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各朝末代宰相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一、唐朝末任宰相楊涉
楊涉出生于官宦世家,生卒年已經實考,祖上出過好幾任宰相。其本人性格淳樸,善于書畫,是一個書生氣十足的官員。
904年9月22日,唐昭宗李曄被權臣朱溫所弒,由李曄第九子李柷繼位,視為唐哀帝。唐哀帝是由朱溫一手扶持起來的傀儡,手上沒有實權。
為了便于掌握軍政大權,朱溫指示唐哀帝罷免了稍微有點膽識謀略的宰相柳璨、獨孤?lián)p,拜老實人楊涉為相,官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楊涉聽聞自己拜相,嚇得半死,留著眼淚對兒子楊凝式說:“吾不能脫此網羅,禍將至矣,必累爾等”。為了避禍,楊涉以朱溫馬首是瞻,整天提心吊膽的混日子,這宰相當?shù)脤嵲谑歉C囊。
907年3月,朱溫逼著唐哀帝禪位于自己,建立后梁政權,盛極一時的李唐王朝正式滅亡。唐朝是滅亡了,但是朝廷大事總還得有人來打理,于是亡國宰相楊涉繼續(xù)當他的后梁宰相。
910年,梁太祖朱溫嫌棄楊涉沒有主見,碌碌無為,將其貶為左仆射,知貢舉,不久讓其致仕。楊涉運氣不錯,安安穩(wěn)穩(wěn)的過了幾年好日子后病逝。
二、北宋末任宰相張邦昌
張邦昌出生于1081年,河南南陽人,哲宗朝進士。為人處世圓滑無比,善于拍須溜馬,是徽宗朝權相蔡京的黨羽。
1126年,宋徽宗禪位于太子趙桓,是為北宋欽宗皇帝。時任宰相王黼可倒了大霉了,趙桓繼位以前他就極力阻止其當太子,金兵攻打汴京時他又帶頭逃跑,新賬老賬一起算,宋欽宗暗示主戰(zhàn)派大臣李綱將其處死。王黼死后,因為對金議和有功的張邦昌就被任命為宰相。
1127年,金人攻破汴京城,俘走宋徽宗和宋欽宗,北宋滅亡。張邦昌身為宰相,竟然主動降金,殊為可恥。金人雖然滅了北宋,但是沒有完全控制中原王朝的局勢,南方依然有強大的忠于趙宋王朝的軍隊在結集待命,對遠離后方的金國軍隊構成了巨大威脅。為了擺脫這種局面,金國將北宋投降宰相張邦昌推到了前臺,冊立其為偽楚政權皇帝。張邦昌知道這個皇帝的位子不好做,先后以生病、自殺來推脫,但是金人威脅不登基就屠城,張邦昌硬著頭皮當上了皇帝。
1127年6月,康王趙構在大臣的擁戴下,于紹興建立南宋政權,是為南宋高宗皇帝。張邦昌收到消息后,趕緊宣布退位還政于宋高宗,并請求治罪。宋高宗本來念在張邦昌主動還政的情面上,將其貶為節(jié)度副使,留其一條性命。可是主戰(zhàn)派大臣不同意,天天彈劾張邦昌,加上宋高宗也怕留下張邦昌夜長夢多,找了個調戲皇妃的借口,將其賜死。
三、南宋末任宰相陸秀夫
陸秀夫,1238年出生,江蘇建陽人,南宋理宗朝進士,與文天祥同榜。
陸秀夫進入官場時,南宋政權已經千瘡百孔,搖搖欲墜。
1274年,宋度宗趙禥英年早逝(34歲),大臣擁立其次子趙顯繼位,視為南宋恭帝。趙顯繼位時才3歲,朝廷軍政大事由太皇太后謝道清(宋理宗皇后)和權臣賈似道把持。次年,師臣賈似道在魯港之戰(zhàn)中一敗涂地,損失朝廷精兵10余萬,南宋從此無力與蒙古軍隊決戰(zhàn)。
1276年,蒙古軍隊攻入南宋都城臨安,太皇太后謝道清偕宋恭帝投降。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等人擁立宋恭帝之兄趙昰(宋度宗長子)繼位,是為宋末三帝之一的宋瑞宗。宋瑞宗拜文天祥為宰相,陸秀夫為簽書樞密事,繼續(xù)與蒙元軍隊抗衡。
1278年3月,文天祥戰(zhàn)敗被俘,陸秀夫繼任宰相。同年4月,宋瑞宗病逝,由其弟趙昺繼位,是為宋懷宗。
1279年3月中旬,元蒙軍隊發(fā)動崖山戰(zhàn)役。19日,崖山戰(zhàn)役正在膠著,宰相陸秀夫見戰(zhàn)事不利,羞于被俘受辱,背起宋懷宗赴海自殺。共同追隨宋懷宋跳海自殺的南宋軍民不計其數(shù),單單崖山戰(zhàn)役結束后元軍打撈上來的尸體都超過10萬具。故歷史學家嘆稱:崖山之后無中國。
