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戰(zhàn)亂不斷,如果再遇到天災(zāi),老百姓就會顆粒無收,出現(xiàn)嚴(yán)重的饑荒。為了應(yīng)付饑荒,統(tǒng)治者們往往會下令禁酒,因為他們認(rèn)為,釀酒太浪費糧食了。
曹操與劉備都曾下過禁酒令。面對禁酒令,支持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之。而在反對者當(dāng)中,孔融和簡雍又最為典型,他們曾分別對曹操和劉備提出勸諫。有意思的是,孔融和簡雍勸諫的結(jié)果截然相反。為何會如此呢?
孔融,字文舉,山東曲阜人,是大圣人孔子的二十世孫,家學(xué)淵博,且少有異才,勤奮好學(xué),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并稱俊秀,歷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將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
不過,孔融自持有才氣,為人心高氣傲,喜歡抨議時政,且言辭激烈。故而東晉葛洪說:“孔融文學(xué)邈俗,而并不達治務(wù)?!彼抉R光在《資治通鑒》中也說,孔融“歲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高談清教,盈溢官曹,辭氣清雅,可玩可誦,論事考實,難要悉行?!?/p>
建安年間,有一回天災(zāi),百姓出現(xiàn)饑荒,曹操下令禁酒,孔融對此十分頗有意見,寫文章嘲諷說:“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堯不飲千鍾,無以成其圣。且桀紂以色亡國,今令不禁婚姻也。”
孔融勸諫曹操廢除禁酒令,出發(fā)點或許是好的,但他的言辭,聽起來卻十分刺耳,令人很不舒服,難以接受。
曹操因此對孔融心生不滿,最終導(dǎo)致他下定決心讓人羅列罪名,將孔融殺了。
無獨有偶,劉備在入主益州后,也遇到天災(zāi),百姓出現(xiàn)饑荒,于是他也下令禁止百姓釀私酒,并規(guī)定,凡是在家中搜出釀酒器具的,都按律問罪。
對此規(guī)定,簡雍與孔融一樣,也有意見。
簡雍,本姓耿,字憲和,涿郡人,年少時便與劉備相識,為人幽默,不拘小節(jié),除了在諸葛亮面前,簡雍稍微收斂點,而在其他蜀漢眾人面前,簡雍都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樣子,獨占一榻,臥姿對話,從不屈就于人,甚至在劉備面前,簡雍也時常盤腿而坐,不理劉備的威儀。簡雍最大的歷史貢獻,是勸說益州牧劉璋投降劉備。
話說回來,簡雍對劉備的禁酒令有意見,便想找機會勸諫。一天,簡雍與劉備一同出游,見路上有一對男女。簡雍靈機一動,覺得勸諫劉備的機會來了,就對劉備說:“他們正想茍合,為什么不命人把他們抓起來?”
劉備聞言,十分詫異,問道:“你怎么知道他們正想做那事呢?”簡雍說:“因為他們身上都帶著茍合的器官?!?/p>
劉備聽了,略一思索,不禁大笑,知道簡雍這是借機勸諫自己,于是下令廢除“凡是在家中搜出釀酒器具的都按律問罪”的規(guī)定。
同樣是勸諫廢除禁酒令,孔融與簡雍之所以會得到截然相反的結(jié)果,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劉備比曹操更加樂于納諫。曹操其實是一位十分樂于且善于納諫的人,比如他“奉迎天子”、堅持在官渡與袁紹決戰(zhàn),都是聽從了荀彧的建議;實行屯田是采納了棗祗的建議;不拘一格用人才則是聽從了和洽的建議等等。
孔融與簡雍之所以會得到截然相反的結(jié)果,主要原因是,他們勸諫的方式和說話的方式不同。
孔融勸諫曹操,采用的是直來直去的方式,話也說得十分犀利,甚至帶有嘲諷的意思。這樣的勸諫,不要說是曹操,換作其他人,恐怕也難以接受。
而簡雍勸諫劉備,則是采取比較委婉的方式,說話的方式也是以半開玩笑的方式進行,在輕松隨意的環(huán)境中,把勸諫的意思表達了出來。如此方式,比孔融的勸諫,就更加容易讓人接受了。
有人認(rèn)為,世間最難辦到的兩件事是:一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勸諫,本質(zhì)上將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很難。加之歷史的帝王們?yōu)榱司S護他們所謂的權(quán)威和尊嚴(yán),往往強調(diào)“君無戲言”,帝王們說出口的話,或決定了的事情,即便是錯誤的,人們也很難加以勸諫。
所以,勸諫,不僅需要忠誠,也需要智慧。說話,不僅要讓人聽懂,也要讓人能夠接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40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姓氏文化探源——崔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