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皇后是一位集才、色、識、膽全面的女子,在處理明世宗險些被宮女勒死的事件的時候,表現(xiàn)出的機智和才華,更是讓明世宗更加寵幸于她。
那為什么在方皇后所住的坤寧宮突然著火的時候,明世宗卻未讓人去救火,以致于方皇后被活活燒死呢?
明世宗朱厚熜有三位皇后,分別是孝潔皇后陳氏、廢后張氏還有就是孝烈皇后方氏。
明世宗對道術(shù)仙丹長壽是異常著迷的。有的道士,為了迎合了明世宗的心意,給他傳授了一個長壽的秘方。
就是采集甘露。采集甘露是一個苦差事,宮女們在每天的黎明,需要手持玉杯,右手拿著玉簪,并且必須在已經(jīng)洗凈的樹木枝上采集甘露。
天還沒有明,宮女們就需要早起,由于早上天亮風(fēng)冷,而且立在涼風(fēng)習(xí)習(xí)的花木從中,加上宮女身體本來就很單薄和虛弱,這樣天長日久,有很多的宮女就病倒了。
對于明世宗這種荒唐德爾做法,宮女的心中的怨怒之氣逐漸加深。
王寧嬪相貌長得一般,但是她是一個很有心計的女人,對圣意揣測至深,而且還善于迎合,對明世宗酷愛的青詞,也是能熟記于心。因此,王寧嬪 得到了明世宗的愛惜。
曹端妃長相美艷動人,由于明世宗對女色很是貪婪,加上曹端妃淫媚明世宗,漸漸取得了明世宗的歡心,于是就得到了明世宗的專寵。
由于曹端妃得到了明世宗的寵愛,便日益變得不可一世。
對于剛剛得寵而又失寵的王寧嬪,對她是恨之入骨,而且在背后罵她是狐貍精。不想,王寧嬪的這番話傳到了曹端妃的耳朵里。曹端妃便到明世宗哪里哭訴,說了王寧嬪許多的壞話。
明世宗聽了以后,自然是大怒,將王寧嬪當(dāng)場裸笞,打得是遍體鱗傷,痛苦哀號不已,如果以后再有什么怨言,便殺無赦。
于是王寧嬪加入到采集甘露的宮女中,相同的遭遇,讓她結(jié)識了楊金英、邢翠蓮兩位宮女,她們?nèi)耸切市氏嘞?,而且對明世宗的怨恨也是一天天加深?/p>
嚴(yán)嵩的私黨趙文華,摸準(zhǔn)了明世宗的心意,為了邀寵,便假造了一只五色龜,進獻(xiàn)給世宗,并說這是千年的靈物。
世宗信以為真,龍巖大悅,并吩咐將這支五色的瑞龜養(yǎng)在御苑池中,并且命令采露的楊金英、邢翠蓮負(fù)責(zé)照管。
沒過幾天,當(dāng)她們看到五色龜死于池中的時候,頓時慌了手腳。
為此,她們急忙想王寧嬪求教。
她們?nèi)酥溃迳瘕斔烙诔刂?,以明世宗的脾性,定?dāng)是立斬不赦的。當(dāng)想到了這些,她們?nèi)诵囊沧兊闷届o了。
于是她們?nèi)齻€人籌劃了一番,雖然是驚險萬分,但也是不妨一試,于是她們?nèi)齻€人,橫下心來,決定執(zhí)行其中的計劃。
一天,明世宗到曹端妃府中飲酒作樂,黎明時候,便沉沉地睡去。
趁明世宗熟睡的時候,王寧嬪、楊金英、邢翠蓮便依計行事,她們?nèi)饲那牡臐撊敕恐?,暗藏繩帶,企圖勒死明世宗,但遺憾的是楊金英將繩套打成了死結(jié),結(jié)果因做事不周,加上叛徒的出賣,致使計劃功敗垂成。
當(dāng)方皇后聽到明世宗遇險的消息后,便帶人匆匆飛奔端妃的寢宮。當(dāng)方皇后埋入室內(nèi)的時候,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皇上被繩子拴在床欄上,頭發(fā)蓬亂,而且胯間鮮血淋漓,奄奄一息。
方皇后知道事態(tài)的嚴(yán)重性,憑著自己的智慧和才華,窮追主謀。
王寧嬪最終被揪了出來,她知道自己難逃一死,便把她平日最痛恨的人,一一都牽連進來了,尤其是死咬曹端妃。
于是,方皇后頒布命令,將曹端妃、王寧嬪、楊金英等二十余人,全部凌遲處死。
當(dāng)明世宗康復(fù)以后,感念方皇后救駕有功,對她更加的寵幸了。
當(dāng)明世宗詳細(xì)地查問了全案的經(jīng)過以后,并且也知道了曹端妃是冤死的,加上明世宗時常的懷念端妃,明世宗認(rèn)為方皇后是嫉妒所致,故意借機殺死了曹端妃。于是對曹皇后的感激,漸漸變成了仇恨。
