恐慌和憤怒紛紛發(fā)泄到袁崇煥的身上。
并且,在這個時候,魏忠賢遺黨王永光、高捷、袁弘勛、史褷等人想趁機給魏忠賢報仇,以擅自與后金軍議和、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定袁崇煥死罪,崇禎三年八月,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沒家產(chǎn)。
可以說,在袁崇煥被捕,大明朝直接被判了死刑。
何出此言?
因為袁崇煥的部下已經(jīng)是大明朝僅剩的精兵,而袁崇煥治軍有方,這些精兵只有他能夠妥善調度。沒了袁崇煥,這支部隊就是群龍無首,其余兩員大將又相互慪氣,其中一名甚至干脆撂挑子撤兵,導致軍心大亂,根本無法與皇太極交戰(zhàn)。
自此,明朝最后的屏障也失去了作用,所以,失敗已成定局。
現(xiàn)代人很多都說崇禎錯殺袁崇煥,實際上,袁崇煥的經(jīng)歷統(tǒng)統(tǒng)源于自己當初沒走腦子說的一句沒譜的大話——“五年平亂”。就是這句大話,使袁崇煥破釜沉舟被迫征討滿洲,最終在輿論、陰謀、壓迫中被凌遲處死。
袁崇煥的事跡、評論幾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正如孟森在《明本兵梁廷棟請斬袁崇煥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時期歷史記載十分混亂,即使是與其耳目相關的人,其恩怨糾葛也尤其復雜。其中,主要爭議的集中點是袁崇煥殺死毛文龍、是否背叛明朝政府等。
不算很冤,雖然他很想中興明朝,但是明朝已經(jīng)爛到底了,前幾任皇帝由于不干實事,導致腐敗不堪。還有一點,他不算很聰明的皇帝,冤殺袁崇煥導致明朝早亡,有袁崇煥在起碼拖個20來年沒問題。最后強調一點史書是勝利者寫的,其他王朝寫前朝的史書都很快的,2、3年就搞定了,就清朝寫了幾十年,所以歷史只能參考,不能信
在《明史》當中,記載袁崇煥之死,是被后金和奸臣的反間計害死的算起來,他還是冤枉的。當然,崇禎皇帝之所以選擇殺死袁崇煥,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袁崇煥的位置已經(jīng)威脅到他的皇位了,所以他不得不殺死這樣一位對自己的王朝有很大貢獻的人。
袁崇煥死的其實是很冤枉的,因為他為當時的大明王朝已經(jīng)鞠躬盡瘁了,最后卻被自己看皇帝的猜忌心給殺死了。作為明朝最后二十年里最退突出的一位儒將,袁崇煥雖然只是讀書人出身,但是他對于當時的天下時局看的是很清楚的。他知道,大明最大的問題就在關外,所以他一直在用計謀對抗關外的女真。當然,他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他殺死了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為明朝抵抗女真,拿下了一點點勇氣。但是,這樣一位,工作能力突出的將帥,卻在不注意的情況下,讓女真的奸細和大明的臣子接觸了。他們雙雙聯(lián)手,在皇帝面前說袁崇煥的壞話袁崇煥抵不住,最后皇帝被他們說的心動了,殺死了袁崇煥,可以說,袁崇煥的死,是非常冤枉的。
崇禎在中了后金和奸臣的反間計之后,一直懷疑袁崇煥會造反,會代替自己的位置,所以他決定,對于這樣一個危險的人物,自己一定要殺了他,不可能留下這個人的。這里就是為什么崇禎皇帝一直要殺袁崇煥的原因,說到底還是被不明的事實,蒙蔽了頭腦。
綜上所述,作為晚明最主要的幾位官員,袁崇煥,本來兢兢業(yè)業(yè),最后卻是這樣的結局,可以說他死的很冤枉。崇禎是中了反間計,所以才要堅決殺死袁崇煥,當然,這其中崇禎自己的疑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5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