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機處,清代官署名。亦稱“軍機房”、“總理處”。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樞權(quán)力機關(guān)。
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內(nèi)閣在太和門外,恐漏瀉機密,始于隆宗門內(nèi)設置軍機房,選內(nèi)閣中謹密者入值繕寫,以為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十年(1732),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
軍機處的設立是清代中樞機構(gòu)的重大變革,標志著清代君主集權(quán)發(fā)展到了頂點。
軍機處成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軍機房”,不久改稱“辦理軍機處”,乾隆以后省去“辦理”二字,遂簡稱為“軍機處”了。軍機處本為辦理軍機事務而設,但因它便于發(fā)揮君主專制獨裁,所以一旦出現(xiàn)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設不廢,而且其職權(quán)愈來愈擴大。軍機處的職官有軍機大臣,俗稱“大軍機”,有軍機章京,俗稱“小軍機”。軍機大臣由皇帝從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官員內(nèi)特選,有些也由軍機章京升任。軍機大臣之任命,其名目為“軍機處行走”,或“軍機大臣上行走”。
所謂“行走者”,即入值辦事之意。軍機大臣沒有定額,軍機處初設時為三人,以后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最多至十一人。軍機章京初無定額,至嘉慶初年,始定為滿、漢章京各十六人,共三十二人,滿、漢章京又各分兩班值班,每班八人。軍機章京之任命,或稱為“軍機司員上行走”,或稱為“軍機章京上行走”。
不能精確地和現(xiàn)在的國家部門加以比較。軍機處職能之大可以說是現(xiàn)在的國務院、中央軍委、外交部、情報局的強大合體機構(gòu)。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9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