在嘉靖二十六年,方皇后所住的坤寧宮突然失火,而且火勢很猛。
當(dāng)時明世宗就住在坤寧宮左側(cè)的萬壽宮,看著洶洶的火焰,明世宗明知道方皇后就住在其內(nèi),卻不讓人去救火,還說燒了舊宮,可以再造一座新宮。
就這樣方皇后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去了。
同時也成為了明宮的一大疑案。
因為嘉靖帝生性其實暴躁,不允許妃子有一點點的反抗,三位皇后就是因為發(fā)了一下脾氣,說了幾句抱怨的話,就被嘉靖帝害死了,可見,她們作為嘉靖帝的妃子,也是可憐之人啊。
第一位皇后是陳蓮,她出生在書香門第,溫柔而且又賢惠,將后宮打理得井井有條,嘉靖帝對她是挺滿意的,但是就因為她發(fā)了一下火,就被踹死了。那個時候,本來陳蓮跟嘉靖帝關(guān)系是很好的,而且陳蓮懷孕了,但是就是因為在一次的交談中,嘉靖帝摸了一下妃子張順妃的手,頓時陳蓮很生氣,就摔了杯子,很生氣就走了,嘉靖帝簡直比她更生氣,上去就是一腳,直接把陳蓮踹流產(chǎn)了,就這樣,陳蓮就死了。
第二位就是張順妃啦,本來她就見證了陳皇后是怎么死的,所以小心謹(jǐn)慎,但是還是因為一句抱怨的話,被嘉靖帝用鞭子抽死了。那時候嘉靖帝非常喜歡道術(shù),所以就經(jīng)常組織后宮的妃子還有宮女穿上道袍,來舉行各種的祭祀活動,張皇后呢,也是一時的挑剔了吧,就嫌棄了一下嘉靖帝給她的道袍,發(fā)了幾句牢騷,抱怨了一下,沒想到的是,抱怨的話就這樣傳到了嘉靖帝耳中,惹得嘉靖帝很生氣,就把她給抽死了。
第三位皇后是方妃,她是因為害死了嘉靖帝喜歡的端妃,宮內(nèi)著火,嘉靖帝不讓人去救她,然后她才被活活燒死的。端妃是嘉靖帝后來非常喜歡的一位妃子,但是方妃卻陷害她,把她害死了,那天,方妃的寢宮也不知道為什么著火了,宮里面的人去滅火,但是被嘉靖帝阻止了,所以方妃就這樣被燒死了。
我覺得,作為嘉靖帝的妃子真的挺可憐的,嘉靖帝脾氣太暴躁了,連懷孕的陳皇后都能一腳踹死,可想而知,他是有多狠心了。
宮女在一般人的眼中是柔弱、地位低下的一群人,但在明朝,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宮女行刺皇帝的事件,史書記載下來最為重大的就這么一件,這就是發(fā)生在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的壬寅宮變。
之所以稱為壬寅宮變,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事件發(fā)生的這一年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治下的壬寅年,壬寅在干支中排名第39。
二是這一事件是發(fā)生在皇宮之中,關(guān)于皇帝的私秘之事,所以稱為宮變。
任何人看到這一事件,都有一個大大的疑問,宮女為何要刺殺皇帝?要知道刺殺皇帝這事是封建社會最重的罪行,沒有之一,處罰也是最嚴(yán)重的,不僅本人要受到嚴(yán)重的處罰,而且還要連累自己的家人及族人一起受罰。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這次事件暴露后,參與刺殺皇帝的16名宮女全部被處于凌遲的刑罰,凌遲就是俗稱的“千刀萬剮”,儈子手在行刑時,是一刀一刀來割肉的,又不會讓人立即死去,把一個大活人活活地割死,犯人眼睜睜地看著被一刀刀割死而無能為力,可見處罰之殘酷。
反過來說,就算宮女們行刺皇帝成功了,殺死了嘉靖皇帝,她們又能怎么樣呢?在封建王朝的體系之下,宮女們到最后還是免不了一死,成功也是死,失敗也是死,宮女們?yōu)楹我恍那笏??她們就這么恨嘉靖皇帝嗎?
