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甄嬛里》,十七阿哥允禮的生母,是舒妃,那個女子和康熙相愛,一把長相思,寄托了當(dāng)年的恩愛,在康熙死后,舒妃遁入空門,斬斷俗世塵緣,卻始終放不下兒子,時時為兒子牽腸掛肚。
而在歷史上,果郡王的生母,并不受寵,她也不是舒妃,而是勤妃。
純裕勤妃,陳氏,漢族人,二等侍衛(wèi)陳希閡之女,她在康熙三十三年經(jīng)內(nèi)務(wù)府選秀入宮,初入宮的她并沒有什么一飛沖天的機(jī)會,只是個宮女身份。
如果她一直沒有蒙受皇帝恩寵,或許等到了規(guī)定年齡,她就可以和其他宮女一樣,被放出宮,再尋個好人家嫁了。然而,她的命運卻不是如此的軌跡。本以為在選秀之時已經(jīng)落選,誰知道短短的一兩年,她就受到了康熙的恩寵,在康熙三十六年,生下十七阿哥胤禮。
雖說母憑子貴,或許是妃子太多,或許是陳氏并沒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生了皇子的她,仍是沒有什么出頭機(jī)會。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大封,陳氏才被封為勤嬪,才算有了嬪妃的身份,不過,陳氏的突然封嬪,也不是因為她突然受寵了,而是康熙對后妃們的一種恩典,他還同時封了博爾濟(jì)吉特氏為宣妃、戴佳氏為成妃、瓜爾佳氏為和妃、萬硫哈氏為定嬪、王氏為密嬪等,封的都是宮中一些資歷較老,或者有子嗣的。
封了嬪位之后,終康熙一朝,勤嬪再無晉升。直到雍正登基,她被尊為皇考勤妃。
在康熙朝的時候,惠宜德榮等妃子,是陳氏她們這種小角色仰望的存在,然而當(dāng)換了皇帝,到雍正朝的時候,卻是陳氏這種小角色過得比較舒坦了,惠妃宜妃榮妃的兒子,都參與了九龍奪嫡,當(dāng)雍正在清算的時候,她們也少不了心驚膽跳的日子,而德妃雖然兒子是皇帝,但卻因為母子失和,偏心幼子,也過的并不安樂,在雍正登基沒多久,就去世了。
而陳氏呢,她所生的兒子允禮,并沒有參加爭儲,而且還頗有能力,得到雍正重用,雍正帝認(rèn)為他實心報國,操守清廉,于雍正六年進(jìn)親王,七年管工部事,八年總理戶部三庫,十一年管戶部;十二年赴泰寧送達(dá)賴?yán)锘匚鞑?,順路問視各省駐防及綠營兵;十三年還京師,辦理苗疆事務(wù)。雍正臨終時,還命允禮輔政。乾隆即位,允禮任總理事務(wù),管刑部。
因為兒子允禮的受重用,皇考勤妃終雍正乾隆兩朝,頗受敬重,在乾隆元年十一月尊為皇祖純裕勤妃,她在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乾隆下旨寇摘纓緯,祭酒行禮;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勤妃一生沒有什么大起大落,沒有寵冠六宮,也沒有下場凄慘,不過因為她的兒子允禮,晚年倒是過得比之前圣寵的宜妃惠妃之人舒坦。
容妃是古代妃嬪封號之一。明清有多位獲此封號的妃嬪。較著名的有明熹宗容妃任氏和清乾隆帝容妃和卓氏等。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影視作品中。你記憶有誤,容妃不是康熙的老婆(影視作品除外,例如康熙王朝中的容妃就是虛構(gòu)的),是康熙的孫子乾隆的老婆(妃子)。
清乾隆帝容妃(1734年10月11日-1788年5月24日),姓霍卓氏(又作和卓氏),名伊帕爾罕,維吾爾族人。傳說中的香妃原型。生于雍正十三年九月十五日,阿里和卓之女。乾隆二十二年(1757),回部大、小和卓發(fā)動叛亂,清朝派兵入回疆平叛,伊帕爾汗的五叔額色尹、哥哥圖爾都配合清軍作戰(zhàn),立了戰(zhàn)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叛之后,乾隆封額色尹為輔國公,封圖爾都為一等臺吉(僅次于輔國公的爵號),次年,圖爾都送妹妹伊帕爾汗氏入宮,以示聯(lián)婚友好。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和卓氏入宮封和貴人。二十六年(1761)十月封容嬪,三十三年(1768)六月初封容妃,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九日卒,享年55歲。乾隆五十三年(1788)九月二十五日入葬清東陵之裕陵妃園寢。
附:康熙后妃一覽(查無容妃封號)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 (1654——1674)。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 (?——1678)。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1699)。