四、元朝末任宰相慶童
慶童,蒙古族,康里氏,出生年月不詳,蒙元開國功臣明里帖木兒之后。
慶童是一個非常具有戰(zhàn)略眼光的蒙古族官員,年輕時跟隨名相脫脫鎮(zhèn)壓漢族農民起義運動,頗有戰(zhàn)功。
1355年,因為得罪了元順帝,宰相脫脫被革職,流放云南。百萬元軍六神無主,四散潰逃,江南諸省從此不再為蒙元所有。慶童對此局面痛心疾首,卻又無可奈何。
1360年,慶童升任中書平章政事,行宰相之職。不久因為他的兒子參與宮廷政變被殺,引咎辭職。
1368年,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派大將徐達、常遇春北伐。明朝大軍一路勢如破竹,直抵元都北京。元順帝嚇破了膽,準備帶著家小向外蒙逃竄。慶童直言諫阻,元順帝不聽,任命淮王帖木兒不花監(jiān)國,慶童為中書左丞相輔之,共同保衛(wèi)北京城,自己則帶著家小和近臣向北逃去。元順帝一走,元軍兵無戰(zhàn)心,逃跑者比比皆是。
1368年8月2日,北京城被明軍攻破,監(jiān)國帖木兒不花、宰相慶童皆戰(zhàn)死,元朝在中國歷史上滅亡。
五、明朝末任宰相魏藻德
魏藻德,字師令,1605年出生,直隸(北京)通州人,1640年狀元。
魏藻德進入官場時,大明王朝已經是四面楚歌。能說會道的魏藻德將大明朝王朝元老大臣挨個奚落了一遍,獲得崇禎皇帝的好感,四十歲不到就越級提拔為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輔政。
1644年,內閣首輔(宰相)陳演因為貪污腐敗加剿滅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無能,被撤職罷官,由魏藻德繼任內閣首輔一職。魏藻德無治國之才,道理說得天花亂墜,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就一塌糊涂。他否定了崇禎皇帝向臣子強行征收財物充實軍餉的建議,提議由臣子自愿捐獻。崇禎皇帝答應了他的請求,眼巴巴的等著這些忠臣賢士救急。結果首輔魏藻德帶頭捐了幾百兩銀子,其他官員加起來也就捐了數(shù)萬兩,還不夠吳三桂的開拔費(吳三桂要求崇禎皇帝必須提供現(xiàn)銀50萬兩才從山海關回援北京)。崇禎皇帝問魏藻德怎么辦,魏藻德跪在地上把屁股翹得高高的,一言不發(fā)。崇禎皇帝無奈,一腳踢翻了龍椅,自己想辦法去了。
1644年4月,李自成的大順軍將北京城圍得水泄不通。山海關那邊吳三桂十余萬大軍按兵不動,北京城內餓殍遍野,私自出城投降者絡繹不絕。崇禎皇帝苦苦支撐到4月25日,眼見戰(zhàn)事毫無轉機,萬念俱灰,斬殺皇妃女兒后,帶著親信太監(jiān)王承恩到煤山歪脖子樹上吊自殺殉國,大明王朝宣告滅亡。
內閣首輔魏藻德躲在家里裝病,北京城破后被抓到了李自成面前。李自成問他,你為什么不自殺?魏藻德竟然厚顏無恥的回答說,一身的學問和本事,還等著為大王效力呢!那敢去死。李自成讓魏藻德捐款給大順軍做軍餉,魏藻德和對付崇禎皇帝一個德行,一個勁的哭窮。大順軍不吃這一套,將其丟入大牢日夜用刑,敲詐到了幾萬兩銀子。
大順軍將領劉宗敏不相信大明朝內閣首輔家里只有幾萬兩銀子,加重對魏藻德的酷刑。整整五天五夜,魏藻德被折磨得死去活來,哀嘆道:“之前沒有為主盡忠報效,有今日,悔之晚矣!”不久,魏藻德就因腦袋被獄卒夾裂而死于非命,其子也被大順軍斬殺。
唐宋元明清
宋;
(北宋)趙匡胤 漢族,涿州(今河北)人。出身軍人家庭,高祖趙朓,祖父趙敬,趙弘殷次子。
(南宋)趙構 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被封為“康王”。
元;
