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上回說到州吁于魯隱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兩次集結(jié)軍隊討伐鄭國,第一次五日而還,當年的秋天又一次率師來到了鄭國。這一次結(jié)果如何呢?
魯國入伙
話說出師之前宋殤公遣使來到魯國,找到魯隱公想要借兵一同伐鄭。魯隱公真的是個不愿惹事的人,(當然這對人民來說顯然是個好事)當年鄭國找邾國借兵他不同意,這回宋國找他借兵他也給拒絕了。但是魯國有個權(quán)臣公子羽父,也就是上回最后提到的公子翚,字羽父,他跟隱公性格可以說是基本相反,唯恐天下不亂,喜歡打仗。于是他請求隱公要率師前往會盟,和宋衛(wèi)陳蔡一同伐鄭,魯隱公剛開始依然是拒絕的。但是公子翚死皮賴臉地一直在隱公面前請求個沒完沒了,最后隱公沒辦法也只好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
于是公子翚懷著喜悅的心情率領(lǐng)魯國軍隊和四國聯(lián)軍合兵一處,殺奔鄭國。史書上沒有記載戰(zhàn)爭過程,只有個簡單的結(jié)局: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鄭國敗了,而且損失了當年的禾。不過比起國破家亡來說,鄭國損失其實并不大。正因如此,我們的州吁則離下地獄也不遠了。
君臣話州吁
魯國君臣的一席對話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州吁不能長久的原因,而這段話被史官完整地記錄了下來,并被收錄于《左傳》中。大概意思如下:
魯隱公問眾仲州吁能否成功,眾仲說他只聽說過以德服人,沒聽說過用禍亂服人的。用禍亂服人就像剪不斷的絲一樣越理越亂。州吁這小子用武力安撫人民會越來越眾叛親離,不能成事。州吁弒其君而虐其民,沒有良好的德行,光想著趁亂成事是不可能的,他必定免不了災(zāi)禍。
小說《東周列國志》中,為了刻畫鄭莊公老謀深算的人物形象,把魯隱公問眾仲的話給顛倒了過來,變成鄭國臣子們詢問鄭莊公。這個效果可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魯國作為旁觀者,發(fā)表這樣一通言論并沒有什么。而鄭國面臨五國聯(lián)軍大兵壓境,莊公能有這一番精彩論述,就顯得鄭莊公簡直神算了,于人物刻畫大有意義。但小說終究是小說,我們不能把它當做正史來看。
州吁之死
事實證明眾仲的話是對的。而州吁似乎也意識到以如此武力征服無法服眾,所以讓石厚問問他老爹石碏有什么好辦法沒有,畢竟石碏是衛(wèi)國元老,他說的總會有用。石碏還真出了個好主意:你們?nèi)コP周天子去吧,好好拍拍天子馬屁,只要他承認州吁了,那誰還敢跟州吁過不去?石厚一想不錯,只是無奈沒有正當?shù)睦碛扇コP周王啊。石碏好人做到底,說陳國跟咱關(guān)系不錯,陳侯正受王寵,你找他當個中間人幫州吁聯(lián)絡(luò)聯(lián)絡(luò)不就行了嗎。石厚一聽有道理,于是和州吁一商量就來到了陳國。而暗中老忠臣石碏也派人快馬加鞭地在州吁石厚二人之前趕到了陳國并見到陳桓公。使者傳遞石碏的意愿:我們衛(wèi)國出了以臣弒君這種事很是慚愧,無奈我老了不能有所作為了。逆臣州吁和我的不肖子石厚是弒君的主謀,他們不日就要到陳國了,請您幫我,也幫衛(wèi)國除掉他們!
