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整,字武仲,宋末元初著名將領(lǐng),元朝水軍的創(chuàng)建人。金末時投奔南宋,隸屬于南宋名臣趙方麾下。劉整沉毅有智謀,善騎射。趙方臨死之前,對兒子趙葵說:''劉整才氣橫溢,汝輩不能用,宜殺之,勿留為異日患。''趙葵不聽。
劉整又跟隨南宋名將孟珙攻打金朝的信陽,劉整任前鋒,夜率驍勇十二人,渡塹登城,襲擒其守。孟珙得知大驚,以為五代名將李存孝率十八騎拔洛陽,今劉整率軍更少而取信陽,于是稱呼其為''賽存孝''。
1254年隨李曾伯入蜀,選拔為將,屢建戰(zhàn)功。1261年4月,升任瀘州知府兼潼川路安撫副使。身為北方人的劉整以武功獲得升遷,南方諸將皆出其下,被呂文德所猜忌,劉整一出謀劃策則被否定,一有功勞則被隱瞞不發(fā),讓與劉整有矛盾的俞興任四川制置使,用以打擊劉整。
呂文德與俞興勾結(jié),打算誣告迫害劉整。劉整得知消息后,驚恐不安,派人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向朝廷上訴,因一向看重他的上級江萬載等都已辭職,投訴無門。當他看到名將向士璧、曹世雄均被奸相賈似道逼死后,''益危不自保'',暗中與蒙古聯(lián)絡(luò)。
1261年6月,劉整降元,被蒙古任命為夔路行省兼安撫使。宋理宗聽說后勃然大怒,命俞興討伐劉整,劉整將自己的家產(chǎn)分發(fā)給兵卒,激戰(zhàn)十余回合擊敗了俞興。劉整提出屯兵、厚儲積的圖宋大計。
1268年7月,遷鎮(zhèn)國上將軍、都元帥。九月,與都元帥阿術(shù)一起督諸軍,圍攻襄陽,率兵五萬,襲擊沿江諸郡,俘獲宋民八萬。
1269年6月,擒都統(tǒng)唐永堅。1270年,造船五千艘,操練水軍七萬人。1271年5月,宋帥范文虎遣都統(tǒng)張順、張貴,駕輪船給襄陽送衣甲,劉整趁機截擊宋軍,斬殺張順。九月,升參知河南行中書省事。
1272年正月,加諸翼漢軍都元帥。襄陽守將呂文煥登城觀敵,劉整躍馬邀戰(zhàn),被呂文煥伏弩射中。三月,破樊城外郭,斬首二千級,擒裨將十六人。九月,擒出城求援的張貴于柜門關(guān)。十一月,詔統(tǒng)水軍四萬戶。宋荊湖制置李庭芝設(shè)計離間劉整沒有成功。劉整向伯顏建議欲取襄陽,必先取樊城。
1273年正月,遂破樊城,屠之。呂文煥孤立無援,獻城投降。襄陽之戰(zhàn)宣告結(jié)束,南宋基本大勢已去。1275年正月,劉整受命率軍出擊淮南,從東翼掩護中路主力的進攻。劉整一心希望乘勝渡江,與中路主力爭攻,卻被首帥伯顏阻攔,未能成功。后來劉整聞伯顏渡江入鄂州的捷報。不禁悲痛地說:''首帥止我,顧使我成功后人,善作者不必善成。果然。''當夜,憤郁而死于安徽無為城下,年六十三。
南宋最后一戰(zhàn),崖山海戰(zhàn)究竟多慘烈? ? ?
襄陽城破之后,元軍于1276年逼進南宋朝廷,5歲的小皇帝宋恭帝求和不成,只能投降,南宋宣告滅亡。但南宋軍民抵抗的決心并未因朝廷的正式投降而消亡。宋度宗的楊淑妃在國舅楊亮節(jié)的保護下,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出逃,在金華與陸秀夫、張世杰、陳宜中、文天祥等會后,進封趙為天下兵馬都元帥 趙副元帥。?
