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趙王遷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xì)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自公元前309年起,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趙國首先出現(xiàn)了一支成建制的騎兵部隊(duì)。從此,“車兵”這個古老兵種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趙國國勢變強(qiáng),武力大增,與當(dāng)時崛起的西秦可并稱為“中土雙雄”。
李牧,服務(wù)于趙幽繆王時代,是繼廉頗、龐煖之后的最后一位趙國名將。他對騎兵的使用能力可開一代先河,其用兵能力必在王翦之上,或在白起之上。
雖然這個時候的趙國,在經(jīng)歷了“長平之戰(zhàn)”、“邯鄲之戰(zhàn)”之后早已日薄西山,但是對于強(qiáng)秦的咄咄攻勢,李牧仍然憑借著他強(qiáng)悍的用兵能力,率領(lǐng)著趙國軍隊(duì)兩次擊敗敵軍,守護(hù)了趙國國祚。
公元前243年,秦國派遣悍將桓齮東出上黨,越太行山攻趙,被李牧大破于宜安一線;前232年,秦國又分兩路進(jìn)攻趙國,北路依然是越井徑、出太行,南路則攻擊趙國的漳水長城。
秦軍南北夾擊,李牧則以“南守北攻”的策略來應(yīng)對,他先率主力北上,在番吾一線大破秦軍北路,然后回師與司馬尚再破南路秦軍。
秦軍南北夾擊,在占據(jù)了全部優(yōu)勢情況下,皆被李牧以“化腐朽為神奇”的手段所翻盤。
李牧威名赫赫,名揚(yáng)中土,他成為了六國的最后希望,也成為了秦國東進(jìn)的一個噩夢。然而,秦國并沒有死心。
公元前229年,趙國北部代地地震,饑荒連連,秦始皇趁機(jī)派遣大將王翦,第三次攻趙。
見于《史記·趙世家》: 三年,秦攻赤麗、宜安,李牧率師與戰(zhàn)肥下,(敗)之。封牧為武安君。四年,秦攻番吾,李牧與之戰(zhàn),(敗)之。五年,代地大動,自樂徐以西,北至平陰,臺屋墻垣太半壞,地坼東西百三十步。六年,大饑。七年,秦人攻趙。
秦國的這一次攻擊策略,仍然走的是南北夾擊的老套路,王翦攻北路,悍將楊端和破漳水長城,欲入邯鄲。
然而,同為名將的王翦,在北路與李牧對陣時,卻不能勝,秦國兩路會師于邯鄲的意圖并沒有得到實(shí)現(xiàn)。
秦始皇終于知道,“李牧不除,則趙國難滅”。
他派遣細(xì)作(間諜)入邯鄲,收買趙國重臣郭開,讓他影響趙王遷,說李牧欲叛趙投秦,并且秦人還在邯鄲大肆宣揚(yáng)著這個謠言。趙王遷果然中招,他相信了秦人的離間計(jì),派人把李牧殺死了 。
秦國多次攻趙未果,就算王翦是當(dāng)時名將,也同樣突破不了李牧的防線。如果說,漳水以及趙長城是趙國南部一道守護(hù)長城,那么說,大將軍李牧就是趙國北部的一道鋼鐵長城。
但是趙王遷為何要“自毀長城”,是他愚蠢嗎?當(dāng)然也不能這樣簡單地理解。趙王遷能夠坐上大王位,并且還懂得與郭開合作,慢慢地架空那些前朝老臣來加強(qiáng)王權(quán),這番動作下來,怎么說都算不上是愚蠢。
那他為什么要?dú)⑺览钅聊?這里面其實(shí)是有原因的。
第一點(diǎn):攻防策略的不同,導(dǎo)致了雙方針鋒相對的立場。
李牧主掌代地軍政數(shù)十年,代北人只知道大將軍李牧,而不知道國中有王,這是一定的。
因?yàn)槔钅恋耐ⅲ偌由纤诖財(cái)?shù)十年,一心一意地幫助代北人擊敗了匈奴,守住了代北人的家園。
匈奴控弦之士數(shù)十萬,擁有王帳與方王制度,向西攻打當(dāng)時的大月氏,打開進(jìn)入西域的通道;向東則攻打當(dāng)時的東胡;向南則攻擊代北,一步步的壓制著趙國的生存空間。
可以準(zhǔn)確的說,代北人需要大將軍李牧,因?yàn)槔钅辆褪撬麄兊氖刈o(hù)神,對于李牧來說,代北也是他的根基,雙方誰都離不開誰。
而當(dāng)秦國攻擊邯鄲的時候,趙王遷命令李牧放棄代北,一是為了拋開代北地震需要賑災(zāi)的包袱,二是要收縮兵力來保衛(wèi)邯鄲。
但是,李牧的代北軍不同意,李牧也不可能同意。代北是他是根基,放棄了代北,就等于放棄了代北軍。代北人怎么會拋棄自己的家園去幫趙人守護(hù)邯鄲呢?