后來這倆人到陳國之后就被抓起來,陳國有禮不敢擅自處理,于是請衛(wèi)國派人來陳國商量如何處置此二人。九月衛(wèi)人派右宰丑在濮地殺了州吁,石厚則由石碏派遣的家臣乳羊肩殺掉了。石碏不得已殺了自己的兒子,也正是成語大義滅親的由來。至此衛(wèi)國弒君之亂告一段落,之后衛(wèi)人立公子晉為君,是為衛(wèi)宣公。計州吁弒殺衛(wèi)桓公自立到他被處死不過也就幾個月時間,為這須臾富貴,他付出的代價真的太大了。
州吁的結(jié)局告訴后來者,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弒君者亂臣賊子也,世所難容!不過很多人為了貪圖一時的權(quán)力富貴,終究沒能看透這個道理,于是他們成了史書上的千古罪人,遺臭萬年,州吁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
春秋時期,魏國有許多妃子。第一任妻子是齊莊公的女兒,名叫莊姜。她不僅美麗、溫柔、賢惠,而且沒有孩子。莊公娶了陳果的妹妹李貴和戴貴。李貴生下兒子小波后死去,戴貴生下萬吉。由于衛(wèi)桓公和莊姜后來對萬吉視若己出,江澤覺得經(jīng)常打死打死他的士卒,而又無情地鞭打他的士卒,所以對他特別厭煩。
網(wǎng)絡(luò)圖
兩個兒子長大后,性情和舉止完全不同。萬吉從小和莊姜一起長大,受正統(tǒng)貴族教育。他知識淵博,彬彬有禮,觀察力敏銳。徐洲整天與社會和官員混在一起,經(jīng)常出去打獵,嚴重擾亂了人們的生活。清官無法忍受徐洲的行為,多次彈劾他,但他別無選擇,只能得到莊公的庇護。大夫石介勸莊公說:兒子石介也給莊公講了一個儒家的道理。雖然很無聊,但是有必要引用一下。他說:驕奢淫逸是四大惡習,也是邪道的開始。公子州受寵,國王給了他很多賞賜。如果他被封為王子,他將很快被決定。如果他沒有,這就會誘導他產(chǎn)生幻想,被愛但不驕傲,驕傲但愿意被壓制。除此之外,卑鄙有損高尚,年輕人欺負老人,疏遠親近,新人挑撥老人,弱者侵犯有權(quán)者,情欲破壞道德。這是人們常說的六件有悖常理的事。君主行事公正,適合他的臣民服從命令。父親愛兒子,兒子孝順父親,哥哥愛弟弟,弟弟尊敬哥哥。這是人們常說的有道理的六件事。如果你離開正確的事情去做錯誤的事情,你會帶來災(zāi)難。君主應(yīng)該盡力擺脫邪惡,但現(xiàn)在他們反而在加速邪惡的到來。這樣恐怕不行!莊不聽勸告,仍然寵愛。
石碣有個兒子叫侯石,整天和他最好的朋友徐洲在一起。鑒于徐洲的所作所為,石碣認定他將來一定是國家的災(zāi)難,所以他勸阻兒子不要與徐洲交往,但他不聽。石介告誡兒子,徐洲喜歡武功,生性殘忍,將來恐怕不會有好結(jié)果?,F(xiàn)在我勸你不要和他來往,不僅因為侯石對他父親的警告充耳不聞,而且和公子徐洲合謀篡權(quán)。公元前735年,死了,按照規(guī)定,繼位為桓公。雖然桓公是一個君主,但他沒有控制他的弟弟徐洲。史潔非常擔心保衛(wèi)國家,于是申請退役。
網(wǎng)絡(luò)圖
公元前719年,徐洲終于殺了齊桓公,成為君主。當徐洲還是一個兒子時,他喜歡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失意兒子交朋友,敦促他們殺死君主并篡奪王位。鄭叔段曾受他唆使起兵造反,失敗而死。徐洲篡位后,并不致力于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而是經(jīng)常與各諸侯國作戰(zhàn),破壞了魏國的人力、國力和財力,民不聊生。徐洲和侯石商議如何團結(jié)民心,派侯石去和石碣商議。石介說,如果他能出現(xiàn)在紂王面前,在紂王的允許下,他會得到人民的支持。侯石說,我怎能朝見天子呢?丁偉說,現(xiàn)在很受周王的青睞,而且陳魏兩國正準備建立友好關(guān)系。如果徐洲能去陳國拜訪陳桓公,請求他為周王求情,他一定會得到周王的許諾。侯石回到徐洲,寫了一份報告。徐洲覺得有道理,就去了陳國。