元軍一路追擊,這個流亡小朝廷一邊逃跑,一邊重新組織抗元工作。不久之后,剛剛7歲的趙登基成為皇帝,然后便一路逃到了福州??刹痪?,福州淪陷就了,流亡朝廷只能直奔泉州,張世杰準備借船,然而當時的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壽庚拒絕,這個家伙早已經(jīng)準備投降。
最后張世杰只好奪船,然后出海前往廣州。誰知出海遭遇臺風,帝舟傾覆,年幼的宋端宗差點溺死,也因此得了病,沒過多久就病死了。端宗死后,他七歲的弟弟趙登基,也就是宋少帝,當時朝廷逃無可逃,最后只能逃到崖山,準備以此作為據(jù)點,繼續(xù)抗元。
期間,文天祥率部在贛州一帶阻擊蒙軍的進攻,一度取得勝利,但中路蒙軍源源不斷的增援,很快就挫敗了文天祥的抵抗,文天祥且戰(zhàn)且退,最終還是不幸被俘。祥興二年(1279),元將張弘范大舉進攻崖山的南宋小朝廷,宋軍雖然號稱20萬,但其中十多萬為文官、宮女、太監(jiān)和其他非戰(zhàn)斗人員,各類船只2000余艘,而元軍兵力大致在10萬以上,戰(zhàn)船數(shù)百艘。
在戰(zhàn)役打響之前,有人建議應(yīng)該先占領(lǐng)海灣出口,保護向西的撤退路線,但張世杰為了防止士兵逃亡,否決了這個建議,并下令放火燒光了陸地上的所有據(jù)點,且將上千宋船用繩索一字型連起來,護衛(wèi)小皇帝的龍舟于中間。
戰(zhàn)斗打響,元軍用小船載滿茅草和油脂等易燃物品,乘風縱火沖向宋船,宋軍對火攻早有防備他們在船身外層涂泥,并在每條船上橫放一根長竿,以抵御元軍的火攻之快船。元軍見多次火攻不成,改變戰(zhàn)術(shù),圍困宋軍,元水師封鎖海灣,斷絕宋軍汲水及砍柴的道路。宋軍被迫吃干糧,十多日,捕魚充饑,淡水漸缺。
在這種極其不利的情況下,張世杰為擺脫困局,首先發(fā)起了進攻,他以6萬兵士,向元軍海灣封鎖線發(fā)起進攻。雙方在珠江入海口的海灣外圍激戰(zhàn)數(shù)日,宋軍損失慘重,未能打破元軍的封鎖。文天祥也被押送到崖山,元臣李恒以死要挾他修書勸降張世杰。
文天祥揮筆便寫下了那首流芳百世的《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漢家兒郎的氣節(jié),千古長存!勸降不成,張弘范準備對幾乎彈盡糧絕的宋軍發(fā)起總攻。
1279年二月初六,海上大霧彌漫,張弘范兵分四路,以奏樂為總攻信號。在總攻之前,元北軍乘漲潮之際佯攻,被宋軍擊敗,而當元軍奏樂總攻時,宋軍因之前小勝以為元軍不會發(fā)起進攻,以為蒙古人正在宴會,防備稍松懈。
張弘范水師正面進攻,用帆布遮蔽,預(yù)先埋伏的伏兵船在霧雨天氣的掩護下駛進宋船,當兩邊船艦接近時,元軍撤下帆布。突然出現(xiàn)的元軍艦船,使宋軍陣腳大亂,一時間七十多艘大船被沖破,四個方向的元軍都重創(chuàng)宋軍。很快,宋軍中央旗艦已在敵弓箭射殺范圍之內(nèi)。
這一戰(zhàn),作為主帥的張世杰早在陷入被圍的局面時,就已經(jīng)心存退意了,開始他將所有人集中在船上打算孤注一擲,但元軍火攻不成而不急于速戰(zhàn)反而封鎖宋軍,斷水源。發(fā)動突圍戰(zhàn)不成,已然是甕中之鱉,失敗是注定的。
當元軍迫近小皇帝的時候,張世杰知道,是時候撤了,或許可以撤到占城去,繼續(xù)抵抗。但是,有一個人不想逃了,這個人是陸秀夫從襄陽到臨安,從臨安到福州,從福州到泉州,從泉州到崖山,神州陸沉,卻總是看不到驅(qū)逐元寇的希望。
他四目望去,戰(zhàn)火彌漫,不是抵抗沒有了意義,而是再逃又能逃到哪里去呢?天下之大,但故土難離,離開之后,就算茍全性命,等安穩(wěn)下來之后,又有多少人會繼續(xù)抗元呢?陸秀夫背著年幼的少帝,慷慨赴義,投向大海,在他之后,十數(shù)萬軍民,或戰(zhàn)死,或自溺,無人言降。
張世杰聽聞之后,打算以楊太后的名義,再找趙宋宗室繼續(xù)抗元,但楊太后得知小皇帝死訊,毅然赴海自殺。張世杰雖然帶著殘部成功從戰(zhàn)場撤退,他也看不到希望了,一君亡,又立一君,現(xiàn)在又亡。他說他之所以還活著,是希望敵兵退,能夠再立趙氏,已經(jīng)沒有再抵抗的趙氏。于是,大風雨中,張世杰自溺于平章山下。
全程目睹崖山海戰(zhàn)的文天祥,做詩《二月六日,海上大戰(zhàn),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慟哭,為之詩》一曲悲歌,灑盡忠臣淚!1282年十二月初八,這位南宋最后的抵抗者,斷然拒絕了忽必烈最后一次以宰相官位的勸降,被押赴刑場。
