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國歷史上的文化寶藏,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國的孫武所著,這是一部有關(guān)軍事戰(zhàn)術(shù)戰(zhàn)略的著作,如今是世界聞名,就連當年法國的拿破侖被流放后,看到都驚乎,如果自己早點看到,滑鐵盧戰(zhàn)役也不會輸?shù)哪敲磻K,在中國歷史上孫子兵法出現(xiàn)一百多年后,齊國還出現(xiàn)了孫臏,據(jù)歷史學家考證,孫臏也曾著有孫臏兵法.足見其軍事理論水準之高.
孫臏和魏國的龐涓是同學,同時拜于鬼谷子門下學習,出師后,兩人共同去了魏國,但龐涓妒忌孫臏的才華,就設(shè)計陷害孫臏,孫臏的膝蓋骨被魏王挖去,成了殘疾人,但其最終逃到了齊國,并為齊國立下不巧功勞.其中我們熟悉的主要是"圍魏救趙"的故事.
但圍魏救趙的故事,可能并不是我們知道的那回事,根據(jù)記載,以及記載,公元前353年,魏國派兵圍攻了趙國的首都邯鄲。趙國求救于齊國,齊國的田忌,孫臏率軍救趙,趁著魏國都城兵力空虛,他們率軍進攻魏國首都大梁,龐涓一看形式不對,擔心都城要被敵軍占領(lǐng),就趕緊帶兵回去救。齊軍就趁其疲憊,在中途大敗魏軍。解了趙國的圍。
山東臨沂出土的孫臏兵法記載,給了另一個答案,真相可能是: 完全就沒有這回事。根據(jù)竹簡中所描述 ,當時情況應(yīng)該是當魏軍攻打趙國時,孫臏根本沒想過要救趙國,而是本著齊國的利益,坐山觀虎斗。公元前353年,趙國國都邯鄲確實被魏軍圍困,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召集大臣商量,相國鄒忌認為,不救趙國對齊國有利,但另一位大臣段甘鵬認為不救趙國,魏國占領(lǐng)了邯鄲就會更加強大,將會對齊國更加不利。
可是如果直接出兵攻打邯鄲,魏軍肯定馬上就撤兵了,可是如果不開戰(zhàn),魏國,趙國的實力就不會被削弱。這對齊國也沒有利。于是段甘鵬提議讓齊威王分兵兩路,一路去直攻魏國,趙國這邊我們什么都不用管,就等著魏軍擊破了邯鄲城后,我們再派田忌和孫臏率一支軍隊,攻打疲憊的魏軍。以逸代勞以實擊虛。
也就是說歷史上的圍魏救趙根本不存在。齊國根本沒在乎趙國的死活。而齊軍圍困魏國國都大梁根本不存在。齊國當時的目的就是坐山觀虎斗。等兩國兩敗俱傷了,坐收漁翁之利。
我們目前知道的"圍魏救趙"故事,所以寫成這樣,主要還在于后世之人想把孫臏的形象給立起來,就像諸葛亮在三國演義當中的形象,簡直強大的有如妖魔一般了.所以我們主張,歷史這些事,要相信,但不可盡信.畢竟古人所站的角度和現(xiàn)代人是不同的,描寫一個人的立場也是不同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5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