石碣見中計,即親自上書,謂我年老體衰,不能平息魏國之亂。徐洲造反,侯石弒君是魏亂的罪魁禍首,希望陳君為魏除害蟲。桓公母親的娘家陳國本,對徐洲殺桓公恨之入骨,于是聽了丁偉的話,逮捕了徐洲和侯石,并請郭瑋前來處理。魏派了一個叫仇的右宰到去殺,但他有寬恕的打算。石碣認為所有的叛徒和小偷都應(yīng)該受到懲罰,所以他派他的家臣楊守鑒去殺侯石。后來,魏國立桓公的兒子為國君,史稱魏弓玄。從此,魏國進入了一個混亂放蕩的時代。
網(wǎng)絡(luò)圖
徐洲是春秋時期第一個弒君者。然而,由于他的殘忍和背叛,他以失敗告終,他自己也被殺害了。魯大夫鐘繇評價說:"我聽說只有德才能創(chuàng)造和諧,但我從未聽說有人用起義來支持。徐洲的哥哥靠軍事力量篡奪了王位,依靠軍事力量會失去民心,當他滿足于殘暴時,他會背叛別人。徐洲弒君,虐民,不致力于德,企圖作亂篡位,必然導致災(zāi)難和失敗。石碣是春秋時期第一個重義輕家的大臣。歷史學家稱贊史潔,說史潔真是一個純粹的大臣。他為了自己的國家殺了國家和人民的兒子。這種大義滅親的行為,一定會得到后人的稱贊。
不算只是拭君沒有篡位的
如果夏朝算是信史的話,那么第一個——后翌殺帝相自立
商朝想不起來了
周代,東周的開國君宜臼(周幽王的兒子)就因為與申侯勾結(jié)犬戎而奪權(quán),有篡位弒父之嫌(不過不是直接動手)
姬叔殺害周哀王即位,為周思王,然后姬嵬殺害周思王自立,是為周考王
春秋戰(zhàn)國實在太多了,殺兄自立的魯桓公、慶父(魯桓公子)有樣學樣先后殺掉了國君子般、閔公,殺楚成王自立的公子商臣(楚穆王)等等~
南北朝:大把禪位然后殺君的就不算了,基本上南朝北朝所有的開國皇帝都是這么干的,十六國也不說了,亂!
劉宋:宋文帝嫡長子劉劭殺宋文帝自立
宋明帝劉彧殺前廢帝劉子業(yè)自立
北魏:拓跋紹殺魏道武帝拓跋珪自立
隋:
楊廣只是嫌疑犯
宇文化及殺楊廣后自立
唐:
憲宗之死穆宗母子有嫌疑
武宗之死宣宗有嫌疑
五代十國
后梁:朱友圭殺父朱溫自立,友貞以討逆之名殺兄自立
閩:康宗王繼鵬父篡位后自立
南漢:中宗劉晟殺兄后自立
金:海陵王殺熙宗自立,而后又被世宗完顏雍所殺
西夏:狀元皇帝神宗李遵頊廢殺襄宗李安全而自立
元:
文宗殺明宗自立(轉(zhuǎn)的)
李世民所處的位置和李世民的胸襟,如果不先下手就會招來殺身之禍,因此決議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兄奪位,從結(jié)果來看,是利大于弊,而且,隋唐兩代帝君,身體里都混雜著鮮卑人的血,北方游牧民族處事往往都殺伐決斷,李世民可說選擇正確,沒什么不好的開端,中國自周朝開始就非常注重記錄歷史,而且這些歷史文獻作為前車之鑒,在所有的朝代都是王孫公子們必學的知識,在李世民之先,弒君奪權(quán)比比皆是,何須李唐后世只學個李世民,各朝王太子只要熟讀史書,自會學會殺兄奪權(quán)的方法,春秋戰(zhàn)國,第一個弒君者為州吁,衛(wèi)國公子,他殺了哥哥,奪了君位,不過他是反面教材,大義滅親從他身上出,州吁連同自己的爪牙石厚,被石厚的父親石碏委托陳桓公誅殺,而吳國公子光則委派刺客專諸刺殺堂兄王僚而奪君位,改名闔閭登基,開創(chuàng)了吳國的霸業(yè),逆取順守這是歷史對奪權(quán)者希望,誰做到了,誰最終的評價就會向好,畢竟殺伐是皇家的事,而獲取的開明盛世是百姓獲益,因此,不要把李世民弒兄奪位惡俗化,也不要迷信化,他并沒有給李唐家族帶來詛咒,是否奪權(quán)上位是要看歷史當時的情形來定的;