因此,李牧堅(jiān)決反對趙王遷的意見,他意圖集結(jié)兵力,在北路再次擊敗秦軍,就此巔覆戰(zhàn)局。所以,他需要趙王遷堅(jiān)守邯鄲,來配合他的計(jì)劃。
然而,趙王遷已經(jīng)承受不住亡國的重壓,他更希望李牧放棄代北,回到邯鄲再和秦國打一次“邯鄣之戰(zhàn)”。
就算趙國不濟(jì),退出邯鄲,只要保住了中樞,就保存了國祚;保住了國祚,趙國就有東山再起的希望。齊國當(dāng)年也不是憑借著兩座城池城也能復(fù)國嗎?
因此,他需要李牧,如果李牧不愿意,那么他就更需要代北軍。代北軍遠(yuǎn)鎮(zhèn)邊疆,與秦、燕、匈奴多次激烈大戰(zhàn),也造就了代北軍強(qiáng)悍的武力值。
因此,攻防策略的不同,決定了雙方不可共容的局面。于是就“軍權(quán)”問題引發(fā)了一場血腥的廝殺,李牧被殺死,司馬尚被免。
而在此之后,趙王遷用趙蔥、顏聚來統(tǒng)率這一支代北軍。由此看出,趙王遷一直在乎的就是這一支代北軍而已!
見于《史記·趙世家》: 七年,秦人攻趙,趙大將李牧、將軍司馬尚將,擊之。李牧誅,司馬尚免,趙蔥及齊將顏聚代之。
第二點(diǎn):秦國再下猛藥,逼著趙王遷殺死李牧。
去看戰(zhàn)國時代,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秦國屢屢施“離間計(jì)”,對別的國家都沒有什么大用處,然而對趙國卻屢試屢靈。是不是歷任趙王都是愚蠢之輩呢?是不是秦國的離間計(jì)就非常高明呢?
個人認(rèn)為,趙王都不是愚蠢之輩,但是秦國的“離間計(jì)”卻非常高明。
正是因?yàn)榍貒谙剃栠b看邯鄲,看穿了趙國內(nèi)部激烈的權(quán)力矛盾,這才有了投放“離間計(jì)”的基礎(chǔ)。
而趙國的“公子嘉”,就是秦國的一記“殺手锏”!
公子嘉與趙王遷的關(guān)系見于《史記·趙世家》:趙王遷,其母倡也,嬖於悼襄王。悼襄王廢太子嘉而立遷。遷素?zé)o行,信讒,故誅其良將李牧,用郭開。
趙王遷出身不好,他的母親是倡伎,但極得趙悼襄王寵愛。趙王遷的母親吹了吹枕頭風(fēng),悼襄王就把原本屬于公子嘉的“王座”給了公子遷。
因?yàn)槎嗳朔磳Γ蛯?dǎo)致了趙王遷不得不重用心腹重臣郭開,逐步架空前朝老臣來把控朝堂。有了這一個“架空”的動作,也就注明了趙國必須會有“?;逝伞焙汀胺磳ε伞钡某霈F(xiàn),朝堂上也就會出現(xiàn)了兩派勢力或明或暗的交鋒態(tài)勢。
趙悼襄王“廢嘉立遷”的時候,曾經(jīng)遭到了李牧的極力反對。也就是說,李牧曾經(jīng)介入過趙國的“王統(tǒng)之爭”,要不是他是軍方大佬,早就被趙王遷清算掉了。
不過還好的是,有了秦國這個龐然大物存在,就有了外部的壓力,大家都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保持著一個微妙的平衡,免得朝堂分裂而被他國所乘!
