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擇太子的道路上,乾隆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定律,一個讓他痛哭流涕、傷心欲絕的“鐵血定律”,那就是:只要他想立誰當太子,這個兒子就肯定會死!在死了兩個嫡子、冤枉死自己的皇長子后,乾隆想立皇三子。結(jié)果這個念頭剛一出來,皇三子就死了;后來,乾隆又動起了立皇五子的念頭,結(jié)果,這個主意還未醞釀成形,皇五子也死了。
雖然乾隆的兒子多,但也架不住這樣接二連三地“掛”啊!何況,這么多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事情,乾隆哪受得了啊,所以到了最后,他干脆不想了,再也不提了??刹幌胩岬氖虑?,也必須要提。轉(zhuǎn)眼間到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63歲了,這個垂暮的老者要是再不立太子,就來不及了。但是,立誰呢?
要知道,在乾隆強大的“詛咒”下,17個皇子,活在世間的就只剩下6個了。除了年齡太小、過繼給兄弟們的皇子,可供選擇的皇子也就3個而已,分別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永瑆、皇十五子永琰。
前面有兩座大山,自己也不招父皇待見,永琰覺得一點機會也沒有。但是,永琰之所以能夠勝出,完全是造化弄人,按照他自己的話說:不是自己太厲害,而是對手們太無能。
第一個無能的對手就是永璇。要知道,在儲君的爭奪戰(zhàn)中,永璇擁有很大的優(yōu)勢:第一,他在幸存的兄弟中居長,年齡最大;第二,他不僅聰明絕頂,而且詩詞歌賦樣樣精通,絕對是一個合格的接班人。雖然優(yōu)勢明顯,永璇的缺點也同樣驚人—此人一副“公子哥”的派頭,天天不務正業(yè),也不喜歡上班,就喜歡在家里啃老。
要知道,根據(jù)清朝的規(guī)定,皇子們必須自食其力,要去各個衙門上班。當然了,畢竟是皇子,不管能力問題還是政治問題,都不能做重要的工作,只能干一些雞毛蒜皮的事。雖然是閑職,也要保證“錢多、事少、離家近”這一基本準則,而且彈性也大,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沒有什么組織紀律性。
話雖如此,但在皇帝關(guān)注或等著消息期間的工作,還是要盡職盡責、盡善盡美的??捎黎?
有一次,北方大旱,為了讓老天爺下雨,國家就得舉行儀式,準備老天爺愛吃的豬頭、羊頭,全力“祈雨”。剛開始是老百姓祈雨,這些人面子小,當然求不來;緊接著,各級官員輪番上陣,但大家的面子也不夠,還是不下雨;于是,皇帝的兒子們出場了;當然,如果還求不到雨,只能皇帝自己赤膊上陣了。
永璇要是把這件事情辦好了,既能替父親分憂,又能夠替百姓祈福,更能增加自己沖擊太子之位的砝碼,可謂一舉三得。但就是這樣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卻被永璇搞砸了。
祈雨是一件無比神圣、莊嚴的工作,而且儀式很多??梢韵胂笠幌?,在暴曬之下衣冠楚楚地站半天,各種自虐似的程序、儀式一個接著一個,根本停不下來,這得需要一顆多么強大的心臟。很顯然,永璇沒有這顆心臟,他更討厭這種自虐的感覺。過了一會兒,永璇見萬里無云,一時怒由心生,把祈雨祭文一扔,揚長而去。
乾隆知道這件事后,他的反應可想而知。為此,乾隆沒少訓斥永璇,后來也懶得管了,對這個兒子徹底死心了。
第二個無能的對手就是永瑆。如果說永璇是一個紈绔子弟,那么永瑆正好相反,簡直就是一個大文豪、大藝術(shù)家,更是一個著名的書法家。永瑆的書法造詣到了什么境界呢?可以說,數(shù)遍大清300年歷史,如果說永瑆是第一,恐怕有點名不副實,但前五名肯定有永瑆的一席之地??上в垃w有一個爭風吃醋的媽,動不動就鬧著削發(fā)為尼,乾隆憤怒無比,最后把她打入冷宮,甚至老死不相往來。子憑母貴,有這么一個媽,永瑆這輩子就算完了。
實際上,這種說法只對了一半,永瑆確實有一個拖后腿的媽,但他自己也不怎么樣。永瑆是一個大藝術(shù)家,但藝術(shù)家除了擁有無可比擬的才能和天賦外,還存在各種“怪癖”,盡干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
按說老子是皇帝,永瑆從小錦衣玉食,不應該摳門啊,誰知他吝嗇起來,比未來的道光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天,永瑆家里死了一匹馬,他就堵在門口哇哇地哭,死活不讓別人把馬拉出去埋了,他要吃了這匹馬,好“彌補”自己的財產(chǎn)損失。因為馬肉不好吃,他又不得不吃,所以才哇哇地哭。
最后,乾隆對這個“精神病人”死心了,畢竟讓這個“瘋子”治理國家,不定出什么亂子呢。這么一看,能夠繼承大統(tǒng)的只剩下永琰了。可對他,乾隆也不滿意,因為永琰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沒有突出的缺點,而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任何優(yōu)點。
每每想到這里,乾隆就苦惱到了極點,自己開疆拓土、整頓朝綱,開創(chuàng)一片繁榮盛世,怎么生出這么一群熊包兒子。遙想爺爺圣祖時期,九子奪嫡固然兇殘無比,但是連父親都承認,他們個個擁有繼承大統(tǒng)的能力。這么一對比,乾隆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根據(jù)中國的傳統(tǒng),要是兒子不給力,也可以傳位給孫子,這樣選擇的余地也更大。比如當年冤死的皇長子的二兒子綿恩,不僅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而且文采出眾、武功了得。對比其他不學無術(shù)的子孫,綿恩長期擔任京城禁衛(wèi)軍的統(tǒng)領,直接負責北京城的生命安全,可見乾隆對他的信任程度。而且,綿恩雖然是孫子輩的,可比永琰還大14歲呢。但是,當時北京城所有文武百官更愿意把寶押在永琰身上,因為他們不太相信乾隆能繞過兒子直接傳位給孫子,這樣既不合情也不合理,不僅會留下禍根,也會招來后世無窮的非議。
此外,乾隆在談經(jīng)論史時也不止一次批判過朱元璋。說他不負責任,沒事把皇位傳給孫子,種下了骨肉相殘的禍根。這樣一看,乾隆真的沒有第二個選擇。
乾隆三十八年冬,乾隆終于下了決心,立永琰為太子。
儲君問題終于解決了,乾隆能夠放心了吧,然而并沒有。這年冬天,乾隆舉行祭天大典時仰望蒼天,默默祈禱:“所立皇十五子永琰,如其人賢,能承國家洪業(yè),則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賢,亦愿潛奪其算,毋使他日貽誤,予亦得以另擇元良。朕非不愛己子也,然以宗社大計,不得不如此,惟愿為天下得人,以繼祖宗億萬年無疆之緒?!?/p>
在那個極其迷信的時代,把這樣惡毒的語言加在親兒子身上,乾隆完全不顧及父子之情了,這不僅體現(xiàn)了他對永琰信心不足,更顯示了自己的不甘與無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44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他侮辱了趙匡胤,卻得到了大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