這就得從嘉靖皇帝開始說起,嘉靖皇帝是湖北鐘祥人,因為他的堂兄明武宗朱厚照29歲去世,而且還沒有兒子,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以及血緣親近的關(guān)系,當(dāng)時在湖廣安陸(今湖北鐘祥)世襲興王的朱厚熜被選為皇帝,于是作為藩王的朱厚熜就成為明朝的第11任皇帝。
朱厚熜就是明世宗,也稱為嘉靖皇帝,他15歲即位為皇帝,在位45年,嘉靖皇帝跟唐玄宗有點像,都是前半生英明神武,后半生昏庸糊涂,嘉靖皇帝更是少年老年,15歲就跟一大幫朝臣爭議禮儀問題,這也是明朝嘉靖時期的大禮儀事件,由于嘉靖的立場堅定、手腕強硬,一大幫六七十歲的老臣都敗下陣來。
嘉靖皇帝上任之初,勤于政事、革新政治、打擊宦官、提拔賢才,涌現(xiàn)出海瑞、趙貞吉、嚴(yán)世蕃、譚綸、胡宗憲等名臣,并且在他執(zhí)政的前20余年的時間,明朝的國力強盛、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經(jīng)濟發(fā)達(dá),出現(xiàn)了一個小治世,這就是嘉靖中興。
但是,人是會變得,到了后期,嘉靖皇帝就像變了個人似的,開始疏于政事、不理朝政、迷信道士、沉迷長生、重用小人,尤其是嘉靖皇帝盲目寵信任道士,沉迷于長生不老,做了很多胡作非為的事。
一、嘉靖皇帝生性狂躁,對待宮女隨意打殺,經(jīng)常無故殺人。史書中記載明世宗性格狂躁,所謂的狂躁就是一旦有人不合皇帝心意,甚至在無緣無故的時候,嘉靖皇帝就會突然大發(fā)脾氣,直接就殺了宮中的人,因此宮中的人非常害怕皇帝,擔(dān)心自己一言不合就被殺。
根據(jù)朝鮮史書《李朝實錄》的記載,只要宮女有一點過失,嘉靖皇帝就動用棍棒毆打,因此而被打死的人有200多人,要知道當(dāng)時整個皇宮中的宮女也不過只有一千余人,被皇帝打死的人就是200多人,差不多是五分之一的比率,你說宮女怕不怕皇帝?
