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與尚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六部,是中國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機構(gòu)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的總稱,是中國古代數(shù)個官署的統(tǒng)稱。尚書,是中國古代官職名之一。尚書最初是指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設(shè)六部,唐代確定六部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如《張衡傳》:"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
六部分工
吏部:又稱天官,掌管全國文職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diào)動、封勛等事務(wù);
戶部:又稱地官,掌管全國土地、戶籍、賦稅、貨幣、官員俸祿、財政收支等事務(wù);
禮部:又稱春官,掌管國家的典章制度、祭禮、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等;
兵部:又稱夏官,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驛站等事務(wù);
刑部:又稱秋官,掌管國家的法律、刑獄等事務(wù);
工部:又稱冬官,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各部的長官稱“尚書”,副長官稱“侍郎”。
古今對比
吏部: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戶部:財政部、民政部;
禮部:中央宣傳部、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
兵部:國防部;
刑部:司法部、公安部;
工部: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shè)部、水利部、工信部、交通運輸部;
御史臺(都察院):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察委員會、最高人民檢察院;
大理寺:最高人民法院。
隋、唐、元時六部尚書官階為正三品。
唐代各州府佐治三官亦分為六曹,即功曹、倉曹、戶曹、兵曹、法曹、士曹。此亦稱六司,即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宋徽宗時,州縣亦設(shè)置六曹,稱之為兵曹、刑曹、工曹、禮曹、戶曹、吏曹。
故俗以六曹為地方胥吏之通稱。后屢有變異。隋初有吏部、禮部、兵部、度支、都官及工部 。至唐代改度支為戶部,改都官為刑部,遂成吏 、戶、禮、兵、刑、工六部,統(tǒng)于尚書省。
六部與尚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六部,是中國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機構(gòu)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的總稱,是中國古代數(shù)個官署的統(tǒng)稱。
尚書,是中國古代官職名之一。尚書最初是指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設(shè)六部,唐代確定六部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如《張衡傳》:"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
擴展資料
六部分工:
吏部:又稱天官,掌管全國文職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diào)動、封勛等事務(wù);
戶部:又稱地官,掌管全國土地、戶籍、賦稅、貨幣、官員俸祿、財政收支等事務(wù);
禮部:又稱春官,掌管國家的典章制度、祭禮、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等;
兵部:又稱夏官,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驛站等事務(wù);
刑部:又稱秋官,掌管國家的法律、刑獄等事務(wù);
工部:又稱冬官,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各部的長官稱“尚書”,副長官稱“侍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六部尚書
吏部:又稱天官,掌管全國文職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diào)動、封勛等事務(wù);
戶部:又稱地官,掌管全國土地、戶籍、賦稅、貨幣、官員俸祿、財政收支等事務(wù);
禮部:又稱春官,掌管國家的典章制度、祭禮、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等;
兵部:又稱夏官,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驛站等事務(wù);
刑部:又稱秋官,掌管國家的法律、刑獄等事務(wù);
工部:又稱冬官,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各部的長官稱“尚書”,副長官稱“侍郎”。
吏部:主管官員任免,是六部之首;
禮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wù)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
兵部:軍事的咯;
刑部: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
戶部:主管戶籍財經(jīng)的;
工部:主管營造工程事項的。
管錢的就是戶部,經(jīng)常在書上看見“……戶部撥款……”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42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