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氏,名鐵木真,蒙古族。
明;
朱元璋 原名重八,后取名興宗。漢族,濠州(今安徽鳳陽縣東)鐘離太平鄉(xiāng)人。
清;
努爾哈赤 出生于建州左衛(wèi)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有必要說下,其子愛新覺羅·皇太極稱清帝后才追尊努爾哈赤為太祖高皇帝。
1、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有爭議)
2、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有爭議)
3、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zhàn)國,共計:791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tǒng)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1年
6、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8、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9、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10、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11、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唐宋元明清是中國古代最后五個正統(tǒng)王朝。它們的排列順序是:唐朝(618年-907年)之后有宋朝(960年-1279年),元朝(1271年-1368年)滅宋朝,明朝(1368年-1644年)滅元朝,清朝(1636年-1912年)為最晚的封建王朝。
中國各個朝代的先后秩序排序(從古到今):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朝代的劃分:
“朝代”是后人方便劃分歷史的稱呼。“朝代”理論也都不是近代學者發(fā)明的,也是古代官方為了區(qū)分某政權的歷史時期所定的既有劃分法則。
最明顯的就是“魏晉南北朝”、這個“朝代”很明顯不是指一個“朝”,而是由多個不同政權,如晉朝、五胡十六國、南北朝等“子朝代”組成,而南北朝又分南朝與北朝,南朝的宋、齊、梁、陳則各別都是以“朝”為劃分標準。相同名字的朝代,歷史學家加上“東西南北”等字眼,予以區(qū)分。
在家天下的觀念下,中國的君王家族、通過輪替、成為天下的支配者,“改朝換代”就是更換統(tǒng)治家族的過程。
魏晉南北朝之前,只有成為天下共主時、才敢稱朝,而古人認為稱朝與稱朝前是不一樣的,所以秦朝統(tǒng)一后稱”朝”了,而秦還未稱朝前就是秦國,僅是一個地方政權。
春秋戰(zhàn)國諸國也沒有稱朝,當時的朝是周王室。夏商周狀況一樣,他們在還沒稱朝前雖已是獨立政權,但因為還沒成為天下共主、也沒稱朝,所以夏商周三朝的歷史、都只從“推翻前朝成為共主后”、開始計算。
自魏晉南北朝開始,不管是否統(tǒng)一天下、都稱朝,只是、這些分裂的政權、往往都不會承認對方有稱朝的資格。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朝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4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永璇晚年生活怎么樣因得罪侄子而喪命