二、嘉靖皇帝迷信方士、崇尚道教。為了修煉長生不老神丹,嘉靖皇帝殘酷折磨宮女。嘉靖皇帝信奉道教,打擊佛教的,而到了迷戀的地步,只要是皇帝有些見識的,都會知道長生不老根本就是騙人的,幾千年歷史走過來,沒有一個皇帝是長生不死的,但是嘉靖皇帝偏偏迷戀這個。
為了修煉長生不老神丹,嘉靖皇帝干了一件很壞的事,就是征召十三四歲的年輕宮女,必須是未婚的處女,然后采取這些宮女的經(jīng)血來煉制丹藥,如果僅僅是這倒也沒有什么,嘉靖皇帝還規(guī)定在采集經(jīng)血期間,所有的宮女都不能吃飯,只能吃桑葉、喝露水。
十三四歲的小宮女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來一次經(jīng)血就不能吃飯,那每個月都有那么幾天不能吃飯,長期以往對宮女的身體是一個摧殘。
三、嘉靖皇帝生性涼薄。嘉靖皇帝一生有四位皇后,第一位皇后是孝潔肅皇后陳氏,這是嘉靖皇帝的原配,陳皇后因為難產(chǎn)流血而死,嘉靖皇帝不僅沒有同情,反而給了皇后一個惡謚“靈”,后來迫于壓力改了謚號。
第二個皇后是張皇后,張皇后在陳皇后去世后被立為皇后,只當(dāng)了6年皇后,就被廢除皇后之位,原因不詳,后來張皇后死于冷宮,連謚號都沒有。
嘉靖皇帝的第三個皇后是孝烈皇后方氏,張皇后被廢后,方氏成為皇后,壬寅宮變中,處理行刺皇帝的宮女,就是方皇后做的決定,同時壬寅宮變中,有一個叫張金蓮的宮女向方皇后告密,還是方皇后帶人來救了嘉靖皇帝。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皇宮中起火,中宮向皇帝報告 ,請求救火,結(jié)果嘉靖皇帝不知道哪根筋不對,不同意救火,然后方皇后就在大火中去世,方皇后去世后,嘉靖皇帝對她厚葬,并以原配皇后身份下葬,嘉靖皇帝這種做法著實讓人看不懂,對待自己的皇后如此生性涼薄。
嘉靖皇帝的第四個皇后是孝恪皇后杜氏,方皇后去世后,杜氏成為皇帝,杜氏還給嘉靖生了個兒子朱載坖,就是下一代皇帝明穆宗,杜皇后40歲就去世了,大臣請求讓朱載坖給他的母親守孝三年,嘉靖皇帝又不允許。
你看看嘉靖皇帝對待他自己的四個皇后是什么態(tài)度,這就叫生性涼薄,他根本就不在乎皇后的死活,連皇后都如此,更不用說那些居于底層的宮女了。
所以,在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發(fā)生了壬寅宮變,根據(jù)史書的記載,共有16名宮女參與了此次宮變,分別是:
楊金英、蘇川藥、楊蓮香、姚淑翠、邢翠蓮、劉妙蓮、關(guān)梅香、黃秀蓮、黃玉蓮、尹翠香、王槐香、張金蓮、徐秋花、張春景、鄧金香、陳菊花。
此外還包括一個嬪和一個妃,分別是王寧嬪和曹端妃,事件的起由是嘉靖皇帝到曹端妃處過夜,并且留宿曹端妃處,然后就睡著了,之后楊金英聯(lián)合十幾個宮女趁皇帝睡著了,用一根細(xì)料儀仗花繩,套在皇帝的肚子上,幾個宮女負(fù)責(zé)按住皇帝,另外幾個宮女就負(fù)責(zé)拉緊繩子,還有人掐住皇帝的肚子,用布團堵塞皇帝的嘴巴,就這樣一場宮女行刺皇帝的宮變就這樣發(fā)生了。
可能是因為宮女緊張,套住皇帝肚子的繩子因為被打了死結(jié),怎么也扼不死皇帝,在這個過程中,就有意志不堅定的宮女害怕了,于是一個叫張金蓮的宮女就逃了出去,把這事報告了方皇后,方皇后就帶人來救了嘉靖皇帝,事后這個叫張金蓮的宮女仍然被殺。
這些宮女為什么要行刺皇帝呢?
