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1567年),字尚,別號龍山,漢族。河南洛陽龍虎灘人(今偃師市首陽山鎮(zhèn)龍虎灘村)人,正德初年(公元1506年)入宮,被選派至興王府為世子朱厚熜(cōng)伴讀。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朱厚熜入嗣帝位后,黃錦升為御用太監(jiān),此后又調(diào)任尚膳監(jiān)、司設監(jiān)、內(nèi)官監(jiān)太監(jiān)。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被封為司禮監(jiān)僉書,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掌司禮監(jiān)事兼總督東廠。
人物生平
黃錦,字尚,別號龍山,河南洛陽人。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正德初年入宮,到內(nèi)書堂讀書,不久,選派到興王府為世子朱厚熜伴讀。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去世,無子,朱厚熜入嗣帝位,是為世宗。因黃錦伴讀有勞績,升為御用太監(jiān)。以后又先后調(diào)任尚膳監(jiān)、司設監(jiān)、內(nèi)官監(jiān)太監(jiān)。嘉靖二十四年(1545),封為司禮監(jiān)僉書。三十二年(1553),掌司禮監(jiān)事兼總督東廠。世宗對宦官控制雖然比較嚴,但對黃錦非常信用,稱他為“黃伴”而不叫他的名字。派他修筑生父獻皇帝的陵墓顯陵和舊邸的龍飛殿;三次檢閱營兵;并與司法部門官員一同審判罪囚。楚世子犯大逆,亦是黃錦與勛臣及司法官員前往處理。
世宗先后賜給黃錦斗牛、坐龍、飛魚、蟒等袍服及玉帶、文綺等及各種寶物,祿米積至五百石,而且準許在宮中乘馬與肩輿。世宗崇信道教,晚年常住在西內(nèi),病重時,是黃錦把他請回乾清宮。
世宗去世,是黃錦與大學士徐階等到裕邸,迎裕王朱載垕入嗣帝位,是為穆宗。因此,穆宗特蔭黃錦侄一人為錦衣衛(wèi)指揮同知、世襲。而在嘉靖年間,黃錦之弟黃銹已被蔭為錦衣衛(wèi)正千戶,后升至后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加特進。并因此,黃錦的曾祖、祖、父三代,均被贈為后軍都督府都督同知,他們的配偶均被贈為一品夫人。
隆慶初年,黃錦病逝,穆宗命黃錦名下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滕祥等經(jīng)理喪事,賜祭葬等,建享堂、碑亭,賜祠額為“旌勞”。
捐資建橋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內(nèi)廷大司禮太監(jiān)黃錦回鄉(xiāng)省親,得知家鄉(xiāng)父老無橋過河,便當即決定捐資建橋。黃錦委托其弟錦衣千戶黃子鎧親自督辦相關事宜,并囑咐說:“建橋所需費用須自己籌措,不得向百姓索要分毫。盡快將橋建好,以便百姓通行?!?/p>
黃子鎧受命后,親自沿河勘查,后在東關城門外選定橋址。當年十一月,黃子鎧率領工匠,開工建橋。僅用時6個月,瀍河上便落成一座中高11.20米、寬10.26米、長77.75米的5孔石橋。橋面用較規(guī)整的長方體青石橫列平鋪,兩側設有護欄,東西兩岸加砌石塊,以固堤岸。
盡管該橋耗資巨大,但黃子鎧依照黃錦的囑托,采用“募役寓賑”的方法,并未加重百姓的負擔。百姓感其濟涉便民的義舉,特在橋頭為黃氏兄弟豎碑撰記,將此橋命名為“黃公廣濟橋”。
重修白馬寺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朝廷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兼總督東廠黃錦主持重修白馬寺,修建前后大殿各五楹,左右配殿各三楹,使“天王有殿”、“鐘鼓有樓”,東邊建禮賢堂、皰廂,西邊建演法堂、庖?guī)?,新建僧?20間;清淳臺上修建毗盧殿及左右配殿,共占地62畝,基本上奠定了今日白馬寺的規(guī)模和布局。
人物評價
《明史》評黃錦,說他雖然在嘉靖帝為藩王時,已經(jīng)侍候在左右,嘉靖帝即位后,他掌管司禮監(jiān),督東廠,權勢雖大,但還比較能自我約束,“不敢大肆”
明史《海瑞列傳》記載:明世宗朱厚熜迷戀煉丹,不理朝政。一天,海瑞上書進諫,世宗大怒,命人將海瑞抓來,欲治罪殺頭,在場大臣無人敢上前勸言。這時,黃錦在一旁對世宗說:“海瑞諫言之前,自知難逃一死,便買來一副棺材放于家中,等待朝廷治罪?!闭屈S錦的一番話,救了海瑞一命。
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他還捐資修繕了白馬寺,使寺院面積擴大到60畝。以后寺院雖多次修繕,但始終保持著他修繕后的基本面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44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