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500多年,各諸侯國在能人志士的幫助下,紛紛圖強稱霸。春秋時期出現(xiàn)了“春秋五霸”的盛況,到了春秋末年,邊陲小國吳越也能雄霸一時。最后經(jīng)過反復(fù)洗牌,形成了“戰(zhàn)國七雄”的局面。
那么,本來作為老大的周王室,為什么沒有做過圖強爭霸的事情呢?那些能人志士,為什么都不去幫助周王室稱霸呢?不管怎么說,周王室要稱霸,其條件無論如何都比其他國家要好得多,成功性似乎更高一些,可為什么他們偏偏不這樣做呢?
(春秋稱霸)
我認為,之所以沒有能人志士前去幫助周王室稱霸,而周王室最終也未能稱霸,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周王室沒有理由。
我們來看看“春秋五霸”稱霸的情況。最早稱霸的齊桓公打的是“尊王攘夷”的口號。這里的“尊王”,就是要尊崇周王室,就是要求大家要向周王室進貢。在禮節(jié)上要按照周禮來做。當(dāng)然了,我們知道,齊桓公雖然打的是這樣一個口號,但是“尊王”并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要稱霸,要奪取更多的土地,要壓服楚國這樣一些不聽招呼的諸侯。
但是這個口號,周王室是不能用的。周王室總不可能說你們都必須尊重我,向我進貢。不尊重我,不向我進貢,我就要帶著大家來打你們。這個說法在道義上就站不住腳。能人志士當(dāng)然也都不會去幫他這樣做。
除了“尊王攘夷”的口號外,諸侯在稱霸的時候,還有為其它弱小的、受欺負的諸侯國打抱不平的做法。
照理說,周王室最適合干這樣的事情了,因為它是名義上的老大嘛。但是,任何出來主持公道的,都是以實力做后盾的。實力不濟,你說你是老大,就是老大啊?再說了,那些去給別的諸侯國搞調(diào)停的諸侯們,他們的目的根本就不是調(diào)停,是想撈到更多的好處。沒有實力做保證,能辦得到嗎?
能人志士要幫助周王室稱霸,必須要找到說辭。沒有說辭,能人志士也不知道該怎么下手。
(尊王攘夷)
二、周王室疆域太小。
周朝采用的是分封制。當(dāng)初,周王把國土不斷地分封給諸侯們。作為周王室親自管轄的土地因此變得越來越少。不過,就算越來越少,也沒有問題。在周王看來,全天下的土地都是它的,諸侯們不過是幫他看管土地而已。土地上的出產(chǎn),都會按時對他進行上供。
但是,自從西周末年,幾代周王亂政。接著周平王東遷以后,周王室原先西邊的土地,大都被秦國給吞并了。就算住在東邊,鄭國、楚國也輪番和周王室較勁。實際上,那時候的諸侯王們,基本上都不聽周王的招呼了。周王分封出去的土地,也就徹底送出去了,很多諸侯連上貢都取消了。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周王室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弱小的諸侯國。這樣一個弱小的諸侯國,且別說它沒有什么理由爭霸,就是想爭霸,它也沒有那個能力。
既然它沒有那個能力,那些想要建功立業(yè)的能人志士,自然不會在周王室的身上白費工夫了。
(平王東遷)
三、周王室沒有空間。
所有諸侯爭霸,其實就是一個疆域問題。通過爭霸,擴大本國的疆域。晉國可以吞并周圍的小國,秦國可以往西邊發(fā)展,楚國可以往南往東發(fā)展。吳國越國雖然原先是小國,但因為處在三不管的地方,也是一步步開疆拓土,因此得以發(fā)展壯大,成為一個疆域面積比較大的國家。
但是周王室處在晉國、秦國、楚國三個大國之間,他就算想發(fā)展,又往哪個地方發(fā)展呢?這三個大國,誰的土地可以占一分呢?所以說,周王室完全沒有發(fā)展空間。
沒有發(fā)展空間,就沒有壯大的可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8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