這次行刺的行為應(yīng)該是一種有預(yù)謀的臨時計劃,宮女們應(yīng)該一直有行刺皇帝的念頭,但是沒有機會,嘉靖皇帝到曹端妃處過夜,給了宮女們一次機會,于是臨時組織起來,可能是皇帝剛過來,宮女們就在打主意了,這些宮女應(yīng)該大多數(shù)是在曹端妃處侍奉的宮女,所以最終連累了曹端妃。
宮女行刺皇帝,這是抱著必死的心態(tài),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嘉靖皇帝的殘忍行為,史書上沒有記載這些宮女的年齡多少,是不是那批十三四歲需要采集經(jīng)血的宮女也不一定,也許有,也許還有一些年齡大的,可能各個年齡都有,因為都受到了皇帝的迫害,所以不顧性命,要來行刺皇帝,最終還是失敗了。
這是一次偶然的行刺行為,卻是多年的積怨造成的,能讓宮女抱著如此大的仇恨來行刺皇帝,最大的原因就是嘉靖皇帝的變態(tài)行為,身為皇帝,對待宮女如此殘酷,這是性格使然,嘉靖皇帝對待皇后都是生性涼薄,更不用說宮女了。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十月的一天夜里,紫禁城內(nèi)發(fā)生了一起驚天大案:嘉靖皇帝當(dāng)晚夜宿在寵愛的妃子端妃曹氏的宮中,宮女楊金英等人乘著皇帝熟睡之時,用繩子勒住他的脖子,想把他勒死,可是匆忙中,宮女們將繩子結(jié)成了死扣,沒辦法勒緊,只是把嘉靖皇帝給弄昏迷過去。這時,有一個宮女認(rèn)為不能勒死皇帝是因為有神靈的佑護,害怕之中,就偷偷跑出去告訴了方皇后,結(jié)果嘉靖皇帝被救下。這一年是農(nóng)歷壬寅年,所以這起兇案又稱為“壬寅宮變”。由于涉及皇宮內(nèi)的隱私,所以明朝統(tǒng)治階層極力掩蓋此事,史書中很少有詳細(xì)的記載,而在民間則議論紛紛,說法很多,成為明史中又一疑案。
“壬寅宮變”震驚了皇宮上下,人們實在難以想像宮女竟然有如此膽量謀殺皇帝,于是追尋作案動機、擒拿幕后黑手便成為案發(fā)后的首要任務(wù)。事發(fā)之后,楊金英等十六名當(dāng)晚值班的宮女全部被抓起來,并受到嚴(yán)刑拷打,很快就供出了試圖弒君的主謀元兇,宮女們一致指認(rèn)是寧殯王氏所策劃。一個妃子之所以會做出如此大案,說到底,根源仍在嘉靖皇帝本人身上。說到這里,就必須簡單介紹一下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名朱厚熜(音zong),是武宗朱厚照弟弟興獻(xiàn)王的長子。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朱厚照因為長期的荒淫無度而死,死時僅三十歲,沒有留下兒子,于是就在皇太后和當(dāng)時的內(nèi)閣首輔楊廷和的商議下,立朱厚熜為帝,以明年為嘉靖元年,史稱明世宗。嘉靖皇帝登極初始也頗有作為,他革除了很多正德年間的弊政,并誅殺了朝中的奸臣錢寧、江彬等,當(dāng)時朝廷上下都認(rèn)為碰到了少有的圣君,可以大有一番作為。但是好景不長,很快嘉靖皇帝和大臣們之間就產(chǎn)生了嚴(yán)重的矛盾,這就是有名的“大禮議”之爭。原來,嘉靖皇帝是以明武宗嗣子的身份當(dāng)上皇帝的,因此他繼承的是武宗的江山和血脈,這是中國封建正統(tǒng)倫理所十分講究的名分問題。可是,嘉靖皇帝在即位六天之后就變了卦,發(fā)下詔旨讓大臣們討論如何才能給自己已故的親生父親興獻(xiàn)王封上皇帝的尊號。對于這件事,朝中大臣認(rèn)為是關(guān)系天下的根本問題,所以內(nèi)閣首輔楊廷和為首的百官都極力反對,并出現(xiàn)了六十多位大臣聯(lián)名 *** 的事情,對此皇帝一概殘酷對待。事情僵持得不可開交,最后大臣們雖然對抗不過皇帝,但也因此導(dǎo)致君臣之間的不和,此事一直鬧騰了二十多年才消停。
