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和班布爾善的身份有所不同,鰲拜是外臣,而班布爾善卻是皇族。外臣鰲拜最多飛揚跋扈的弄權(quán),而皇族班布爾善卻可以從內(nèi)部分裂皇室,威脅到康熙的皇位。別看鰲拜是康熙時期的第一巴圖魯,但在多爾袞、多鐸、豪格打天下的時候鰲拜空有滿洲勇士的名號,他最多只能算多爾袞、豪格等人的小跟班。因鰲拜曾得罪過多爾袞,皇太極保住了鰲拜的性命,所以鰲拜對皇太極一脈是感恩戴德的。
皇太極病逝后,豪格與多爾袞對汗位展開了激烈爭奪,當(dāng)時是索尼和鰲拜站了出來,堅決擁護皇太極的子嗣繼承汗位。為了避免八旗發(fā)生內(nèi)斗,多爾袞和豪格各退一步,擁立孝莊之子福臨為新的汗王。為了平衡各方勢力,滿清皇族決定采用三王并立輔政,兩宮太后聽政的制度,來輔佐年幼的福臨。三王和兩宮太后都是誰呢?三王:多爾袞、豪格、濟爾哈朗(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的后人)。兩宮太后:皇太極的皇后哲哲,福臨的母親孝莊。
后來多爾袞設(shè)計,讓豪格率部征伐四川(張獻忠)。四川多瘴氣,對清軍作戰(zhàn)極為不利,幸好豪格的手下編造了天降奇石的謊言,以此來鼓勵豪格,這才讓豪格打贏了此戰(zhàn)。雖然征伐張獻忠之戰(zhàn),豪格大獲全勝,但多爾袞卻趁著豪格不在朝的機會,做大己方勢力,架空了豪格一方的勢力。濟爾哈朗眼見多爾袞勢大,不愿意陷入黨爭的他便選擇了放權(quán)隱居。隨后豪格還朝,多爾袞又設(shè)計逼死了豪格,自此在朝中,再也沒有任何勢力能威脅到多爾袞。
不想后來多爾袞意外身死,為兄長豪格報仇的福臨,這才掘了多爾袞的墳?zāi)?。多鐸、豪格、多爾袞相繼病逝后,清朝最能征善戰(zhàn)的武將就只剩下了鰲拜。等到福臨病逝前,福臨又將鰲拜列為了托孤四臣之一,鰲拜這才開始專橫跋扈的弄權(quán)。福臨留下的四位托孤之臣有:索尼、蘇克薩哈、班布爾善、鰲拜。其中索尼勢力最大(門生故吏遍布朝野),蘇克薩哈一直反對鰲拜專權(quán)。班布爾善作為皇族本應(yīng)該效忠康熙,但他卻和鰲拜結(jié)成了同盟。
班布爾善的父親叫作塔拜,塔拜是努爾哈赤的第四子。論起來班布爾善便是康熙的伯父。眼見鰲拜飛揚跋扈的孝莊,并沒有將對方放在眼里。因為鰲拜是外臣,即使他再飛揚跋扈的專權(quán),也改變不了愛新覺羅家族是皇位正統(tǒng)的事實??梢哉f鰲拜是孝莊刻意留給孫子(康熙)的磨刀石。但班布爾善卻不同,班布爾善對康熙的威脅比鰲拜還要大。班布爾善身為康熙的伯父,帶頭反對康熙,會造成一種局面:皇族分裂(一部分人支持康熙祖孫,一部分人支持班布爾善)。借助權(quán)臣鰲拜的勢力,班布爾善有很大可能將康熙趕下皇位。
班布爾善利用鰲拜,將康熙趕下皇位,隨后他再給鰲拜定下謀反之罪,撥亂反正,最終班布爾善就能自己坐上皇位。福臨病逝時,讓班布爾善做托孤大臣,原本就是看重班布爾善皇族的身份。古代皇帝講究制衡之道,福臨覺得皇族成員班布爾善,必定會支持康熙祖孫,制衡鰲拜等人,誰也沒有想到班布爾善卻包藏禍心。班布爾善和鰲拜結(jié)盟,向康熙祖孫發(fā)難,無疑是辜負了福臨的信任,背叛了皇族,康熙祖孫又怎么能留下他呢?