但是,這個微妙的平衡就在秦趙大戰(zhàn)正激烈的時候,突然之間就被打破了。秦國利用了趙嘉為“引子”,引爆了邯鄲政局。
大家讀史的時候,可能會忽略掉“公子嘉”這個點(diǎn)。據(jù)記載,公子嘉憑借數(shù)百人殺出邯鄲,并且穿越秦趙戰(zhàn)場到了代地,還自立為王了。
見于《史記·趙世家》: 秦既虜遷,趙之亡大夫共立嘉為王,王代六歲,秦進(jìn)兵破嘉,遂滅趙(代)以為郡。
這怎么可能?秦軍攻破邯鄲之時,趙王和他的那些朝臣都突圍不出來,全被一鍋端了。憑什么公子嘉幾百人就能突圍?只有一個理由——是秦人故意放走了公子嘉。
所以,后來公子嘉的“代國”才會存活了六年之久。
這就是太史公的典型的春秋筆法了,然而卻細(xì)思極恐!(對于權(quán)力斗爭,太史公都會一筆帶過,因?yàn)檫@種斗爭只可意會,不可明寫)
公子嘉代表著什么?代表著王統(tǒng);一個公子嘉,再加上一個殺伐絕斷的大將軍李牧,這又代表著什么?這就代表了李牧完全可以甩開趙王遷,在代地重建趙國中樞啊!只要公子嘉與李牧一匯合,趙王遷就有可能成為了“棄子”!沒了代北軍,趙王遷將何存?
這,就是秦國“離間計(jì)”的厲害之處了!這是在逼著要趙王遷殺死李牧啊!
趙王遷為什么下定決心殺李牧?難道真的是“李牧要投降秦國”嗎?
當(dāng)然不是了。李牧與秦軍多次大戰(zhàn),其仇其恨不知有多深,他怎么會投降秦國呢?但秦國的“離間計(jì)”,送給趙王一個絕佳的借口,趙王遷也需要一個借口,來名正言順地奪取李牧的軍權(quán)。
于是,刀光四起,國破家亡!
提及李牧,或許熟讀歷史的朋友并不會陌生,李牧此人軍事才能極高,更是趙國后期唯一一個支撐臺面的柱子,可李牧卻死的無比窩囊,這究竟是因何?
先簡短介紹一下李牧生平,曾有一位學(xué)者夸贊李牧?但使李牧將軍在,嬴政不易定江山。?,也有人感慨?李牧死,趙國亡?這兩句話雖然有一些小小的夸張跟個人情感在,但還是較為中肯的,李牧絕對是趙國乃至整個春秋戰(zhàn)國最好的將軍。
李牧跟白起王翦廉頗四人并稱戰(zhàn)國四大名將,李牧剛開始在趙國的表現(xiàn)其實(shí)只能算得上是平平無奇,趙王剛開始派他去收邊境,因?yàn)槔钅潦址€(wěn)健,不愿跟匈奴作戰(zhàn),所以趙王又把他喊了回來,可一年后邊境戰(zhàn)事告急,無奈的趙王只得去求李牧讓他趕緊回去,而李牧回去后大敗匈奴,實(shí)乃一段佳話。
后來趙王對李牧重用一些,李牧先是幫助趙王出使秦國,簽訂了盟約,并要回來了趙王的兒子,后來不久后趙孝成王去世,悼襄王登上皇位。這位新趙王是個不折不扣的窩囊廢加上惹禍精,廉頗此人大家定十分熟悉,廉頗當(dāng)時是趙國的大將軍,而新趙王登基沒多久就想找人取締廉頗,廉頗自然十分生氣,因?yàn)榱H為趙國辛辛苦苦一輩子什么錯沒犯,憑什么說取締就取締,于是一氣之下的廉頗就跑到了魏國。