定妃(1661——1757)。
通嬪,納喇氏(?——1744)。
敦怡皇貴妃(1683——1768),。
愨惠皇貴妃(1668——1743)。
順懿密太妃,王氏。初為密嬪,后尊封為密妃。
純裕勤太妃,陳氏。初為勤嬪,被雍正尊封為勤妃。
襄嬪(?——1746)。
謹(jǐn)嬪,色赫圖氏(?——1739)。
靜嬪,石氏(?——1758)。
熙嬪,陳氏(?——1737)。
穆嬪,陳氏(?——1727前)。
溫僖貴妃,鈕祜祿氏(?——1694)。
惠妃,納喇氏(?——1732)。
宜妃,郭絡(luò)羅氏(?——1733)。
榮妃,馬佳氏(?——1727)。
貴人郭絡(luò)羅氏。
慧妃,博爾錦吉特氏(?——1670)。
平妃,赫舍里氏(?——1696)。
良妃,衛(wèi)氏(?——1711)。
宣妃,博爾錦吉特氏(?——1736)。
成妃,戴佳氏(?——1740。
順懿密妃,王氏(?——1744)。
純裕勤妃,陳氏(?——1754)。
僖嬪,赫舍里氏 (?——1702)。
端嬪,董氏。
靜嬪,石氏(?——1758)。
安嬪,李氏。
敬嬪,王佳氏。
貴人,兆佳氏(即布貴人,?——1717)。
貴人,袁氏。
貴人,那拉氏。
貴人,陳氏。
貴人,易氏(?——1728)。
庶妃,鈕祜祿氏。
庶妃,張氏。
庶妃,王氏。
庶妃,劉氏。
筆者在研究清朝歷史時發(fā)現(xiàn),乾隆后宮妃嬪幾乎沒有比乾隆年齡大的,最大的孝賢皇后也要比乾隆小一歲,如果有的話,也只有一個,她就是哲憫皇貴妃,哲憫皇貴妃的生年史料中沒有記載,不過,乾隆曾經(jīng)在乾隆四十五年到孝賢皇后陵酹酒時做過一首詩:
?已是別多時,能無一寫悲,七旬忽我逮,百歲任他期,幻景徒驚速,故人不慭遺,(隨皇后殯地宮者慧賢皇貴妃、淑嘉皇貴妃如在世皆年逮七旬,今皆辭世益增悵然)曾孫畢姻近,眠者可聞知。?
當(dāng)時,乾隆已經(jīng)是70歲的老人了,孝賢皇后、慧賢皇貴妃、淑嘉皇貴妃如在世也將年滿七十,但乾隆卻沒提哲憫皇貴妃,這說明哲憫皇貴妃如果在世的話,已經(jīng)超過七十歲了,也就是說,哲憫皇貴妃很有可能比乾隆要大一點。那么,哲憫皇貴妃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女人呢?
身負(fù)皇恩侍龍子
哲憫皇貴妃姓富察氏,是一名來自內(nèi)務(wù)府正黃旗的包衣管領(lǐng)下人,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辛者庫人,父親翁果圖是一名佐領(lǐng)。按照宮規(guī),像富察氏這種出身內(nèi)務(wù)府的包衣女子必須要參加宮女選秀,這也是她們躍入宮廷的唯一渠道。
雍正初年,富察氏參加了內(nèi)務(wù)府組織的宮女選秀,憑借姣好的相貌脫穎而出,被雍正賜給了弘歷做使女,也就是丫鬟。當(dāng)時弘歷還沒有成婚,富察氏自然成了最早與弘歷接觸的女人,在他們相處的過程中逐漸迸發(fā)出愛的火花,沒過多久,富察氏便成了弘歷的一名侍妾。
誕下長子譽青宮
注:青宮一般指的是清朝皇帝在做皇子時居住的寢宮,如乾隆在做皇子時居住于西二所,即后來的重華宮。
話說,在富察氏來到弘歷身邊不久,雍正便給弘歷指定了一位嫡福晉,這位嫡福晉與富察氏姓氏相同,卻來自名門,她就是后來的孝賢皇后。不過在弘歷與孝賢皇后成婚之時,富察氏已經(jīng)懷上了弘歷的孩子,十個月后(雍正六年五月),富察氏便為弘歷生下了長子,取名為永璜。
此后,雖然弘歷與嫡福晉(孝賢皇后)百般恩愛,但也沒忘記富察氏,富察氏在雍正九年又給弘歷生下了一個女兒,即皇次女,不過,這個女兒僅活了不到半年便夭折了。
情深不壽空余恨
雖然富察氏連續(xù)為弘歷生下兒女,但她的身體卻遭受了嚴(yán)重?fù)p耗,再加上雍正十二年富察氏又遭遇打擊,怎么回事呢?
原來,這一年雍正接連給弘歷指定了兩名側(cè)福晉,一位是河道總督高斌的女兒高氏,另一位是佐領(lǐng)訥爾布的女兒那拉氏,這兩人的家世都要比富察氏好得多,由此才獲得了寶親王(弘歷)側(cè)福晉的名分。這兩人名分已定,宣告了富察氏與側(cè)福晉之位無緣了,她只能是一名侍妾(格格)。
身體的虛弱和精神上的打擊,使得富察氏一病不起,竟與雍正十三年七月香消玉殞了,估計年僅25歲?;蛟S富察氏臨終前,念念不忘有多年相伴的?情人?弘歷和年僅8歲的兒子永璜,當(dāng)然還有未能坐上側(cè)福晉之位的遺恨。
后記:乾隆繼位后,并沒有忘掉這個?初戀?,而是先后將其追封為哲妃、哲憫皇貴妃,由于乾隆陵寢當(dāng)時還未修建,富察氏的尸體(金棺)只得暫時存放于六股道殯宮和靜安莊殯宮,一直到乾隆十七年裕陵竣工,乾隆才下令將富察氏葬入地宮,當(dāng)時被葬入裕陵地宮的還有兩個女人,她們就是孝賢皇后與慧賢皇貴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44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