康熙利用一眾布庫擒拿鰲拜后,只是將鰲拜囚禁了起來,這是因為鰲拜的威脅已經(jīng)不大了。準備親政的康熙,需要利用寬容先帝托孤之臣(鰲拜)的舉動來穩(wěn)定朝局,展彰顯自己仁君的一面。但班布爾善卻不同,逼宮之事已經(jīng)讓班布爾善和康熙祖孫勢同水火,留下班布爾善就等于是給康熙留下了一個隱患。對于康熙而言,降旨處死班布爾善,并不像處死鰲拜那樣,存在許多顧忌。因為班布爾善是皇族,處死他是皇帝的家事。
四大托孤之臣,康熙親手除去兩位(鰲拜和班布爾善),這是不利于康熙統(tǒng)治的。為了幫助孫子(康熙)坐穩(wěn)皇位,孝莊提前做出妥善安排:讓康熙將索尼的孫女立為皇后(赫舍里氏)。蘇克薩哈早就被鰲拜除掉,鰲拜和班布爾善又被康熙罷權(quán)處死,最終年老的索尼也病故。四大托孤之臣的消失,讓康熙親政再沒有阻力??滴趿⒑丈崂锸蠟楹?,便是想利用索尼家族穩(wěn)定朝局。等到赫舍里氏病逝后,康熙又改立佟佳氏為后,康熙此舉其實也是在利用佟氏一門制衡赫舍里氏家族,這便是康熙帝王心術(shù)的運用:平衡之道。
康熙繼位之時,由于權(quán)臣鰲拜把持朝政,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于是在康熙大婚之后,就想要除去鰲拜了。他先偷偷訓(xùn)練了一批會摔跤的少年,然后等時機成熟了就將鰲拜召進宮中,最后讓這幫少年將鰲拜擒拿了。然后康熙就宣布了鰲拜30項大罪,不過康熙念在鰲拜昔日為大清立下了無數(shù)功勛,就只將鰲拜幽禁了,但是他手下的重要骨干幾乎都被殺了,其中就包括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班布爾善。
這個班布爾善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太祖皇帝努爾哈赤的親孫子,可以說也是一個皇親國戚,相當(dāng)于康熙的叔叔。那有人就會問兩個問題了:班布爾善這種宗親為何甘愿當(dāng)鰲拜的鷹犬?康熙又為何要殺掉自己的叔叔呢?
那我們就先來說一下班布爾善具體的身份吧。班布爾善是努爾哈赤兒子塔拜的兒子,而這個塔拜在努爾哈赤的兒子中并沒有什么影響力,不能和代善、莽古爾泰、多爾袞等人進行相提并論。而且塔拜也沒有做過什么巨大的貢獻,因此只是一個三等輔國將軍。而班布爾善還不能承襲阿瑪?shù)木粑?,因為他上面還有三個哥哥。
后來還是由于自己的大哥和三哥早夭,二哥的爵位提高以后,班布爾善才獲得了三等奉國將軍。這種爵位是宗親中還是較低的。不過后來順治繼位后,班布爾善在統(tǒng)一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于是他就獲得了輔國公這個爵位,算是超越了自己的阿瑪。從那開始,班布爾善才慢慢在朝廷上有了影響力。
雖然班布爾善算得上是康熙的一個遠房叔叔,但是從順治親政開始,連親王都沒有以前過的滋潤了,更何況是他一個國公了。順治和多爾袞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吧,于是順治親政以后,就開始打壓宗親,盡量不讓他們過問朝政,而幫助自己處理朝政的大臣都是外人。
這點我們從順治帝臨終前的四個托孤大臣中就可以看出,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這四位大臣沒有一位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后來康熙繼位后,這四位大臣就負責(zé)處理朝政。雖然鰲拜在四位輔政大臣中地位是最低的,但是遏必隆膽小怕事,一向都以鰲拜馬首是瞻,蘇克薩哈是個反復(fù)無常的小人,因此沒有人愿意理他,后來連索尼都歸隱了,于是鰲拜漸漸掌握了最高權(quán)力。
而班布爾善就想借此拍鰲拜的馬屁,然后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堅決的站在鰲拜這邊,逐漸成為了鰲拜身邊的重要人物。
