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今天和大家來聊一聊三國時期的一員猛將,他的名字叫高順。在《三國演義》中高順的出場次數不多,而且作者羅貫中對于高順的著墨也不多,最出彩的要數高順一箭射中夏侯惇的左眼,這才有了“夏侯吞眼”的故事。在燦若星河的三國將領中,高順的名字也顯得很不起眼,一直是作為呂布的陪襯存在??墒窃陉悏劬幾摹度龂尽分?,高順可是一位鼎鼎大名的猛將,而且為人極其忠義
高順,出生年月不詳,自幼學習武術,可以說是弓馬嫻熟。長大成年從軍后,一直追隨呂布,官至中郎將。被大家所熟知的三國人物張遼,早年也與高順一同在呂布帳下效命,那是張遼官至太守,從東漢末年的官職體系上說,張遼的官職是比高順低的。所以小編認為在歷史上高順的真正實力比小說《三國演義》所描述的要強大很多。
高順為人清白,不看重錢財,對下屬尤其是士兵極為愛護,常常與他們同鍋而食,同被而眠,行軍打仗常常沖在第一線。這就使得下屬及士兵極為擁護高順,對高順由最初的上下級關系而變成發(fā)自內心的擁護,因此史料中記載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而要說高順最大的特點便是其本人不喜歡飲酒。這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候可算是一個異類了。在三國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酒已經超脫原有的意義,上升到另一個高度了。我們熟悉的“桃園三結義”、關羽“溫酒斬華雄”、曹操“臨江賦詩”........ 幾乎每個三國典故都與酒有關系。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中,高順居然不喜歡飲酒,足可見高順身上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研究。
除了高順本身自帶的光環(huán)外,他最被史學家尤其是軍事史研究專家稱道的是他麾下的一支偉大的軍隊“陷陣營”。從字面“陷陣”二字就可以看出,陷陣營的士兵是廝殺在敵方戰(zhàn)陣最核心區(qū)域的軍隊,哪里最危險,哪里的敵方士兵最多,哪里的戰(zhàn)斗形勢最危險,陷陣營就出現哪里??梢哉f,陷陣營是戰(zhàn)爭中的“終極救火隊員”,很多時候都需要這支部隊力挽狂瀾,讓戰(zhàn)爭形勢朝著有利的一面發(fā)展。所以陷陣營是戰(zhàn)爭指揮官手中最后的王牌,一旦動用陷陣營,說明形勢危急或是需要扭轉局勢。陷陣營就像是一把尖刀,出手必見血。而這支百戰(zhàn)軍隊的最高領導人就是高順。
據記載,陷陣營的編制規(guī)模并不大,相比動輒數萬人的曹操精銳“虎豹騎”,全員裝備白馬的公孫瓚“白馬義從”,陷陣營的人數真是少的可憐,只有區(qū)區(qū)七百余人,號稱千人。這個七百人的陷陣營就相當于后世的特種部隊,數量少質量高,能夠以一敵百,在戰(zhàn)場上發(fā)揮意想不到的作用。沒有戰(zhàn)事的時候,這支部隊也會充當呂布的衛(wèi)隊,保護重要人物的安全。高順作為主將,自然是責任重大,同時也說明高順帶兵打仗確實很有一套。高順嚴格挑選每一個士兵,要求士兵體格壯碩,并且身材高大;對于陷陣營的裝備,也是優(yōu)中選優(yōu),挑選最好的鎧甲,最精良的武器;日常軍事訓練也是極為嚴格的,要求士兵令行禁止,服從命令;最關鍵的是陷陣營的士兵有極高的忠誠度,不僅是對于高順的忠誠,更是對主帥呂布的忠誠,所有呂布能在三國這個大舞臺上叱咤風云多年,除了他個人勇冠三軍之外,與陷陣營的勇猛頑強是分不開的。
在戰(zhàn)場上,陷陣營的強大戰(zhàn)斗力也另敵人膽寒。公元196年6月的一個夜晚,呂布手下的將領郝萌突然發(fā)動叛亂,攻擊呂布軍中樞所在的下邳府。匆忙中呂布和他的妻子衣不遮體的狼狽逃到高順的大營內。面對這個萬分危機的形勢,呂布一時間也束手無策,這個時候高順果斷判斷出是呂布手下的將領郝萌叛亂。高順立刻帶領手下的陷陣營士兵沖進叛軍大營,激戰(zhàn)一個晝夜,將反叛的士兵打的丟盔棄甲,成功的化解了這場危機。在這場戰(zhàn)斗中,高順手刃敵酋,斬殺了郝萌,并將他的頭顱獻給了呂布,一時間高順和他的陷陣營威名大震。最后小編要來說下高順的死,都說英雄的死是落寞的,高順也是這樣。公元198年,一代梟雄呂布在下邳兵敗被俘。呂布手下的大將陳宮、張遼和高順被帶到曹操帳前,呂布抵死不肯降服曹操,陳宮由于和曹操的特殊關系被赦免,張遼見大勢已去,投降了曹操。只有高順,赤膽忠心,一心隨呂布而去,最終被曹操所殺,可謂英年早逝。
小編覺得像高順這樣帶兵打仗的能力一流,論忠心更不在關羽之下的一代名將,不應該被埋沒在歷史的荒蕪之下,應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知并且了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43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