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自施耐庵先生寫成面世以來,無數(shù)的讀者都被書中所描述的英雄好漢所陶醉,為他們的江湖義氣所折服,那些一個個鮮活的形象躍然紙上。
那么,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是怎么一回事呢?和小說中的人物有什么聯(lián)系呢?
在正史中,關(guān)于宋江的記載并不多,幾乎可以說是基本沒有,但是,我們從北宋末期同時代的一位大臣寫的詩可以知道一些,這位大臣便是在“靖康之恥”中不屈金人而壯烈殉國的——李若水。
《捕盜偶成》 北宋 李若水
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
殺人紛紛翦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
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
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駭愕。
今年楊江起河北,戰(zhàn)陣規(guī)繩視前作。
嗷嗷赤子陰有言,又愿官家早招卻。
我聞官職要與賢,輒啗此曹無乃錯。
招降況亦非上策,政誘潛兇嗣為虐。
不如下詔省科繇,彼自歸來守條約。
小臣無路捫高天,安得狂詞裨廟路。
從這首七言古詩中,我們可以分析出,宋江起義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是從山東發(fā)起的,他們殺人紛紛如割草,朝野上下得知之慘狀后都悶悶不樂。
“三十六人同拜爵”一句說明宋江起義確實有三十六人,具體有沒有武松、林沖、魯智深等人,在此詩及其它史書上可就沒一點明確的記載了。
再根據(jù)《宋史·張叔夜傳》中的記載,宣和三年(1121年)“宋江起河朔,轉(zhuǎn)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頕所向。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余,載鹵獲。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zhàn)。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p>
根據(jù)這段記載,說明宋江起義在1121年就被海州知府張叔夜所擊敗并投降,那么,李若水寫此詩的時間應該就是在宣和四年(1122年)。此詩的后半段說的“今年楊江起河北”,這位楊江在歷史上更沒有什么記載了。
李若水的這首七言古詩《捕盜偶成》,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早關(guān)于宋江起義的詩文記載了。由于他又是同時代的北宋大臣,更能證明宋江起義是真實的事情了。
下面,再簡單敘述一下這位鐵骨錚錚的北宋大臣。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大舉南侵,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被俘北去,李若水作為宋室大臣被一同俘去。
當宋欽宗被帶至金營,金人背約,逼宋欽宗易服,宋欽宗不肯而備受羞辱,李若水挺身而出,怒斥金國統(tǒng)帥粘罕不講信義,粘罕見李若水忠勇可嘉,便許以高官厚祿想招降,結(jié)果被李若水嚴辭拒絕。
粘罕又命手下勸降李若水,并說:“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歸覲!”李若水又叱之說:“吾不復顧家矣!忠臣事君,有死無二?!?/p>
李若水大義凜然,罵聲不絕,粘罕大怒,乃命手下“破其唇,噀血罵愈切,至以刃裂頸斷舌而死,年三十五?!笨蓱z這位大宋的忠臣年僅35歲就死在了野蠻的金人手中。
宋高宗趙構(gòu)建立南宋朝廷后,得知李若水之忠烈,乃下詔:“若水忠義之節(jié),無與比倫,達于朕聞,為之涕泣?!碧刭浻^文殿學士,謚曰忠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7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強悍的戚家軍,打倭寇幾乎百戰(zhàn)百勝,為···
下一篇: 明教教主陽頂天的武功究竟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