秋,諸侯復伐鄭。宋公使來乞師,公辭之。羽父請以師會之,公弗許,固請而行。故書曰“翚帥師”,疾之也。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問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覲為可?!痹唬骸昂我缘糜P?”曰:“陳桓公方有寵于王,陳、衛(wèi)方睦,若朝陳使請,必可得也?!焙駨闹萦跞珀?。石碏使告于陳曰:“衛(wèi)國褊小,老夫耄矣,無能為也。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标惾藞?zhí)之而請涖于衛(wèi)。九月,衛(wèi)人使右宰丑涖殺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涖殺石厚于陳。君子曰:“石碏,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衛(wèi)人逆公子晉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書曰,“衛(wèi)人立晉”,眾也。
譯文
秋季,諸侯再次進攻鄭國。宋殤公派人前來請求出兵相救,隱公推辭了。羽父請求出兵相會合,隱公不同意。羽父堅決請求以后便前去。所以《春秋》記載說:“翚帥師”,這是表示討厭他不聽命令。諸侯的軍隊打敗了鄭國的步兵,割取了那里的谷子便回來。
州吁不能安定他的百姓。石厚向石碏詢問安定君位的辦法。石碏說:“朝覲周天子就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笔裾f:“如何才能去朝覲呢?”石碏說:“陳桓公正在受到天子的寵信?,F(xiàn)在陳、衛(wèi)兩國正互相和睦,如果朝見陳桓公,讓他代為請求,就一定可以成功?!庇谑鞘窬透S州吁到了陳國。石碏派人告訴陳國說:“衛(wèi)國地方狹小,我老頭子年紀已七十多了,不能做什么事了,這兩個人,確實殺死了我國君主,請您趁此機會搞掉他們?!标悋税堰@兩個人抓住,而請衛(wèi)國派人來陳國處理。九月,衛(wèi)國人派右宰丑在陳國的濮地殺了州吁,石碏派他的管家獳羊肩在陳國殺了石厚。
君子說:“石碏真是個忠臣。討厭州吁,同時加上兒子石厚?!罅x滅親’就是這樣的情況吧!”
衛(wèi)國人到邢國迎接公子晉。冬季,十二月,衛(wèi)宣公即位。《春秋》記載說“衛(wèi)人立晉”,這是說出于大眾的意思。
這段的重點是石碏大義滅親的故事。州吁弒君成功后,一方面為朋友出氣,一方面也有轉(zhuǎn)移內(nèi)部矛盾的意思,希望能依靠對外戰(zhàn)爭的勝利來安定民心,才找了幾個國家一起群毆鄭國。
顯然效果不理想,民心依然不穩(wěn)定,國際友人也不看好州吁。不得已,州吁的跟班石厚,只能向自己的老子,資深的士大夫石碏求教。
前文中魯國的眾仲已經(jīng)分析了州吁必敗的因由。我覺得還要加上州吁是第一個弒君成功的人,因為第一個破壞舊秩序的人,容易被舊勢力反撲而最終失敗,所以老子強調(diào)不敢為天下先。石碏顯然也以為州吁必敗,何況石碏也是舊秩序的受益者,自然也是舊秩序的維護者。所以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給州吁和石厚挖了個坑,加速了州吁的敗亡。
至于大義滅親,石碏七八十歲的人了,兒子估計不止石厚一個,這年紀應(yīng)該是兒孫滿堂了,一個附逆的兒子和一個家族的聲譽,孰輕孰重,石碏的心里自然有自己的判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9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衛(wèi)莊公之子州吁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