文天祥從容地對屠夫說:“吾事已畢!”然后堅持要求面向象征南宋的南面叩首,慷慨赴義。崖山,是南宋軍民最后的悲歌,但卻也是中華精神的寶貴印記,每當國破家亡時,總有義士挺身而出,或死節(jié),或赴義。
南宋是一個戰(zhàn)亂紛繁的朝代,它雖然非常強大,但是因為經(jīng)過不停的戰(zhàn)爭,它也飽經(jīng)風霜,也經(jīng)不起重大的打擊,尤其是當時各個外族人民在南宋周圍,對南宋虎視眈眈。
其實最主要的滅亡原因就是,漠北游牧民族對宋朝先進生產(chǎn)關(guān)系有了毀滅性打擊,因為當時漠北的游牧民族已經(jīng)有了非常好的發(fā)展,并且在南宋和莫北地區(qū)的邊緣處,當?shù)氐拿褡逡呀?jīng)有和南宋國家的人民有了很大的沖突,所以漠北游牧民族對南宋有著非常強烈的怨恨。
在當時南宋后期戰(zhàn)亂不斷,國家經(jīng)濟,軍隊被戰(zhàn)爭所消耗,經(jīng)過后宋、金達成紹興和議,雙方以秦嶺淮河為界,這才停止了戰(zhàn)亂。但是到了南宋中后期奸相頻出,朝政糜爛腐敗,國家已經(jīng)沒有了任何發(fā)展能力,真的可以說是內(nèi)憂外患,相反,于南宋這種萎靡不振的狀態(tài),而處于漠北草原的蒙古人開始崛起。
他們趁著南宋無人管理,沒有人能夠做主,對南宋的先進生產(chǎn)力進行了強烈的破壞,最后,他們也得到了非常好的戰(zhàn)略物資,鐵木真建立元朝,雖然說元朝還沒有任何發(fā)展,但是對抗一個如此衰弱的南宋,已經(jīng)不在話下。
最后無奈之下南宋就被元朝所滅亡。
劉整,字武仲,是從京兆樊川徒居金朝統(tǒng)治下的鄧州穰城(今河南鄧州市),金末歸附南宋,驍勇善戰(zhàn),智勇雙全,成了下級將校,隨宋將孟珙攻打金朝的信陽為先鋒,乘夜率十二名精選的驍勇士卒,渡塹登城,襲擒守將,孟珙得知大驚,稱之為“賽存孝”(其意勇武賽過五代時李克用的干兒子李存孝。李存孝是五代公認第一猛將,曾經(jīng)率十八騎拿下洛陽按照演義的說法是天下第一條好漢,民間有“將不過李”之說)。
南宋寶祐二年(公元1254年),劉整隨李曾伯入蜀,擢為將校。劉整在抵御蒙古蒙哥汗攻蜀時建立殊勛,升任瀘州知州和潼川十五軍州安撫使,成了四川制置司下四大主力將領(lǐng)之一。
由于劉整是北人(原本是金國人),卻令南方諸將歸他統(tǒng)領(lǐng),這些人存有地域歧視,認為他是從金國來的降人不信任他,猜忌他,凡是劉整出謀劃策都被否定,一有戰(zhàn)功都被隱瞞不上報,宋制置大使俞興與策應(yīng)大使呂文德更是嫉恨劉整,其軍功等級被蓄意貶低,呂文德更是誣告劉整飛揚跋扈等等,南宋權(quán)相小人賈似道與制置大使俞興便想殺了劉整,劉整驚恐不安,派人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向朝廷申訴,沒有結(jié)果。
元中統(tǒng)二年(公元1261年),劉整得到駭人聽聞的消息,抗元將領(lǐng)向玉璧與曹世雄被殺,看來奸相賈似道等人也不會放過他,深感危不自保,絕望中痛下決心以瀘州十五郡三十萬戶降元。
忽必烈在上都得到劉整投降的消息,迅速降手詔給劉整:“勇冠諸將,名配古人,知大義之可為,籍諸城而來附,獻以金帶,示以誥牋,載詳終始之誠,宜示褒崇之禮??商刭n虎符,充夔府路行省兼安撫勾當,更宜招懷末附,共底丕平。但桑蔭不移,能立其功;雖苑土至重,而朕無所惜。其賜卿莫物,至可領(lǐng)也?!痹t書充分嘉獎鼓舞了劉整及其部屬。于是,劉整在成都元將劉黑馬及其子劉元振的支持下,拼死擊敗俞興和呂文德的重兵圍攻,率瀘州軍民撤到成都。
第二年劉整入覲,得到忽必烈的賞識,授成都、潼川二路行省,賜白銀萬兩,可見忽必烈對他的重視。
在劉整降元過程中,劉黑馬父子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當劉整秘密送款求降時,在成都的許多元將都不相信,認為“劉整無故而降,必有詐,不可信?!眲⒑隈R與其子劉元振卻認為:南宋權(quán)臣當國,賞罰無章,嫉妒賢能,將士離心,劉整求降是真,不必懷疑。
劉黑馬派兒子劉元振親自前往瀘州受降,臨行,劉黑馬叮囑說:“劉整,宋之名將,瀘乃蜀之沖要,今整遽以瀘降,情偽不可知,汝無為一身慮,事成則為國家之利,不成則當效死,乃其分也?!?/p>
劉元振到達瀘州,知其實降,與劉整合力擊退宋軍圍攻,接應(yīng)劉整所部進入元軍在成都的大本營。為此,劉黑馬父子也得到嘉獎。
劉整的投降,可以看出忽必烈的懷柔政策,也看出南宋政權(quán)的無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6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