經(jīng)過此事,嘉靖皇帝開始荒于朝政而沉迷于荒淫之事,縱情于女色之中。特別是他繼位近十年后,仍沒有生下兒子,讓他很著急。恰巧在這個時候,有個大學(xué)士叫張孚敬說什么古時候的天子在立皇后的同時,還要建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這樣才會有很多的后代,他向嘉靖皇帝建議說,皇上年富力強,更應(yīng)該廣求淑女,為將來有更多的后代打算。這正對了嘉靖的心意,既可以滿足他的 *** ,同時嬪妃多了,生兒子的幾率也提高了。所以他就下旨廣選天下的淑女,使得后宮佳麗越來越多。只是紅顏易老,隨著皇帝的喜新厭舊,后宮妃子之間就不斷發(fā)生各種各樣的沖突,這當(dāng)中,就涉及到了“壬寅宮變”中的幾個女人。其中一個是方皇后。嘉靖皇帝前后共有過三位皇后,第一位皇后陳氏在嘉靖帝還沒有即位時就是王妃,只是由于為人性情冷僻、不茍言笑,受到了冷落。有一天陳氏與嘉靖坐在一起,此時陳氏已經(jīng)懷孕多日,正在閑聊時,有張氏、方氏兩個妃子進來,嘉靖對其中的張妃十分喜愛,惹得陳皇后吃醋了,就將杯子投到地上,結(jié)果觸怒了皇帝,被大加呵斥,一驚之下,陳氏流了產(chǎn),大病一場死去了。第二位皇后就是那位張氏,陳皇后死后,張氏被立為皇后。后來張氏紅顏漸老,皇帝不喜歡了,嘉靖十三年 (153年),明世宗找了個借口廢掉了張氏。第三位就是方皇后,她與前兩位皇后一樣都沒有生育??梢韵胍姡S著歲月的流逝,嘉靖皇帝很快對方皇后也漸漸厭倦起來,這很自然就會引起方皇后對其他妃子的怨恨。第二個女人則是事變的主謀寧嬪王氏,王氏后來曾為嘉靖帝生了一個兒子,按慣例,她應(yīng)該由嬪晉為妃,但不知為什么,沒有受到晉封。因此有人在分析此案的起因時提出,王氏就是由此而心懷不滿,才策劃謀害皇帝的。第三個女人,則是受“壬寅宮變”牽累的端妃曹氏,她長得非常美麗,深受嘉靖皇帝的寵愛。可以說,自從有了端妃,皇帝就連每天的早朝也不上了,整日在后宮與端妃飲酒狎歡。而端妃因受皇帝的獨寵而和王氏產(chǎn)生過沖突,受到了王氏的嫉恨。
所以,當(dāng)王氏被招供出來之后,出于嫉妒端妃,王氏便將她也拖下水,硬說端妃是此事的同謀。而事件發(fā)生后,嘉靖皇帝本人一直處于昏迷之中,宮中的事務(wù)都由方皇后處理,于是方皇后就代替皇帝下令,將一貫與自己不和的端妃還有王氏等二十余人統(tǒng)統(tǒng)處以凌遲。據(jù)說在臨刑的時候,端妃曾經(jīng)大聲呼喊冤枉,罵王氏誣陷自己,而王氏知道自己必死,因此冷冷地說:“當(dāng)初你在皇帝面前 *** 我,今天你也得到了報應(yīng),我總算出了口氣,讓你也不得好死?!?/p>
事情過了一個月后,嘉靖皇帝才醒了過來。醒后他第一個要找的人就是端妃,誰知已經(jīng)被方皇后處死了。起初,人死不能復(fù)生,嘉靖皇帝也就沒有多想,以方皇后救駕有功,封其父親為平安伯,并且從此后對方皇后非常敬重??墒牵尉富实劢K究念念不忘端妃的好,開始疑心起來,不相信端妃會害自己,因為她是皇帝最寵愛的妃子。一段時日后,嘉靖皇帝向身邊的侍衛(wèi)詢問端妃受刑的情節(jié),侍衛(wèi)就把端妃臨死前與王氏的對話說了出來,他才知道原來端妃是冤枉的,就更加懷念端妃,并痛恨方皇后,從此就很少接觸皇后。再后來,皇帝又有了新寵,方皇后的處境就更加不堪了。
“壬寅宮變”五年之后的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的一天,皇后居住的坤寧宮突然失火,嘉靖皇帝眼看著大火越來越猛烈,卻遲遲不命人去救火,并說宮殿燒了可以再重新建起來,結(jié)果方皇后被活活燒死。據(jù)近代史學(xué)家分析,正是嘉靖皇帝讓人放的火,原因自然是要給端妃報仇,但因皇后沒有明顯過失,不能光明正大地廢掉她,就只好出此下策來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
