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6年5月,朱元璋正準備著與張士誠的決戰(zhàn),由于擔(dān)心小明王(小明王是朱元璋的君主)的安全,他派自己最信任的大將——也就是自己的義子廖永忠,帶兵前去護送小明王到應(yīng)天來住。
在廖永忠的護送下,小明王一行人來到長江邊的瓜州渡口,向?qū)Π恶側(cè)???删驮诖兄两行臅r,卻突然發(fā)生了側(cè)翻,整船人無一人生還,小明王就這樣淹死在江中。
這也成為明朝史上的一大懸案,人們認為小明王的死是有人蓄意加害,并提出了幾個疑點:
第一個是為什么只有小明王的船翻了?當(dāng)時正值五月,船只觸礁的可能性并不大,加上來往的船只都沒事,唯一的解釋便是有人在小明王的船上做了手腳。
第二個是小明王一行人從滁州到應(yīng)天,走浦口的直線距離最短,可根據(jù)翻船的地點來看,他們卻舍近求遠向東走了幾百里從瓜州出發(fā)。而瓜州恰好是廖永忠的地盤,這也不得不讓人懷疑他便是謀害小明王的真兇!
而這種猜測依然是疑點重重:廖永忠并沒有殺害小明王的動機!廖永忠和哥哥廖永安當(dāng)年就是在紅巾軍的感召下才舉兵造反的,雖說后來投奔了朱元璋,可小明王仍是他們的君主。
再者說,廖永忠被派去護送小明王,可小明王半路出事,人們自然將懷疑的目光都聚集到廖永忠身上。這種行為十分不合理,似乎是廖永忠在刻意吸引別人懷疑他,而他這么做的原因,只可能是背后有位權(quán)勢極大的指使者。
這樣一來,朱元璋便成了最大的嫌疑人。朱元璋一直是小明王的臣子,并且使用大宋的“龍鳳”稱號。可就在小明王被殺的前一年,朱元璋被部下?lián)泶鳛閰峭?小明王被殺的第二年,朱元璋便建立了“大明”王朝。
種種跡象表明:朱元璋想要取代小明王稱王!
這種說法得到了大多數(shù)人的認同,人們認為是朱元璋指示廖永忠殺害小明王,以保證自己順利稱王。
可就在小明王被殺前兩年,張士誠派呂珍圍攻小明王的駐地安豐,小明王向朱元璋求援。而此時的朱元璋正自顧不暇:朱元璋西面盤踞陳友諒,若他派兵援救,則根據(jù)地兵力空虛,很可能導(dǎo)致陳友諒趁虛而入,使朱元璋陷入兩面夾擊的境地。盡管謀臣劉伯溫多次勸阻,朱元璋還是執(zhí)意援救小明王。
最終朱元璋因陳友諒的愚蠢而險勝,但想來卻是一件十分后怕的事情。這件事也將朱元璋謀害小明王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那么謀害小明王的人究竟是誰呢?有人分析是廖永忠聽信了儒生的建議,儒生認為朱元璋想殺小明王又怕背上弒君的罪名,于是便擅自做主,想要獲得更高的爵位。
那么這位“儒生”又是誰呢?史學(xué)家猜測此人很可能是朱元璋的“檢?!睏顟?,他的任務(wù)是負責(zé)情報工作,暗中與陳友諒、張士誠打交道。把如此重要的任務(wù)交給楊憲,可見其在朱元璋心中的重要地位。
在《明史·廖永忠傳》中有這樣一句話:“及楊憲為相,永忠與相比?!闭f明二人關(guān)系非同一般,由此可以證明,楊憲便是那位“儒生”。
洪武八年(1375年),廖永忠被朱元璋賜死。廖永忠居高自傲,擅自使用“龍鳳圖案”,而這種圖案一般只能皇帝使用,廖永忠的行為叫“逾制”,表明他有野心。加上他擅自謀害小明王一事更讓朱元璋對他不放心,最終賜死了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6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