趙悼襄王這個惹禍精還干了不少荒唐事,我們暫且不提,不過他也是個短命鬼,沒活幾年就死了,然后另一個新趙王遷登上王位。這個趙王遷是個膽小鬼,趙王遷登上王位還沒一年,秦軍就進(jìn)攻趙國,并大敗趙國,殺了十幾萬趙國將士,隨后更是大軍繼續(xù)乘勝追擊。
當(dāng)時廉頗跑到了魏國,藺相如早就撒手人寰,李牧可以說是趙國唯一一個元老級重臣,所以趙王遷連忙下令讓李牧當(dāng)大將軍,好來抵擋秦國進(jìn)攻的步伐。李牧當(dāng)上大將軍不久,便憑借著自己高超的軍事能力大敗秦軍,阻擋了秦軍進(jìn)攻的腳步,而趙王遷也十分開心,封李牧為武安君。
沒幾年,秦國派王翦前來進(jìn)攻趙國,而趙王便讓李牧前去抵抗,王翦深知李牧軍事才能不輸給他,于是王翦便從中作梗,策劃了一場算計(jì),他讓人去收買趙王遷的寵臣郭開,郭開得到大筆金錢后十分開心,于是就跟趙王說李牧想謀反,趙王便下令找別人替換李牧,李牧知道邊關(guān)戰(zhàn)事緊急,自己決不能走于是便拒絕了王命,這一下讓趙王更加生氣,于是趙王偷偷找人處死了李牧,李牧英雄一世最后死的窩囊無比,而不久后王翦大軍攻城,趙國也隨之覆滅。
李牧一直忠心為國,為什么還會被趙王殺害?
趙王遷并不想出兵邯鄲,也不想派將領(lǐng)去邯鄲。也就是說,趙王遷在看到李牧他們的時候,很可能與歷史上的沙丘宮之變聯(lián)系起來,想到了代地與邯鄲的對峙。在這種情緒和心理下,趙王遷對李牧的態(tài)度自然非常復(fù)雜。
如果李牧被殺,邯鄲城可能就守不住了。如果李牧不被殺,他們又會一直擔(dān)心代地的士兵會叛亂。在趙王遷不知所措的時候,秦國用一大筆錢賄賂了趙王
遷的親信郭開,他曾誣陷過廉頗。郭開讓他散布謠言,說李牧和司馬尚與秦軍合謀,準(zhǔn)備背叛趙國。最后,被對李牧充滿疑慮的趙王遷,在三虎的謠言中,先是奪取了李牧的權(quán)力,然后下令殺了這位將軍。公元前228年,在李牧被殺僅幾個月后,王翦率領(lǐng)秦軍攻占邯鄲,俘虜了趙王遷。此外,邯鄲城破后,趙國公子嘉逃到代地(今河北禹縣東北),自稱國王,從而再次建立了代國,作為趙國的延續(xù)。公元前222年,秦國滅掉了王朝,俘虜了千里馬,趙國終于滅亡。秦國的異化似乎并不光彩,秦國以賄賂趙相國的方式公開誣陷李牧聯(lián)絡(luò)秦國想造反,李牧在趙國數(shù)十載,如果想在嶺南早日造反,但秦國很聰明,因?yàn)橹挥性旆催@樣的大罪才能把李牧徹底打倒,一般指控歸真不是李牧,李牧是否通敵對趙王遷來說并不重要。
所以除去趙王遷對李牧的解救和殺戮,表面上看是無能的自毀長城錯殺了他,但原因就是這么簡單,趙國后邊對解救和消除對他王權(quán)的威脅是背后最實(shí)際最真實(shí)的原因,死的時候李牧沒有看到,也許他以為趙王遷是真的在疏遠(yuǎn)秦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