后世史家們對“壬寅宮變”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持有不同的意見。
對于王氏主謀加害皇帝的說法,就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認(rèn)為王氏沒有理由指使宮女們殺死嘉靖帝,因為作為一個生有皇子的妃嬪,為了爭寵而冒這么大的風(fēng)險,是沒有必要的,而十幾位宮女為爭寵而不顧生死謀害皇帝,這種可能性也不大。
于是有人提出,“壬寅宮變”的發(fā)生是由于嘉靖帝為煉制長生不老的丹藥,酷虐宮女所致。因為嘉靖皇帝十分嗜好修道,自號“天池釣叟”,每日不是與后宮的美女鬼混,就是與道士混在一起煉丹求仙。當(dāng)時,南陽有一個方士叫梁高輔,自稱有養(yǎng)生的法術(shù),道士陶仲文將他介紹給了嘉靖皇帝。梁高輔入宮后就教皇帝如何煉制 *** ,制作 *** 的方法十分殘忍,據(jù)說要用七七四十九個童女初潮的經(jīng)血精心煉制成丸,服后一夜可御十女。嘉靖皇帝大喜,立刻按照道士的話去煉制這種藥丸,為此,曾先后從全國征選了一千多名八至十四歲的 *** 進宮供其煉制 *** 。在“壬寅宮變”前的兩年中,宮內(nèi)煉丹之風(fēng)達(dá)到了極點,為了采得足夠的煉丹原料,皇帝強迫宮女們服食催經(jīng)下血的藥物,造成失血過多甚至血崩,許多人因此喪命。此外,為了防止泄漏煉藥的秘密,甚至殘忍地將取過血的宮女殺死滅口。所以后來有人推測,楊金英等宮女正是由于親眼目睹宮女們飽經(jīng)殘害,自知這種災(zāi)難早晚會降臨到自己頭上,才決定拼死一搏的。還有人則認(rèn)為此次宮變很有可能是一場政治斗爭的結(jié)果,因為“大禮議”之爭剛剛才以嘉靖帝的勝利宣告結(jié)束,就發(fā)生了“壬寅宮變”,因此,不排除這是政治斗爭的失敗者利用妃嬪意圖除掉嘉靖帝。
嘉靖皇帝,在明朝歷史上,如果只說是奇葩皇帝,恐怕還根本不夠,因為嘉靖雖然幾十年不上朝,但是卻能夠掌控朝局,這絕對不是所有皇帝都能辦到的。然而據(jù)說嘉靖皇帝的三任皇后,最終她們的死都和嘉靖帝有很大的關(guān)系,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難道說真的是嘉靖害死了自己的三個皇后嗎,他為什么要害死她們?嘉靖帝殺掉皇后的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樣的事情導(dǎo)致的這樣的結(jié)局呢?三位皇后的死到底是巧合還是真的是嘉靖的授意,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在嘉靖元年(1522年)的時候,16歲的明世宗朱厚熜繼承大統(tǒng),選中元城縣教授陳萬年的女兒為皇后。大婚之后,嘉靖帝很寵陳皇后,過了幾年好日子。但嘉靖帝喜新厭舊,很快就迷戀上了一位宮女,再也不去陳皇后的寢宮。陳皇后很嫉妒,就派人重賄嘉靖帝一個言聽計從的道士,道士花言巧語說動了世宗的心,說是皇帝尚無子嗣,應(yīng)對陳皇后多施雨澤,才能誕生貴子。于是,嘉靖帝與陳皇后言歸于好,陳皇后果然懷孕。但正當(dāng)夫妻二人議論未來孩子性別問題之時,嘉靖帝卻對宮中新來的兩個宮女大為贊賞,動手動腳。陳皇后不由妒火心中燒,把一個宮女推到在地,并對皇帝說:“請陛下今后要自重,你當(dāng)著我的面這樣做,我可受不了。”妄自尊大的嘉靖帝哪里受得了這個,盛怒之下,竟抬起腳來向陳皇后腹部猛踢,致使陳皇后流產(chǎn)而死。嘉靖帝踢死結(jié)發(fā)妻子卻一點不知后悔,對她的喪葬草草了事,不準(zhǔn)埋入自己的陵寢。臨死還留下遺言,不讓子孫把陳皇后同他合葬。
陳皇后(1508年-1528年),北直隸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明世宗朱厚熜第一任皇后,父親是當(dāng)?shù)氐男悴抨惾f言。