后來,班布爾善真的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內(nèi)閣大學(xué)士兼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成為除了輔政大臣以外權(quán)力最高的一位人物。然而他手中的權(quán)力并不是皇上賜予的,而是巴結(jié)鰲拜得來的,這就為他未來凄慘的下場埋下了伏筆。
康熙六年,14歲的康熙帝開始親政,按說國家大事該由這個少年天子乾坤獨斷了,但是輔政大臣鰲拜卻不愿意交權(quán),開始結(jié)黨營私禍亂朝綱,屢次挑戰(zhàn)康熙帝至高無上的皇權(quán)。
他隱忍不發(fā),終于在康熙八年一舉擒獲了鰲拜,剿滅了他的黨羽,開始真正掌握大清王朝的實權(quán)。
但是在康熙掌權(quán)后,他并沒有處死罪大惡極的鰲拜,卻將鰲拜的黨羽、自己的皇叔班布爾善處以絞死極刑,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這得從多方面來分析。
班布爾善的皇叔身份名正言順
看過《康熙王朝》的朋友對班布爾善都有些了解,孝莊太皇太后也曾直言讓他不要拘禮,因為他是康熙的叔叔。
班布爾善全名是愛新覺羅?班布爾善,他的父親愛新覺羅?塔拜和皇太極是親兄弟,所以班布爾善和順治帝自然就是同一輩。按輩分來說,班布爾善是康熙帝比較近的叔叔。
可是班布爾善的父親不爭氣,到死才混了個輔國將軍的爵位。順治入關(guān)前后,班布爾善混得還是不錯,靠著天天打仗,和堂兄弟順治關(guān)系也還過得去,混了個輔國公爵位,明顯比他爹有出息。
到了康熙繼位,天下逐漸太平?jīng)]什么仗打了,班布爾善就成了護衛(wèi)皇宮的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按說這職位也算是高官厚祿了,可是班布爾善身為皇親國戚,他還不滿足,暗地里就和重臣們有了見不得天日的往來,但是他這個人又好財又小氣,最終得罪了小人于康熙五年被人給告發(fā)了,康熙一生氣就把這個皇叔打發(fā)回家?養(yǎng)老?了。
辛辛苦苦奮斗了幾十年,一下子被扒了干凈,這讓班布爾善對康熙帝是恨得咬牙切齒。此時,順治帝欽命的四大重臣幾乎就剩鰲拜一個人了,唯一能與鰲拜交手的索尼已經(jīng)成了老叟,病懨懨的就等著油盡燈枯了。鰲拜的勢力越來越大,班布爾善毫不猶豫的拜服在這個權(quán)臣腳下,成了鰲拜的一條狗。
因為班布爾善身為皇室宗親卻意圖謀反加害康熙,康熙對他失望至極,于是便把他給殺了,還把他的子孫革除宗籍全部貶為庶人,從此跟皇族無任何瓜葛。仔細回顧一下班布爾善的所作所為,康熙這樣做完全可以理解,并沒有太過分。雖然班布爾善是康熙的叔父,但親情都沒有了,還有什么君臣之情呢。
班布爾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庶出孫子,在那個年代庶出的子女一般都不怎么受待見,所以班布爾善能崛起全部都是他自己的本事。他憑借著軍功爬到了重臣的地位,但到順治繼位的時候,清朝基本上已經(jīng)不需要對外征戰(zhàn)了,所以班布爾善的兵權(quán)被收回,他的職權(quán)被架空了,相當(dāng)于一個閑人一樣。他心里很不服氣,總感覺自己被卸磨殺驢了。等到康熙繼位后他沒有做輔政大臣,他更加感覺自己被忽視和冷落了,心里開始萌生出恨意。
而當(dāng)康熙繼位時,四位輔政大臣的明爭暗斗使康熙費了不少腦筋。最開始班布爾善是戰(zhàn)隊蘇克薩哈的,但鰲拜的勢力一天比一天大,班布爾善見風(fēng)使舵背叛了蘇克薩哈,跑到了鰲拜的陣營,跟著鰲拜做盡壞事。
直到鰲拜被康熙擒獲之后,康熙才知道自己的叔父班布爾善居然慫恿鰲拜廢掉自己自立為王,但鰲拜并沒有認同??滴跏翗O,一怒之下便殺了他,還把他從皇室除名。這樣看來康熙并不是枉殺無辜,只能說是班布爾善咎由自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4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