嘉靖元年(1522年),陳氏姿色美麗,選美入宮,九月冊立為皇后。世宗性格嚴(yán)厲。嘉靖七年春,世宗與陳皇后同坐,張妃和文妃進茗,世宗循視其手。陳皇后恚怒,投杯起立。世宗勃然大怒。陳皇后驚悸,當(dāng)時身懷有孕,未能保住孩子,就此流產(chǎn)。流產(chǎn)后陳皇后重病,數(shù)月不愈。嘉靖帝令其遷出坤寧宮,并準(zhǔn)備把她的皇后之位廢掉(楊一清在其所著的《密諭錄》中記有世宗和楊一清等討論廢后一事的全過程),與楊一清等大臣商議,考慮到陳皇后已經(jīng)病危,廢棄有礙名聲,才未實施。
十月,陳皇后病死,謚曰悼靈皇后,葬禮從殺,葬于安葬皇貴妃、皇太子的天壽山的襖兒峪。出葬之日,梓宮出王門,百官一日臨。給事中王汝梅諫勸,世宗還在氣頭上,不聽。嘉靖十五年,禮部尚書夏言議請改謚,當(dāng)時世宗的怒氣早沒了,于是改謚為孝潔皇后。
明穆宗即位,禮臣上議,“孝潔皇后,大行皇帝(明世宗)元配,應(yīng)該合葬祔廟。若遵遺制祔孝烈(世宗遺旨想讓方皇后祔廟),則舍元配也,若同祔,則二后也。大行皇帝升祔時,宜奉孝潔配,遷葬永陵,孝烈主宜別祀?!蹦伦趶闹Bc元年二月,上尊謚曰孝潔恭懿慈睿安莊相天翊圣肅皇后,合葬,祔太廟。
嘉靖元年(1522年)張氏姿色美麗,肌膚白皙,選美入宮,九月冊封為順妃。嘉靖七年,因嘉靖帝在喝茶時偶爾循視順妃的手,懷孕的陳皇后見之大怒,投杯起立。嘉靖帝見狀也大怒,陳皇后因驚流產(chǎn),因此病死。三個半月后,嘉靖帝立張順妃為皇后。
是時,世宗追古禮,令皇后率嬪御在北郊親手喂蠶,又命皇后率六宮聽講章圣《女訓(xùn)》于宮中。嘉靖十三年正月初六,廢張皇后,改居別宮。張皇后被廢可能是因為忤逆皇帝?!秾嶄洝匪t書為:
上諭禮部曰:朕惟陰所以相陽,若地之承天者也。夫為妻綱,婦道曰敬順而已矣。元配既早失,乃因助祀不可無人,列御不可無統(tǒng),遂推張氏為皇后。恩禮之所加遇,時甚近。乃多不思順,不敬不遜屢者,正以恩待。昨又侮肆不悛,視朕若何。如此之婦,焉克承乾?今退聞退所,收其皇后冊寶,天下并停箋,如敕奉行。
張皇后被廢史書上沒有記載原因,但有一說為:與嘉靖帝關(guān)系惡劣的皇伯母皇太后張氏(明孝宗之妻)請托張皇后為其弟說情,張皇后因此觸怒嘉靖帝,因而被廢。嘉靖十五年閏月十二月(1537年),張氏薨,年約30歲左右,葬于金山,喪葬儀禮皆比同明宣宗的胡廢后。
嘉靖皇帝竟然害死了自己的三位皇后,真是禽獸不如。后來經(jīng)過了“壬寅宮變”,雖然沒被殺,他也被嚇得半死,從此就躲在西苑里,開始迷信幾個道士的邪說,養(yǎng)生修道,整整二十多年都不敢回大內(nèi),完全置朝政于不顧。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的時候,嘉靖皇帝駕崩了,終年60歲。
方皇后(1516年-1547年),南直隸江寧(今江蘇南京)人,明世宗嘉靖帝第三位皇后。
嘉靖十三年,張皇后被廢,方氏被立為皇后,沈氏封為宸妃,閻氏為麗妃。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宮女楊金英等人因為煉丹藥一事刺殺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全依賴方皇后才沒有受害。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孝烈方皇后去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8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揭秘,嘉靖帝為何依賴孝烈方皇后
下一篇: 氏族社會,人類最初的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